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花鸟画的起源与兴盛

在元代,有个著名的花鸟画画家名叫王冕。王冕最擅长花鸟画中的荷花,许多人不辞辛苦从很远的地方来求他的荷花画。

据说,在王冕小时候,家里很贫困。王冕白天替人放牛,晚上自己学习。

有一天,王冕在湖边放牛时,忽然下起雨来,雨过天晴后,湖里荷花和荷叶被雨水冲洗得非常干净,在太阳光下,荷叶上滚动的水滴一闪一闪,漂亮极了。

王冕看了非常喜爱,他便想:“如果把它画下来,我就能天天见到这幅美景了,该多好啊!”

于是,王冕赶紧用身上一点零用钱买了纸和笔,他开始画荷花。王冕起初画得不怎么好,有人见了还讥讽他说:“不要浪费纸和笔了,你画得太糟糕!”

可是王冕并不气馁,他仍然不停地画,最后终于越画越好,就跟真的一样。王冕便把荷花画拿去卖,卖画的钱拿回家孝敬母亲。

王冕因为荷花画得很好,许多人争着来买,他的家境便因此渐渐好转,不再替人放牛了。同时王冕名气也渐渐地大了起来,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花鸟画家。

工笔花鸟画就是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就是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花鸟画就称为“兼工带写”花鸟画。

花鸟画,是传统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禽兽等类。

其实,花鸟画与唐宋诗词还有一定的渊源,正如北宋官方主编的《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中的论述:

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

其实,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花鸟画就已经萌芽了。花鸟画发展到魏晋时期则初具规模,南齐画家谢赫在他所著的《画品》中记载,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古代第一位花鸟画家。

因此,花鸟形象作为绘画形式出现,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擅长画花鸟的画家。据文物鉴定资料记载,当时一些著名的人物画家,也画过以花鸟为题材的画。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比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凫雀图》、南北朝画家史道硕的《鹅图》等,这都表明了当时花鸟画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后来到了五代时期,花鸟画已经完全发展成熟,并在当时异常兴盛。五代出现黄筌、徐熙两种风格的花鸟画流派,已经能通过不同选材和不同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

五代是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古人常说的“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就是指这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

五代画家黄筌不仅表现对象珍奇,在画法上非常工细,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而同一时期画家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他以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后来,黄筌之子黄居寀、居宝,徐熙之孙徐崇嗣、崇矩都是当时花鸟画重要画家。

这一时期,当时花鸟画坛以“黄徐异体”为旗帜,花鸟画一科臻于圆转成熟。黄氏父子有《写生珍禽图》、《山鹧棘图》存世,其作风、技法,先用细淡的墨线勾出物象的轮廓,然后再根据对象不同质感在相应轮廓内渲染色彩,所以其作品可以达到高度真实性和生动性。

到了北宋时期,当时画坛已经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这说明了此时花鸟画已经独立成科。

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花鸟画经验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这篇文章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国画三大科中的地位,和其独特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

据宋代《宣和画谱》记载,在北宋宫廷收藏中,有30多位花鸟画家近2000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20000余种。北宋花鸟画主要还是承接五代传统,早期以黄筌之风格为主导,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

到了南宋以后,花鸟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四君子画”相继出现。

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画家都在画花鸟画,这一时期花鸟画是古代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在题材上,南宋出现了水墨梅、竹、松、兰,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以拟人化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加入,为花鸟画注入新的内容。

后来,以宋代学者文同、苏轼为代表的这一派,已有别于流行时尚的清新风格,获取朝野称赏,并加速了他们的花鸟画风成为新的时尚。

到了元代,以线描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也兴起了。随着写意花鸟深入发展,元代花鸟画受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他们以柯九思、仉瓒、吴镇、王冕为代表,表现了文人的“士气”。

还有,元代画竹的名家很多,作品流传之广,是其他朝代无可比拟的。在元代,凡是能画几笔的士大夫,都以墨竹遣兴。专门画竹的专家中,成就较大的有李衍,他被人们誉为“写竹之圣者”。

到了明代,画鸟画兴盛发展,这一时期最有名的画家是徐渭,他的泼墨大写意花鸟画在古代绘画历史上有巨大影响,代表了明代花鸟画的最高峰。

徐渭,是晚明时期杰出的画家。徐渭成就主要在诗、文、书、画、戏、曲等领域,他出入于儒、道、释三家,精于音律,专于史志,对医术、对联、灯谜、制茶、酿酒、剑法之事,都有所涉猎。

在绘画方面,徐渭以泼墨大写意花鸟画成就最为卓著,他开创了明代以后大写意画花鸟画派一代新风,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后来花鸟画的发展。

徐渭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多方面文艺才能息息相关,也与他一生坎坷遭遇以及特立独行个性紧密相连。

徐渭写意花鸟画,画的都是传统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诸如有梅花、芙蓉、水仙、菊花、荷花、桂花、海棠、芭蕉、竹石等,也有徐渭在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如石榴、葡萄这样的果类,另外还有诸如鱼、蟹这些江浙一带常见的水族。

这些司空见惯的题材,在徐渭的笔下却能平中见奇,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境界,这正是因为徐渭在处理这些寻常的题材时,有许多独到的手法。

徐渭水墨写意花鸟画造型特点,是水墨语言简练概括,其笔法往往放逸豁达,不求形似,画面表现最鲜明的是笔墨的意趣和他强烈的个性。

徐渭在题画时常称自己的画法为“戏涂”,可见他绘画时近于游戏的心态,对于物象和法度,他更是不拘小节,甚至他对物象一简再简,直至简化为直接表现物象之影。

徐渭是继明代画家陈道复之后,较早以纯水墨写意画鱼蟹的名家。徐渭画的墨葡萄及石榴,完全是一片酣畅淋漓的墨影,已成为了他泼墨大写意绘画的代表题材,烙上了无法复制的徐渭风格印记。

徐渭画中物象,其组合大胆自由,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其《烟云之兴》长卷,就是把四季不同时期的花卉和果木,画在一幅画卷中。徐渭还把不同时间生长的芭蕉和梅花画在一起,中间只有一墙之隔,题诗更是饶有趣味,诗写道:

冬烂芭蕉春一芽,隔墙自笑老梅花。

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尽鱼儿又拣虾。

这样的组合一经过题诗,变成画理上的新意。最为重要的是,徐渭画作中由心灵出发的那种深刻而细腻的表现力,在他以前的花鸟画中是绝无仅有的。徐渭这一充满艺术表现的风格,终于开创出花鸟画的新纪元。因此,徐渭是古典美向近代美转变的枢轴人物。

徐渭艺术手法中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将具象的对象,融于放纵无拘的、具有抽象意味的笔墨语言中,这极大丰富了水墨意象的表现力。

在画上,徐渭往往以他特有的书法风格题写的诗文。徐渭用书法、诗文,进一步丰富画面内涵,深化主题,完整地展现了其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比如徐渭名作《墨花图卷》中的一处梅花旁,他题诗道: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但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徐渭画梅却不关注画梅花的画谱,只是信手拈来,就足以表现梅花的神采。

还有,牡丹是当时人们公认的富贵之花,鲜艳华贵,富丽堂皇。而徐渭对富贵之人,往往深恶痛绝,不肯相往来。但徐渭却喜欢画牡丹。

徐渭画牡丹,纯以水墨完成,不施颜色,他的《花卉杂画卷》有一枝水墨牡丹,他题诗写道:

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

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

在这里,徐渭以诗明志,表明自己坚定清白操守、不苟求富贵的心志。在另一幅《墨牡丹》上徐渭又进一步阐明自己“贫贱不能移”的态度。

徐渭用泼墨的手法来画牡丹,虽然另有一种生机,但毕竟不是这种花的本来面目。徐渭说,像他这样的穷人,本性与梅花和竹子最适宜,与荣华富贵总是显得风马牛不相及。

还有,徐渭在有名的《墨葡萄图》画上有一首行书题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首诗道出了徐渭的孤寂落魄、郁郁不得志及怀才不遇的心境,其书法字体也风格独特、奇伟怪诞、字势跌宕。

总之,徐渭花鸟画题材虽然并不繁多,但上面题诗却极其丰富。此外,徐渭还颇具道家意味。徐渭与许多当时的文人一样,是三教合一论者。徐渭在写意花鸟画上题写的诗文中,也常常流露出其对佛教禅宗的理解。

文人画首重精神,不尚形式。徐渭是典型的文人画家,这些寻常的花卉题材,经过题诗,更加深化了主题,传达了他历经磨难而积郁在内心的不平之气,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桀骜不驯的个性气质,也显示出他对艺术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徐渭对绘画风格追求方面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自出家意”。就是说,不主张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徐渭评价自己的绘画时说:“随手所至,出自家意,其韵度虽不能尽合古法,然一种山野之气不速而至。”

在绘画的功能上,徐渭提出“悦性弄情”的观点。他提倡通过绘画来实现愉悦性情的作用,释放真实的情感冲动。

对于情,徐渭颇为看重,他强烈地渴望摆脱一切人为的束缚,追求个性的放达与人格的独立,大写意绘画使得他个人内心愤懑的情绪直率而无所顾忌地得到宣泄。这种思想基础,使他摆脱了温柔敦厚的审美理想的束缚,而抒写“真我”性情。

徐渭任情使性地涂抹所呈现出的纵逸恣肆、水墨淋漓的风格特征,使他得到了情感上的愉悦和心灵的抚慰,也使他突破了传统的艺术理想。徐渭在谈论戏剧时,曾阐明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人一生是受着情感约束的,文艺作品对于情感的表达越真实,就越感人,易于流传。

徐渭认为文艺作品“摹情弥真则动人弥易,传世亦弥远”。他看到真情是构成文艺作品审美因素的核心,是催发文艺作品审美功能的动力。

徐渭主张不加修饰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和真情实感。所以他的画风更注重表达主体情感,从前人的笔墨程式与客观物象的束缚中得到解脱,获得了情感抒发的自由。

这种以抒“情”为主的观念,是对传统绘画中以体“道”为最终追求目标的突破与发展,情感的真实性,使他的绘画艺术感染力增强了,对他整个绘画风格的形成,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徐渭在绘画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倡“游戏笔墨”的心态。在题画中,他常用“游戏”、“戏墨”这样的字眼,他的画不讲究精工细制,总是体现一种即兴挥毫的情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佛教“以无法为法”“法无定法”等理念的影响。

正是徐渭在绘画思想中,强调风格特征的个性化与个性情感的真实直率的表达,这使他在前人基础上,把写意花鸟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恣纵的笔墨形态,放浪于形骸之外的气质个性,使水墨写意的表现力大大加强了,徐渭以其崭新的笔墨语言,确立了独有的风格特征,实现了他对写意花鸟画传统审美理想的创变。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摒弃了古典风格中雅正和谐、平和内敛的美,直接呈现出对立冲突的美。徐渭那种放纵的笔墨,也绝不是停留在技法上的写意,而成为他人性与情感表达的媒介。

其中徐渭大写意花鸟画所具有的表现主义魅力,是古典写意画所不可能具有的美,而这也恰恰是艺术发展的新动向,是徐渭在花鸟画发展中占有开拓性地位的原因。

到了清代,山水画中最为著名的当推“扬州八怪”。“八怪”中几乎人人都画竹,郑板桥之竹潇洒劲秀,金农之竹朴拙自然,李方膺之竹含蓄奔放,罗聘之竹茂密清幽,各有各的韵致。

“八怪”中也有几个画梅的能手,但其所画的梅花却各逞风姿。李方膺之梅,“铁干铜皮碧玉枝”。金农之梅“江路野梅”,别具奇古之气,他们所作之梅竹都有极强的个性。

总之,经过数千年发展,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在国画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

花鸟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适应了国人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画法。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画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特性。所谓寓兴,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像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花鸟画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古代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花鸟画立意既重视真,又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

此外,古代花鸟画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还有,在构图上,古代花鸟画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旁注]

《宣和画谱》是北宋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该书20卷,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作品总计6396件,是一部绘画著录方面的重要典籍,对于研究北宋及以前的绘画发展和作品流传,有一定史料价值。

刘胤祖 南朝宋国画家,官至尚书吏部郎。他善画蝉雀特尽微妙,笔迹超越,爽俊不凡。后世论者称他是我国画史上第一位花鸟画家。

黄筌(903年~965年),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他早年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兼工人物、山水、墨竹,他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徐熙 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出身于江南名族。他是“江南处士”,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存诗3900余首。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柯九思(1290年~1343年),元代著名画家,文宗时官至奎章阁特授学士院鉴书博士。博学能文,善写墨竹,师文湖州。长于画山水、人物、花卉;槎芽竹石,师苏东坡。其著作有《老人星赋》、《读诛蚊赋诗》、《重题兰亭独孤本》等。

陈道复(1521年~1593年),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他曾经师从文徴明学书画,工花卉,也画山水,书工行草,最擅长画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风格疏爽,后人以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有《白阳集》。

行书 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三教合一 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合。儒、道、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的分合是贯穿近2000年我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对我国文化乃至我国社会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

大写意 早在唐代就有以泼墨著称的画家王恰,到了南宋出现了写意画大家梁楷,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北宋山水画出现了富有诗情画意和文人情趣的米芾的山水小景,丰富了我国山水画的笔墨,揭开了写意山水的序幕。徐渭在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

扬州八怪 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八怪”分别是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他们作为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国画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

金农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他好游历,卖书画为生,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他的书法首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阅读链接]

宋代花鸟画的繁荣还离不开一位特殊人物,那便是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个人在花鸟画方面也极有造诣,加之他身居皇位,堪称北宋后期花鸟画坛的最高领袖。在宋徽宗的影响下,宋朝初就建立了翰林书画院,且制度日趋完善。

宋徽宗的“以诗试画”方式,在花鸟画史上影响颇巨,大力推动和促进了宋代花鸟画的发展,涌现了大批知名或不知名的花鸟画高手及无数经典之作,使得宋代花鸟画在古代美术史的长河中矗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