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碑刻书法艺术

隋王朝国祚虽较短,但在文化上做出了新的成就,在碑刻、书法方面,出现了综合南北的趋势,熔南北于一炉,立碑之风,在各地盛行起来。给后人留下了为数较多,令人称道的碑刻,其艺术成就,即使后来的盛唐也很难超越。

隋代著名的碑刻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刻石,还有《龙藏寺碑》、《美人董氏墓志》、《元公夫人姬氏墓志》、《苏孝慈墓志》等。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晚年以当时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成四言文章,便于初学者诵读,识字。这类文章古代即有,而以南朝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千字文流传最广,名人书写而传世者很多。从书史发展来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的规范作用超过了传为东汉蔡邕书《熹平石经》的影响。

《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一丝不茍,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劲秀兼而有之。此书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构、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是我国书法史上留传千古的名迹。

《龙藏寺碑》是我国隋代重要碑刻。碑通高3.15米,宽0.90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

此碑不仅高大庄严,而且书法艺术上向称隋碑第一,既无北魏的简朴之风,又不致唐碑的全失隶意,不仅字体结构朴拙,用笔忱挚,给人以古拙幽深之感,而且有很高的书法价值。它是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书法演变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美人董氏墓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又称《美人董氏墓志》。碑石无书者姓名,597年刻。21行,每行23字。撰文者为蜀王杨秀,隋文帝第四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逝时年方19岁,杨秀撰文以表哀悼。

《美人董氏墓志》堪称隋代正书作品中的杰作。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代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

《元公夫人姬氏墓志》,正书,37行,每行37字,笔势劲拔峻快,结体方整遒丽,是隋墓志中的代表之一。

《苏孝慈墓志》正书,37行,行37字,603年立。此志书法结字谨严,用笔劲利,神采飞动,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也是初学者的极佳范本。

隋代碑刻除工整之外,还具有古韵,由于它承袭了晋的成分较多。所以,从碑刻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隋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对书法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唐代书法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唐代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统一的封建国家,亦是文化光辉灿烂,书法艺术大放异彩的时期。故这一时期的碑刻书法艺术有着很高的成就,可与书法昌盛的晋代相媲美。

这时期书家辈出,流派众多,名碑、墨迹尚多。尤其是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并对楷书进行了大加工。这种唐代的楷书是继魏碑之后,我国书法史上又一大的楷书体系,长久以来成为学楷书的正规风范。所以,可以说这是任何朝代所无可比拟的。在我国书法史上可以说群星闪耀,百花盛开,绚烂无比的一个时代。

事实上,唐代帝王大多数爱好书法,如唐太宗、唐高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宣宗及窦后、武后和诸王等,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在唐代帝王中是一位很是出众的书法家,他开创了用行书入碑的先例。如他书写的碑刻《晋祠铭》、《温泉铭》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随后就有武则天书写的《升仙太子碑》,也明确记载的我国女性的书写碑文仅此一例,尤其珍贵。唐玄宗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现传世著名的碑刻有《凉国公主碑》、《纪泰山铭》、《石台孝经》等数通。

由于唐代帝王爱好书法,书写了一些流传至今仍为人们赞叹不已的著名碑刻。上行下效,行成有唐一代书法特别盛行局面。

唐代书法名家,书写了大量的著名碑刻。从初唐的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开始,书写了一些著名的碑刻。

欧阳询的《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房彦谦碑》、《化度寺碑》、《行书千字文》、《姚辩墓志》、《宗圣观记》等。虞世南的代表作传世很少,仅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草稿》等。褚遂良的代表作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等。薛稷的代表作有《信行禅师碑》、《升仙太子碑题名》等。

这些碑刻艺术水平极高,代表了当时书法碑刻的最高水平。比如:

《皇甫诞碑》书法用笔、结体及字形具有北齐风格,笔势劲峭,法度严整。

《行书千字文》风格儒雅俊秀,神清风朗;结字颀长娟秀,精神独具;用笔来往有法,书写自如;点画无懈可击,日臻人们向往的“古淡”的境界,它少了一分欧书早期作品那种剑拔弩张的气势,趋于成熟。

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

《伊阙佛龛碑》虽说是碑刻,实际上却是摩崖刻石。只是两者功用相同,都是为歌功颂德而书写制造的。但在创作时条件不同,一个是光平如镜,而另一个则是凹凸不平,制约了书写发挥。于是,摩崖书法的特征也就不言而喻,因无法近观与精雕细琢,于是便在气势上极力铺张,字形比碑刻大得多,舒卷自如,开张跌宕起伏。

其他的还有颜师古《等慈寺碑》、殷令名《裴镜民碑》、赵模《高士廉碑》、殷仲容《褚亮碑》、《马周碑》、李冶《万年宫碑》、《圣教序记》、《周护碑》。王知敬《李靖碑》、敬容《王居士砖塔铭》、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高正臣《明征君碑》,以及《昭仁寺碑》、《孔颖达碑》、《段志玄碑》等。这些海内外闻名的书家和佳作,笔法遒劲精密,各自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唐时期碑刻书法的发展情况与初唐大不相同,开创了一代书风的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出现,终于打破了初唐时期的那种拘谨的局面,变得富有创新,其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这时期颜真卿、李北海、苏灵芝都崇尚丰腴,以颜真卿尤为突出。中唐涌现出不少著名书家,并为后世遗留下许多珍贵的碑刻遗迹。

比如:李邕的《叶有道碑》、《李思训碑》、《李秀碑》、《麓山寺碑》、《卢正道碑》、《法华寺碑》、《东林寺碑》等,梁升卿的《御史台精舍碑》,李隆基的《纪泰山铭》、《石台孝经》,魏栖梧的《善才寺碑》,史惟则的《大智禅师碑》,苏灵芝的《悯忠寺碑》、《易州铁像颂》、《梦真容碑》,徐浩的《嵩阳观记》、《不空和尚碑》,李阳冰的《城皇庙碑》、《怡亭铭》、《三坟记》、《李氏先茔记》、《般若台记》,瞿令问的《怡台铭》、《浯溪铭》,张从申的《修吴季子庙碑》,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碑》、《郭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八关斋会报德记》、《元吉墓碑》、《臧怀恪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李元靖碑》等。

其中《多宝塔感应碑》是国宝级文物,其碑帖对后世书法影响巨大。

《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时书写的。是已知颜书中书写时间最早的碑刻,因此反映了颜氏早期书法风貌。碑文结体严密,笔画粗细变化不大,有其拘泥于传统书法的印迹。从风格看,此碑和他中、后期书法风格出入还是较大的,还没有体现出他雄强、伟壮、沉雄的气象,相对写得严谨、秀整,起收笔见笔见锋,尚未有篆籀之气,略近欧书。

中唐末期及晚唐时期,其书风与中唐的颜真卿不同,力求瘦健,来摆脱其肥厚的风格。所以,中唐时期,无论颜真卿的肥厚书风或柳公权等瘦挺风格,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唐那种探索创新的精神,是以往任何时代不可相比拟的。

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名书家和著名碑刻佳作。有柳公绰的《武侯祠堂碑》,沈传师的《罗池庙碑》,柳公权的《李晟碑》、《冯宿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魏公先庙碑》等。

其中柳公权的《神策军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辉煌,其晚年之作无出其右者。其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这种碑刻浑然—体的大家气象,在我国书坛1000多年的岁月里经久不衰,给人一种劲美、清朗的感觉。

唐代近300年间,丰碑巨碣、造像、墓志、经幢等石刻相当丰富,今所知仅墓志就有2000余种。至于造像、刻经不可胜数,仅在龙门石窟,唐人造像即有千余种。

唐代的碑刻,明清时期出土很多,尤其近代出土的数量更为可观,计有四五千件,这对考查和研究唐代的书法衍变,尤其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是一座极其丰富的宝库。

[旁注]

智永 名法极,字智永,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后,号智永禅师,山阴人。智永还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真书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书作,后人评价颇高。

小楷 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之遗风,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奠立了我国小楷书法独特的结构美。

欧阳询 (557年~641年)字信本,唐朝潭州临湘人,即今长沙。“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虞世南 (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即现在的慈溪鸣鹤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所编《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褚遂良 (596年~658)字登善,阳翟人,即现在的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他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颜师古 (581年~645年)字籀,祖籍琅邪临沂人。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是名儒颜之推的孙子,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

颜真卿 (709年~784年,一说709年~785年)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人,即现在的陕西西安。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 (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即现在的陕西铜川耀州。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被称为“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代表作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阅读链接]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为了学习书法,非常刻苦。他凡是见到好的作品,绝不轻易放过,一定认真揣摩,直到运用自如为止。

有一天,欧阳询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于是立刻下马,走近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后来感到疲乏了,干脆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渐渐进入了忘我境界,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直到认为大有收获,方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