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钢琴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是巴托克的最后一部作品,还差 17 小节尚未完成,他就离开

了这个世界,时在 1945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痛恨希特勒法西斯

主义,巴托克离开祖国,流亡在外,于 1940 年秋到美国,一直到 1945 年 9

月病逝于纽约西 57 号街的公寓里。未及写完的 17 小节后来由他的学生蒂博尔·塞利补写完成的。他得的是红血球增多病,在创作此协奏曲时身体已极度衰弱,但他仍然努力创作,这一部分是由于经济的压力,一代音乐大师, 就这样贫病交迫地去世。而这部“搁笔”之作,却是他的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这首协奏曲首演于 1946 年 2 月 8 日,指挥为奥曼迪,乔治·山多尔钢琴独奏,费城交响乐团协奏。

其风格亦大异于以前的两首:既无敲击式的节奏搏动,亦无辉煌的炫技乐段;它优美抒情,柔和婉约。可能这是巴托克历经沧桑,阅尽人间艰苦, 离乡背井,已无当年睥睨人世的气概了。

第一乐章,小快板,3/4 拍。奏鸣曲式。在弦乐的搏动音型上,钢琴奏出切分的、富有装饰性的和具有匈牙利民间舞蹈风格的主题,其旋律为:

经过过渡,进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的节奏有些近似第一主题,但更具风趣:

展开部是在钢琴的有力的琶音上开始,将第一主题的旋律扩大。再现部的主题在小提琴声部的一系列下行音型的颤音之后出现。尾声由钢琴和一些木管乐器相呼应的下行三度音型上逐渐消逝。

第二乐章,虔诚的快板,4/4 拍。三段体。快板乐章虽然用了“虔诚的” 这样的标记,但看来并非是宗教性的,而是指在风格上的相似。开始时弦乐之间的模仿进行使人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文歌:

与它进行交替出现的是独奏钢琴上像赞美诗那样的乐句:

其风格大概是巴托克精神上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流亡生活,身体健康情况不佳等诸多因素的体现。中段在颤音的柔和背景上木管与钢琴奏出反复的短小动机。回到第一段后,像赞美诗那样的乐句由木管声部奏出。然后不停顿地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3/4 拍,回旋曲式。此乐章原稿上无速度标记, 现在“活泼的快板”是在编辑时加上去的,看来是合适的。主部带有舞蹈风格:

第一插段由定音鼓导入用对位手法处理的主题:

尽管所用的对位手法复杂精致,但织体轻巧,听来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接着是缩短了的主部,之后进入第二插段,其旋律为:

最后进入主部,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