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之宝——载体与工具

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民族艺术,宣纸则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国画除了可以绘制在宣纸上,还可以绘制于绢、帛、扇、陶瓷、碗碟和镜屏等物之上。其中绢本是将国画绘制在绢、绫等丝织物上。

毛笔是国画重要工具之一,毛笔以其笔锋长短可以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其性能各异,绘画时要区别使用。除了笔以外,墨也是国画常用工具之一。我国古代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

国画颜料是国画重要工具之一,是用来画国画专用颜料。传统国画颜料,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

国画重要绘制载体宣纸

很久以前,相传一位名叫孔丹的造纸工匠,其祖上是蔡伦的徒弟。孔丹一直想造一种精良的白纸,继承祖业,为蔡伦祖师画像。

但是,孔丹屡次试验都失败了,他经过一番筹划,背起包袱,夹着雨伞,辞别亲人,跋山涉水去学习造纸技术。

有一天,孔丹来到宣州府,他踏着泥泞的小路,在蒙蒙的雨丝中,继续向前行走。

突然,孔丹觉得眼睛一亮,在灰色的山雾中发现沟边溪水里似乎有一片雪白的东西!孔丹三步并两步地赶过去,他弯腰细看:“哦,原来是一些树枝掉进山沟里,被长年不断的潺潺溪水浸,天长日久,腐烂变白了。”

孔丹迟疑了一会儿,一连串的问号在他的脑海中浮起:“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水?这是什么地方?”

孔丹决定在宣州留居下来,他上山打柴,搭盖草屋,又向周围的樵夫、乡亲们请教。流水似年,一晃三年过去了。

孔丹终于弄清楚了这种四季生长的常绿树,名叫青檀。青檀树是当地的特产,别处极少生长。青檀的纤维柔软、细长,特别适合造纸。

这山中溪水也不同于一般溪水,其水质清澈见底,通过怪石嶙峋的山洞,蜿蜒流出,再分成两股而去。一股水适合制浆,另一股水利于制作抄纸。这是大自然巧妙安排,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孔丹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利用青檀树皮为原料,精心加工,先在溪水中分散开纤维,然后在水中捞起纤维,交织于竹帘上,再压榨,烘干,从而制成了质量上乘的好纸。后来,因为孔丹发明的这种纸只有宣州才有,所以人们都称这种纸为“宣纸”。

在数千年文化艺术发展长河中,宣纸与国画共同传承历史,弘扬艺术,传播文明,共同展示出千年不朽的东方艺术风采,放射出灿烂耀眼的文化艺术光芒,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奇葩”和“文化瑰宝”。

宣纸是国画艺术家们直接运用的重要材料之一,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早在唐代就已经被列为“贡品”,被历代誉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而名扬四海。

国画因为宣纸具有润墨清晰,浓淡得体等特殊功效而盛名,宣纸又因直接用于国画而享誉盛名。因此,宣纸是传统国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国画除了具备优质的笔、墨、砚等材料外,更需要有供艺术家挥毫泼墨、润墨均匀、纹理清晰、层次浓淡干湿黑“五色”佳纸,否则就无法表达出艺术家们高超的“艺术妙味”和“艺术风格”。

宣纸主要采用于皖南特产的青檀树枝,古代人们用青檀树枝的韧皮为原料,并利用自然山溪泉水加工精制而成。一般宣纸从原料到成品需要一年多时间,经18道工序,100多道操作过程缓和处理而成。

宣纸由于其得天独厚、条件优越、加工精细等特点,因此,其产品优良、质地绵韧、颜色白雅、风蚀日晒、光泽经久不变、不蛀不腐,是历代书画家蓄意追求、百般迷恋的艺术珍宝。

宣纸不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有很高艺术价值,它是工艺美术产品中一颗民族艺术珍品,除直接用于国画外,凡有珍藏价值的书画艺术品用它印刷,可以长久保存。

此外,宣纸还用于国画装潢裱托、水印篆刻、仿古碑帖、民间剪纸、折叠扇面等方面,其效果尤为幽雅、纹理美观、性能坚韧、挫折无损、经久耐藏、防虫避蛀,易于保管。

因此,宣纸艺术是确保国画保存、传播、传世、创新和发展的唯一绝佳纸张,是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素以“文房之宝、艺术之光”而著称于世。

还有,作为传统国画重要载体的宣纸,其分类颇多,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其品种在不断增加,成为国画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国画家们习惯按照加工方法将宣纸进行分类,一般来说,宣纸可以分为宣纸原纸和加工纸。

宣纸原纸是宣纸在经过最后一道“烘焙”的工艺之后,纸性的墨色效果基本已经确定,这种“后续没有再进行影响纸性”的成品纸,便是宣纸原纸。加工纸是在原纸的基础上对纸进行改进,后续改变了纸面性质、外观视觉效果等再加工宣纸的统称。

如果按照纸面洇墨程度来分类的话,宣纸可以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等。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很强,容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能很好运动泼墨法和积墨法,能产生墨晕浑厚的艺术效果。一般国画中的写意山水画多用生宣。生宣作画虽然多有墨趣,但是需要画家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容易掌握。

生宣吸水力强,用淡墨水画时,墨水容易渗入和化开。用浓墨水画则相对容易。所以画家在创作国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运用好宣纸。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的宣纸,所以纸质较生宣更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很快洇散开来。因为熟宣这种特性,使得熟宣大多用于绘制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熟宣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

熟宣也可以再进行加工,如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螺纹和桃红虎皮等各种国画宣纸都是由熟宣再加工的宣纸。

半熟宣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其吸水能力介乎生宣熟宣之间,半熟宣种类很多,“玉版宣”就是半宣纸中有名的一类。

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触纸面,水分立即散开的宣纸就是生宣,水分凝聚基本无变化的则是熟宣,散开的速度较慢的宣纸是半熟宣。

还有,如果按原料配比分类,宣纸可分为棉料、净皮、特皮三大类。一般来说,棉纱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宣纸,其特点是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特皮是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越能经受拉力,质量也就越好。

如果把原材料含量对应在宣纸使用效果上,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出丰富墨迹层次和更好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这便是国画画家一般多选用皮类纸的原因了。

总之,宣纸是民族文化宝贵遗产。宣纸艺术的发明创造,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结晶。宣纸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和中外文化艺术事业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对国画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和创新,起到“杠杆”作用,是世界上其他任何纸张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

[旁注]

蔡伦(公元61年~121年),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者。他曾在昂贵的丝绸和竹板上书写过,但是,他改造了造纸术,用树皮、渔网和竹子压制成纸。造纸术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我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

宣州 古代州郡名称,为今安徽宣城及芜湖等地。宣州自秦代初期正式置县,始名“爰陵”,汉代初期改称“宛陵”,隋代易名“宣城”,自古以来均为历代郡、州、府、行署和市驻地。宣州因产宣纸而闻名全国。

青檀树 我国重要树种。产地宣州,是做宣纸的重要材料。树皮呈长片状剥落。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基部三出脉。青檀树属榆科,翼朴属,其材质坚韧,纹理细密,耐腐耐水浸,是园艺、室内装饰等的珍贵树种。

砚 也称“砚台”,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我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

碑帖 俗称“黑老虎”,它既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古人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

纱 古代棉、毛、麻等将纤维拉长加捻纺成的细缕,通常用作织布的原材料。也指一些轻薄的纺织品。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等主要工序,是高档服装的原材料。

[阅读链接]

宣纸中有一种贵族才能用的珍贵种类,其名为玉版宣,最早产生于清代中期,是宫廷高档贡品宣纸。这种类型的宣纸由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生、熟宣之间。

在明清时期,造纸业发展,笺纸、宣纸的制作工艺日趋精湛。在制作工艺上,除施胶、加矾、加蜡、染色、印花、洒金银等技术,人们还采用拱花的印刷方法,制造出各种工艺精美的笺纸。清代中期的玉版宣就是一种。

清代初期的“清水加重冷金”纸、“淳化宣御制笺”和清代康熙年的“高丽纸”、乾隆花纹笺、清代中期的“玉版宣”、清末“露皇宣”等都已经成稀罕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