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现代主义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文坛出现一股色彩斑澜的“现代主义”思潮,它的策源地是法国,它的主要流派也多对法国为活跃中心。

十九世纪末,法国和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时代至此出现了全面深刻的巨大反差;一方面是资本的高度集中和现代化大工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是对物质财富的大规模争夺和经济危机魔怪的徘徊不退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一巨大的反差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卷起令人眩晕的强台风,时代发出最沉重的哀叹:“上帝死了!”人们普遍失去了信仰和理想,产生一种在五光十色、闪烁不定的霓光照射下走向黑暗深渊的危机感,人际关系变得陌生,世界变得难以认识,连“自我”也变得不可理喻,谁也弄不清谁在操纵命运,于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及心理学,如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悲观主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纷纷应运而生,颇盛于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上,加上十九世纪后期“世纪末”思潮的延续,就产生了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反传统、非理性。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对传统文学,尤其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有所背逆。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表现出从个人的角度全面地否定社会的倾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揭示出一幅极端冷漠、残酷、自我中心、人与人无法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在人与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关系上,它持二者对立或人被“异化”的基本态度;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它表现出贬低自我, 无法把握自我,对自我感到陌生的特点。在艺术特征上,它广泛运用暗示、象征、荒诞、变形、意识流、黑色幽默等手法,以发掘人的内心奥秘,再现主观化了的世界图景,揭示某种抽象的哲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排除娱乐性而强调认识性的文学,其作者一般都有十分严肃的态度。

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评价,从来都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有的说, 它是个人主义的,虚无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的,因此是颓废没落的文学;有的说,它是先锋艺术,是人道主义的,甚至革命的,具有极大的真实性,艺术上大有创新,因此不必畏之如虎。这两种评价都有对的一面,也有片面性。总的说来,现代主义文学中不乏具有经典性意义的优秀作品,开拓出了文学的新路,但也大都有大难临头,前途黯淡,世界荒谬,人生痛苦的悲观主义、神秘主义色彩。它在认识世界, 理解人生方面能起到传统文学难以具备的显微镜和放大镜的作用,但不是创造生活,开拓未来的方向盘和指南针。

现代主义又称先锋派或现代派,它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文坛肇始,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出现两个高潮。它在诗歌、小说、戏剧中都有表现。它包括整个欧美文坛上的众多流派,大大小小有四、五十个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影响甚微。它在法国的主要流派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其中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可以视为一个流派。

这六大流派既是法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也是以法国为策源地和中心而向欧美文坛扩散的现代主义流派。它们是欧美现代主义潮流中非常活跃、表演超群、引人注目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