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庭教育与礼仪培养
礼仪培养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人,应当是懂得礼仪规范的人。
- 礼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礼仪?我们讲的礼仪,不是宗教范畴的,也不是外交范畴的,而是指人的礼貌、仪表方面的一种教养、风度、行为规范,显然,它属于教育学、伦理学方面的术语、概念。在家庭教育的内容里讲礼仪,主要是指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礼貌、仪表方面的规范教育,显然这也属于我们当今提倡的“五讲四美”的组成部分。
礼貌,是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它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在行为方式上的体现。它要求一个人严守社会公德,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彬彬有礼,落
落大方。具体来说,态度要和蔼诚恳,言语要温和亲切,办事要顾及后果, 行为要合乎公德。对老人要尊敬,对幼儿要爱护。
仪容风度,也是人体美的一种表现。它是一个人在其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养成的,它与一个人自幼所受思想教育、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密切相关,它属于人的外在的形态美,但又是人的内在美一。
待人以礼,讲究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应当自幼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使他们能够继承发扬我们民族的这个传统美德。能够做到待人以礼,是具有优良道德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心灵美好的反映。但这种习惯,特别需要从小培养,通过家庭培养。小时未养成这种好习惯,长大了再纠正,就非常费力了。
什么是五讲四美呢?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合称。五讲四美,是由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 9 个单位,于 1981 年 2 月 25 日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的。这个倡议对“四美”还作了如下解释:心灵美,就是要注重思想、品德和情操的修养,维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做到“爱国、正直、诚实”,不做有辱国格、人格的事, 不损人利己,不弄虚作假;语言美,就是要使用和推广礼貌语言,做到“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行为美, 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做到“勤劳、友爱、守纪”,不损害集体利益,不破坏公物,不危害社会秩序;环境美,就是要搞个人、家庭和工作场地、公共场所的卫生,做到“卫生、整洁、绿化”,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果皮、纸屑,不破坏树木、花草。五讲四美的提出,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倡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也发出文件,召开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可以深信, 五讲四美的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必将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
孩子怎样才能做到礼貌待人、讲究礼仪呢? “家长应注意从家庭关系、亲友关系、邻里关系三方面给孩子以指导:
- 家庭关系
①子女每天清早起来、放学或外出回来,初次见到父母和长辈时,要养成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习惯。
②子女外出时要向家长打招呼,让长辈知道自己的去向。
③父母或长辈身体不适或有病时,子女应主动问候、照顾,提醒家长就医、按时服药。
④家里来了客人,应主动称呼,让座送水。长辈们正式谈话时,孩子要养成不随便插嘴的习惯,必要时应自觉退出。
⑤吃饭时,子女应主动招呼父母一起用餐,不应该长辈尚未入座,孩子已先坐在那里吃起来。不要任意翻动菜肴,专挑自己爱吃的。要主动替家长和客人盛饭,对客人应双手送上。
- 亲友关系
①外出做客,须注意自己的仪容整洁大方。中学生既不要涂脂抹粉描眉, 也不要蓬头垢面,要显示出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到别人家访问时,如主人家门关着,先要轻轻叩门,询问“有人吗”, 经允许方可入内。进屋后要热情打招呼,有礼貌地坐下。要注意时间,一般
不要在吃饭或午睡时去,以免影响人家休息。要询问和观察人家是否有事, 尽量避免妨碍主人,不要使人家感到难以应付。不要乱翻人家的橱桌抽屉。吃饭时也不要用筷子在菜碗里乱翻,接主人送来的饭碗要站起来用双手接。
③与别人交谈时,要有文明习惯,不要带脏字。特别与父母、老师等长辈谈话时,不要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呵欠连天,不要随意打断人家的谈话, 应让人感到你虚心好学而不是盛气凌人。
④教育子女有时间观念,对学校的活动应准时参加。对亲友的邀请,要按时赴约。
- 邻里关系
①邻居间要团结互助,互相关心。当邻居有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子女主动帮助,如取牛奶、拿报纸等。
②在规定的清洁日,教育孩子主动打扫楼道、庭院。
③在阳台上晾晒滴水衣物,应注意楼下人家有无衣物,要及时提醒别人收好。不要将纸屑或者其他脏物从阳台上扔下去。
④晚上看电视要注意音量大小,以免影响邻居的休息与学习。”
(《父母怎样教育子女》)
我们之所以摘录了上述这段文字,就因为它从家庭、亲友、邻里三个方面,具体指导了孩子如何才能做到礼貌待人。虽不能说这些内容已至善至美, 但它的切实可行、大体完备是有目共睹的。除了这些内容外,还应明确教导孩子,要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遵守基本道德,即遵守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互相帮助、遵守秩序、救死扶伤等。公德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它产生于人类公共生活的实践中,反映了人类共同生活的要求, 能在协调公共生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方面,起重要作用。
要求孩子懂礼貌、重仪容,家长自己首先要自重、自持,做好表率。否则难以对孩子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要孩子以礼待人,我们对待孩子也要平等、和蔼,不尊重孩子,摆家长的谱,动则训斥孩子,这都不会使孩子心悦诚服。
- 服饰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服饰方面,大人也好,孩子也好, 各有各的眼光,各有各的喜好。穿衣著装方面,大人孩子在自己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的确应享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但是,自古以来,服饰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成果,服饰也是文化之一种。家长在孩子小时候起,就必须关心和重视其服饰问题。服装也是美育的一个方面,马卡连柯说过:“外表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很大的意义。很难想象一个肮脏的、马马虎虎的人,他竟能注意自己的行为。”(《论共产主义教育》)他还强调:“衣服、房间、楼梯和车床的美观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行为上的美观的意义要差一些。”(《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这位著名的苏联教育家,把衣服、外表美与行为美相提并论,正好表明了他的全面的教育思想的深刻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着装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或接近小康)的水平。在家庭经济允许的前提下,孩子穿得漂亮一些,是完全可以的。但家长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眼饰要与中小学生的身份相称,不要追求奇装异服;要求孩子以朴素、清洁、美观、大方为着装的标准,以俭为荣,以奢为耻;要穿与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相当的服装,不要盲目与生活水平高的同学相攀比,这是一个量力的原则,我们民族自古就有“笑破不笑补”的谚语,这里面包含着人
生的哲理;要防止在生活方式上受西方资产阶级的不良影响。董必武同志在写给其夫人的信中说:“小孩子不要穿得太好,只要洗干净就行了。”因为“俭以养德”,让孩子自小懂得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 言谈
言谈也是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们重要的交际工具。言谈文雅还是粗俗,是一个人礼仪修养好还是差的集中体现。言谈在人们的交往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不仅是一个人言谈的技巧问题,更主要是一个人待人的态度问题。
重视对孩子言谈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到大,始终做到语言美、言谈雅而不俗,这实在不是一件小事,不容许掉以轻心。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是十分注意自己言谈的分寸的。鲁迅在其《论‘他妈的’》的著名杂文中, 曾经一针见血地痛斥了旧中国流行的这种“国骂”:“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 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 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鲁迅是在 66 年前讲这段话的。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说脏话的人是明显减少了,但这种言语卑劣的恶习,仍在相当一部分人身上留存着。 10 年内乱期间,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大肆提倡“砸烂狗头”“滚他妈的蛋”等污言秽语,严重毒害了人们心灵。时至今日,我们仍需多花气力,彻底清除这些语言垃圾。家长要经常地耐心地教育孩子,使他们做到: 言之有礼,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谈文雅,心灵美好。
- 风度
所谓风度,就是风采、气度。这与人的思想、气质、性格、仪表、教养、衣饰等息息相关,虽是一种外在形态美,又与人的内在美、心灵美一脉相承, 互为表里。李文库主编的《简明美育教程》中是这样论述仪态风度的:“仪态风度,也是人体美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风采气度, 是和人的思想、文化修养有密切关系的。它是通过人体活动表现出来的内在美,但它不等于品质、情操,仍是外露的感情的东西,属于外在形态美。它既是一种外在美,又是内在美的自然流露,是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的统一。一个人温柔、典雅、落落大方与粗俗、不拘小节,给人的美感是不相同的。” 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个老师,在其启蒙时期,就要培养其文明的、优雅的、良好的风度。
家长自幼应促使孩子保持体态的正常发育,既不驼背,又不鸡胸;既不歪肩膀,又不阴阳腿。坐、站、睡、走,都要保持正常体态,讲究姿势美。家长还要与学校体育、美育、军训等积极配合,使孩子的体态上的一些毛病、风度上的缺陷、尽快地得到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