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当你听到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在耳际回荡时,你决不可能想像到这首乐曲是在他极端苦恼时期从他的笔尖下流淌出来的。因为这正是纳粹希特勒横行欧洲,巴托克行将流亡之际。这时他已 58 岁,要离开祖国,远适他乡,一个新的环境等待着他,他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前途茫茫。但他又不能再留在匈牙利,纳粹即将来到,他无法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这时他的朋友小提琴家佐尔坦·塞凯伊请他写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时在 1937 年。巴托克此时热中于用变奏曲形式写作,开始他想将此曲写成变奏曲,但塞凯伊还是想要一首三乐章的正规的协奏曲,结果是在三乐章的协奏曲中又有变奏曲的因素。

巴托克于 1937 年 8 月开始创作,完成于 1938 年 10 月,原来的手稿上终

乐章结束时 22 小节只用乐队,没有独奏小提琴声部,塞凯伊不满意,坚持要按照协奏曲的传统,在结尾时应有小提琴辉煌灿烂的乐句。巴托克答应了塞凯伊的要求改写了结尾部分,但他仍然偏爱原来的结尾,因此在出版时将该结尾部分附于后面,以供选用。

乐曲首演于 1939 年 4 月 23 日,塞凯伊演奏小提琴,门盖尔贝格指挥,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队协奏。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时由 6 小节竖琴的三和弦拨奏的引子导入颇具狂想曲风格的主题:

这个由主奏小提琴奏出的主题,不仅是第一乐章的基础,同时也是略加变化后成为终乐章的基础。这个主题虽然并不是明显的匈牙利民间曲调,但仍然能感觉到它的匈牙利气息,这是由于巴托克多少年来收集与研究匈牙利民间音乐结果,在这首协奏曲中,不仅是这个主题,可以说是许多地方都洋溢着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情调。

第一主题经过简短的发展,进入对比性的第二主题。极为使人惊异的是巴托克在此用了十二音体系的手法,第一次出现的原型为:

这对他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这也说明了他在这首协奏曲中所使用手法的多面性。

展开部主要基于第一主题,在旋律上、节奏上加以变化,或使用对位的手法。最为出众的是他将第一主题倒影转位,美丽的旋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翱翔在竖琴、钢片琴和加弱音器的小提琴震音的朦胧背景上。

在再现部中出现了新的色彩,例如整个弦乐声部拨奏和弦如此强烈以致琴弦反弹到指板的声音也能听到。华彩乐段是巴托克自己写出来的,富有变化。在进入华彩前,巴托克用了四分之一音:

在富有变化的华彩乐段后,用激越的乐队全奏结束全曲。

第二乐章,安静的行板,变奏曲形式。由主题与 7 个变奏组成。主题旋律是明显地带有民族风格、具有哀伤情调而又动人的旋律:

在第一个变奏中,富有装饰性的旋律开始时只由柔和的定音鼓和低音弦乐伴奏,下面是第一变奏旋律的开始部分,由主奏小提琴奏出:

第二变奏的开始部分:

在这个变奏里,主奏小提琴似乎是在与竖琴对话。

第三度变奏中的主奏小提琴用双音演奏,增加了力度与音色的浓度: 第四变奏速度放慢,独奏乐器的颤音与幻想风的装饰性音型修饰主题:

第五变奏是以主奏小提琴与弦乐的卡农方式进行,这是它的旋律:

第六变奏是诙谐曲风格,在主奏小提琴轻快的旋律上,点缀着竖琴的滑奏与木琴的短促音型。这是主奏小提琴演奏的旋律:

七变奏更为轻快跳宕:

最后,在高八度上重现主题,结束这个乐章。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这个乐章用了奏鸣曲式。其主题材料都源自第一乐章的主题,虽然节奏不同了,面且更为活泼,但只要注意听,你会感觉一些内容似乎在前面听到过。下面是第一主题,它是稍加变化了的第一乐章中的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也是变化了的第一乐章中的第二主题,速度放慢,近似慢板

(Quasi Lento):展开部中有主奏小提琴优美的旋律。再现部的华彩乐段较短。然后进入高潮结束。

哈恰图良,阿拉姆Aram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协奏曲 D 小调

阿拉姆·哈恰图良于 1903 年生于第比利斯;1978 年卒于莫斯科。亚美尼亚作曲家。早年自学钢琴并在中学的吹奏乐队中吹奏次中音号。1922 年入莫斯科格涅辛班学习作曲。1929 年入莫斯科音乐院,从米雅斯科夫斯基等人学习作曲。后来亦在这两所学校任教。他是与肖斯塔科维奇、普洛科菲耶夫等人齐名的前苏联杰出的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舞剧《斯巴达克》、《加雅涅》等。协奏曲方面他曾写有钢琴、大提琴和小提琴等协奏曲,其中以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最受欢迎。他的音乐具有浓厚的亚美尼亚民族风格,特别是它强烈的节奏。

这首协奏曲题献给达维德·奥伊斯特拉赫。1940 年首演时即由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的。全曲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坚定的快板(Allegro con fermezza),4/4 拍,奏鸣曲式。开始的乐队引子一出现即具有强烈的舞蹈性的节奏,第 2、4 两小节的节奏与主题的节奏相同。主奏小提琴奏出在 G 弦上的主题其所用的音域极窄,但节奏却极为粗犷:

在两个快速的经过句后,主题高一个八度出现。之后,乐队有几小节的过渡,速度略为慢下来,在主奏小提琴上奏出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第二主题, 优美而又深情,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

后面还有一个短小而又深情的第三主题:

展开部由乐队奏出第一主题开始,转成降 E 小调。第二主题的展开也是先由乐队在 C 大调上奏出,几小节后,主奏小提琴伴以第一主题的动机。此后进入华彩乐段,这个华彩乐段较长。

再现部先出现第一主题,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当第二主题由乐队奏出时, 主奏小提琴则华丽地予以装饰。以后又出现第三主题,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后来主奏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尾声开始。最后在第一主题的动机节奏中结束这一乐章。

第二乐章,稍慢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3/4 拍,三段体。在乐队的一个长长的引子后,主奏小提琴奏出优美凄凉的主部主题:

中段为行板,先由乐队奏出,再在加弱音器的主奏小提琴上奏出:

在 10 小节乐队过渡后,回到主部,主奏小提琴在 G 弦上奏出比原来低一个八度的主部主题。最后,主奏小提琴在升 G 的长音上渐弱而结束这一乐章。

第三乐章,快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3/8 拍,回旋曲式。开始时乐队有一个节奏性很强的长引子,多达 50 多小节,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出舞曲风格强烈的主部主题,其重音有时落在弱拍上:

之后进入第一插段主题,仍具有舞曲风格,但委婉甜美,也是由主奏小提琴奏出:

在返到主部之后,再进入第二插段主题,这是一个歌谣性的旋律,从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转化而来。下面未回主部,直接进入第三插段主题,这是一个深情而如歌的旋律:

在这个插段结稍束后,进入乐队奏出的引子,引入第四个插段,这个插段是主奏小提琴华丽的装饰性音型与乐队的由前面主题演化而来的主题,整个插段有如华彩乐段一般:

这个插段结束后,乐队以狂风暴雨般的引子引入主部的返回。接着又进入第一插段的主题。再下面的一段是主奏小提琴奏出舞曲风的主部主题,乐队烘托以深情而如歌的第三插段的主题,但节奏略有变化,有时将三拍子变成二拍子:

后来进入主奏小提琴快速音型的尾声,此时乐队只给节奏。最后主奏小提琴与乐队在一个长达 12 小节的 D 音上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