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教名典
- 《诫子书》
诸葛亮著,我国古代家教名篇。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后经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出山辅佐刘备,后为蜀汉丞相。在《诫子书》里,诸葛亮告诫儿子“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是要求儿子注重品德修养。还告诫儿子要励精图志,勤奋学习,不慢不躁,安守“穷庐”,多多“接世”(接触社会,为社会效力)。此文表现了诸葛亮在家教方面既重视德育又重视智育的进步思想。
- 《与子伊等疏》
陶渊明著,我国古代家教名篇。陶渊明(公元 365 年—427 年),字元亮,东晋大诗人。少有壮志,博学多能。早年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 后因不满官场黑暗,隐居田园,躬耕自食。陶渊明注重家教,写过《命子》诗,又写此篇。他的五个儿子不是一母所生,临终之前,他唯恐孩子们闹内哄不团结,遂著此文,用我国古代优良的家风、家德,教育孩子:“兄弟同居,至于没齿”、“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他特别强调”“然你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兄弟之义”。此文可以视为以身教子,以民族传统美德教子的范例。难怪明人张自烈赞曰:“与子俨一疏,乃陶公毕生实录,全副学问也。”
- 《颜氏家训》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家训”、“家教”类著作,北齐颜之推著。颜之推
(531—约 595 年),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山东临沂人。他历经四个动乱的朝代,看到了上层社会子弟的无能、堕落,为了改革这种弊病甚多的教育制度,他写了《颜氏家训》,传授立身、治家、处世的道理,用以训戒、调教士大夫子弟。他要求士大夫子弟“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 多学实用的知识。他要求士大夫子弟勤学守行、学以致用,成为勤勉、博学、多能的人才。他看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颜氏家训》现存 20 篇。依次是: 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1980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利器集解的《颜氏家训集解》一书。如在“教子”篇里, 颜之推强调了“教子宜早”,有教有爱,这样才能收到“父母威严而有慈, 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的效果,否则子女会”败德”。他论及的“胎教之法”, 于今仍有现实意义。但他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 《千字文》
系南北朝梁周兴嗣编,此书是从王羲之遗书中拓取了 1000 个字,四字一句,而且押了韵。开头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书中在教蒙童识字的同时,也讲述了涉及天文、历史、人伦、教育方面的一些常识。此书一直流传到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蒙学读物,顾炎武称赞《千字文》说: “不独以文传,而又以其巧传”。
- 《百家姓》
北宋时编成的蒙学读物,作者是谁已不可考证了。《百家姓》由“赵钱孙李”开始,一共罗列了 400 多个姓字。因为编排得巧妙,读起来琅琅上口。后来又出过不少改编本,但都未及《百家姓》原本。
- 《童蒙须知》
我国南宋教育家朱熹著。作者从政之余,亲自在书院执教,有 50 年教育工作的丰富经验。在中国教育史上,朱熹是第一个从理论上将儿童教育与青年教育视为统一过程来考察的教育家。他认为以 15 岁为分界,人的一生要分受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这两阶段,他主张要不失时机地给儿童讲述道德格言,为此他编了《小学》一书,内收各种有关忠君、孝亲、事长、守节、汉家等内容的格言、训诫、故事、为了使儿童能用体现名分的礼节规则来规范自己,他又专门编著了《童蒙须知》。此书依照封建的三纲五常的精神,对儿童的穿戴、饮食、洒扫、应对、出入、容貌、行态、读书、写字等都作了明确的、条文式规定。显然,这种教育的内容是封建主义的,应予批判,但其中有些关于礼貌、读书、写字、个人卫生的要求,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 《三字经》
相传乃宋代王应麟编撰,也有认为是宋代区适子编撰。在流传过程中, 又被逐渐补充。传至清代初年,《三字经》已收字 1140 个。《三字经》把教蒙童识字,向他们传授历史知识,教他们人伦道理等结合起来。此书每句都是三个字,而且是押韵的。比如此书的开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语言通俗、流畅,是名气大、流传广的蒙学课本。《三字经》不仅在汉族中流传,也传到了兄弟民族当中,曾出现过《蒙汉三字经》、《满汉三字经》等两种民族文字的对照本。
- 《家范》
宋代司马光编著,10 卷 19 篇。是我国封建时代士大夫家庭流行的家庭教育启蒙读物。此书根据历史故事,阐释封建家庭的人伦关系、道德规范。
- 《放翁家训》
陆游著,我国古代家教名篇。陆游(公元 1125—1210 年)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他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一生耿耿不忘“扫胡尘,靖国难”, 写有九千余首诗,爱国真情洋溢其间。除有《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等家教诗之外,还有这篇写于 1168 年 5 月 13 日的《家训》。他教育儿子“当极恭逊”,重视耕读,不要追求高官厚禄(“不慕荣达”),奉公守法(“恒素不闲生事”),远祸求安)“勿露所长,勿与贵达亲厚”)。这些都是有一定进步性的。
- 《朱子家训》
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明末清初朱用纯著。这是清朝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一本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教科书。此书根据程朱理学,系统地阐释了封建道德观念,提倡“知行并进”,主张勤俭持家,劝人安分守已。该格言共516 字,平实,凝炼,正反举例,颇能服人。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这是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勤奋劳动;又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强调勤俭持家的,至今仍有积极作用。
- 《历代家训选注》
史孝贵主编,另有王晓祥、朱思勤参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38 年出
版。中华民族的家教资料甚为丰富,本书编选了 30 位作者的 70 余篇家训, 大体上反映了中国古代近代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为家长寻找我国古代家教资料,提供了方便。历代家训的作者有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伦理学家,他们在这些家训里,从不同的角度教育、训诫子女,勉励他们要谦虚谨慎、勤奋学习、关心民众、报效国家、廉洁奉公、尊师爱友、扶贫睦邻、敬老尊贤等等。自然,这些历代家训,是精华与糟粕相混杂的。每选一人家训,既介绍作者生平,又注释家训原文,还有对内容的说明。
- 《家庭教育》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著。 1925 年由商务印书馆
印。此书系东南大学教育科学丛书之一种。因广受欢迎,曾再版 10 余次。1981 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又再重版发行。1983 年又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1989 年又收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鹤琴全集》第二卷。作者自己介绍此书的内容及材料来源时说:“本书共分 12 章。先略述儿童之心理与学习之性质及原则,以为施行家庭教育之基础;次述普通教导法以作选择家庭教育原则之纲要;记述关于卫生教育,情绪教育,群育及智育各方面之原则凡 90 条,本书前后所有原则,共计 101 条,每条原则后面举事实一二以解释原则的真谛并加以讨论,以使阅者对于该条原则的意义能够格外了然。书中所举例子,一部分是由张君洪城供给的,一部分是设想的,一部分是由别的书中摘取的,一部分是由我实地经验得来的。”此书乃陈鹤琴是年从事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之总结,陶行知曾写过《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的文章,推荐此书。本书价值就在于既从理论原则上讲解了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又列举了精当的事例加以论证,还给家长以具体的指导。本应视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之奠基作、拓荒作。
- 《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张宗麟(1899 年—1976 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本书是其幼儿教育论者之汇编。包括“幼稚教育概论”、“幼稚教育”、“幼稚园的社会”、“幼稚园的演变史”、“幼稚师范问题”、“怎样做合乎时代潮流的父母”、“解放儿童”等 40 几篇论著。本书诚如序者严济慈所
评价的:“这本论著基本上包括了宗麟同志对幼儿教育研究的内容。”有 3 个显著的特点:“其第一个特点是民族性。从课程、设备到教学法,都突出了中国的特色。”“第二个特点是大众化。”“此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基于详尽的调查。”本书不仅为幼教工作者、也为幼儿家长,提供了精深、系统的幼教理论,切实、具体的幼教方法。
- 《家庭教育漫谈》
熊章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31 年出版。此书是一本谈论如何搞好家庭教育的小册子,作者“从自己过去学习、工作以及对子女教育的亲身体验”出发,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向家长们介绍了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还以文学、伦理学、谚语、名人家教轶事等作为话题,具体阐释了父母自身修养、如何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原则、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本书做到了思想性、理伦性、可读性、实用性的尽可能统一。
- 《父母信箱》
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1981 年出版。此书系在上海市妇联领导的支持与协助下编成。约请周原冰、于漪等 30 多位作者写成,他们中有的是伦理学家、
有的是教育家、有的是特级教师⋯⋯。全书共解答了“父母的职责”、“怎样带好新生儿?”“用故事启发幼儿分辨是非”、“学习忙还要孩子劳动吗?” “怎样对待孩子心里的秘密?”等 46 个问题。编作者们的意图,是想以此书作为桥梁,密切家庭教育专家与家长的联系。此书优点在于亲切、具体、有针对性、比较灵活,局限在于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强。
- 《家庭教育顾问》
林巧稚、秦牧等著,系青年修养通讯丛书之一种,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1
年出版。书中收有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 63 个,均由有关专家、学者作了针对性很强的回答。这些问题有涉及体育的,如“怎样避免独生子女先天不足?”、“怎样注意儿童营养和饮食卫生?”等;有涉及智育方面的,如“孩子智力差,是无法改变的吗?”“家长文化低,怎样帮助子女学习?”;有涉及德育方面的,如“如何教育子女从小爱祖国?”、“棒下出好男真有道理吗?” 等;有涉及美育方面的,如“孩子怎样才算美?”、“《家庭环境布置对子女有什么影响?”等、本书实用性强,对指导青年家长搞好家庭教育,有切实的帮助。
- 《家庭教育讲座》
王喜荣著,1982 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通俗简明的家庭教育著作,主要分 10 讲,依次介绍了家庭教育的意义、孩子个性形成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早期教育全面发展、儿童年龄特征与教育、家庭思想品德教育、怎样教育独生子女、怎佯使孩子不哭或少哭、家庭发展智力教育、家庭卫生保健教育、家庭审美教育等 10 方面问题,本书既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又讲解了若干进行家庭教育的实际方法,对从事家教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同志和家长,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怎样教育独生子女》
傅安球、林崇德著,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2 年出版。随着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的落实,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儿童和青少年年龄、心理上的特点以及培养教育青少年的措施。全书 8 章,依次是: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个独特的问题,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独生子女的特点、品德教育、智慧教育、体质教育与卫生保健、审美教育等。
- 《名人的第一任教师》
雷风行、彭朝丞编写,中国妇女出版社 1982 年出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家庭是人才培养的天然学校。本书介绍了古今中外 22 位名人家庭教育的故事,旨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缘事论理,阐发了家庭教育的若干原则与方法,这些名人有中国的:孟子、王献之、欧阳修、岳飞、李时珍、戚继光、徐霞客、夏完淳、林则徐;齐白石、茅盾、老舍、丁玲、洗星海、钱三强。外国的名人是:歌德、莫扎特、安徒生、达尔文、爱迪生、巴甫洛夫、居里夫人。每篇故事之前,还有关于名人生平事迹的简要介绍。
- 《家庭教育讲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政法部编,广播出版社 1982 年出版。此书系由全国妇联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政法部联合举办的有关讲座的讲稿汇编而成。在《讲座》的组织编写过程中,曾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关瑞梧教授和北京师范学院教授林传鼎两先生的指导、帮助。本书共 18 讲,各讲的编写人依次是顾明远、李正容、章志光、王极盛、叶恭绍和李宝文、聂振武、周谦、武
连江、林崇德、邵小武、周立、章泽渊、汪燕、徐应隆、方湘、杨良志、杨杏南、王孟兰等。此书是以中青年家长为对象,帮助他们提高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促使他们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并能掌握有关的育儿知识与方法。《讲座》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人才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原理、常识,论述了诸如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内容,还阐释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父母如何培养子女的自尊心、毅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良好习惯,父母应当加强自身修养等问题。本书纲目清楚,深入浅出,是新时期建设家庭教育新学科的力作。
- 《开启孩子智慧之门》
本书副标题是:早慧儿童家庭教育故事。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宣教部编,陈天生等 20 余人撰文,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出版。著名儿童教育家
孙敬修写了序言。书中介绍了 16 个早慧儿童的家庭教育故事,他们被人誉为:“小发明家”、“小提琴手”、“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演员”、“小作家”、“速算新星”等。这些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重要的结论:只要父母抓紧了儿童的早期培养和教育,早慧儿童方能出现并健康成长。本书中的故事,标题醒目,内容新鲜,语言生动,引人入胜。象《菲利亚奖章的熔铸》、《“小淘气”成了科学迷》、《一个琴童的成长》等。22.
《引导孩子走正路》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并于 1983 年出版。此书系 1981 年出版的《父母信箱》的续篇。本书集中谈论了关于过渡期少年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涉及了对沾染不良习气、误入歧途的少年的教育问题,甚至也触及了犯罪少年的教育问题。书中包括了“帮助子女过好‘过渡期’”、“打孩子不能解决问题”、“要预防孩子产生残忍心理”、“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孩子”、“他引导孩子走上了正路”等 25 篇释疑性文章。作者余心言、王幼涛等十几位,都是有丰富经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工读学校、公安学校的教师、少年管教所干部等。本书属于特殊少年教育方面的有特色的著作。
- 《愿你的孩子成才》
曾汝弟、程葆琪、吴醒夫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 年出版。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家庭教育知识的书,三位作者均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编书过程中,他们又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还研究了省妇联 1981
年表彰的 100 位教子有方的家长的成功经验。本书论述了良好的家教是孩子成才基础、家教的基本内容、家教的“四决”“四戒”、家教的基本类型、家教的多种方法、胎教、早期教育、婴儿期、学前期、幼儿期、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孩子的特点及教育、要正确对待孩子性意识、独生子女的特点及教育、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怎样挽救失足的孩子等问题。适用与易学,是本书两个显著特点。
- 《少儿家庭教育答客问》
陈雪良著,知识出版社 1985 年出版。少几时期(7 岁——15 岁)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时期,但又是家庭教育关注、研究得不够的一个时期,本书主要回答了涉及如何指导少年儿童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如何从家庭角度为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等方面的 63 个问题,诸如“孩子要上学了该为他作哪些准备?”“怎样对待逃学的孩子?”“制定‘家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孩子的‘不合群’能改变吗?”“怎样使家庭环境布置得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等。作者善于运用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知识来回答问题,
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鲜明的理论色彩。本书问题提得实在,解答剀切详明、语重心长,尤其适合中年家长阅读。
- 《中学生家长必读》
北京市海淀区科协家教研究会、教育局、妇联编,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5 年出版。本书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向中学生家长阐述了必须重视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家庭教育的特点、家长的修养。激励子女树立理想、怎样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注意发展孩子的个性、家长应重视子女的社会交往、应关心中学生知识与智力的发展、浅谈家庭中的美育、中学生学习时的用脑卫生、谈谈中学生的性教育问题、五倡五戒搞好中小学衔接、正确对待和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怎样帮助子女选择志愿等15 个问题,是一本“集纳式”的“家长学校”的简明教材,对广大中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帮助。韩作黎在书前题辞说:“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教育阶段。在这阶段,更加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因此,这类书的编著与出版,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这样的评价是中肯而切合该书实际的。
- 《名人家教集锦》
王炳仁、高友德、赵薇薇、石英编著,1987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本书计分“名人家教实例”、“名人家教书信、诗词”、“名人家教言论”等三个部分,每部分下面又以分门别类的方式,介绍了一些有关家教事例。书信、诗词、言论。比如,在“名人家教实例”一部分里,又分了”‘期望”、” 知音”、“严教”、“砥砺”、“示范”、“善诱”、“启蒙”、“立志”、”
明理”、“爱国”、“开智”、“勉学”、“守德”、“奉公”、“勤俭”、“美育”、“承业”、“遗产”等 18 类。每类之中又包括若干实例,如“立志”一类中,就包括“革命志不移”、“‘人活着为什么?’”、“立其志, 坚其志,恒其志”、“求官送牛”、“促儿远游”、“自立”、“母亲的责备”、“‘祝你成功!’”、“‘献给妈妈’”、“首任教师——父母”等10 个实例。比如,“首任教师——父母”,讲的是世界瞩目的音乐指挥家朱
晖(新加坡音乐家)的成长实例,他 6 岁时,父亲发现他喜爱音乐,就给他
买了童式小提琴,还在房间里挂了 6 位大音乐家的像片,是他学习音乐的“首任老师”。此书,体例新颖、纲目清楚,内容充实,情趣交织,是普及家教知识的优良读物。
- 《中学生家庭教育》
戴汝潜、张国玺、李静纯著,新时代出版社 1987 年出版。本书作者系长年从事中学教育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他们撰写此书的目的,诚如序者曲啸所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这一目标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教育过程, 而作为人才成长的过程,也必然存在一个教育的最佳阶段的最优化问题,毫无疑问,这个最佳阶段就是青少年时期,本书涉及的内容就是解决最优化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则是全社会道德优化的关键之一。”本书正文由“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和态度”和“家庭教育的一般内容和方法”这两篇组成。第一篇又由“问题的缘起”和“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和态度”两节组成。作者概括了家庭教育的五个原则是:社会性、科学性、渐进性、情趣性和实践性、第二篇又由“社会化教育”、“成才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等三章组成。书后另有附录:中学生家长谈家庭教
育。作者们认为;他们撰写此书目的,“是力求寓教育的基本原理于教育实践之中”,“以便为大多数家长提供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参考价值的资料”。参加本书撰写的还有潘耀湘、刘彦娣和于冬等同志。
- 《父母怎样教育子女》
由北京市西城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和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的干部教师编写,1988 年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主编孙焕然、张永泰。这是一本家长学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南,还可以供家庭教育工作者参考。此书从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系统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条件和原则、途径和方法、内容和任务(诸如人格因素培养、品德教育、青春期教育、美育、学习指导、生活指导、独生子女教育等)、艺术和疑难等问题。该书作为为家长学校提供的教材,旨在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本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家庭教育的理论及方法,有一定的开创性。
- 《马克思的家庭教育》
〔苏联〕伊·佩切尔尼科娃著,王健夫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 年出
版。全书由 8 个部分组成:作者的话、“永远相爱的人们”、“苦难磨炼我们,爱情给我们以支持”、“马克思家庭中的气氛、孩子们的好朋友”、“努力向前!”、“青春焕发”、“世界属于勇敢的人们”。马克思一共有 7 个孩子,3 个早年夭亡、一个(儿子)8 岁病故。活下来的 3 个女儿由于家庭教育的成功,都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本书总结了这个革命家庭在教育子女、践行共产主义教育原则方面的经验,以生动的事例、流畅的文字,描述了这个家庭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谐温暖的家庭气氛。本书对从事家教研究者及广大家长,都有多方面的启发、教益与帮助,对于我们今天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有直接的、示范的作用。
- 《崇高的心灵》
本书副标题是:列宁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苏联〕伊·佩切尔尼科娃著,王秉钦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 年出版。全书由以下五部分组成:作者的话、乌里扬诺夫一家、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自我教育、教育的条件。本书原是“家庭读物”丛书的一种,它利用了有关档案及文献资料,又参考了有关的回忆录,生动、明晰地介绍了列宁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成套的经验, 又叙述了列宁及其兄弟姐妹 6 人的童年生活场景,又展现了乌里扬诺夫家的和睦气氛、优良传统,他们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学识渊博、热爱劳动、忠诚老实、情操高尚的典范”。我们中国读者,可以从中获得若干教益。
- 《家庭教育的艺术》
〔苏联〕A·马尔库沙著,王秉钦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 年出版。家庭教育是家长的义务,但要收到好效果,一定要掌握有关的原则与方法。本书并未阐述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提供包冶百病的药方,而是经过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家庭教育的生动事例的分析,涉及了诸如家长要以身作则、关心孩子、循循善诱、不打骂孩子、要严格要求孩子。要注意孩子个性的培养、要引导孩子去欣赏大自然美等一系列家庭教育艺术的问题。此书作者说得好: “在生活里没有,也不可能有针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的事先准备好的答案。”本书还为家教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索材。
- 《家长教育学》
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中国妇女出版社 1982 年出版。这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曾办过“父母学校”,一生中写过几十篇有关学校与家长相互配合教育孩子的论文。本书就是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译自《苏霍姆林斯基文集》第三卷(1981 年俄文版)。本书由前言、作者与家长的 7 篇谈话、5 篇有关家长教育学的论文组成。书中涉及了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把母亲的抚爱同严格要求协调起来?如何使孩子幸福等方面的内容。书的内容,生动、有趣、精辟、深刻。作者视家庭教育为社会教育之基础的观点,是发人深省的。他在《前言》中说:“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
- 《儿童教育讲座》
马卡连柯著,收入由吴式颖等编的《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年出版。该书计分家庭教育的一般条件、父母的威信、纪律、游戏、家庭经济、劳动教育、性教育、文化习惯的培养等八讲,是作者晚年研究家庭教育的重要成果。作者认为:“儿童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主要地决定于你们在他 5 岁以前把他造就成一种什么样子。假如你们在 5 岁以前没有按照需要的那样去进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进行再教育。”这无疑是对家庭教育、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精辟论释。《儿童教育讲座》可以视为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家庭教育理论基础的重要论著。
- 《父母必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著,这是他继《教育诗篇》之后的第二部教育文艺作品。原拟写一部四卷本的作品,但在其逝世前,仅完成了第一卷,同时也为第二、三卷准备了素材。《父母必读》的第一卷,先于 1937 年在《红处女地》杂志上陆续发表,同年又由莫斯科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 《孩子的心理》
本书系科学与生活丛书之一种,〔美〕海姆·金诺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 年出版,译者是伍江、刘恕。作者曾有对孩子和家长进行
15 年具体指导和心理治疗的经验,这本书从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父母应当明确并掌握儿童教育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本书有前言和后记,当中论述了 12 个问题:一、与孩子交谈,二、表扬和批评的新方式, 三、避免自取其咎的教育模式,四、责任心和独立性,五、纪律:宽容与限度,六、孩子一天的生活,七、嫉妒、八、孩子们担忧的某些缘由,九、性教育,十、男性和女性各自的义务和社会职能,十一、需要专业人员帮助的孩子,十二、需要专业人员帮助的父母。
- 《家庭教育小百科》
美国心理学家李·索尔克(les Salk)著,姜桂英译,1989 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作者认为,进入二十世纪后,每隔 10 年家庭生活方式就发生巨大变化”,但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所起的指导作用是不变的。他写本书的目的,是想分析造成轻重不同的情感混乱病的根由,是“旨在帮助父母促使他们的孩子健康成长”,他还深信:”做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是人生中最艰巨和最有意义的事情。”本书以工具书辞条解释的形式,论述了 140 多个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诸如“表扬”、“惩罚”、”电视的影响”、“独生
子女”、“管教与惩罚”、“家庭作业”、“青春期”、“青少年酗酒和吸毒”等。
- 《独生子女的心理与教育》
〔日本〕山下俊郎著,骆为龙、陈耐轩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2 年出版。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本书价值诚如译者所说:“是他研究独生子女问题近 50 年的结晶。”全书内容分三个部分:①序章。作者论述了“独生子女为什么会成为问题、独生子女研究的理论意义、独生子女研究的教育意义” 等问题。②独生子女的心理,指出了这种研究的派系、独生子女的特异性, 怎样分析独生子女的特异性。③独生子女的教育,包括父母要有端正的教养态度、社会生活对独生子女的影响、独生子女的教育原理等。本书在分析了独生子女特异性的基础上,否定了欧美不少人的“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片面说法,给人以多方启发。
- 《怎样引导子女学习》
〔日本〕读卖新闻社文化部编,张大诚、诸在明译,北京出版社 1983 年出版。本书执笔者是日本专门研究学习方法的教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书中文章曾在读卖新闻教育栏中发表,家长们给以很高评价。全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论述了“学习首先要养成好的习惯”、“怎样使孩子不厌烦学习”、“发挥脑生理学作用的方法”、“暑假的学习”等 6 个专题;后一部分论述了“国语的学习方法”、“算术的学习方法”、“理科的学习方法”、“社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英语的学习方法”等 5 门(类)课程的学习方法。本书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注意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三者的有机结合。
- 《怎样培养儿童的聪明才智》
本书副标题是:论儿童智力的开发。日本伏见猛弥著,穆传金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5 年出版。作者是 1965 年创立的英才教育研究所所长。此书共六章,依次是:迅猛成长的幼儿智力、妨碍优秀人才出现的阻力、这样才能培养优秀人才、在家庭里也能培育优秀人才、英才儿童也要有好品德、肩负未来使命的英才儿童。作者从儿童心理学和智力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培养聪明儿童使之成为优秀人才的一系列问题。可供家长及家教研究工作者参考。
- 《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波兰〕加莉娜·费利普楚克著,杜志英、李兴汉、杨家荣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年出版。作者认为:在生活中有时父母并不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行为往往出乎他们意料之外,他们也无法解释儿子或女儿某些行为的原因。”全书内容分三个部分:①了解自己孩子的必要性。要从小就了解,应不吝惜精力和时间。②要了解孩子哪些方面,诸如:健康、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表达力、思维、爱好、情感、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个性等。③了解、研究孩子的原则与方法,如不溺爱孩子、又不苛求孩子、要全面地看待及评价孩子,通过观察、交谈、倾听周围人意见等办法来了解孩子。
- 《父母的失误》
〔意〕阿达·捷拉·托列著,贾淑芬译,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7 年出版。正如苏联教育学博士尤·阿扎罗夫在此书后记中所说的:“阿达·捷拉·托列,一个有经验的教育家和职业教员,在揭示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失误的本质
的过程中,精辟地论述了所产生的困难的性质,指出在教育实践中克服错误的途径。”作者认为:“教育子女是家长自身教育的最好途径。”这是颇为精辟的见解。本书前有序言,后有结束语,正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1.因循守旧、2.利己主义、3.懒惰、4.不谦虚、5.原则性。每部分里又分列若干小标题。作者善于列举父母经常碰到的趣闻、事例来说明问题,针对性强,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