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无奇而震聋发聩的悲剧——《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巴尔扎克之后的法国文坛上第一部产生轰动的重要长篇小说。小说原型是福楼拜父亲一个学生的家庭悲剧。在朋友建议下,福楼拜于 1852 年开始创作,写得非常艰苦,历时 5 年,到 1856 年才在《巴黎评论》上发表。

这部小说以“外省风俗”为副标题,以刚刚过去的七月王朝为背景, 描写了小资产阶级女子爱玛悲剧的一生,具有巨大的批判揭露意义。爱玛是富裕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度过青少年时代,读过很多浪漫小说, 对生活充满了幻想。成年后,父亲把她嫁给了庸碌无为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她幻想破灭,非常失望。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上地主罗道尔弗,受不住引诱,成了罗道尔弗的情妇。爱玛希望罗道尔弗带她私奔,罗道尔弗却不辞而别抛弃了她。爱玛很痛苦。不久,她又偶然与三年前结识的见习生赖昂重逢,两人很快沉缅到了爱欲与享乐之中。为实现“巴黎式爱情”的梦幻,爱玛债台高筑。后来赖昂又对她生厌。在债主逼迫和追求幻灭的情况下,爱玛吞砒霜自杀。

爱玛是一个堕落的弱女子。福楼拜对她既有谴责也有同情,他借这个人物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批判。他把爱玛的堕落归因于不健康的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单调沉闷的外省环境和邪恶腐化的社会习俗。他认为不道德的不是爱玛,而是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爱玛的堕落是社会造成的, 爱玛的死更是社会逼迫出来的。她本来是寻求“幸福”,却被引诱,成了别人的玩物;她借债度日,经济拮据,高利贷者却从中发财;为免身败名裂,她去求助律师,律师却想趁火打劫。她是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受摧残妇女的一个代表。小说结尾写道,爱玛自杀后反被指责为堕落的女人,而对她的悲剧应负责任的“社会精英”却左右逢源,志得意满,步步高深。这个对比中,饱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控诉。

《包法利夫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激怒了第二帝国政府当局, 福楼拜被控以败坏道德、有伤风化、诽谤宗教的罪名而受到法庭传讯。公诉状要求对“污蔑法兰西”的“主犯福楼拜”从严惩办。愤慨之下, 福楼拜转向历史题材的创作,于是有了前述的《萨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