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第一贤臣高颎

高颎(541年~607年),名敏,字昭玄。生于隋代渤海蓚,即今河北省景县东。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战略家和谋臣。隋朝开国元勋。

他在宰相任上执政近20年,对隋代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被誉为“隋朝第一贤臣”。

高颎从小生活在北周,《隋书·高颎列传》中说他:

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辞令。

高颎17岁时,北周齐王宇文宪让他当记室,掌管章表书记文檄。周武帝时,他袭爵当武阳县伯,任内史上士,不久升任下大夫。

杨坚执掌北周大政时,素知高颎聪明能干,又善军事,有谋略,就任命高颎为相府司录,专职书写公文,并渐渐把他引为心腹。

580年,北周皇亲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就公开起兵反对杨坚。杨坚令韦孝宽前往平叛,随后,又派高颎承担监军大任。

高颎到达前线后,下令在沁水架桥,准备发起进攻。

一股叛军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高颎命士卒在上游构筑水中障碍,名叫“土狗”,以阻火筏近桥。韦孝宽乘机擂鼓齐进。待全军渡毕,高颎又下令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

在邺城之战中,高颎机变百出。他指挥射手先射杀叛军的观战士民,造成混乱,然后高喊叛军已败,乘敌混乱奋力冲击,从而有力地配合了韦孝宽主力的进攻,大败尉迟迥军,尉迟迥自杀。

叛乱平定后,高颎更加得到杨坚的信任,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成为杨坚得力助手。

581年,总揽北周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同月,隋文帝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进封渤海郡公,朝臣无人能比。

在这以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高颎辅佐隋文帝,为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政治方面,高颎奉命与郑译、杨素等修订刑律,制订新律,奏请颁行。新律废除了枭首、轘身及鞭刑,减轻了徒刑,还取消了一些“楚毒备至”的讯囚酷法,如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之类。对旧律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582年,隋文帝认为长安自汉以来,屡经战乱,凋残日久。于是,在高颎等人的谋议下,决定在龙首原创建新都,以高颎领新都大监。当时高颎规划和实施的许多方案,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高颎建议采用制订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规定每年正月初五,县令巡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高低,重新规定应纳税额,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

后来,高颎又采取“计户征税”的办法,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部分官吏的俸禄问题。

高颎很受隋文帝器重。在当时,高颎常常坐在朝堂北面的大槐树下听取汇报、处理事情。其他的树都是成排成行的,唯独这棵槐树位置突出。

有人看着有点别扭,就想砍掉这棵树,隋文帝知道后坚持不让砍,他说不单是给高颎留着,也是为了留给后人看。

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个皇帝能这么抬举大臣的。

在军事方面,高颎的表现也很突出。当时隋文帝欲吞并江南,统一南北,就向高颎询问平陈之策。

高颎说:“江北寒冷,收割较晚,江南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估量陈国收获季节,我们就征集人马,声言要掩袭陈国,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御,这足以废其农时。他们屯兵,我们就解甲,如此再三,使他们习以为常。”

“以后再集兵,他必不信,在他们犹豫的时候,我们就过江登陆而战。另外,江南地湿,房屋多为茅草竹子,所有的积蓄都贮藏在茅草屋里。我们可以偷偷派人去,就风放火等他修好后,再去放火。不过几年,自可使陈国财力俱尽。”

高颎的法子,其核心都在于用袭扰之术拖垮敌人,然后伺机歼之。隋文帝就采纳了他这个办法,不断地骚扰陈国,因此陈国的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日子越来越穷。

588年,隋文帝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任命杨广为伐陈总指挥,集中水陆军51.8万,开始大举进攻江南。三军参谋,前线的军务,都由高颎临机决断。12月,隋军兵至长江,随即发起进攻。

各路隋军势如破竹,进展迅速。

589年正月二十,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叔宝。高颎又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

灭陈之战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纷争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高颎因功加授上柱国,晋爵齐国公,赐物9000段。

隋文帝巡幸并州时,便让高颎留守京城,回京后,又赐缣5000匹,再赐行宫一所,做他的庄舍。此后不久,高颎之子高表仁娶太子杨勇之女为妻,与皇室结亲,所获赏赐不可胜计。

599年初,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隋文帝派出三路大军进击突厥。

4月,高颎一路进至族蠡山,即今山西省右玉北,与突厥兵相遇,连战7日,大破突厥。随后继续追击至乞伏泊,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再次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杂畜万计。

这时,都兰可汗亲率大军赶至,将隋军赵仲卿部团团包围。赵仲卿将部队列成方阵,四面拒战,坚守5天后,高颎率领大军赶到,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被其部下所杀。

高颎率军追过白道,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越过秦山,即今内蒙古大青山,驰骋400千米,然后还师。

长期以来,隋文帝对高颎十分信任和倚重。他是朝廷重臣,又是皇亲国戚,应该说,此时他的人生已经达到了顶峰。

但在隋文帝“废长立幼”的问题上,高颎坚持己见,认为长幼有序,太子不可轻废。这让隋文帝很难堪,让皇后很生气。

恰在这时,有一个人上告说高颎的儿子高表仁曾对他爹说:“司马仲达当初托病不朝,于是拥有天下。您今天也遇到类似情况,怎知不是福分?”

报告这事的人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高颎置于死地。

当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弼、刑部尚书薛胃、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人,都证明高颎无罪。但这些人的证明更是惹恼了文帝,因为这些人都是高颎一手提拔起来的。

皇上大怒,立即下旨把高颎囚禁在内史省,严加审问。但审来审去,也都是一些传言而已。最后,隋文帝把高颎削职为民了。

隋炀帝即位后,又想到了高颎这个治国人才,于是一道圣旨,高颎又被拜为太常。

隋炀帝那时十分奢侈靡费,声色更加讲究,又发起修筑长城的劳役。高颎以老臣自居,看什么不对的就想说说,发一通牢骚。

但他忘了,老臣也是臣,是臣就得坚决地维护皇帝的形象。有人把状告到隋炀帝那里,隋炀帝十分生气,于是下令追查。

一查不当紧,又查出了跟高颎在一起发牢骚的还有几个人。607年8月,隋炀帝以诽谤朝政的罪名,下诏杀了高颎。

[旁注]

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5帝共24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即是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史称北周。

邺城之战:隋代平定叛军尉迟迥的战役,发生于580年8月。在这次战役中,韦孝宽在高颎的有力配合下,成功地打败相州总管尉迟迥的叛军。

柱国:古代官名。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于384年始设,位在太尉之上。后来发展为最高军职,并有数人,分掌全国府兵。后因授人渐多,遂在其上置上柱国。

建康:今南京的古称。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六朝时期,建康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内史省: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

周武帝(543年~578年),即宇文邕,一名称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即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皇帝。在位18年。期间,整顿吏治,改革图强。此外,他还发明北周象戏,即象棋。

杨坚(541年~604年),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名那罗延。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在位23年。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尊号“圣人可汗”。他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使得我国成为盛世之国。隋文帝时期也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

韦孝宽(509年~580年),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即陕西省西安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广读经史,足智多谋,攻守兼备,善于用间。在战胜东魏、攻灭北齐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杨广(569年~618年),一名英,小字阿麽。华阴人,即今陕西省华阴县),生于长安。隋文帝杨坚次子。604年继位。他在位期间,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后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阅读链接]

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皆为高颎所推荐,各尽其用,立功立事的人,不可胜数。

隋文帝曾欲杀名将史万岁,史万岁实际上被诬陷的,所以高颎请求隋文帝:“史万岁雄略过人,每行兵用师之处,未尝不身先士卒。尤善抚御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史万岁因此免于一死,后来在出击突厥时建立了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