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时期——经世之才

从五代至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近古时期。

在这一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锤炼了一大批忠君爱民、经国立制的贤能之士。他们在政权更迭、演变的过程中,洞察密机,立法图治,为政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才能,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一种行为责任感,在中华民族的吏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刚直果决的寇准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生于宋代华州下邽,即今陕西省渭南。北宋政治家,诗人。累迁殿中丞、山南东道节度使、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等。

寇准辅佐宋太宗、宋真宗两朝,以刚毅清正之风垂范后世,以拯时救世之才报效国家,是一位洞察密机、善断大事的良相。

寇准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寇延良,颇有才学。其父寇相,善书画,能诗文。寇准由于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天资聪颖,好学上进。

19岁时赴京应试,一举中第,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政治生涯。

寇准为政清廉。他在任知县期间,对属下衙役要求严格,不准他们横行乡里,搜刮民财,鱼肉百姓,严格按照朝廷的明文规定征收赋税和徭役。为了防止属下不法之徒巧立名目,额外增收,以饱私囊,他令人把县中应当纳税、服役者的姓名、住址等项写在纸上,张贴在城门中,公布于众。

老百姓见寇准执法公正,为政清廉,体察民情,爱民如子,都深受感动。凡是应该缴纳赋税者,无不如数按时送交,从不拖延时日。后来寇准到了宋太宗身边,他更是断案如鉴,反对徇情枉法,深得宋太宗器重。

寇准在两次废立太子的重大事件中,充分显示了他的足智多谋和善断大事的品质。

一次是废楚王赵元佐太子。

赵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由于营救宋太宗之弟赵廷美没有成功,得了心病,行为变得粗暴残忍。身边的人稍有过失,他就用残酷的刑罚处死。

宋太宗多次训诫他,始终未见好转。宋太宗召见当时在郓州做通判的寇准,请他筹划一个万全之策。

寇准对宋太宗说:“请陛下找个机会,命太子代您主持某项典礼,他左右人员必定随行,然后陛下派人往东宫仔细搜查,果真有不法的事情等太子回来拿给他看,把他废除。到时候只要一个太监的力量就够了。”

宋太宗接受了寇准的计策,趁太子外出,派人从他的宫中果然搜出了许多刑具,有剜眼睛的、抽筋条的、割舌头的等。在大量物证面前,赵元佐只好低头认罪。于是,他被顺理成章地废黜了,没有发生任何风波。

另一次是立襄王赵元侃。

那是994年的事。当时宋太宗已近暮年,为立太子事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加上身患脚疾,疼痛难忍,真可谓心力交瘁,苦不堪言,很需要一个情投意合的人与他为伴,向他一吐衷肠。

于是,宋太宗就召见寇准,询问谁可以继承皇位。

寇准此时虽然心中有个人选,但不知宋太宗心中倾向于哪一个,因此不便直接回答宋太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只给宋太宗提出一个选立太子的原则:“只要陛下您自己选择能符合天下人所期望的人,就可以了。”

宋太宗听罢,低头思之良久,然后屏退左右,对寇准说:“你看襄王赵元侃可以吗?”

其实寇准心中所想的也是襄王赵元侃,于是连忙说道:“知子莫如父。陛下既然认为可以,愿您当即决定。”

立太子的事,君臣两人就这样决定了,宋太宗从此了却了一桩心事,心情也就舒畅了。

宋真宗继位时,边患吃紧。1004年,宋真宗任寇准为宰相。同年9月,辽朝又派小股游骑侵犯宋边境,作战稍有不利,就急忙引军退却,似无大举进兵与宋军交战之意。

寇准接到这个军情报告,料定此为辽朝兴兵南下大举侵犯的前兆,故立刻上奏宋真宗说:“辽军此举是想麻痹我们。我们应当加紧训练部队,任命将帅,并且要选派精锐部队占据军事要地,以防辽军大举进犯。”

在寇准的建议下,宋军调兵遣将,严阵以待。

果然不出寇准所料,1004年11月,辽军大举南下。辽朝萧太后、圣宗耶律隆绪御驾亲征,大将萧达率军20万直进中原,军情十分危急,宋朝上下一片惊慌。一个晚上竟有5封军情机密文书由探马飞送相府。

而身为朝廷重臣的寇准却十分镇定,他对紧急军情文书连拆也不拆,照常饮酒,谈笑如常。

第二天,有人将此事奏报宋真宗,宋真宗大惊,责问寇准为何如此?

寇准回答说:“陛下想了结此事,不出5天定见分晓。”

宋真宗问寇准有何退兵良策。

寇准提出要宋真宗御驾亲赴澶州坐镇,这样必能克敌制胜。

朝内群臣见寇准提出要宋真宗御驾亲征,感到事情重大,也怕自己被派随驾前往,因此个个胆战心惊,纷纷准备退朝,以免皇帝怪罪。寇准见群臣如此萎缩退却,心中甚是不悦,便严词厉声制止。

宋真宗也感到十分为难,想要回到内宫,然后再议决此事。寇准一看宋真宗有不愿亲征之意,一旦回宫,这件事就难办了。

急忙对宋真宗说:“陛下一旦回宫,群臣就再难见到您,那就要误大事了。请您不要回宫。”

宋真宗在寇准的强谏之下,万般无奈,只好同意讨论是否亲征事宜。

1004年12月,宋真宗亲率大军行至澶州南城。当时辽军气势正盛,众人都请宋真宗住下,以观察敌我形势,然后再决定进止。而寇准则坚决请求宋真宗继续前进。

在寇准等人的竭力主张下,宋真宗渡过了黄河,来到了澶州北城的门楼之上。

远近的宋军望见帝辇的华盖,无不欢呼雀跃,军威大振,其声音数十里之外都能听见。而辽兵听到宋军的欢呼声,个个面面相觑,惊愕不已。

宋真宗到澶州后,委托寇准全权处理军务大事。

寇准治军号令严明,处事果断,指挥有素,士卒既畏惧又心悦诚服。

有一天,辽军为探虚实,派数千骑逼近城下。寇准命令士卒出击,斩杀和活捉了辽军一大半,扭转了被动局面。后来,辽军统帅萧挞凛亲临战场督战,宋军威虎军头张瑰守用床子弩,一箭射中挞凛前额,挞凛中箭身亡,辽兵只好退去。

宋真宗留寇准在北城之上坐镇指挥,但过些时候,他又派人去看寇准在干什么。派去的人回报,寇准正在饮酒、下棋,他屋子里的戏谑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宋真宗见寇准如此从容镇定,心中不再忧虑。

辽朝损兵折将,损失惨重,无力再战。萧太后只好派使前来澶州,请求罢兵议和。

辽朝提出要宋朝把关南的土地让给辽朝。宋真宗听说后认为,辽朝使臣所说割地一事,毫无道理。但如果只索要金银玉帛,对朝廷倒也无伤大体。

寇准不愿给辽朝金银玉帛,而且还提出要辽朝向宋朝称臣,并献上幽、蓟二州的土地。他向宋真宗说:“只有这样,才可保边境百年无事,否则数十年之后,戎狄又起贪心了。”

宋真宗急于求和,对寇准说:“数十年后自然有守土尽责之人,我不忍心百姓生灵涂炭,姑且按辽朝提出的要求讲和算了。”并立即派曹利用前往辽朝谈判。宋真宗还对曹利用说:“实在不得已,就是百万钱也行。”

寇准得知此消息后,立刻召曹利用到帷幄之中,对他正色道:“你虽有圣旨,但你答应辽朝如超过30万,我就砍你的头。”

曹利用到了辽朝,最终以白银10万两、丝绢20万匹为代价与辽朝达成和约而还。

这一次,寇准虽然未能彻底改变宋朝给辽朝输送金银玉帛的结局,但却保住了宋朝的北方领土,并且使经济损失控制在一定的限度。

宋军在澶州大胜辽军,首功当归寇准。宋真宗对他特别厚爱,寇准也十分高兴。

宋真宗的宰相王钦若因为以前请驾南迁一事,曾经当众遭到寇准痛斥,故对寇准怀恨在心,总想借机谗言陷害寇准。

一天,宋真宗召见群臣,寇准未等散朝先走一步。王钦若一看时机已到,便乘机进言说:“陛下如此尊敬寇准,那您看他是不是匡扶社稷之臣呢?”

宋真宗说:“当然是了。”

王钦若说:“澶州一战,陛下不以为耻,反而还把它当成寇准的功劳,这是为什么呢?”

宋真宗不觉愕然惊诧,忙问其中缘故。

王钦若说:“城下之盟,《春秋》以为奇耻大辱,而陛下为万乘之主,与虏订盟于城下,还有比这更耻辱的事吗?”宋真宗愀然不乐。

王钦若又进谗言说:“陛下知道赌博吗?赌博者赌钱非输光不可,常常罄其所有以做抵押,这就叫‘孤注一掷’。陛下您成了寇准的‘孤注’了,这是很危险的呀!”

宋真宗听了无耻小人的谗言,逐渐疏远寇准,罢了他的宰相之职,降为刑部尚书,让他外任陕州去了。

1023年,寇准在贫病交加和心情抑郁中去世了。同年登基的宋仁宗调任寇准为衡州司马的诏书下到雷州贬所时,可惜寇准再也难以从命赴任了。

在寇准灵车北归洛阳的路上,沿途官员和百姓设祭哭拜,并在路旁遍插竹枝,上面悬挂纸钱。据说一个月之后,那些插在路旁的竹枝上都生出了新笋。

百姓纷纷议论:寇公之死,感天动地,插竹生笋,乃是寇公感化上天所致。

其实,插竹生笋,是人们表示对寇准的爱戴之情,是歌颂寇准的高风亮节。后来,百姓又为寇公修祠筑庙,并年年按时祭奠,这也是对寇准的永远怀念。

[旁注]

辽朝:是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我国北方的封建王朝。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上京。916年建年号,947年辽太宗定国号为“辽”。1125年为金朝所灭。

澶州:宋代的檀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即今河南省濮阳县。北宋时,澶州居大河要扼,距京城卞梁,即开封仅仅125千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澶州对阻碍北方铁骑、藩屏京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1004年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活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南:古地区名。五代时的周从契丹收复瓦桥、益津、淤口三关及瀛、莫二州,北宋时因称这三关以南的地区为“关南”,即今河北省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县一带。

幽、蓟二州:即幽州和蓟州。宋代的幽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即后来的北京,当时称为燕京,又是辽帝国的南京。宋代的蓟州也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就是后来的天津市蓟县。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本名赵匡义。父亲赵弘殷,追赠宣祖,母亲杜太后。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在位共21年。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

赵元佐(965年~1027年),宋太宗赵光义与元德皇后李贤妃所生的长子。初名赵德崇,字惟吉。历封卫王、楚王。追封齐王,谥号“恭宪”。宋仁宗赵祯即位时,封赵元佐为江陵牧,增加赵元佐的食邑。

宋真宗(968年~1022年),初名德昌,后改元休、元侃。宋太宗第三子。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26年。谥号“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宋真宗在位后期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萧太后(953年~1009年),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在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即今江西省新余县东门王家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的宰相。谥“文穆”。王钦若是属于当时主和派的势力,主张把国都南迁,与当时主战的寇准对立。

宋仁宗(1010年~1063年),初名受益,立为皇太子后赐名赵祯。宋真宗的第六子。北宋第四代皇帝。在位41年。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其陵墓为永昭陵。在位时虽一度推行“庆历新政”,但未克全功。

[阅读链接]

据说寇准初执掌相府时生活很奢侈。

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准一时兴起,就赏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

当时寇准身边有个出身寒门的侍女见此情形,就在事后写了一首小诗:“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寇准读了诗后很是感动,心想:这一匹一匹的绫缎,都来之不易,随心所欲挥霍是不应该的!从那以后,寇准一直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