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时宰相姚崇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祖籍江苏吴兴,后定居陕州硖石,即今河南省三门峡陕县硖石乡。唐代政治家。封梁国公,追赠扬州大都督、太子太保,谥号“文献”他历经3个朝代,对“开元之治”贡献甚多,影响极为深远。有“救时宰相”之称。

姚崇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姚懿,在贞观年间做过巂州都督。姚崇年少时不拘小节,长大后好学不倦,后经科举入任,始授濮州司仓参军,后又任司刑丞。

此时正值武则天执政时期,严刑峻法横行,姚崇理案刑狱,执法公正,把很多人从冤狱中救出来。他的才能引起了上司的重视,连连晋升,不久任夏官郎中,成为兵部的一名要员。

武则天是个重视人才的女皇帝,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姚崇。其时,契丹举兵攻陷河北数州,情况相当危急。姚崇上书提出应急对策,武则天见他的上书剖析周密,论理精到,便破格升为兵部侍郎。

武则天前期执政,奖励告密,重用酷吏,闹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姚崇以自身和全家人性命担保,恳求武则天,今后收到告发谋反状子,把它收起来,不再追究。假如以后发现证据,真的有人谋反,他甘愿承受知而不告之罪。

武则天听了很高兴,说:“以前宰相什么事都表示顺从可办,使朕陷于滥施刑罚的境地,现在听到你的话,很合朕的心意。”特赏给姚崇白银1000两。

姚崇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当时,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倚仗武则天,横行朝中。

704年,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要把京城的10个和尚派往自己修造的河北定州的佛寺。此事本来是件小事,但为了遏制张易之的气焰,姚崇就是不同意这些和尚去定州,张易之几次请求照顾,姚崇就是不答应。张易之因此记恨在心,暗中在武则天面前说姚崇的坏话,武则天就借突厥犯边的机会,把姚崇调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后又改任灵道安抚大使。虽然姚崇还是三品,但其实已是徒有官名,并无实权。

赴任前,武则天要姚崇荐举宰相人才,姚崇继狄仁杰后,再次推荐张柬之,认为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武则天就让张柬之做了宰相。

张柬之做宰相后,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朝中跋扈横行,包藏祸心,深感不满。同时朝臣们又多次上书,要求惩治二张,更使张柬之下定决心,要收拾他们。

由于武则天袒护,二张始终在宫中逍遥法外。后来,张柬之与张柬之密谋,率500名林兵,直接进入玄武门,杀死了这两个不法恶徒。随后,又对武则天施加压力,迫使武则天将帝位让给太子李显。这就是唐中宗。

唐中宗以姚崇、张柬之为宰相,又因为姚崇有功,加封他为梁县侯,食邑200户。

但姚崇心里明白,唐中宗昏庸,让他武氏家族的势力还很大,将来一定会有一场激烈的斗争,他不愿遭到武氏势力的暗算,因而罢相远离京城。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在中宗的支持下,削了张柬之等5人的实权,5人在流放中被害,而姚崇独得以免死。

姚崇罢相后,先后在亳州、宋州、常州、越州、许州等地当刺史,远离京城,没有参与朝廷内部的斗争。此时,朝廷几经皇权争斗,相王李旦在儿子李隆基以及妹妹太平公主的扶持下,恢复帝位,这就是唐睿宗。

唐睿宗于710年6月,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第二次当了宰相。

唐睿宗的妹妹太平公主干预朝政,也想走其母武则天的道路。于是,姚崇和宋璟联名上奏,建议把太平公主安置在东都洛阳,其余掌握兵权的诸王派往各州当刺史。

昏庸的唐睿宗如实将姚、宋的建议转告给太平公主。于是,姚被贬为申州刺史。以后,又先后任扬州刺史,淮南按察史,在地方官任上,为官清廉公正,颇受百姓爱戴,后调任同州刺史。

712年,李隆基登基做了皇帝,这就是唐玄宗。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想使国家振兴的君主。他决定起用姚崇为相。

713年,唐玄宗密召姚崇前来,征求他对国事的意见。姚崇侃侃而谈,不知疲倦。

唐玄宗就要拜姚崇为相,姚崇说:“我有10点意见要上奏,陛下考虑,如果做不到,那我这个宰相就不能做。”

姚崇所说的10点意见,大意是:

1、朝廷以前用以严刑峻法治理臣民,臣希望今后施政,当以仁恕为先。

2、先朝高宗,征伐吐蕃,兵败青海,臣希望陛下不要贪求边功。

3、近来奸佞之徒触犯国法,而这些奸佞之徒,皆受宠幸而免罪,臣希望守法从近臣开始。

4、武后临朝,传达旨意的重任出自宦官之口,臣希望今后宦官不得干预朝政。

5、豪门贵戚为了媚上,随意征缴苛捐杂税,搜刮百姓,公卿方镇也多效法,臣希望除国家的租庸赋税以外,杜绝一切苛捐杂税。

6、皇亲国戚争权,朝廷内乱,政权不稳,臣希望皇亲国威以后不要担任台省要职。

7、先朝对群臣轻慢无礼,有失君臣之敬,臣希望君主对大臣须待之以礼。

8、先朝擅杀忠臣,使净臣灰心丧志,臣希望敢于犯颜直谏,批逆鳞,犯忌讳。

9、武后建造福先寺,上皇建造金山、玉真二观,工程浩大,耗费百万,臣请以后杜绝营造佛寺道观。

10、汉朝外戚吕禄、王莽等横行不法,乱了天下,坏了国家,臣请以此为鉴,作为后世万代吸取的教训。

这几点建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治诸方面,可谓切中时弊,为救世之良方。这对急于振兴国家的唐玄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每一项建议,他欣然表示赞同,并且一一采纳。并拜任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姚崇第三次当了宰相。

当上了宰相的姚崇,得到了玄宗的充分信任。举凡军国要事,玄宗都一一要和宰相商议。唐玄宗为姚崇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姚崇既掌相权,又掌军权,是这时的大刀阔斧的政治家和行政长官。

姚崇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他看到武后末年以来,皇亲国戚多居台省要职,诸王又掌握指挥禁军大权。为了争权夺利,他们勾结朝官,多次发生政变。

自武则天以来,短短的八九年间,就接连发生了5次政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姚崇协助玄宗,把诸王改任外州刺史,并规定诸王不任职事。从此,诸王只享有爵位,不再掌握军政大权,因而失去了兴风作浪的资本。

姚崇还规谏唐玄宗,皇亲国戚不得任台省。所以,开元初没有大封皇亲国戚。

姚崇还设法抑制功臣权势的膨胀,把一些官高势盛,居功自傲的功臣降到地方做州刺史。

上述这些措施,像釜底抽薪一样,消除了中央政局动乱的隐患,结束了多年来动荡不安的局面。姚崇“救时之相”的称誉也由此而来。

姚崇在整顿吏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唐中宗以来,卖官鬻爵,官吏增多,机构庞大。于是,姚崇大量裁减冗员,罢免了员外官、试官、检校官,并申明这三种官今后如果没有政绩和战功,不经皇帝特别诏令,吏部和兵部不得录用。同时,还撤销了一些闲散诸司、监、署等10余所机构。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冗员,也减轻了国库的负担。

姚崇荐官取士,以品德才能为主要。他所推荐的广州都督宋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是唐代的四大贤相之一。

姚崇还重视用法治来约束官吏,对违法乱纪者,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一视同仁,决不宽赦。

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倚仗权势,欺凌百姓,受到御史的弹劾,将依法治罪。薛王到玄宗那里求情,玄宗下令重新审查,意欲宽免。

姚崇上书玄宗说:“仙童罪状明白,御史所言正确,不可赦免。”

由于姚崇的大力整顿,开元初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716年,山东等地连续发生严重的蝗灾,人们认为这是“天灾”,只好坐以待毙,求上天显灵禳灾。在满朝文武一筹莫展之际,姚崇上书玄宗,主张应想尽办法捕杀蝗虫。

当时朝议纷纷,姚崇力排众议,消除唐玄宗的疑虑,坚定他灭蝗的决心。于是,姚崇排除了干扰,下令捕蝗。

他特派遣御史,取名“捕蝗使”,分赴各地,督促捕蝗。仅汴州一地就捕获蝗虫14万石,而入汴渠顺流而下的不计其数。因为山东人民的奋力捕杀,山东地区免遭了一场大灾难。

716年,姚崇辞去宰相之位,朝廷授予他开府仪同之司。虽然不在相位,但有关军国大事,唐玄宗还是经常听取他的意见。

721年9月,姚崇病逝,终年72岁。病危之时,嘱咐子孙不要铺张,一定要薄葬。

唐玄宗对姚崇的逝世,十分悲哀,下令为姚崇撰写碑文,赞誉姚崇。

[旁注]

突厥:中亚和西亚等民族的主要成分之一。西魏时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亡于回纥。

刺史:职官。汉初设置。刺史掌握一州军政大权,成为一级地方行政长官。隋唐时期,都曾经废州改郡,不久又恢复。晚唐五代时,刺史职任渐轻。

武则天(624年~705年),女,字“曌”。并州文水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在位15年。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后世所称“则天武后”或“武则天”,即是由此谥号而来。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即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等。封梁国公。以不畏权贵著称。死后埋葬于洛阳东郊白马寺。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唐朝襄州襄阳人。唐代官员。历任监察御史、荆州长史等职,后升位宰相。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国号。不久,他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陇州边疆,最后气愤致死。

唐中宗(656年~710年),即李显,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710年猝死,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仅因为她是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她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唐睿宗(662年~716年),即李旦,又名旭轮。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共在位8年。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712年禅位于子唐玄宗李隆基,称太上皇,5年后去世,葬于桥陵。

唐玄宗(685年~762年),即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亲窦德妃。唐玄宗也称唐明皇。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我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唐代官员。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终于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阅读链接]

姚崇病重时召集子、侄齐聚床前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要一篇好碑铭。现在天下文章高手首推张说,但张说历来与我不和。我死之后,他一定会来吊唁,你们可将我请高手复制的古玩给他看,趁机要他一篇碑铭。然后,你们火速呈送皇帝御览,回来后连夜刻石。切记切记。”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前来吊唁。姚崇的大儿子依计而行。

第二天,张说以尚需修改为由派人索回。姚崇的儿子出示皇帝御批,来人只好回告张说,气得张说抚胸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