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碑石书法篆刻

宋代碑石书法篆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以从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宋四大书法家的碑刻作品中看得出来。而其他碑石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宋代碑刻的艺术水平。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起伏,成为他生命历程的写照。

苏轼著名碑刻有:《司马温公碑》,此碑是苏轼奉旨撰书,书法端谨,存晋唐遗风,为苏轼之妙迹。《阿育王寺宸奎阁碑》,苏轼撰并书。此碑结体遒劲,得欧阳询、颜真卿笔意。《表忠观碑》,苏轼撰并书,原石湮没,明嘉靖间重刻。在《罗池庙迎享送神诗》中,苏氏书其篇末迎享送神诗,而未书全文,后人取而刻之于庙。此碑神采具足,非各种复刻所及。其他还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均为擘窠大字。

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笔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黄庭坚著名碑刻有:《伯夷叔齐庙碑》,黄庭坚撰并书,字极秀丽,笔画瘦润,与生平所作不相同,细察别铙妩媚之趣。《黄庭坚题琴师元公此君轩诗刻石》,此帖潇洒如意,异于其他黄书。其他还有《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浯溪题记》、《淡山严诗》等。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用笔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米芾著名碑刻有《芜湖县学记》,南宋制图学家黄裳文,米芾行书。原石已佚,现存者为后人摹刻。此碑笔法纵横,为米芾佳作。《章吉老墓表》,米芾行书。字距甚大,行距亦较宽。书法龙跳虎跃,秀劲遒逸,为米芾晚年代表作。《焦山题名》书法清劲疏朗,《真君题字》书法严谨有度。《终南山题字》,米芾行书,“第一山”三大字,刻于安徽盯眙,字势奇伟秀丽,纵逸飞动。其他还有《米芾语溪题名》、《真宗孔子赞》、《太白江油尉厅诗刻》等。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他以其近于完美的书法成就,在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

蔡襄著名碑刻有:《万安桥记》,亦称《洛阳桥记》,蔡襄撰并书,正书。书法端庄沉着。《昼锦堂记》,又称《百衲碑》,欧阳修撰,蔡襄正书。书法遒劲瑰丽。《刘奕墓碣》,结字工稳,笔法自颜真卿《多宝塔》、徐浩《不空和尚碑》中来,风格近《昼锦堂记》。此碑拓本流传甚少,鲜为人知。《韩魏公祠堂记》,司马光撰文,蔡襄正书,书法严整,似颜真卿《元结碑》而峻骨,意蕴在《颜书告身后跋》之右。还有福建福州东郊的鼓山摩崖题刻有蔡襄《刘蒙伯碣文》、《忘归石》等。

除宋四大书家所书著名的碑刻外,其他比较著名的碑刻还有北宋碑刻《元祐党籍碑》,又称《元祐党人碑》、《元祐奸党碑》,宋徽宗书、刻石置于文德殿门东壁。作为北宋新旧党争的实物资料,是一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碑刻。通过对这通碑刻的解读,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和上层集团的矛盾。

再如《大观圣作之碑》,又称《学校八行八刑碑》,北宋时的1108年立。为宋徽宗“瘦金体”书法,蔡京行书题额。书法瘦硬挺拔,直如矢,劲如铁,虽经刻石;风采犹存。此碑存于河南新乡。

又如《面壁塔题字》,蔡京书,行书“面壁之塔”四个大字。书法雄放遒健,存于河南登封少林寺。

又如《宋代针灸穴位碑》,碑文是北宋医官王唯一编纂,科学地总结了自汉唐以后古代医学家在针灸穴位方面的经验,此碑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方面的重要碑刻。

宋代刻石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比如《面壁岩题字》,南宋刻石,北宋宰相、书法家蔡卞书。楷书“达摩面壁之庵”六个大字,石笔法劲健,有唐人遗风。刻石存于河南登封少林寺。

再如《龙图梅公瘴说》石刻。这是梅挚在昭州任知州时写的一篇政论文。1190年,宋代诗人朱晞颜将此文刻于龙隐岩,并题跋于后。

宋代石刻艺术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表现了当时的人们审美取向和精神追求。

[旁注]

擘窠 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叫做“擘窠”。我国书法流派纷呈,并有大小之分,小到如米粒,大到过丈余,大者称为榜书,即擘窠大字,书写时运全身之力把握之,驾驭之,犹如运印,虎虎有生气。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榜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价值,为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发展空间。

正楷 即楷书。楷书是一种汉字字体,我国唐代以来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秦代程邈创立的隶书长期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宋代楷书家们开始追求作品的美感,有的清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

瘦金体 为宋徽宗赵佶所独创。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他把书法与绘画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多影响。

[阅读链接]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前三家分别指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唯独列于四家之末的“蔡”,究竟指谁,却历来就有争议。

一般认为所谓蔡是指蔡襄,但明清以来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从四家的排列次序及书风的时代特色来说,“蔡”原本是指蔡京。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下学习其书者甚多,只是后人厌恶其为人,才以蔡襄取代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