水墨渲染——设色与技法

国画设色是在画国画时,画家运用色彩效果,表达物象情境变化和韵味,设色也称为“随类赋彩”。一般国画设色注重物象固有色及固有色明度变化,不追求光影效果。

国画设色是在熟宣或绢上进行的,从配彩类别上可分为墨彩、淡彩、粉彩、重彩。设色具体着色方法有渲染、平涂、罩染、统染、立粉、积水、没骨点写和烘托等。

山水画有水墨画和设色画两类。“墨”在传统国画认识上往往也被看做“色”,纯以墨彩表现的水墨画,是绘画上的独特风格,这种画与设色画并驾齐驱,丹素异彩。

设色的各种简单技法

唐代,著名画圣吴道子来到大理鸡足山。当晚,吴道子在鸡足山金顶寺住宿,月亮格外明亮,他与跃治禅师对月饮酒,闲话古今,谈得非常投机。

禅师说:“久闻大师是丹青高手,乘此良机,敢请大师即兴作画,一来让贫僧开开眼界;二来也给寒寺留下一个永久纪念,不知大师意下如何?”

吴道子连连点头,禅师便命小和尚笔墨侍候。吴道子略微想想,就拿起笔来,他作了一幅《立马图》,那马画得真是活灵活现。

吴道子刚要画马尾时,他觉得胸闷恶心,十分难过,就把画笔一搁,快步走到院里,呕吐起来。执事和尚忙端茶水请画师洗漱,又搀回禅室安歇。

第二天吴道子醒来,精神好些了,但他没有记起画马之事,吃过饭便辞别众僧人,下山去了。

过了几天,禅师细看《立马图》,他才发觉马尾巴还没有画,十分惋惜,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将它挂在禅堂侧室里。

禅师非常喜欢那幅《立马图》,画中的马因为设色得当非常逼真,就像真的马一般。禅师每天要在画前烧一炉香,一来怀念大师;二来观赏图画。

有一天,山下10来个农人闹闹嚷嚷地冲进寺院,怒冲冲地对禅师说:“你们寺里的秃尾巴马,天天晚上来吃我们庄稼,这次被我们追着,它一直跑进你们这个寺去了,你们得赔还我们庄稼。”

禅师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佛家养什么马?不信请你们遍寺搜一搜。”

农人们到处去找,却连马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们想一定是禅师藏了,他们便和禅师纠缠不休。禅师想了半天,忽然想起那幅画来,他便对农人们说:“众位乡邻,老僧确实无马,倒有一幅吴道子大师画的《立马图》,请进屋来看看。”

庄稼汉一看那图上的马,都大吃一惊,这秃尾马竟跟他们尾追而来的秃尾马一模一样,看它嘴里,还衔着几根青麦苗呢!于是,农人们指着画上的马说:“就是它,天天夜里偷吃我们庄稼。”

禅师大怒,指着秃尾马骂道:“畜生,留着你害人,不如送你到火里去。”

禅师一说这话,只见画中之马仿佛跪了下来,两眼流着泪。

庄稼汉看着这设色逼真的画,非常惊奇,觉得把它烧了太可惜了,纷纷说:“算了,只要它诚心悔改,不再糟蹋庄稼就行了。”

从这以后,人们经常看见有匹秃尾马从鸡足山下来,去帮庄稼户干活。许多人不知道它的来历,可那10多个庄稼汉心里明白,这匹马就是吴道子画了留下的秃尾神马。

其实,这只是古代一个传说故事,这也说明了如果一幅国画设色得当,可以十分逼真的。

国画是非常重视设色的,因此古代把国画称为“丹青”。丹是朱砂,青是蓝靛,都是绘画上常用颜色。由此可见设色的重要性,它是国画画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

青绿山水画是国画中施用浓重石青和石绿颜料,以表现山石树木苍翠的一种画法。金碧是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是用到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其比“青绿山水”多了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

没骨是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的一种设色画法,其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笔骨是用墨线勾勒的轮廓。

泼彩是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先后泼在纸上使之溶合成为色彩斑斓的色块,再在上面进行简单的描画使之象形。淡彩是国画工笔画的一种设色方法,一般多用国画里的植物颜料。而重彩跟淡彩相反,一般用矿物质颜料,这样画面就会显得非常厚重。

国画设色特点很多,其着色多从物象固有本色出发,而不计较光的影响和变化。虽然有时着色也有浓、淡、干、湿之别,但是其目的不是表现物体光感而是为了破除板滞,以求得颜色本身丰富变化,产生生动韵味。所以国画设色相对来说比较单纯,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

此外,国画设色喜用对比强烈的原色,因为国人习惯以红、黄、蓝、白、黑为“五原色”,其中以黑与白为主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

如古代大青绿山水,用大片石绿、石青画成,用泥金勾勒轮廓,涂染天和水,山间云雾则用白粉堆染,画秋景还用朱砂点出丹枫、青山、白云、红树,形成强烈对比,金碧辉煌,鲜艳夺目,画面极有感染力。

国画设色常具有画家主观色彩,为了这一主观色彩,国画画家甚至抛弃描绘对象本身颜色。如竹子,本来是绿色的,而传统黑竹却是黑色的。当然这种设色完全是画家感情倾泻,具有强烈感染力。

在国画设色中,水和天一般不用着色,而是借用纸的空白来表现。古人所谓“以素为云,借地为雪”,说是这种表现方法。这便是国画设色的高明之处,虽然不画天和水,却能表现天水存在。

国画设色颜料种类很多,一般使用的颜料有两大类,一类是矿物质的,如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石黄、白粉、金粉、银粉等;另一类是植物质的,如花青、藤黄、胭脂、洋红等。

国画画家在用颜色时十分讲究,一般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原料要地道的,通过研、炼、沉、汰等制作过程,分出深、浅、精、粗,然后才会精心选用。

朱砂是一种天然汞化物,其遮盖力强,一般只用原色,用来点染秋天红叶,画亭台栏杆等。赭石虽是矿物,但其质地较清,可以与其他颜料调和使用,其在淡彩山水画中,常作为染山石、树干的主色,也用以画远山,表示夕阳返照下山峰的色彩。

石青是矿物质,其遮盖力极强,按其轻重分为头青、二青和三青。山水画只用质轻的二青、三青,可用于点夹叶或草苔,在青绿山水画中用以染突出部位的山石。石绿遮盖力也强,也可以分为头绿、二绿和三绿。头绿质重色深,山水画中少用,二绿与三绿在重彩、淡彩山水画中都广泛使用。

石黄一般用于山水画中的夹叶。白粉有铅白、锌白、蛤粉等品种,青绿山水画用它来染祥云,雪景山水画也有用它来染山头积雪,或用弹洒法表现空中飞雪的,金粉仅用于金碧重彩的山水画。

植物性颜料中的花青是染料蓝靛的制品,在山水画中使用最为广泛,山石草木都用得上,也可以与藤黄调出各种色度的绿色,甚至加少量洋红也能配成紫色。

藤黄是一种藤本植物的树脂,有毒不能入口,其单用容易产生火气,所以大多调和他色使用。古人画树枝用藤黄入墨,有苍润之感。

胭脂是胭脂花的制品,山水画中只用于染春天的桃花与秋天的红叶。洋红是植物质颜料,也称“西洋红”,其用法与胭脂相同,调入白粉则为粉红。

国画设色方法很多,其中重彩多为工笔画,以青绿为主色,所以也称“青绿山水”,也称“大青绿山水”。这种设色只能在熟绢熟纸上进行。一般先用淡墨勾出轮廓红,再运用工笔画的种种设色方法,一层层地把颜色染上去,最后用浓墨勾勒开醒,点苔提神。

在青绿山水中常用的方法是衬托法,这便是在绢或纸的背面涂一层与正面景物相应的颜色,使正面颜色更厚或更鲜艳。如用汁绿染树叶,后面衬以石绿,用石绿染山石,后面衬以石青等。

重彩渲染法是同时用两支笔,一支蘸颜色涂在纸上,一支蘸清水把颜色化开去,产生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以表现物象明暗,或云雾显隐。

重彩笼罩法是先铺底后罩色的设色方法,一般是先用渲染法上底色,层层复加积染,颜色宜厚重,罩色宜鲜明淡薄。笼罩法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底色和罩色,使两者相得益彰,产生鲜明、厚重、复杂、丰富的色彩效果。

淡彩法也是国画重要的设色方法,这种设色适用于写意画法或半工半写画法,它以水墨为主,色彩只起辅助作用。用淡彩法,墨骨很重要,墨骨画得好,画得足,物象在纸上就立了起来,这时只要“轻拂丹青”,则能增强作品神采韵味。

淡彩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以赭石为主色,称为“浅绛山水”,一种以青绿为主色。淡彩设色要有一个主调,力求单纯、整体。淡彩浅绛山水偏重热色,但在热色中也要有变化,或者从色度深浅中求变,或以少许冷色开醒,以达到既单纯而又丰富的效果。

淡彩青绿山水偏重冷色,但也要破以热色,这便是所谓的“万绿丛中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就是运用得法的例子。淡彩着色的步骤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墨后色;另一种是先色后墨。

国画设色除了重彩和淡彩,还有一种泼彩法也极为重要,泼彩以泼墨法为基础,借用工笔花鸟画的“撞水”、“撞色”两法,这种设色非常灵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旁注]

鸡足山 是享誉盛名的佛教圣地,我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的景区。鸡足山雄踞于云贵高原,形似鸡足而得名。这里是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素有“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

僧人 在各地的寺庙中,多穿搭衣,将右臂袒露于外的佛门中人。他们通常受戒,意在表明对佛与菩萨的恭敬。僧人信奉的大乘佛教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所以僧人是坚持不饮酒和不食肉的,认真地履行着戒条,不仅潜心学修,虔诚奉佛,而且有保护和维修寺庙的责任。

禅师 古代和尚的尊称,一般指修为很高的僧人,在唐代唐中宗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寓意便是神秀和尚非常尊贵之意。

蓝靛 国画一种重要染料,也叫“靛青”,即“青出于蓝”的那个“青”,是从蓼蓝中提炼的。此外,蓝靛也用于古代染织业,用极淡的蓝染料洗白布,会让人觉得更白。

象形 来自于古代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古代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

石绿 国画颜料青绿之一,由孔雀石研制而成,通常呈粉末状,使用时必须脱胶,石绿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石绿在国画颜料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使用在国画中。

祥云 吉祥的云彩。祥云的文化概念在我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我国文化符号。“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文化,高雅华丽、内涵厚重,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

点苔 国画技法名。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山水画构图经营中广为应用。

半工半写 国画的一种画法,是由大写意和工笔相结合而成的一种画法,大写意气势磅礴,浑厚大气,工笔细致入微,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小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又是一个特点,工写反差不太大,过渡会显得自然些又是一种风格。

淡彩 国画的一种技法,分水彩的淡彩画法和国画的淡彩画法两种。淡彩画是工笔画的一种,只能用国画里的植物颜色作画,禁用矿物质颜料。淡彩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离色,既能融合一体,又能显示墨的韵味,才能产生一种淡雅、朴素的效果。

[阅读链接]

其实,国画具有“尚意”的设色传统。唐代画家张躁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已经是古代画家们的千古名训。

画家所画之形即为其心源之形,而其所设之色也必为其心源之色。可见,国画设色在表现物体固有色同时,更注重反映出画家艺术风格和感情色彩。

绘画作品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展示,夸张造型,奇异色彩,皆源于画家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对艺术的概括。有的画家用朱红颜色画青竹;有的画家用黑墨表现花的绿叶甚至多彩的花朵;有的画家喜用雅致墨青,有的却爱用热烈大红。可见国画设色得当,也可以转变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