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钢琴协奏曲 C 小调,作品号 18

塞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钢琴家、作曲家。1873 年生于谢苗诺沃; 1943 年卒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弗利希尔斯。1882 年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1888 年又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1890 年写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始他的创作生涯。他的《升 C 小调前奏曲》写于 1892 年,这年他正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立刻在世界各地流行;这一年写成的独幕歌剧《阿列科》(Aleko)也很成功,得到了柴科夫斯基的赏识。但是他的“第一交响曲”惨遭失败。这在他似乎是光明灿烂的创作前程投上了一个阴影,使他丧失了信心。1899 年拉赫曼尼诺夫访问伦敦,在那里演出了他的《升 c 置小调前奏曲》及管弦乐幻想曲《岩石》(The Rock),获得成功。拉赫玛尼诺夫当时对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891 年创作,后来在 1917 年加以修订)并不满意,因此当伦敦要求演奏他的一首钢琴协奏曲时,他答应为他们写一首新的,就是这首第二钢琴协奏曲。但是当时并未动手,他还未从第一交响曲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感到毫无灵感。在亲友们的劝说下,他接受了尼古莱·达尔医生的催眠治疗,得到恢复。开始写作这曲协奏曲,从夏季到秋季,不仅完成了两个乐章, 还写了别的作品。

这首协奏曲的首演即获得极大成功。有人认为这是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最成功的一首,还有人认为这是本世纪最杰出的一首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完成于 1900 年,题献给为他治病的医生达尔。

全曲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板,C 小调,2/2 拍,奏鸣曲式。开始时主奏钢琴奏出一系列和弦,好像远处传来深沉的钟鸣:

低沉而灰暗的音响是典型的拉赫玛尼诺夫风格。随着引子逐渐增加音量,最后由乐队奏出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

这个阴沉的主题好像是由引子那深沉的钟声过渡而来所自然生成的。 钟声发展成舒展的旋律,当旋律由音色低沉的大提琴接过时,主奏钢琴

伴以装饰性的音型。最后用乐队全奏结束第一主题部分。接着中提琴上幽暗的乐句引进降 E 大调上的第二主题:

这个主题甜美忧伤,极为抒情。

这两个主题在展开部中非常抒情地发展。再现部的第一主题由弦乐声部用庄严的进行曲风格演奏,衬以主奏钢琴的华丽音型。接着在弦乐声部微弱的震音背景上由圆号奏出动人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未经发展便进入尾声。最后由有力的节奏突然结束整个乐章。

第二乐章,较慢的柔板(Adagio sostenuto),E 大调,4/4 拍,三段体。拉赫玛尼诺夫称这个乐章为 Andante(行板),因为那时 Andante 泛指慢乐章,其实这个乐章的速度为“较慢的柔板”。这是一个像夜曲般的抒情乐章。开始由加了弱音器的弦乐和单簧管、大管、圆号奏出引子。接着主奏钢琴用三连音琶音伴奏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主题:

这个主题后来由主奏钢琴接过。伴以单簧管和小提琴拨奏的分解和弦。

以后继续发展。中段稍具生气。主题由主奏钢琴奏出,大管在下面予以衬托: 后来旋律由木管的高音声部过渡到音色较暗的大管和中提琴声部,这是

拉赫玛尼诺夫在这曲协奏曲中屡屡使用的乐器。在一个短小的华彩乐段以后,又回到开始的部分,但反复得较为简略,最后平静地结束。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C 大调,2/2 拍。这个乐章的曲式不太明显,近似回旋曲。开始由乐队奏出引子,接着主奏钢琴小段华彩引入富有节奏律动感的主部:

虽然这个主部富有节奏感,但和前面两个乐章的主题在气质上有共同之处。在充分地展开后,速度终于放慢,由中提琴声部和独奏双簧管奏出极为动人的旋律:

这个旋律由钢琴接过,热情洋溢地予以发展,但是却转入一个颇为宁静的插部。但很快又回到乐章开始时的速度,并逐渐加快至急板。原来由中提琴奏出的旋律此时在音色明亮的小提琴声部上出现。在钢琴的短小华彩乐段之后,最后的再现从 C 小调到 C 大调,中提琴的旋律又复出现。这时,乐队所有的高音声部乐器与主奏钢琴像在竞赛时的冲到终点形成高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