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装潢分类与其要求
国画装裱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国画装裱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和片。经装裱后的国画,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此外,古代有几种著名的装裱样式,其中赵佶的宣和装又称“宋式裱”,是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因为宋徽宗年号宣和而得名。这种样式、是裱条中最复杂的一种。
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芦汀密雪图卷》,其画的装裱天头用绫装式,隔水用黄绢,尾纸用白宋笺、加画本身共五段,还按一定格式盖有内府收藏印章。
吴装是苏州扬州两地装裱样式,其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扬全国,号称“吴装”。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深受古代画家的高度评价。
红帮也是古代国画装裱形制的一种,一般是江南苏州、扬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种装裱样式,专供婚丧喜庆之用,也称为“红帮”。
行帮是古代苏州、扬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有一种专裱普通国画的装裱方式,也称为“行帮”。
一色裱就是裱画镶料用一种颜色的,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和画幅长短比例而定,一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
如一张3尺长的画芯,加3尺长镶料,裱成6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运用上,以突出画芯画意为目的,不能用强烈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裱是在国画四周用上适当颜色镶上,其余不够的长度再采用深色较为隐重的镶料,接凑于天地头裱成需要的长度。
如画芯长是2尺,要想裱成6尺左右的长度,就需要添加4尺镶料,这样只能用一色,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倍,但其在配色上有喧宾厅主的副作用,需要谨慎使用。
三色裱是国画圈与天地之间加隔界,其边宽度可随画幅大小而定,或3寸,或2寸,或1寸5分不等。圈的颜色应该较浅一些,天地头应该较深一些,隔界不深不浅起过度作用。这样裱出来的国画,色彩非常协调,并有温文、柔和、肃穆的情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色裱的圈、隔界、天地的颜色不要过分相近,应该有节奏感。切忌圈的颜色不能太深,而天地的颜色太浅,这样会使国画非常空旷,有所国画作品的美观。
仿古装池是古代苏州、扬州各地就够得上称为装潢艺术的,专为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装裱珍贵书画的,称为“仿古装池”。
惊燕也称“绶带”,原来只是垂在国画的天头处,燕子飞近画面,两带自然飘动,可以惊走燕子,因此其被人们成为“惊燕”。
后来,古人用惊燕作为国画装饰,就把这两条带子固定在国画天头上,刺绶带的宽度可根据画的宽度而定,如果是2尺宽的裱件,则可以用6分宽的绶带比较合适,其用料与隔界相同。
惊燕的长度与天头一样,但不要太厚,厚则使国画不平。如隔界是绫子的,绫上有花纹,那么刺绶带时就要注意花纹的完整。
书画主要是采用绢或宣纸做成的,其材料质地纤薄、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古代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从加固的实用需要出发,多用麻纸、布帛等材料在书画背面裱褙数层为装裱,称之为“裱褙”。
后来。“裱褙”逐渐加以美化,四周镶嵌薄型的绫、绢等丝织品为边框,在背面裱一层或数层纸,并加上必要的装饰,使原件更为牢固,而且便于舒展、悬挂,以适应人们观赏要求。
因此,国画装裱是伴随着国画传统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工艺。装裱可以说是对国画的深加工,装裱得好坏,直接关系着名人手迹的存亡。因此装裱这道工序,是决定国画命运的大事。
还有,凡新画好的国画作品,一般都要存放一段时期,让墨色、印泥有一个自然晾干的过程,但最好不要长期放置,因为绘画时受水墨、颜色和胶水的浸渍,干后就会凸凹不平、起皱痕,若不装裱衬托,非但不如原来的样子,还要有所褪色。所以一定要及时装裱,才能使墨气托出纸面,使画面生动,有益于颜色滋润、饱满浑厚可观。
还有,在经过艺术设计的装裱后,国画作品更显得整洁美观,更能增添神韵。但要是放置不裱,如画心空卷的不实或折叠成块等,也不宜保护,存放时间过久就会从折叠处折断纸绢的纤维,印泥可能会转印到画面上,不慎造成断裂破损、残缺、污染、变色、水渍等明显损伤,如最易发生黄色斑点,很难去掉,并容易招致蠹蚀,为了国画日后收藏留下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装裱后的国画直接影响到国画作品的品相,也影响其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如经常受潮湿,易生白、红、黑霉斑,若是湿后粘连,就不易揭开,即使晾干也变成了废纸、烂纸灰,无法挽救,由此可见国画装潢的重要。
因此,要想国画作品保持永久,便于欣赏、收藏、流传,必须及时装裱。而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选择与装裱形式设计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如果国画作品装裱得好,其观赏效果就会锦上添花。
还有,历代传世及出土的国画作品,或者由于装裱不佳,容易发生空壳脱落,或者由于在流传过程中被撕断,或者收藏保管不善等,则纸、绢画心变黑黄,其墨色暗淡无光,无法再悬挂欣赏、研究。一般年代愈远的作品,受伤程度愈重,这就需要重新装裱。
重新装裱必须经过精心揭裱修复,做到修旧如旧,犹如枯木逢春,才能恢复古代国画作品的“原貌”,其功效等同于再次创造古旧国画的艺术生命,并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有益于欣赏收藏,延长古旧书画寿命。
但是,古旧国画重新揭裱时要慎重,应当请有经验的良工高手。古代的国画珍品,没有遇见优良的装裱工,宁愿保存残脱的旧画,以免在重裱时,被劣工揭损裁毁。
古旧国画重裱如延医治病,需要重新装裱的国画书画,应采用传统的裱画技术,给以修补装裱,使它能长期保存,这就是对古旧国画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贡献。
总之,国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欣赏品,装裱国画至为关键。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装裱类知识书籍更是汗牛充栋,其中学问尤其之多,这些装裱国画的知识对传承和弘扬国画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旁注]
隔界 国画装裱名词。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隔界是国画装裱中的重要流程。
布帛 古代一般以麻、葛的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因以“布帛”统称供裁制衣着用品的材料,还是一种书写载体。古代实行自然经济,因此需要征调的大量布帛,除了直接使用一部分之外,大部分是要进入市场的。
品相 用来表示收藏品的完好程度。国画、纸币、书法、邮票、书籍都可以用品相表示完好程度。国画很讲究品相,最好收藏品相较好的书法国画。同样一幅书画,品相不同,其价格会相差数倍。书画的品相以“品”来界定。
揭裱 指的是已经装裱过的字画因年代久远,需要重新装裱的工序之一,既把画心由旧裱上揭下来,然后重新装裱。揭裱技术复杂,一般的装裱师傅未经专业训练做不了,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阅读链接]
一般来说,古代国画能不重新揭裱的就尽可能不要揭裱,因为每揭裱一次,要经过热水闷烫、清水淋洗、化学药品洗霉去污和修补、全色等多道工序,耗费很多时间,这些无疑会使古代国画大受损伤。
所以古人曾经说古代国画非到了“蝴蝶翩翩舞”的破烂程度,一般不要重新揭裱。
因此,在揭裱古代国画时,尤其是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国画,一定要找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又认真敬业的装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