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救父感天动地
那是在东汉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翻译,印度佛教的各种学说和各种信仰也相继传入我国。
在西晋时,佛教译经高僧竺法护译出了《正法华经》,其中有一品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此经中,对在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进行了完整地表述:
若有众生遭亿百千垓困厄患难,苦毒无量,适闻光世音菩萨名者,辄得解脱,无有众恼,故名光世音。
光世音境界,威神功德难可限量,光光若斯,故号光世音。
光世音菩萨游诸佛土而普示现若干种形,在所变化,开度一切,是故族姓子,一切众生咸当供养观世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把观世音慈悲救难的能力、方法、效果,以及众生如何回应等都明确而简练地表述了出来。
在当时,我国传统宗教文化中正好缺少一位热切关注人类现实生活,并以平等解救一切众生苦难为志愿的神灵。而且,当时我国正经历着长期的战乱,老百姓强烈需要一位能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而且具有神力的人物,能立即救他们出离苦难的境地,抚慰他们惶恐受伤的心灵。
就这样,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出来后,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很快就在老百姓中获得了强烈的回应。人们不但在心理上很快接受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这种外来的信仰,而且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开始实践这种信仰。人们以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为主,为观世音菩萨造像、礼拜、供养、诵经、念咒等修持方式也日益流行起来。
传说,那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继位了。当时,楚国有个不成文的风俗,楚国如果5年不发动战争夺其他国家的土地,君主死后无脸见先王。
于是,楚庄王经过3年准备,在排除宫廷异己,又平定南部叛乱,解除后顾之忧后,继父辈之志开始经略中原,准备与晋国决战,以雪他的祖父“城濮之战”战败之耻。
就在楚军首战胜利的那天,农历二月十九日晚上,楚庄王的夫人宝德娘娘梦见吃了一个明晃晃的月亮,并生下一个美丽的女孩,这是她的第三个女儿。
在女孩一出生,身体就自然带着淡淡清香,而且有五色祥云覆盖在王宫上,天地发生震动,异香充满王宫,满山遍野一片光明。许多吉祥美丽的鸟儿都飞来祝贺,从天上传来阵阵美妙的音乐。
楚国人看到这般景象,感到非常诧异,兴奋地说:“我国有圣人出生了!”
楚庄王的大女儿叫妙颜,二女儿叫妙音,因为三女儿出生时天降祥瑞,便给三女儿取名叫“妙善”。
妙善天生聪慧过人,端庄秀丽的她深得父母喜爱。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妙善公主已长大成人。妙善16岁那年,楚庄王与宝德娘娘商量,想为妙善招一驸马接替王位。但是妙善公主却不愿意,她执意持斋修行,终身不嫁。
楚庄王因为妙善的决意生气不已,便把妙善公主赶到后花园挑水浇花扫地,并不给她提供食物。其实楚庄王是想用这种办法逼迫妙善打消修行的念头。然而,饥饿和劳役并没有改变妙善修行的决心。妙善以花叶为食,自甘其乐,反倒把这个地方看成是清净修行的道场。
楚庄王无奈,只好假意送妙善到白雀寺出家。当时白雀寺的住持叫惠真,楚庄王暗地里指示惠真要设法难为妙善,促使她回心转意。谁知道妙善生性坚强,在白雀寺受苦后求道的心变得更加坚固。
楚庄王非常愤怒,一气之下,竟派人烧了白雀寺,想逼妙善出寺还俗。白雀寺化为灰烬,妙善并未因此还俗,而是来到火珠山上继续修行。
妙善出家修行3年后,她的父王楚庄王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病入膏肓。御医束手无策,百药无效。最后,楚国的国师说:“大王的病只有用亲生骨肉的手和眼作药引才能治好。”
楚庄王夫妇想,大女儿、二女儿因早已婚配而且儿女、驸马阻挠不能舍身。于是,他们想起了三女儿妙善。3年前火烧白雀寺并不是真心要烧死她,是想逼她出寺还俗。谁知道竟然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烧死。想到这里,夫妇俩不禁痛哭起来。
正在这时,宫门卫兵报告说:“有一位道仙带着一道童来到宫外,说他的道行高深,他的手、眼和大王亲生骨肉一样,也能治好大王的病。”
楚庄王听了,喜出望外,急忙命人请进来。可当卫兵回来时,道人早已留下了他的双眼和左手,扬长而去。
当宝德娘娘接过手一看,便恸哭起来。因为她看到左手心的胎记,知道是女儿妙善的手。她庆幸的是知道心爱的女儿还活在这个世间,感动的是妙善最孝,不恨“狠心”的父母,还舍身救父!
楚庄王得知真相后,哀恸天地大哭了一场。想到可怜的女儿,急忙派人追赶。当妙善回到火珠山上时,楚庄王也带领百官和御林军数千人,还有许多百姓来到火珠山上。
只见妙善早已端坐在事先垒好的石台之上。野兽不知什么时候已停止了吼叫,猿猴也早已不再啼鸣,百鸟也不知什么时间鸦雀无声了。
楚庄王夫妇和妙颜、妙音及其数千随从和数万慕名而来的百姓,男女老幼互相搀扶着静静地立在山前,翘首注视着眼前这位慈悲善良、仁爱至孝的公主。
这时,奇妙的天乐由远而近,无数的天神在云端里也现出真身,他们都合掌立于彩云之上。无数佛菩萨身带七彩的光环也乘祥云前来赞叹,五彩缤纷的花瓣自天空而降。
这时,一只凤凰带着五颜六色的光辉自西天而来,口中衔一个白玉般的宝瓶,瓶中插着一枝翠绿的杨柳。凤凰飞临妙善头顶时,宝瓶缓缓落下。
在宝瓶落下的瞬间,妙善手和眼自动复原,霎时异香阵阵,笼罩了满山遍野。群众纷纷向妙善自动跪下,学着天神的样子双手合十。
只见妙善头顶放着七彩的光环,立在虚空之中。她左手持宝瓶,拔出碧绿的柳枝,蘸着宝瓶中的甘露洒向万民。
甘露洒处,久治不愈的疾病痊愈了。盲人看见光明,聋人听到了天乐,人们一下子觉得返璞归真了,人性一下子变得友善起来。从这一刻起,楚庄王也放弃了攻战杀戮,决心以仁德来治理国家。
原来,妙善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她以女儿之身投生到嗜杀成性的君主家里,以割舍身躯来感化父亲,以仁德感化人民。从此,观世音菩萨成为老百姓心中真善美的化身,她神通广大、智慧无穷、慈悲善良,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菩萨。
在我国古代无数神祗中,和老百姓感情最深、关系最密切的大概莫过于观世音了。老百姓对观世音的称号有“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灵感观世音”等。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也遍布全国各地的寺庙之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也多种多样,如千手千眼观音、鱼篮观音等,各种观世音的传说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宋代以前,观音菩萨的形象保持着印度的风格,还是男性形象。宋代以后,出现了按我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并成为此后的主流。
观音信仰不但对我国佛教的丰富与传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文学、艺术、民俗等文化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既成为我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塑造中华传统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
观世音菩萨智慧、慈悲、救苦救难等真善美的品德,已远远超越了民族和国界,成为一种“劝人为善、爱好和平”的观音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旁注]
竺法护 我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月氏国人,世居敦煌郡,八岁出家,礼印度高僧为师。他为了立志求学,不辞辛劳,万里寻师,不但精通六经,且涉猎百家之说。后来,他携带大批经典回中原,用一生心力从事译经大业,翻译的经典共有154部309卷。
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此期间,烽烟四起,战火连天,140多个诸侯国经过兼并,后来剩下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互相攻伐,争做霸主,先后称霸有5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叫做“春秋五霸”。
住持 佛教僧职,又称方丈、住职。原是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是负责掌管一个寺院的僧人。据说佛教传入我国后的几百年间只有师徒之间以佛法相授受,并无住持一职,直到唐代,禅宗兴盛,门徒众多,百丈怀海禅师都开始设立住持,以维持寺院秩序。
驸马 我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叫帝婿、主婿、国婿等。原义是指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驸马都尉本是官名,源于汉代,到三国魏时,何晏娶金乡公主为妻后担任驸马都尉,晋代王济做文帝的女婿后也拜为驸马都尉,于是后世把凡与公主结婚的都称驸马。
凤凰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民族图腾。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
[阅读链接]
观音原名观世音,是梵文的音译,唐代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观音菩萨的德能,能接受各种不同信徒的请求,呈现出各种形象,救苦救难,因此,被认为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省的普陀山。传说,唐代时一位日本和尚想带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遭遇风暴而无法渡海回国,于是便在普陀山建立观音道场。每逢观音菩萨生日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六月十九、涅槃日九月十九,不远千里来普陀山朝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