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纷起——丰富多彩

宋元时期的篆刻艺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行世文字中的篆、楷、隶等书写方式皆已入篆刻,少数民族地区的印章各具特色,碑石篆刻所体现的书法艺术成就也前所未有。

这一时期,宋代总结和发展以往印章形制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形式和特点,北宋时出现了汇录印章的印谱。元代花押印的勃兴和碑刻艺术的发展,首功当推赵孟頫。赵孟頫既是元代一位著名的书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篆刻家,他首开其端的细、圆、挺拔有力的圆朱文,成为后来明清文人篆刻的先声。

宋代的官印和私印

宋代官印的形制是隋唐以来官印形制的总结和发展,它在钮式、款识、文字风格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和特点。宋代私人印章也独树一帜。

宋代官印的一大特点就是质料的简单化。在宋代,除皇帝御宝有用玉、金之别外,其他官印基本为铜铸,以玉制玺,则成为帝王们的专利。

宋代皇帝的御宝以玉质为主,金质御宝较少。宋太祖制有三方金印,即“天下合用之印”、“御前之印”和“书诏之印”,宋太宗将其改铸为宝时,仍为金质。其他各朝,也只有宋真宗封禅所用“天下同文之宝”为金铸,其他皆为玉宝。

南宋时,宋高宗制有11枚玉宝而仅铸有3枚金宝。皇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太子之宝皆为金铸,只有宋真宗的刘皇后和宋英宗的高皇后曾垂帘听政,其“皇太后宝”和“太皇太后之宝”为玉质。

宋代一般官印的质料更为单一,诸司皆用铜印。区别仅在于诸王及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节度使、观察使印有涂金,其余各级官印皆不涂金。但这是宋初的制度,到了元丰年间,宋神宗改革官制,将原政事堂的职权分属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三省恢复了实际地位和职权。为显示三省与枢密院的特殊地位,1081年,诏三省印,“银铸金涂”,从此直到南宋时期,三省和枢密院印皆用银铸金涂。

南宋时,一些地位较低的官吏,还发有木质朱记。朱记具有特定的格式,它的主要特征为:不全用篆书入印,而出现以隶书或楷书入印;印文较少盘曲折叠,章法结构拙朴自然,不作刻意安排;多为长方形状;印文最末均有“记”或“朱记”的字样。

这类官印是中下级官印的专利品,其文字朴实、稚拙,自然真率。其结构随意恣肆,笔画欹斜参差,体势屈伸,无所顾忌,字字体现出童稚之趣,给人以憨态可掬、忍俊不禁的诙谐感。但这种似跌跌撞撞的不成熟的个体,被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后,整体无不包含内在的和谐与均衡。

朱记之美,就在于有着活泼灵动的气息,它既不同于官印的整肃,也与文入印的典雅相去甚远,而与下层百姓的质朴之风一脉相承,是传统民间艺术在印章上的反映。朱记的独特趣味和意境,为丰富印章艺术做出了贡献,也启发了后世篆刻家不拘成法,勇于创新的思路。

宋代官印的印面加大,且官职越大,官印越大,二者成正比例关系。从各地现存宋代官印实物看,至今尚未发现一方御宝及高级机构官印,所见均为中下级机构的官印。如“宜州管下羁縻都黎县印”,边长5.5厘米;“东南路第十二副将之印”,边长5.5厘米。其大小与宋代一般机构官印的尺寸大体相当。

宋代官印的钮式单一。除宝的钮式较为多样外,其他各级官印均为长方钮、块钮、矩形钮等。

汉魏时期官印,无论何种钮式,均有穿孔用以系绶带,以供官吏随身佩带。隋唐时,由于官司印盛行,官员不再随身佩带官印,但印钮上的穿孔仍被保留了下来。到宋代,穿孔已不复存在。与以前的各代相比,这是宋代钮式的一个典型特征。

宋代皇帝御宝均为盘龙钮,只有宋徽宗所制镇国宝和定命宝为螭钮。作为书画家,宋徽宗“敕撰”的《宣和印谱》、《复斋印谱》等,更具有划时代意义。另外他在位时还有《集古印格》问世,这些为明以后篆刻艺术的重新崛起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宋代的官印书体被称为“九叠篆”,北宋的大多数官印即是这种书体铸造的。九叠篆使印文布满了印面,其字屈曲缠绕,不宜辨识,在常人的眼中,显得更加神秘而又威严。此外,小篆和楷书也偶被用于官印书体。

宋初,官印背款仅刻“××年×月铸”。大约从宋真宗朝开始,背款上加刻了铸印机构的名称,即刻为“××年少府监铸”,南宋时又改为“××年文思院铸”。印钮上或印背上端还刻有一个“上”字,以防钤印时用反。这是宋代官印背款的一般形式。

宋代私印有很多种类,包括姓名印、别号印、斋堂印、收藏印、图像印、两面印、宋押等。

姓名印是镌刻个人姓名的印章,如“张安道氏”,5厘米见方,张安道,字方平,他曾以太子少师致仕;还有“适”字印,长3厘米、宽2.9厘米、高1.3厘米,铜质矩形,此印主人即为宋代大文学家苏适。苏适,字仲南,是苏辙次子苏轼之侄。苏适年少时有才略深得其父、伯父的称许。

别号印之印章保留在字画真迹或刊入法帖的时有所见。如欧阳修的“六一居士”、苏轼的“东坡居士”、米芾的“楚国米芾”、苏辙的“子由”等。

斋堂印是文人雅士自题斋堂之印。如苏轼有“雪堂”印、王洗有“宝绘堂”印、米芾有“宝晋斋”印、苏洵有“象山人”印、司马光有“独乐园”印等。

收藏印种类繁多,比如北宋时皇帝的鉴藏印,其印外形有瓢形的,也有长方形的。宋太祖有“秘阁图书”印,宋徽宗在他用的图书、书画上有“内府图书之印”。南宋赵构的内府收藏印有“内府书印”。此外还有私人收藏印,如贾似道有“秋壑珍玩”;南宋后期笔记家周密有“齐周氏”、“公堇谨父”等印。

图像印在宋代非常流行,在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卷》上钤有宋徽宗的“双龙”图像印。还有一方圆形朱文“乾卦”印钤在所藏王羲之的《奉橘帖》上。

两面印如“张同之印”、“野夫”,1.6厘米见方,铜印鼻钮。此印四周侧各有“十有二月”、“十有四日”、“与余同生”、“命之曰同”16个字小文款。张同之,字野夫,官司农丞,陆游有《送张野夫寺丞牧滁州长》诗,可知张同之是陆游的同时代人,也是诗友。

宋押是一种近于草书的签名,故人谓之“花书押书”,镌之于印曰“花押印”。押印始于宋代,当时签名花押的风气非常流行,不少文人墨客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花押。而且当时的皇帝对押印喜爱有加,史载“宋徽宗好书画后押字”。

宋徽宗善于绘画,其风格主要有两种:一为清淡拙朴,二为精细工丽,作画注重写生,讲究画理法度,画鸟雀敢于技法创新,别开生面地用生漆点睛,似小豆般突于纸绢上,生动有趣。宋徽宗作画后押字,常用“天水”及“宣和”、“政和”小玺或用虫鱼篆文等。

总之,宋代的官印和私印是我国古代印章形制成熟的标记,并为以后各代所沿用学习和仿效。

[旁注]

枢密院 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主要掌管军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家机关。

三司 我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北宋前期建立三司制度,集中财权,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国家的财政收支,以求财利归于朝廷。北宋三司使多为皇帝的心腹之臣,皇帝通过控制三司使来掌握财权。也通过控制内库的财富,限制三司使权力的过分膨胀,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

羁縻 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一种怀柔政策。所谓“羁縻”,就是一方面要“羁”,用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经济和物质的利益给予抚慰。宋代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第一种情况的控制,在部族首领之外,加派中原政府任命的监管官员。

司农丞 司农原是秦汉时期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来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唐、宋沿袭。司农丞管领盐铁或官营商业。魏晋以后,司农之权为度支尚书所夺,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

篆文 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称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阅读链接]

宋徽宗赵佶的押字,被专家们称为“绝押”。比如“京”字,它的外形,特别巧出心裁,有点像写得结构松散的“天”字,又像一个简写的“开”字,而实际上就是所谓“天下一人”四个字组成,四笔写成。后人在称奇的同时,难免又会觉得这位皇帝率真可爱的气质了,好像一个自负顽皮的天才小孩,故意搞了个文字游戏来捉弄那些不明就里的人。

宋徽宗的“京”字押说明,“花押印”中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