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新特征

二十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是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脉相承的,其思想武器仍然是人道主义,其内容与形式仍然十分注重反映时代风貌,注重典型塑造,注重情节与细节的真实性,注重作品的认识价值和对社会的批判意义。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和现代派思潮的影响,它也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上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从表现对象看,有主观化的趋势。一些作家回避重大社会题材,或者不把再现现实社会作为重点,而是倾向于写精神生活,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浓墨重彩、直接描绘的社会生活,在他们那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人物的主观感受作间接的表现,这就把社会现实生活内向化、精神化了。这样作,一方面固然加强了人物与社会的内在联系,但另一方面,也使作品失去了几分巴尔扎克和左拉式的宏大气魄。

第二,从人物形象看,有中间化的倾向。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由于受传统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在批判现实,针砭丑恶的同时, 也常常有意识地塑造作为丑恶现实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带有理想化色彩的正面人物,典型的如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高老头等。到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中,这类人物逐渐消失,而代之以肯定性因素和否定性因素并存的人物。真善美与假丑恶常以自然状态并存于同一人物的身上。因此,人物与人物的差异,更多的是表现在命运上,而不是表现在品性上。

第三,从艺术表现看,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由于现代派的流行, 很多现实主义作家在现实主义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派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特别是意识流、心理分析、象征主义的手法。以至有些作家既可说是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又可以说是现代派的作家。

第四,从作家视野看,有“个人化”、“家族化”的倾向。斯丹达尔那种“时代研究”式小说,巴尔扎克那种“社会全景”式小说,左拉那种“自然史加社会史”式的小说,在二十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减少,而写个人浮沉和家族盛衰的小说增加。二十世纪的世界,风云际会的中心转移,法国在历史舞台上,不再象十八、十九世纪那样具有主角意义,因而,法国文坛上的现实主义作家也逐渐失去了宏观反映社会的

兴趣,而把眼光转向了个人与家庭。

法国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呈马蹄形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高涨;二战后,以荒诞派戏剧为代表的现代派文学盛行,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相对低落;到六七十年代,又再次高涨。它的作家可以分为跨世纪的、前半期的和后半期的三代。跨世纪一代的代表是罗曼·罗兰, 前半期的代表是莫里亚克,后半期的代表是莫迪亚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