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 A 小调,作品号 16

爱德华·格里格于 1843 年生于卑尔根;1907 年卒于卑尔根。挪威作曲家,钢琴家。格里格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业余钢琴家,因此他自童年起随母学习钢琴,后受到挪威小提琴家奥尔·伯尔纳曼·布尔的鼓励,在 15 岁时入莱比锡音乐院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在莱比锡,他是沉浸在德国浪漫派的音乐环境中,接近门德尔松、舒曼等人的审美情趣;后来回到挪威,结识理查德·诺德罗克,受其影响,走向民族乐派的道路。他的作品,富有挪威民族音乐的情调。格里格写了许多作品,他的《培尔·金特》组曲几乎尽人皆知。这首钢琴协奏曲亦为人们所喜爱,旋律清新,处处显露出挪威民歌风格的神韵。格里格被比洛誉为“北欧的肖邦”,肖邦的玛祖卡、波罗乃兹等乐曲有着当时多灾多难波兰民族的心声;格里格的民族没有那么多的民族灾难,但也可听出那时在瑞典国王统治下挪威人民渴望自由的精神。

这首协奏曲写于 1868 年夏天,当时新婚不久,住在哥本哈根的郊外。次

年的 4 月 3 日首演于哥本哈根,获得成功。乐曲题献给担任首演的钢琴家爱德豪德·纽帕特。后来格里格曾将此曲谘询于李斯特,接受了李斯特的一些意见,作了修改,1872 年出版,在出版后,格里格还不断地进行修改。

协奏曲按传统分三个乐章,中间乐章较短,实际上是第三乐章的一个慢的引子,两乐章之间不停顿。

第一乐章,很有节制的快板(Allegro molto moderato),A 小调,4/4 拍,奏鸣曲式。开始时不用乐队奏出的呈示部,主奏钢琴立即进入,以华丽的和弦和八度从极高的音区冲向最低的音区,然后又以琶音回到高音区。接着,安静的第一主题由木管乐器轻柔地奏出:

后来立即由主奏钢琴接过。第二主题的旋律优美如歌,最初格里格将它用小号奏出,最后改成用大提琴,主奏钢琴将其反复,下面是它的旋律:

在展开和再现后,进入尾声,有一个极为灿烂光辉的华彩乐段,然后结束。

第二乐章,柔板,降 D 大调,3/8 拍。这个慢乐章主题用加了弱音器的弦乐器轻柔地奏出:

中段主题由主奏钢琴奏出,较为华丽:

在华丽地展开后,又回到主部。尾部在高音的颤音和琶音进行中结束, 然后直接进入光辉灿烂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加重音和有节制的快板( Allegro moderatomolto e marcato),A 小调,2/4 拍,较自由的回旋奏鸣曲式。在乐队的 8 小节引子后,主奏钢琴先是以华彩风格乐句进入,然后奏出坚决果敢的主部主题,是建立在挪威民间拉林舞曲的节奏上的:

音乐在展开后归于平静。进入优美而宁静的插段,先由长笛奏出这个主题,然后由主奏钢琴接过:

最后回到主部,在后面,二拍子的拉林舞曲节奏变为另一个民间舞蹈“春之舞”的三拍子节奏。尾声在庄严而又豪华的音乐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