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慧增福的万寿寺
万寿寺位于北京西北部紫竹桥东北,原址为民间寺院“聚慧寺”,据《京城古迹考》记载,该寺建于唐代。
明代时,初为太监谷大用的家庙。1577年3月,由明神宗的母后慈圣李皇太后出资银巨万,司礼太监冯保督造,竣工于1578年6月,由朝廷赐名为“万寿寺”。
当时,由大学士张居正奉敕为万寿寺撰写了敕建碑文,主要用于收藏中文佛教经卷,是远近闻名的皇家大寺。
传说在明万历皇帝为其母慈圣皇太后建造的铁塔中,有慈圣皇太后把云居寺所藏的释迦牟尼佛祖的5颗黑、红舍利用珍珠调包安放至此。
后来,佛经移往他处,万寿寺成为帝王临幸驻留之所。明代称万寿寺“璇宫琼宇,极其宏丽”,与之相毗邻的紫竹院原是当时万寿寺的下院。
到了清代,万寿寺曾多次重修,山门上方有1645年清顺治帝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
从1751年至1761年,清乾隆皇帝曾3次在万寿寺为给其母祝寿,又曾两次重修万寿寺,使规模更趋宏丽。
光绪初年,万寿寺曾毁于一场火,之后成为菜圃,到1894年,再次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
清代末年,由于万寿寺处于北海通往颐和园水路的中点,慈禧太后从水路长河来往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并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
万寿寺坐北朝南,南临长河,东邻“延庆寺”,是东西长河沿岸最著名的古刹之一。万寿寺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占地48亩,东西排列分为中、东、西3路。
主要建筑以中路为主体,自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呈轴线对称分布,中路建筑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假山上的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殿,山下有地藏洞、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佛楼等。西路为行宫,东路为方丈院。
万寿寺山门为歇山式建筑,面宽3间,砖雕八字墙分列两旁,山门殿两侧各有石窗一扇,山门上方有清顺治御赐的石匾,券顶绘有青天流云百蝠图,百只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之间。红蝙蝠谐音为“洪福”,整幅图案寓意为“洪福齐天”,以此祝愿入寺祈愿之人。
山门两侧的卡子墙、撇山影壁的砖雕,构图精细,为不可多得之艺术精品。
进得山门,便是天王殿。天王殿前两侧各有古槐树一棵,直径1米有余。
天王殿前左钟楼、右鼓楼,为歇山顶重楼式。素有“钟王”之称的永乐大钟曾悬挂于此。再前有幡杆一对,汉白玉石座。
天王殿为歇山式建筑,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重修,面宽3间,殿内原供有弥勒佛以及护法神塑像各一尊,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
大雄宝殿又名大延寿殿,面宽5间,庑殿顶,明间后檐有抱厦,九踩斗拱承托。殿内原有清雍正帝御题“慧日长辉”额,后已无存。尚存乾隆皇帝之御书柱联曰:
戒慧光中,烟去皆般若;
清凉界外,花石尽真如。
殿内供奉有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倒座观音泥塑像。与众不同的是,殿内在三世佛前面又加一尊毗卢佛,又叫心愿佛。毗卢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像,佛的莲座是千叶莲花,每一尊莲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应身释迦佛。
传说,这尊佛像是皇帝亲自从佛教发源地印度请回来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向佛祖许愿之后,如果心愿达成,就应该去许愿的寺院还愿的,可是这位被称为“心愿佛”的佛祖则是不需要还愿,因为向他许的愿望是一定会实现的。
自从这位佛祖被请回来,就一直供奉在万寿寺,而且只允许皇帝一人向他跪拜、许愿,全国也只在万寿寺供奉着这唯一一尊“心愿佛”。
三世佛背后,有一尊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塑像,由于面北而坐,所以称为“倒坐观音”。关于这座观音像,还有一段传说中的宫廷秘史:
当年慈禧太后上颐和园,以万寿寺为行宫,在此休息。大太监李莲英为了讨好慈禧太后,设计了这座观音像,放在三世佛后面,预示着慈禧垂帘听政。李莲英借此塑像把慈禧比成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而倒坐观音又取意“观音到了”。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有配殿各3间,殿前东西各有御碑一座。东碑阳面为“乾隆十六年仲冬所立”的《修万寿寺碑记》,以汉、满两种文字刻写;阴面书刻1791年乾隆御笔诗一首。西碑阳面为《敕修万寿寺碑记》的蒙、梵两种文字书刻;阴面书刻清1787年孟夏乾隆御笔诗一首。庭中有古柏两株。
大雄宝殿的西配殿也是万寿寺珍藏佛像的地方,走进殿内门,迎面是一尊宗喀巴大师半米高的坐像。另外还有十几尊铸铜藏传佛像和各种藏传佛教的法器。
清代皇家寺庙,均信奉是藏传佛教。这里供奉着这位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创始人的塑像,说明这里也是信奉格鲁教的。格鲁教是藏传佛教的最大一支教派,历代班禅大师和达赖喇嘛急皆是宗喀巴大师的转世弟子,在佛教界的地位可想而知。
大雄宝殿后面是万寿阁,原名安宁阁,阁有八角,阁前额题“欢喜坚固”。后因不慎失火而被焚毁,只有东西配殿保持原状,东为大圆满殿,西为普度众生殿,皆为面阔3间的歇山顶式建筑。
大禅堂建于明代1577年,清代重修,面宽5间,面阔23.09米,进深15.25米,硬山顶,原为寺内主持讲经说法及全寺僧众诵经坐禅作佛事的场所。
两侧各有配殿各3间,硬山顶,与万寿阁东西配殿间各有廊房7间相连,其进深稍小于配殿之进深。
大禅堂后建有3座假山,假山整体结构分为3组,各寓意南海普陀、五台清凉、峨眉三大佛教名山。
山上分为三大士殿,各有3间小殿,正为观音殿,额题“声闻普遍”,悬山雕大脊,木架结构饰以旋子彩绘,金龙枋心。观音像的莲花底座有千瓣,每一瓣都是一尊佛,据说拜此佛便得普天下众佛庇佑。
观音殿左为文殊殿,右为普贤殿,三殿之间有回廊。各殿所在的假山,即象征所传三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普陀、清凉和峨眉三山。
更奇特的是,三大士殿每一块石头都颇有来历,中间的来自普陀山,西侧的来自峨眉山,东侧的来自五台山,全是几百年三大仙山的灵石堆成,三山间沟壑相连,上以石桥相通,千曲百回,跌宕起伏。
山下又有池、桥,观音殿下假山洞内为地藏洞地藏宫,系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菩萨的供奉之所。在这里,可以让人一时间便拜了三大名山之四大佛祖。
佛教三大名山之百年灵石和万寿寺前流淌的“长河”形成前有水后有山的“风水”格局。两棵雌雄银杏古树镇守在山后两侧,饱经沧桑的虬干枝叶高耸入云。山间还有古树十余株,在假山下有仙桥水池,假山后有御碑亭,八角攒尖,饰有旋子彩绘,亭内有碑一通。
无量寿佛殿在假山北,为3间之重檐方阁。无量佛殿两侧原有巴洛克式月亮门两座,建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之西洋楼同龄,皆为中西结合之产物。门上券顶雕刻繁复精美,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皇家特征。
无量佛殿原供有无量寿铜佛,后已无存。佛坛上后置从原长椿寺内几经磨难辗转而后存于万寿寺的一座13层渗金多宝佛铜塔,乃北京地区罕见的佛教珍品,塔身雕刻有288尊佛像,全塔人物造像共440尊,龙、兽类造像共40尊,形态各异,精美绝伦。
阁之前后,各有六角重檐御碑亭一座,内为1761年乾隆下诏所立之《重修万寿寺碑文》,亭内碑高3.96米,前亭碑刻汉、满两种文字,后亭原告刻蒙、梵两种文字。碑文由清户部尚书翁同龢奉敕敬书。
殿与碑亭均覆以黄琉璃瓦。殿两侧有圆门锦宫墙,分隔庭院为前后两院,前为假山院,后为三圣殿,二层硬山楼,面宽7间。
楼下三圣殿,原额书“法云常住”。三圣殿南面联曰:
性海波澄,静涵功德水;
福林萌博,妙涌吉祥云。
三圣殿北面联曰:
甘露酒诸天,现清净身,说平等法;
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
这些题额及楹联均为清乾隆皇帝御书,可惜大部已无存。但楼旁设十景亭,为清代后期的雕刻艺术。
最后第七进院是二层木结构的万佛楼,也称藏经楼,面阔7间,进深3间。万佛楼内原供奉5尊坐佛,后已不存在。
在万佛楼前,建有一座1884年光绪皇帝所立之碑亭,是为庆祝慈禧六旬大寿所修,形制与清乾隆御碑亭相同。
万佛楼西侧配殿长生殿内,除一座金身玉观音外,最独特的就算一座“凤上龙下”的慈禧亲书“寿”字石碑了,碑顶为双凤朝阳,碑身随处可见凤纹在上,龙纹在下。
万寿寺东路为方丈院,除南向有门外,可由无量寿佛殿东之侧门入,原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和荣堂即接待室等。
西路是行宫部分,为清乾隆年间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间夹道一分为二。左为寿膳房,右为寿茶房,其后是皇帝、太后驻跸之行殿。行殿之后两侧有爬山游廊,通过小亭到后楼。相传,清末慈禧太后曾于此梳妆,故称“梳妆楼”。院内房舍甚多,建筑华丽。
再后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专为皇帝讲经之所。东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斋堂,大厨房及僧舍,中为斋堂、前宇、南房,斋堂之后为土山,最后是独院。
清代时,皇室以水陆两路由宫内颐和园和西山游幸时皆在此停留休憩,烧香礼佛。慈禧太后去颐和园,必到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万寿寺有“京西小故宫”之誉。
万寿寺内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有严整的寺院风格,又带有浓郁的园林色彩,融寺庙、行宫、园林浑然一体,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按北京民俗,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起,要在万寿寺举行为期半个月的庙会,整个会期游人云集,热闹非凡。最初是每逢阴历四月初四至十五日,在万寿寺有半月的庙会,每年庙会期间,善男信女纷至沓来。
在当时,北顶妙峰山的庙会与此同期,所以城内许多香客在朝妙峰山后,回香之时,都要绕道万寿寺、西顶碧霞元君娘娘庙进香,以至留下了“万寿寺山弯腰——顶上见”的北京地方歇后语,也就是指当年到万寿寺赶庙会的熟人相见后,互相拱手作揖再打打招呼,顺路到西顶娘娘庙进香时,到那里再说话之意。
万寿寺后改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5万余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作品为佳。
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绘画、碑帖、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其他如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烟壶等,不胜枚举。除我国古代艺术品外,馆内还收藏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现代大师的传世之作。
这些藏品无不体现着人类艺术文明的辉煌成就,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今艺术的风采。
[旁注]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祖籍安徽凤阳,湖北江陵人。谥号“文忠”。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张居正是明代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明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
地藏菩萨 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他曾说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坚定佛语。
十八罗汉 是指佛教传说中18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据佛经记载,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后来人们加的两位,一说第十七位是庆友尊者,第十八位是玄奘法师。另一说,清乾隆皇帝则定十七罗汉为降龙罗汉,十八罗汉为伏虎罗汉。
格鲁派 我国藏传佛教宗派之一。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格鲁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西藏宗喀巴大师于14世纪所创立,为阿底峡尊者噶当派的后裔之一,所以又称作噶丹派。格鲁派既具有鲜明的特点,又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后来居上,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
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以其神奇、神圣、神秘为特点,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1856年一甲一名进士,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清光绪皇帝的老师。
香积厨 寺僧的斋堂,一般大雄宝殿右侧。许多规模比较大、历史比较久远的寺庙都有。据说维摩诘居士凭借神通,到遥远的香积佛国,向香积佛求来一钵香米饭,使不少人因香而悟道。自此,寺院就把厨房取名为香积厨,希望弟子们能够因饭香而悟道。
妙峰山 属太行山脉,火成岩结构,主峰海拔1291米,山势峭拔,花草清丽。妙峰山有日出、晚霞、雾凇、山市等时令景观、有戴“华北一绝”桂冠的千亩玫瑰花、有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传统朝圣庙会、是北京周边最具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阅读链接]
我国佛教建筑中,有许多名叫“万寿寺”的寺院,除了北京万寿寺外,还有河北隆化万寿寺、湖南阳明山万寿寺、浙江道场山万寿寺、浙江径山万寿寺、四川乐至万寿寺、福建福安赛岐万寿寺、陕西汉中万寿寺、福建罗源县万寿寺等。
这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万寿寺”,其建筑风格各异,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佛教建筑的共性特征,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