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负使命——一秉大公

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变革,使得儒家思想具有了新的内涵,执政者的勤政为民执政理念得到加强,民众的舆论对执政者更具评判力,自律节俭、无私奉献的“克己奉公”精神被普遍认同,受到广泛赞誉。从而使儒家治国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明太祖朱元璋由于经历了曲折艰难的人生道路,使他更加懂得节俭的意义,为大明王朝的勤政之风开了个好头。而清代的孝庄文皇后、王鼎、左宗棠,同样在执政中表现出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堪称楷模。

朱元璋称帝不忘节俭

克己奉公思想发展至明代,明代初期朝廷逐渐具有了先进的执政理念,将节俭作为“克己”的行为准则。而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与一般封建帝王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讲究节俭。

朱元璋出身于农家,放过牛,种过田,做过和尚,要过饭。在民间渡过24年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投奔红巾军后,凭着自己的战功,从小亲兵一步步上升为控制半壁江山的吴王,在战场上渡过了16年出生入死的戎马生活,最后建立了明王朝。曲折艰难的经历,使他更加懂得节俭的重要。

朱元璋不喜欢饮酒,大明王朝建立后,他多次发布限制酿酒的命令。他更不爱奢华,在营造宫殿时,工程设计者送来图样,他把雕琢考究的部分都去掉。

朱元璋曾经对中书省官员们说:“宫殿只要坚固就行了,何必过分华丽。当初尧住的是十分简陋的茅屋土阶,却是历史上有名的好皇帝。后世竞相奢侈,宫殿里有无穷无尽的享乐,欲心一纵,就不可遏止,于是祸乱就产生了。假使做皇帝的能节俭,下面的臣子就不会奢侈。要知珠玉不是宝,真正的宝是节俭。今后一切建筑都要朴素,不准浪费民力。”

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不要建造亭台楼阁。

有一次,司天监把元顺帝亲手制作的水晶自动宫漏献给朱元璋,却被朱元璋严厉地训斥了一顿。有人给朱元璋送来镂金床,同样遭到他的严厉训斥。

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朱元璋规定诸子出城稍远,除了骑马外,要有近一半的路程靠步行。

朱元璋还带着太子朱标到农民家去,并告诫太子说:“农民勤四体,务五谷,身不离田亩,手不离耒耜,终年勤劳。住的是茅屋,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粮,国家经费还要从他们身上出。”

朱元璋的俭朴生活影响了很多人,朝廷内外许多官员都很俭朴,乃至天下养成勤俭风气,化民成俗。

如济宁府知府方克勤在工作中的谨慎和生活上的俭朴,是明代初期廉吏的典型。他官职不低,月俸20石,但自奉简素,不服纨绔,一身布袍10年不换。家中房屋坏了,属吏请为之修缮,他说:“不要因为我的私事而劳民,自己买苇席障之,蔽风雨而已。”

朱元璋不仅自己以身率先、勤政俭朴,还立法定制,要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贫者得以全其生。对贪得无厌,横行不法的豪强地主,采取严刑重法加以打击。使当时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朱元璋是历史上的一位出众皇帝,在历史的前台演出了一幕幕惊人的话剧,令人难忘。然而在后台,还有一位不应被遗忘的人,她就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她和朱元璋同甘共苦,终身相伴,一生节俭,给朱元璋的称王事业以很大辅助和影响。

安徽凤阳是朱元璋发迹的地方,至今还流传着歌谣和民间故事,说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不仅出了个朱洪武,还有一个贤德的马皇娘。

1368年,朱元璋在封功授爵的典礼上称赞马皇后说:“皇后出身布衣,和我同甘共苦,创业天下,她的内助之功非常大。”

作为皇后,马氏一心一意关心、辅助丈夫治理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同时又勤劳地治理内宫和教育子女。

马皇后每日起早贪黑,亲自带领、督促宫妃妾们治女红,从不懈怠。她常告诫内宫妻妾、王妃公主说:“无功受禄,是造物主所憎恶的事。我们这些后妃妻妾,受用着山珍海味,锦绣衣裳,却终日悠闲无所作为,这岂不违背了造物主的意志?因此,我们应该勤劳治女红,报答造物主的恩宠!”

马皇后每见织工纺织时的零头、断线,她总是让人收集起来,然后织成布匹,制成衣服,赐给各王妃、公主。她告诫后宫的人们:“生长在富贵中,应当知道农妇种桑养蚕的艰难不易。”

马皇后严格地教育自己生的5个儿子,希望他们将来一个个都成为正直有为的人,经常督促他们学习为人和治国的道理。

她常对王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出身穷人,能成为万民之主,治理国家,为人民求太平,也是勤学的结果。你们后辈小子,更应当勤奋好学,不要辱没了你们的尊贵的出身!”

她还教诲王子们为人要仁爱忠厚,同情贫苦的人民。她经常把农民种庄稼的辛苦和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告诉王子们,要求王子们关心人民疾苦,戒除自己的骄纵。

马皇后严格地教育子女,特别对皇太子朱标的教育很重视,让朱元璋遴选宋濂等名儒教读。

她还时常地训诫朱标说:“你生长富贵之家,不知贫民疾苦。现在从师受读,要以仁德为怀,不可好逸恶劳,心存骄奢。须知这些都是自取败亡的原因,你要永远铭记才好。”

马皇后最小儿子周王朱橚,少时放荡不羁,当他成年后至藩地开封,马皇后派江贵妃随同一起去。她交给江贵妃一件自己常穿的破旧衣服和一根木杖,嘱咐道:“倘若周王有过错,你就穿上我的衣服,代我责他。如他倔强不听话,就派人飞马送报京都,不要轻易饶恕!”

每逢各地有灾荒,马皇后就率领宫人们食蔬菜,不肯服用带腥美食。这时,朱元璋就宽慰她说:“已发送粮食去救济那里的灾民,皇后不必过于忧心。”

在平日里,马皇后经常问朱元璋:“百姓们是否安居乐业?”她还说,“皇帝是天下之父,我作为皇后,便是天下之母。百姓们若不能安生,我们做父母的,又如何能心安理得呢?”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注重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宫廷内外,崇尚奢侈的习气风行起来。马皇后力挽颓风,卓尔不群,仍以俭示天下。

她严禁宫女们衣着特殊,并以身作则,做出表率,“食不求甘美”,常身穿裙子也不加花边。

在她的影响下,“左右旁人皆无香薰之饰”。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众宫妃前往请安,看到她穿着与众不同的粗疏袍衣,却以为是绮丽的新式样。

有一次,宫妃们特意走到马皇后面前细看,看清是极粗劣的衣服之后,都忍不住笑了。马皇后严肃地说:“这种布特别适宜染色,穿旧了,还可以染旧如新。因此我穿着它。”

马皇后平时居家,总穿一身粗布衣服,虽已破旧也舍不得换。每次制作衣服的零布,她都收集起来,做成被褥。她常说:“身处富贵,应为国家爱惜财物,随便丢弃,毁坏东西,是古人深以为戒的!”

有一次,一个宫女对马皇后说:“皇后,您身为天下至富至贵,又何必舍不得这些小东西呢?”

马皇后严肃地说:“我听说古代后妃,都是富而节俭,贵而勤劳才被史籍称誉的。做人最不应该忘记的是勤俭,不应仗恃的是富贵。勤俭之心一动摇,灾难就随之而来了。我每想到这些,就不敢忽视这些生活小节。”

宫女们听了,无不叹服;嫔妃们听了,都十分感动,纷纷颂扬马皇后的美德。

[旁注]

红巾军 又称“红军”,是元代末期起来反抗元政权的主要起事力量,该事最初是与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结合所发动的,因打红旗,头扎红巾,故称作“红巾”或“红军”,又因焚香聚众,又被称作“香军”。

中书省 古代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代始设中书令。晋代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时期,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明代初期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领辖六部,职权甚重。清有中书科,但不具备中书省地位,仅具有监察职能。

司天监 古代官名。掌管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元代初期掌天文历象的中央机构。后为天文学校。金代设司天台,隶秘书监,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象,兼教授生员。设提点、监、少监、判官、教授、司天管勾等。辖天文、算历、三式、测验、漏刻诸科。元代初期因金制,立司天台,隶秘书监。

耒耜 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做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耜的发明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

女红 也称“女工”、“女功”,或称“女事”,属于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环,多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方面的工作。举凡妇女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像是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就称为“女红”。女红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

周王 古代王爵,隋唐时期之后诸朝分封较多。明代周王有朱橚、朱有炖、朱有爝等。其中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他的母亲马皇后是历史上一位贤惠的女性,对子女要求严格,尤其注重对小儿子朱橚的管教。

[阅读链接]

《明史》里描述朱元璋的长相时说:“姿貌雄伟,奇骨灌顶。意志廓然,人莫能测。”前8个字是说外貌,后8个字是说气质。也许朱元璋给郭子兴留下了好印象,马上被收入军中,还给他重新起了个名字。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国瑞,是郭子兴赐名为朱元璋。“元”乃开始之意,“璋”,原是利器,这两个字和他的姓合在一起是朱元璋,引申为诛灭元朝。看来,郭子兴在想这个名字时,还真下了一番工夫,而且这个寓意也正是朱元璋本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