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剧迎来发展新机

新中国成立后,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新天地。1951年元月,南宁市有关部门把街头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邕剧团,并修建邕剧院作为剧团固定的练功和表演场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邕剧曾经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极具魅力。曾经有人诗赞曰:

岭南流芳独奇葩,稀有邕剧只一家。

数百年来家乡戏,再见传承现彩华。

邕剧作为南宁特有的剧种,其在增强城市魅力方面有着其他剧种不可替代的作用;邕剧对邪恶的鞭挞、对忠和孝的弘扬、对节义观的肯定等这一系列传统价值观的再现,是对人们精神领域的洗涤和还原,颇具现实意义。

见证了邕剧几十年来的兴衰发展历程的老艺人洪琪,在看到与自己一生结缘的邕剧又扬散出鲜活的魅力之时,禁不住欣喜地感叹。他回忆起之前演戏的那段日子,脸上透着欣慰,兴奋地说道:

那时候我们晚上和白天的戏都排得满满的,连卸妆的时间都没有。每场都有1000多个座位,观众场场爆满。

新的时代赋予邕剧新的价值和内涵。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这一大好形势,邕剧这一地方色彩浓厚的艺术形式,必可借此春风,扬起灿烂的笑颜。

对于传统邕剧表演方式的改革,邕剧人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他们坚持“传统”,坚持弘扬人类经典的人文精神,坚持保留南宁本土的地域精神。

现代邕剧人通过灯光、音响、道具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营造一种意境遐想,展现出邕剧独特的魅力、传统的韵味,尽可能地减少传统艺术与现代人心灵的隔阂。

在邕剧市场的运作方面,邕剧剧团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类的下乡演出,巩固各地的节庆市场;另一方面积极走出邕城,扩展周边以及海外的市场,提高邕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辛勤的邕剧人在努力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04年5月,南宁市粤剧团创作的邕剧小戏剧《开泰新声》参加中国剧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勇夺金奖和稀有剧种保护奖及其他单项奖。

2005年1月,邕剧《龙象塔奇缘》荣获“第六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奖二等奖和其他单项奖。同年12月,邕剧《县长请客》和《枣树搬家》在首届“中国戏剧奖·小品小戏奖”评选中,荣获小品类优秀入选剧目。

2007年9月,南宁市邕剧团恢复成立后的首部邕剧小戏《一律打包》入围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邕剧奇葩终于旧貌换新颜。

为了发扬邕剧,邕剧人针对邕剧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后来邕剧人作诗: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邕剧艺人认为,现在还依然处于对邕剧的“拯救期”,在这个阶段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把邕剧的“根”留住,把邕剧的“泉”疏通。

要重拾邕剧就要从点滴做起,比如邕剧的各个支系在保留邕剧造型、唱腔、念白等方面的特点都极其不易,所以要以更多精力将这些邕剧的特色继承并且发扬下去。

邕剧人在现阶段清楚地意识到,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再如从前一般实行单一化的经营模式,必不能使邕剧立于长久。

邕剧是南宁在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资产。需要邕剧艺人与政府的共同努力,彰显邕剧的民族魅力。

[旁注]

岭南 是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历史上,唐朝岭南道,也包括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岭南是我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忠 我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

县长 管理一个县的行政事务的官员。我国秦汉以后,管理万户以上的县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唐代县分三等,不再有令、长之分。宋以后临时由京官管理县政,称为“知某某县”,明清改称知县。

小品 广义的小品包涵很为广泛,在佛经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

[阅读链接]

上世纪初期,广西督军陆荣廷资助组建了军民乐班。成了当时广西第一号南宁本地戏班。军民乐班常在南宁、龙州和左江一带为官兵百姓们演出,颇得大家的喜爱。

陆荣廷年轻的时候,在逃难中被南宁龙州戏班的“拐脚桂”刘玉堂所救,因此逃过一难。后来,昔日的恩人刘玉堂穷苦不堪,而陆荣廷已当上广西的督军。刘玉堂求见陆荣廷,陆荣廷亲自出门迎接并以好酒好菜招待,同时拨款1.5万多银元,成立军民乐班,让刘玉堂在戏班里头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