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的英雄壮举
那是在远古时期,由于人们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只能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同时,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食物来源也不充足。因此人们生存需要逐水而居,经常不断迁徙。
那时,森林中居住了一个叫夸父的部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族群日益壮大。但是,原有的森林被砍伐得越来越少,果实也越来越少,各种生活物资日渐匮乏。
面对这种状况,部落的人们便想推举一个人出去寻找新的生活环境,选好之后,再将整个部落迁徙。而且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太阳在生产生活中起的关键作用,它是人们所必需的光和热的来源,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关键。
人们看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于是认为在太阳落下的禺谷里,阳光一定是最充足的,对于因资源不足而面临困境的人们,迁移到那里去必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于是,夸父便带着大家的希望,向西寻找太阳落下的禺谷。走着走着,他发现自己走进了沙漠。在沙漠之中,夸父看到周围全是黄色的沙丘,白天一片酷热,干渴令他难以忍受。在长途跋涉中,他的体力迅速下降,最后倒在了沙漠之中。于是,夸父的族人就把夸父追太阳的事迹口口相传下来,形成了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那是在远古时期,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是土地神后土的子孙,过着与世无争和逍遥自在的日子。这群人的首领叫夸父,他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还心地善良,辛勤勇敢。
有一年天气分外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到大地上,烤死了庄稼,晒焦了树木,晒干了河流,人们因为难以忍受炎热也都纷纷死去了。
夸父看到这样的情景难过不已,他仰头望着太阳,再看看愁苦不堪的族人,然后狠下心对族人说:“太阳实在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我指挥。”
族人听后纷纷劝阻说:“你千万别去啊!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但是,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他说:“为了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告别族人,胸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开始了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不停地移动,夸父在地上风驰电掣地拼命追赶。他穿越了一座座大山,跨过了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隆隆”作响,左右摇晃。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在地上稍微打个盹儿,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变成了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也就地取材煮饭,他用3块石头架锅,这3块石头就成了3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就这样,眼看着离太阳越来越近,夸父的信心也越来越充足了。然而越接近太阳,他就感觉渴得越厉害,捧河水喝也不能止渴了。但是,他仍然没有退缩,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言自语地说:“很快就可以追上太阳了,人们就快能获得幸福的生活了。”
夸父历经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时,他终于追上了太阳。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他的头上,万道金光,照射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喜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在怀里。可是太阳的炽热,让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于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的水喝干了。接着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干了,但仍不解渴。他又向北跑去,因为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在半路上就已经累得奄奄一息了。
夸父知道自己已经生命将尽,心里充满了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他使尽最后的力气,将手中的拐杖扔了出去,然后倒下了。拐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从此,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阴,并结出硕大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
没能抓住太阳的夸父虽然累死了,可是他不怕牺牲、勇敢追日的精神却为天帝所感动,因此天帝对太阳进行了惩罚。从此,夸父部落,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物兴盛,天下太平。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人们称之为“夸父山”。夸父山位于河南灵宝西35里的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山的北面,有一座好几百里宽的桃树林,传说就是夸父死时扔下手杖变成的桃林。还有湖南也有一座夸父山,上面还有夸父架锅的3块巨石。
为了纪念夸父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人们尊崇夸父为夸娥氏,把夸父的后人也尊为天神,夸父的两个儿子也被天帝封为大力士。
在我国古籍《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里记载:夸父与太阳竞跑,想摘下太阳,放到人的心里,人如太阳永远光明向上,温暖不息。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成为了人类的桃花源。
这则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的宏大志向和雄伟气魄,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探索大自然、征服大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尤其是夸父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对后世影响非常大。人们常用“夸父追日”来形容积极向上、不懈追求的美好精神。
[旁注]
后土 炎帝的后代,共工的儿子。因为他平定九州有功,后人把他与黄帝一起作为地神来祭祀,还把他称号作为官名。汉代时开始建有“后土祠”。后来被道教尊为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对应,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灵,称为后土皇地祇,又叫后土娘娘。
鼎 我国古代煮食物的容器。最早的鼎是用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州的金属铸了9个鼎,用来象征九州。从此,鼎从一般的炊具发展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还是表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在重大庆典时都要铸鼎来记载盛况。
渭河 古代叫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到潼关汇入黄河。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
[阅读链接]
关于“夸父追日”的神话,还有另一种说法:
古代巴国有一叫夸父的人,由于年代久远,自己的祖先究竟来自哪里已经不清楚了。于是,夸父为了追寻自己祖先的真正来源,他从巴国出发,到黄河流域去看个究竟。可是,他走遍了黄河和渭河流域,尽管看了许多人为祖先建造的祠堂,却始终没有找到真正关于祖先来源的证据。没有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正宗祖宗,他只好继续寻找,直到累死在他乡,心里都还在想着一定要寻找到祖先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