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传道扬善抑恶
那是在秦汉时,帝王们为乞求长生不老,经常会求不死之药、方士的修炼法诀,于是专以求仙为务的方士们频频出入宫廷,向帝王鼓吹他们的思想,并鼓动帝王们加入求仙的行列。
到了东汉时,由于佛教传入我国,并逐渐盛行起来,帝王们不再对方士们感兴趣。所以,方士们转变了他们的活动方向,有的转向民间,有的进入山林,方士也逐渐演变成为道士。
道士张道陵于这一时期创建了五斗米道,因为张道陵尊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加上他又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人们为了纪念他,称他为一代天师,还把他看作是道教的创始人。后代的道教信徒们还把张道陵的生平事迹和济世救人的传闻轶事演绎成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
传说,那是在东汉光武帝时的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在在沛国丰邑的张大顺家诞生了一个男婴。因为张大顺喜好研究神仙的书籍,所以,为孩子取名张道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张良,远离尘世,登陵成仙。
张道陵自幼聪慧,7岁开始学习儒家“五经”,并把家里的《道德经》阅读了许多遍,直到领悟到其中的要旨。他还不断学习社会上流传的天文、地理一类的书。
后来,因为他的品行端正,年轻好学,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的58年,被推荐到京城洛阳太学学习。在那里他更加刻苦学习,博通“五经”,终于成了一名饱学之士。
张道陵到洛阳太学学习的第二年,25岁的他被郡守以“贤良”推荐到朝廷,经过考核,一举中了“贤良方正极言直谏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令。
在江州令任上,张道陵看到地方上的有权有势的人横行霸道,做官的贪赃枉法,老百姓食不果腹,怨声载道,他心想:自己为一介书生,小小县令,怎么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世道,倒不如效法先祖张良,出离尘世,善保自身,以延年益寿。
于是,张道陵辞去江州令职,去往洛阳,隐居在北邙山中,潜心修习黄老长生之道。他认真研读了经典著述《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
朝廷多次下诏征张道陵为太傅,他都断然拒绝。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他决心离开北邙山,云游名山大川,访求仙术。
于是,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修炼龙虎大丹,在过了3年零9天后的一天,红光照满室,有一只青龙和一只白虎来保护丹鼎,表示他已炼成神丹,成了真人。
不久,张道陵又遇到了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他能飞行天上,能听见极远的声音,又能分身隐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同时又在堂上吟诗,变化万千,神奇莫测。
为了广传道术,张道陵离开了修成真人的云锦山,来到了蜀郡的鹤鸣山。传说,张道陵刚到鹤鸣山时,太上老君就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鬼神。
当时的鹤鸣山,常常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于是,张道陵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与那些恶鬼大战。
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很愤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张道陵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
张道陵气定神闲,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最后,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张道陵为了在鹤鸣山把他学得的道传下去,就在汉顺帝汉安年间,自称太上老君于正月十五日降临,亲手授给他《洞极经》一部,三五都功玉印一枚,雌雄斩邪剑两把,还有二仪交泰冠、驱邪帔风、通天至简等宝物,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并且在事成之后,向老君汇报。信徒们都信以为真,到处传播,因此,“正一盟威之道”很快就传开了。
张道陵规定,凡自愿入道的信众,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资费。于是,很多人带着五斗米接踵而来入道。一年以后,蜀中的五斗米教徒就有几万人。因此人们称他创的道教为“五斗米道”。
由于教徒众多,张道陵就把天下分为24个教区,以鹤鸣山为中心传教点,依次向四面八方扩延。
为了严密组织纪律,加强对教众的信仰宣传,张道陵还规定信众要信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除每年五月、腊月的吉日祭祀祖先,二月八日祭灶神外,不准祭其他的神,更不准胡乱行祭。另外,规定教民内要慈孝,外要敬让,不准诤讼斗争,不准欺诈百姓。
张道陵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当地瘟疫流行,许多人都因感染瘟疫而去世。为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张道陵把自创的金丹术和道教的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
张道陵把药浸在酒中送给百姓喝,因此瘟疫袪除了。百姓的病好了之后,都感觉身轻体健,精神比以前好多了。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他的药酒为“妙沁神酒”。
东汉桓帝永寿年间,有一年的阴历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封张道陵为正一真人。
张道陵在飞升前,传给长子张衡斩邪剑一把,叫他要驱邪诛妖,佐国安民,并规定世世代代由他的一个子嗣来继承教主的地位。嘱咐完毕后,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
在张道陵出生地江苏丰县费楼村,还有“天师府”、“张天师祖陵”、“药盒子”、“北周天和观”等大量与张道陵有关的历史遗存。关于张道陵的传闻轶事,也在丰县民间广为流传,有《张老汉巧占天门穴》、《张道陵是神童》、《张道陵与黑水圣母的不解情缘》、《张道陵与虎头鞋虎头帽》等。
在这些广泛流传的张道陵传说中,包含有道家思想和理念的众多宗教故事,是散落于丰县民间的优秀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道陵所创立的道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学术以及民俗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旁注]
方士 方术士,就是持有方术的人,后来叫道士。方士起源于战国时燕、齐一带濒海地区,从齐威宣王时候,这些人便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传授系统,《史记》中将他们叫做“方仙道”。他们的思想是讲求长生,认为服食等可以成为神仙。
张良 (约公元前250~公元前186年),字子房,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开国元勋之一。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张良去世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
谶纬 我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是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基础,以预占为特征的神学体系。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在西汉中期以后,方士们采集、制造大量谶言,结集为书成为谶纬。
符箓 也叫符咒,道家将神力以“符号”的形式,附着在规定的图形上,并书定在特定的纸、绢、木、石等上,作为天神的旨令,是道士们所使用的法术。道士们称它可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治病求福。
鹤鸣山 又叫鹄鸣山,在四川大邑县。据记载,鹤鸣山是张道陵修炼成仙之地,因此,是公认的道教发源地,也是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历代的许多著名道士都曾在此修炼过,如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陈抟、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等。
[阅读链接]
在蜀中流传着一个张道陵为百姓开凿盐井的故事。那是在东汉建和年间,张道陵传教到了青城山,他看到蜀中百姓缺盐,就决心为蜀中百姓改变这个状况。
有一次,当张道陵来到附近的阳山,看到山下平野上空飘着一片茫茫的白气,蒸腾上天,便判定下面肯定有上好的盐泉。于是张道陵带领弟子,历尽千辛万苦,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开凿出井盐。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张道陵的功绩,把张道陵率弟子开凿的盐井取名为“陵井”。张道陵也被誉为蜀中制盐的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