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花押印的勃兴

元代的印章起源于岩画、古陶器、古瓷器,繁形于古押印,适用于宫廷、文人墨客、民间,统称为“元押”。它是一种不用执笔花押,而用印章签押的形式。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在国内划分的四个民族等级中,地位最高的一二等蒙古人和色目人,他们大多不识汉字,所以在交往中“多不能执笔花押”,更不认识天书一般的篆书。于是,唐宋以来初露端倪的、简易明了的花押印顺流腾波而起,迅速由官方到民间普遍流行起来。

元代花押印的勃兴,自然应当列出一大串文人墨客的辉煌姓名:赵孟頫、吾衍、卢熊、杨遵、吴睿、柯九思、鲜于枢、虞集、张雨、吴镇、朱德润、苏大年、杨维祯、饶介、倪瓒、王蒙、顾瑛、宗濂、王冕、朱桂等。

上述元代文人经过漫长的探索,促成了自写自创的文人篆刻家的出现,确立了汉印审美观,使印章成为我国书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比如赵孟頫在精神上追求自然、清远、古朴的艺术风格,更具特色并长期影响了元代的印章篆刻艺术。他在书画上提倡“贵有古意”,借古开今,在印章艺术上也同样提出这一主张。而汉魏印章所内蕴的书法美、章法美籍风格美正是他所提倡和传承的艺术美学之路。

圆朱文印是赵孟頫倡导最力的一种独特印式。这种印式,线条细致,宛转如游丝,笔法工整圆润,布白均匀,印文与边栏一样幼细,有静穆稳定之感,和赵孟頫的绘画、书法,风格一致。

从赵孟頫遗留下来的篆书手迹,对照他的书画作品所用印章的文字可以看到,这类印章的篆文书体,与古玺印尽管形貌不同,却有其精神,可谓在传统印学基础上,变革当时印风,闯出了一条新路。他篆写过许多朱文印,优美典雅,确不同于以前一般细巧纤弱的朱文印。他篆的这种印,后来叫做“圆朱文印”,成为另一种新的典范,对后来的篆刻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些文字秀丽的印章蘸上朱红色印泥,钤盖在书画作品上,与书法、绘画相互映衬,开启了文人在书画等各方面均用印章之先河。体现了赵孟頫这位大艺术家多方面的修养和对印章艺术书法美和章法美的追求。

元代文人印章精品数不胜数,重庆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元代印风》一书中就列举出了约270余枚各种印章。这些印章均浑厚隽永、酷似璀璨的晨星,神采耀人,并在汉印的基础上刻意求新、锐意创新,细线条开始变粗扩神畅飘逸,由于章法、线条上、内容上、形式美的吸引,传承为许多后来文人墨客竞相模仿学习的榜样。

在元代民间大行其道的押印上的楷书,多采用无拘无束的民间书体,天真歪倒,俯仰自得,随心所欲,顾盼有情,率真自然,极富印章意趣。如“杨”、“魏”等。更多的是上部为楷书姓氏,下部为花押的姓押印,如“宋押”、“姜押”。这类印多为竖长方形,类似秦汉时期的“半通印”,为元押艺术的主流和代表。

元押上的文字,不拘一格,种类繁多,印章体形也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有独字的姓氏印,有单押字印,更有根本旁人不识的类文字印。而更多的则是上部为楷书姓氏、下部为花押的押印。这类印多为竖长方形,为元押艺术的主流和代表。另外,还有一些别具一格的六角形、八角形、亚字形及银锭形印。

由于蒙古人及色目人不谙汉人文字,所以有很多花押上杂用汉字和蒙古字,即八思巴文。印章往往上为汉姓,下为八思巴文。还有一些元押干脆纯用八思巴文,除常见的方形和长方形外,更有标新立异,几不见于传统汉人印章的鱼形押、琵琶形押、葫芦形押、壶形押等。

元押中的图形印也十分丰富,按其内容又分为人物形押、动物形押、植物形押、器物形押、图案形押等多种。另外,由于基督教、佛教、道教的盛行,还出现了一些宗教押印。

从钮制上讲,与隋唐宋元官印系统几乎千篇一律的“印把子”撅钮和鼻钮相比,元押钮式的丰富也使人大感耳目一新,在古代印钮谱系中堪称奇葩。

元代蒙古人骑马进入中原,游牧为生的蒙古人本就有身佩腰刀及其他饰物的传统,所以他们把这一习俗也带到了中原,反映在印章上,无论什么钮式的押印,都有一个可供穿系的小孔,以便于随身佩带。

元押钮式大致可分为鼻钮、桥钮、坛钮、钱币钮、人物钮、动物钮等,其中以鼻钮为最多,以动物钮和人物钮最为活泼精彩。动物钮有狮、虎、马、鸡、徇、蛙、蛇等,人物钮有男有女,或立或踞。丰富多彩的元押钮式在古印谱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总之,元代花押印稚拙淳朴,尽洗铅华,堪称一枝独秀,放射出我国古代篆刻艺术的灿烂色彩。

[旁注]

蒙古族 是我国北方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人种属于纯蒙古人种,是黄色人种的代表民族,语言为蒙古语。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河北、青海、河南、甘肃等地区以及俄罗斯。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色目人 是元代时我国西虞各民族的统称,也是元朝制定的四种位阶之一,一切非蒙古、汉人、南人的都算是色目人。包括粟特人、吐蕃人等。传统的说法认为,在元代的社会阶层之中,色目人的地位在蒙古人之下,汉人和南人之上。元代重用色目人,入居中原的色目人,多为高官厚禄者,或者是巨贾大贾。

赵孟頫 (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人,即现在的浙江湖州。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印学 是篆刻印章的学问。印章自商周时代开始出现,作为表征信用的物件。宋代的米芾是首个有记载的自篆自刻的文人,也被认为是印学家的始祖。元代的赵孟頫著成《印史》,对篆刻印章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性总结,被认为是印学的发端。

蒙文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是在回鹘字母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文。现存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献中,年代最早的是《也松格碑》。但尚未发现直接记载早期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的文献资料。

八思巴文 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社会的文明进程。八思巴文作为元朝的国书,作为一种通用于多种语言的统一的书面文字形式,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历史资料。

[阅读链接]

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传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与道教有关者有《洛神赋》、《道德经》等。画作名品甚多,关于道教内容的有《玄真观图》、《三教图》等。有《玄元十子图》画道教人物关尹子、文子等十人像,并旁书小传。该作笔墨高古,1305年路道通于杭州刻版印摹,后被收入明正统《道藏》。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