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善地的嘉兴寺

嘉兴寺坐落在北京城原西皇城根路北的一座高台之上。庙的西墙在五福里,后门则在旌勇里路西。它建于明孝宗时的1503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正阳门外东柳树井路北的大慈庵是它的下院。

据说,清乾隆年间,号称拈花寺中兴第一代禅师的达天,曾为嘉兴寺住持。达天禅师于1780年被高宗乾隆皇帝敕封为“阐教禅师”。这是佛教贤首宗自唐代圭峰禅师被赐封后的第一人。

原德胜门外牛桥拈花寺的塔院中,奉达天为拈花寺中兴第一代,贤首宗第三十四传人。在京城贤首宗其他寺院的塔院中,多以达开为开山祖师,并建有达天禅师的衣钵塔。

清代嘉庆年间,嘉兴寺中有一位著名的元宝和尚,据说他腿跛,是个大弯腰,《长春市志·宗教志》上说,元宝和尚是嘉庆朝摄政王的“替僧”。

关于元宝和尚和嘉庆朝的摄政王,还有一段传说故事:

据说有一次摄政王在北京的嘉兴寺进香,主持派了一个小和尚去敲钟,结果这个小和尚是个罗锅,怎么也够不到那个吊起的大钟。

小和尚急得往上一窜,哪想到脚下走空从台阶上滚了下来。他弯腰驼背加上一身黄缎僧衣,远远看去好像一个元宝在滚。

摄政王见了,不由笑道:“好个元宝!”

机灵的小和尚立刻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谢王爷!”从此“元宝和尚”就叫开了,而他真正的法号却是很少有人再知道了。

1861年,嘉兴寺曾作为清政府“通商议事”之所。由外事活动频繁,恭亲王掌政时,曾将庙的东院僧房腾出,作为外事活动场所。直到恭亲王被免除军机大臣后,清政府于东堂子胡同成立了“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此处的外事活动才告停止。

嘉兴寺原为东西并列的3座院落,最西一座为主寺。面临皇城的山门即为天王殿,上端高悬蓝地金字“嘉兴寺”的大匾,东西各开一“方便”小门,上书“不二法门”。

后来,皇城根拆除后,便又在西边开一大门洞,进门往西即可看到天王殿东山墙的红额,上面写的是:“天地昼夜六时大地一切皆欢喜恒吉祥。”

二殿三间供的是如来佛,东配殿为客堂,门前挂一红漆牌,上写方丈示:“无衣钵戒牒者,本庙概不挂单”。后殿3间供的是“三世佛”。

嘉兴寺主寺以东的中院,亦有前殿、后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等塑像,再东的院落是大型的传统型四合院,为寺院的寮房、斋堂、庖厨、仓库。

方丈院内还种有十数盆不同品种的莲花。因此,夏秋之际许多人到此“借佛观花”,故老北京人有“崇效寺的牡丹,嘉兴寺的荷花”之谚。

清末,嘉兴寺的住持为方瑞、崇辉,他们的社会交际很广,在佛教界有很大威望。当时北京佛教会有两个,一个设在南城观音院,人称“南会”;另一个就设在嘉兴寺,人称“北会”。两会各有群众。

旧时的西皇城根,每年有两件宗教与民俗水乳交融的盛大活动:一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东官房以西宛平县城隍庙的“烧火判”,二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旌勇里旁嘉兴寺举办的盂兰盆会。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地安门外火德真君庙祈建皇家的中元法会,焚烧用48张油桌拼成舱底,长十丈、高约五六丈的巨型法船。嘉兴寺则在什刹前海冰窖处,焚烧巨型法船,而且是“普渡船”,亦称“济孤船”,另外还有“净业船”一艘。

按佛教的说法,普渡船是超度“十方法界无祀孤魂”的;净业船是渡善人的。所以,船上扎糊的鬼神、人物也不尽一样。普渡船船舱内是“十殿阎君”朝地藏王菩萨;而净业船船舱内则是十六尊者朝“西方三圣”,即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船舱的舱顶上还落着大鹏金翅鸟。

在当时,北京城西北一带的善信人许多在庙内“功德堂”上给自家的宗亲三代设位追荐,将装有冥银的包袱均放入净业船底舱,晚上在什刹前海嘉兴寺前焚化。观者如潮,万人空巷,为京城一大盛事。

嘉兴寺开盂兰道场时,前十天即在山门外张贴了大幅黄榜,表示召请“十方三世,古往今来一切孤魂等众”,并接受“十方善信人士”的布施。这一天,僧众、居士两众弟子同诵《佛说盂兰盆经》、《地藏经》及诸品神咒。

天黑之前,两众弟子执香,在一片举扬“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圣号声中列队祭送一艘济孤船,在太平仓与棉花胡同南口外交界处焚化。

到了晚间,僧众在庙的正院“祈建盂兰盆会普利济孤,往生逍遥道场”,由崇辉法师放正主法,焚香设放《普利济孤焰口》。

这天夜里,前海的荷花市场的营业几乎通宵达旦,水面上的荷灯点点,烛光闪烁。青少年们手执莲花灯,荷叶灯、鲜蒿子灯在岸上自发地举行“斗灯会”。正是“绕城秋水荷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

旧时,嘉兴寺以停灵暂厝、承办丧事而闻名,它是全北京市停灵、办丧事最多的庙。而且多是富豪、名家的大丧事。平均每周即有三五家办事,甚至一天赶上几家办事,事主互相“斗阔”。所以,庙的门前经常挂出几个黑漆牌子,上面用毛笔蘸大白粉写着“王宅接三东院”、“李宅伴宿北院”、“张宅开吊前院”等等。

嘉兴寺一年到头棚架子不拆,门外花牌楼架子也不卸,吹鼓手的大鼓锣架不往回挑,甚至冥衣铺裱糊匠到庙里就地做活。

当时人们在庙里办丧事是有条件的,首先要遵守寺院中最基本的清规。例如戒杀生,庙里不得进荤,即招待来吊唁的亲友不能用鱼肉酒馔,只能用素席,更不允许用佛、道两教之外的宗教仪式治丧。

在这种风俗之下,嘉兴寺则比较开明,他们逐渐向新式的殡仪馆方向发展。不但承办汉、满两族人们按当时市面风俗习惯,以佛、道两教为基本形式的丧事,而且接纳不同宗教信仰者治丧的业务。采取来者不拒,不问信仰、礼俗,甚至允许天主教在庙里举行“终傅式”;允许基督教在庙里举行“吊丧会”。

还有些基督徒去世后不在教堂开“吊丧会”,却借嘉兴寺庙院举行所谓“追思礼拜”,唱诗《我家在天》,献诗《这世界非我家》、《复活在我》《真神之爱》、《日落之那边》;读圣经《帖前四章十三至十七节》,由牧师祝祷后,始奏哀乐出殡。

因此,嘉兴寺后院有一块“果园子”,但几乎百分之九十用来“丘”灵柩,其中,还有几座外国人的墓地。

[旁注]

禅师 指通达禅定的比丘。原始佛教时代,阿罗汉为通晓一切禅法者;以后至部派佛教时代,比丘间产生各种专门人才,其中专意坐禅,通晓禅定者,称禅师。我国的禅师之称,不限用于禅宗名德,于天台宗、净土宗、三阶教等专习坐禅者,亦称禅师。

军机大臣 始称“办理军机大臣”,简称“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雅称“枢臣”,是清代军机处的官职之一。一般而言,军机大臣是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中特旨挑选,或由军机章京升任,也可由满洲皇室亲王选任,其名额没有定数,人数的多少由皇帝一人决定。

挂单 佛教名词。指行脚僧到寺院投宿。单,指僧堂里的名单;行脚僧把自己的衣挂在名单之下,故称挂单。古代行脚者外出,必须携带衣钵包被条包,即现代的行李。因此一般丛林寺院客堂门外,高悬一牌子,写着“无衣钵戒碟者,概不挂单”。

崇效寺 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附近。唐朝以前这里是一片荒野丛林。唐代贞观初年,在这里建了一座佛寺。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大唐盛世开始。从那时起,崇效寺历经唐、宋、元,该佛寺香火不断。

盂兰道场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放灯之习俗就是为了让鬼魂可以托生。同时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终傅式 天主教和东正教“圣事”的一种。意为敷擦“圣油”。一般都在教徒年迈或病危时,由神父用经主教已祝圣的橄榄油,敷擦病人的耳、目、口、鼻和手、足,并念诵一段祈祷经文,认为借此赋恩宠于受敷者,减轻他的神形困苦,赦免罪过。

[阅读链接]

嘉兴寺当年停灵暂厝、治丧的有不少知名人士,如袁世凯的五姨太、被慈禧太后立为大阿哥的溥隽、北大教授刘半农、鲁迅的母亲、教授朱自清等人,他们去世后都曾在这里停灵治丧。所以,庙里的殡葬业务盛极一时。

此外,还有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肖长华、书法家陆和九、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等,也都曾在嘉兴寺殡仪馆举行过追悼活动。嘉兴寺殡仪馆的社会知名度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