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最初的发展
松下租用了隔壁的房屋,增加了几台机器之后,很快又感到现有生产规模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非建一个像样的工厂不可。
他到处打听,在大开路一段 73 号找到了一块四百多平方米的出租地。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把这块地租下来。
分期付款盖新厂
签署了租地契约之后,他马上就考虑如何使用这块地。他打算先用280 平方米:180 平方米建厂,100 平方米建事务所和住房。他照此设想画了一个草图,请建筑承包商估价。
这位承包商名叫中川好郎,是大阪城第一流的建筑师。中川根据松下的意图绘制成漂亮的立体图,并且提出了详细的估价单。
松下一看这立体图,高兴得不断叫好,因为这比他想像的还要堂皇, 还要气派;与他现在的所谓厂房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可是他的兴奋心情马上就被报价单蒙上了阴影。中川的报价总额是七千多元,可他现在只有 4 500 元,还差二千五百多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啊!
不仅如此,若加上添置的设备和周转金,至少也得再筹集 12 000~
13 000 元!
当时整个经济不景气,银行对谁都不放心,不可能贷给他这么多钱。至于私人财阀,一个个装穷叫苦,你还没开口,他反倒会先提出向你借钱哩。
可是看着眼前的立体图,想着将来的辉煌事业,松下心中连连呼喊: “我一定要把这厂房盖起来!一定要盖!”
可是,他非常清楚,若是弄不到钱,这一切构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他暗自寻思,这个厂再快也得半年才能盖成。在这 6 个月里,他还
可以再赚一些钱。
然而,无论怎么赚,无论怎么省,要凑到 12 000~13 000 这个数目, 天天不吃饭也办不到啊!
最后,他只好向中川交底: “我现在钱不够,只好请你先盖厂房,事务所和住宅留待以后再说。
因为盖厂房只需 3 500 元,这样,我还能剩下 1 000 元作流动资金。” 没想到中川回答说: “这样当然可以,不过成本会增加。还是厂房、事务所和住宅三者
一起盖合算。”
松下一听的确有理,可是自己实在无法拿出更多的钱来。他说: “你知道,我现在总共只有 4 500 元。如果你同意让我延期付款,
我就一起盖。你看到了,我的生意很兴旺,一定不会让你为难。”
松下这是第一次同中川打交道,心想对方还会讨价还价,但他听到的却是:
“好,一言为定,所差的 2 500 元,你就按你能接受的条件支付吧!” “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不过,我要声明,你可不能把我的房子拿去做抵押啊!” “按照常规,我是有权提出这一要求的。如果你不喜欢这样,我也
不坚持。”
“这实在太好了!”松下被对方的诚意感动了。他半开玩笑地说: “只是我并不领你的情,我是为了方便你,才把这个工程交给你啊!”
条件就这样爽爽快快地谈好了。
尽管松下深信,工厂盖好之后,效益必定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所欠的建筑费必定能按时付清,但仍然感到责任重大。中川之所以如此痛快地答应先垫付建筑费,完全是出于对他的信赖,他怎能失信于中川呢?
在新厂建筑的过程中,他即已考虑好今后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现在, 他已不是怕工程完成无钱付款,而是担心进展太慢,影响了时机。
一有空,他就到工地上去转。发现什么问题,及时与施工人员商量解决,以促使工程高质量而又高速度地进行。
他认为,这是一座完全属于他的工厂,他一定要以此为基础,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更大的事业。他不仅充满信心,而且设计了好几套计划, 并且养成了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个月之后,工程一完工,他就连家和厂一起搬进去,抓紧时间安装设备,组织生产。这个正儿八经的厂房比原来的工厂面积大四倍,设备安装合理,因而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五六倍。
不争则已,争则必胜
新厂的建设给松下电器制作所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此时, 人员增加到三十多人,新产品每月都能推出一两样,经销店也是不断增加。除了继续巩固和扩展大阪和东京的销售基地之外,又积极往名古屋和九州方面寻求新的市场。
说来有趣,九州第一家经销松下产品的商店不是电器店,而是玻璃店。
这家商店的老板姓平冈,在九州很有名气,资本也很可观。他看准了做电器生意发展前途大,对松下的进取心也很佩服,因而两个人第一次接触就有相见恨晚之感。平冈说:
“你要开发九州市场,就让我来打先锋吧。我们好好配合,不愁打不开局面。”
松下被他的热情所感动,再加上对他的信誉早有了解,便毫不迟疑地把九州地区的包销权交给他。
起初,营业额并不大,每月只能做一二百元的生意,带有试验性质。随后越做越大,15 年之后,月营业额即达 10 万元,占整个九州地区电器销售总额的 30%以上。此是后话不表。
且说松下迁入新厂之后,才过五个月便初见成效:职工从三十余人增加到 50 人,月产值也从原来的二千多元增加到 1 5000 元。
当然,在电器行业也不只是他一花独放。他虽说较之以前有很大发展,与一些同时起步的小企业相比也显得出类拔萃,但在东京电器、石
渡电器以及大阪的时和商会等大电器制造厂面前,他的电器制作所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不点儿。
当时,这些大厂商的竞争十分激烈,竞相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去争夺市场。主要的竞争商品是配线器具,而在这当中又以开关插座为核心。面对这些强手,松下并不感到自卑。他认为自己虽然一时还无力与
他们竞争,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称王称霸。对于开关插座,他曾经认真思考过,并且设计了几种改良方案,还造出了一些试验产品。可是他清醒地看到,其他厂家都已将插座开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自己一时难于实现革命性的突破,如果硬着头皮去生产和竞争, 只会一败涂地。不如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其他方面进行改良,开发受大众欢迎的新产品,才能免担不必要的风险,保证稳扎稳打地赚钱。
主意既已拿定,无论员工们如何劝他生产开关插座,无论经销商们如何说这种商品大有赚头,他都坚持暂不开发这一产品。他心中默念着: 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为撑面子而去冒险。一定要安全核算,谋定而动。凡事要由易入难,这是常识,也是成功之路,千万不可勉强。无论是做生意还是从事其他事业,都千万得注意这一点。他觉得,年轻人往往因为过分热情而坏事,多半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或者懂得了而没有认真贯彻执行。
实际上,他对于开关插头之事,一刻都没有忘怀。他一直在暗暗地琢磨、改进,直到多年之后,具体说是在 1929 年,当他觉得完全有把握在竞争中取胜时,才正式下令生产这一产品。结果一炮打响,与东京电器的产品同被评为一级品,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论成本和销售价格, 他的产品极为合算;而论产量,也远远超过其他厂家。
单此一例即可看出,松下不是害怕竞争,而是要选择合适的竞争时机。不竞争则已,竞争则须稳操胜券。
炮弹型单车电池灯
不过,对于松下电器制作所来说,生产开关插座远没有开发单车电池灯重要。
由于在单车店工作多年,干起电器这一行之后,松下还是时时不忘单车,总想造一些单车零件,最好是与电器有点关系的。这种朦朦胧胧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不久就结出了果实。
前面说到,即使在当上电器制作所的老板之后,松下依然律己很严, 每天骑着单车出门去办事时,总要顺便送些货到商店去,回来时也要带些生产必需的原材料。由于要办的事太多,要跑的地方太分散,往往是天黑之后才能回家。
若是在大街上还好,有街灯可以照明。小巷里没有街灯,就得点蜡烛。蜡烛倒不难固定,只是容易熄灭。不要说起风,就是骑快了也不行。有时天太黑,没有亮就不能骑车,只好不断擦火柴去点蜡烛,实在麻烦极了。
这时,他头脑里闪出一个念头:要能有一种不会熄灭的灯安在单车上,那该有多好!
电灯不会灭,可是单车上装电灯,就得装上两根几千米长的电线,
走到哪里拖到哪里,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当然,也可以用瓦斯灯,可是瓦斯成本太高,一般人买不起,即使能生产出一种小巧实用的单车专用瓦斯灯,也不会有销路。
油灯如何呢?这比蜡烛还要糟。
惟一的选择是电池灯。他在东京见过这种东西,只是听说一副电池只能用两三个小时,其构造既不适用于单车,价钱也太贵。
经过反复权衡,松下决定:一定要设计出物美价廉的单车专用电池灯。
这真是一举数得的事情:既可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又可解自己的单车情结;更重要的是,这种产品销路极大。试想,每个拥有单车的人都要买一个电池灯,这加起来会需要多少啊!
再说,电池灯也是电器,由松下电器制作所来生产它,难道不是名正言顺吗?
谁来设计呢?松下自己。
什么时候开始呢?马上动手。
由于白天工作很忙,安不下心来,他就用晚上的时间来从事这一项工作。画了撕,撕了画,过了许久,他的思路才慢慢变得清晰:一定要构造简单、不容易出故障,换一次电池要能用 10 小时以上,而且价钱必须便宜。
这些要求说起来简单,要一一实现却是非常困难。转瞬之间三个月就过去了,他做成了一百来个试验品,可是一个也不符合要求。
收手吗?不,松下不是那种半途而废的人。
请人设计吗?不,松下深信自己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
又经过了三个月的努力,他总算做成了一个炮弹型的电池灯样品。它外形美观,构造简单,一组电池可用四五十小时,比点蜡烛便宜得多, 也安全、方便得多。
在这一倾注半年心血的发明中,松下体会到,要真正创造全新的产品,就得彻底解放思想。他之所以长期找不到正确答案,就是因为一直摆脱不开“要用标准电池”这一观念的约束,每一种设计、每一个思路都以市面上出售的标准电池为出发点。直到跳出这一误区之后,他的思想才豁然开朗,很快就找到了以特殊的电池组合来作为电源这一技术诀窍。
而灯泡的采用虽说似乎源于灵感,实则与他对电器界的密切注视有关。当时,市场上刚刚出现一种五倍灯泡,体积虽小,亮度却是普通灯泡的几倍,而耗电又极少。松下将它与自己设计的组合电池配用,效果极佳,且发现其性能良好,不易烧坏,也不怕震动,真是高兴极了。
至于炮弹型,虽说主要是为了好看,但从力学原理来看,它也有减少气流阻力从而有利于发挥车速的优点。
怪事:订货也要求人
满意的样品虽说制成了,但离批量生产还有一段崎岖的路要走。首先是装电池和有关配件的木盒子到哪里去买。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松下干的是电器这一行,对木器行可以说是
一无所知。没有办法,只好抱着电话号码簿查阅广告,并且同时四处打听。最后,好容易找到了两三家木器店。
松下拿着做好的单车电池灯样品去给第一家木器店的老板看,商谈订购事宜。可是那老板一看就皱起了眉头:“我们从没有做过这样的东西,没有把握。你还是到别处去看看吧。”
第二家虽说没有让松下吃闭门羹,但也不肯爽快答应。他们说,这种新玩意,费时费料,很不合算,要松下说明每月能订多少货,再作考虑。
松下此时也无把握,随口说:“开始这两个月,就每月订一二百个吧。”
木器店老板一听,连连摇头:“这个数目太少,我们连料都不好备。再说成本太高,双方都不合算。”
松下赶紧解释,说这种单车电池灯很有发展前途。虽说是新产品, 一时买的人不会太多,但是随着人们对其优点了解的增加,销路就会越来越大。
任他说得天花乱坠,对方仍然一口咬定订货少了无法做;若是每月订 3 000 个,才有可能进一步商量订合同的具体事项。
没有办法,松下只得表示,可以先按每月 2 000 个的数额订货,半年后再作调整。
对方见他执意不肯增加订货量,只得同意每月 2 000 个这一数字。此事已令松下费尽唇舌,干电池的订货更伤其神。
前面已说到,松下设计成功的单车电池灯所使用的不是市面上出售的标准电池,而必须安放特殊型号的电池,换而言之,必须使用按松下的标准生产的电池。
松下知道,在这之前,也有人生产过电池灯,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电池质量不佳,只能使用三四小时,成本太高。按松下的设计生产出来的电池应当能够连续使用 30~40 个小时,这样的电池该委托谁来生产呢?
当时最著名的电池厂有两家,一家在东京,另一家就在大阪。他们不仅财大气粗,而且自认是电池业的权威,只习惯于让世人接受他们生产的型号,而从不把别人的设计看在眼里。为了免得碰一鼻子灰,松下没有去求助于他们。
他把目光集中在二流厂家之中。心想,这么多厂家,必定会有不逊色于一流厂家者。挑来选去,他选中了东京的小寺电池厂。当然,他的选择不光是看广告和听别人介绍,还要认真比较各厂的产品。
小寺没有给他出什么难题,很快就签订了合同。 这两个关键部件解决了,其他零件就不成问题了。
穷则变,变则通
第一批部件刚一到齐,松下便立即指定专人负责,着手组装。
这几天,无论是松下及其家人,还是其他员工,都像过节一样兴奋, 以为这种奇特的单车电池灯一装好,马上就会有人来买走,因而对于说明书与包装盒晚送来了两天之事大为光火。
为图吉利,松下先骑着单车送了几个到他所熟悉的一家电器店去, 满以为对方一定会大加欢迎。
谁知那店老板听他介绍完之后,却回答说: “照你的说法这东西似乎很不错,可是我很怀疑是否能卖出去。我
们过去也卖过电池灯。由于毛病多,信誉坏,早就无人问津了。再说你用的是特殊电池,叫人用完了到哪里去买?”
说来说去一句话:不愿销售。
松下认为,这老板要么是今天心情不好,要么是松下的部下得罪了他。他不愿卖,再找一家就是了。
可接连跑了几家,得到的答复都是一个样:怕卖不出去,不愿订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他设计的不合理,还是这种产品真不
可能有销路?
思来想去,他的结论是:电器行的人太看重标准电池,不如找单车行经销。再说,备用电池虽说一时买不到,今后组织厂家生产,要多少有多少,还会有什么困难呢?
一边是找不到买主,一边是产品源源送到。转瞬之间 30 天过去,库房里已堆放了 2 O00 个单车电池灯。随着时光的流逝,积压的产品会越来越多,电池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没有办法,到单车行去碰碰运气吧。
松下到大阪的单车店转了一圈,仍然一无所获,他们不仅不感兴趣, 而且一听到电池灯就生气,因为他们原来经销品质差的电池灯倒了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有的指着货架说:“你看,我去年进的电池灯还摆在那儿。亏了本不说,还看着生气!”
有的则像是安慰他一样:“你说能连续亮三四十个小时,的确是好东西。不过从来没有人说自己的东西不好,你不妨去找找识货的人吧。”
第二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库房里的单车电池灯已积压了 4 000 个。难道还能这么毫无希望地四处求告吗?
松下当机立断,采取死里求生之计:不惜血本,边送边卖,不求赚钱,只求顾客了解这种新产品的优点。
他下令往大阪的每家零售店寄存两三个电池灯,另外奉送一个作为广告:让它始终亮着,请店主记好时间,看是否真能亮到 30 个小时以上。其他几个如买主发现不符合说明书上的指标,保证如数退钱,以昭信誉。
为了实施这一决策,他特地派出三个外务员,要求他们每天送出七八十个。松下深信这一新产品早晚必定会畅销,因而横下一条心,即使要送出 10 000 个才能让世人了解它的优点,他也在所不惜。要知道 10 000
个的成本价就是 15 000 元以上,以松下当时的财力,这可不是个小数啊! 可是,他已下定决心,即使破釜沉舟,也决不反悔。
他的估计并没有错。几天之后,一个外务员来向他报告:一家零售店的老板说:“灯亮的时间比说明书上写的还长,这样的电池灯真是太好了!另外两个已经卖掉,货款马上给你,还请再送些来。”
不久,又有外务员报告:“我送去的几家都很满意,有几家已经交了钱。这么爽快,真出乎我的意料。”
就这样,一月之间就卖掉了 5 000 个。有的零售店等不及送货去, 还打电话来催。
此时,批发商们如梦初醒,纷纷主动找上门来订货,与当初让松下吃闭门羹时判若两人。
危机过去了,销路打开了。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集中精力发展生产继续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力花在同零售商打交道上,仍按常规与批发商签订供销合同。这样做,虽然降低了出厂价,但是从总体上看, 却并不蚀本。
从单车电池灯的销售波折中,松下进一步认识到,“穷则变,变则通”,真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
良师益友
大阪的局面既已打开,其他地区就用不着送货上门了。为了省时省事而又扩大影响,松下在报上刊登广告,征求全国各地的代理店,不仅经销单车电车灯,还包括松下生产的其他产品。
第一个前来应征的是吉田幸太郎。他主动提出购买奈良和名古屋的代理权,当即交纳了 200 元的保证金。
此君是个极端精明的人,一回去就以数倍之价将名古屋的代理权转售给他的一个熟人,自己只保留了奈良的代理权。
而向吉田购买代理权的人也不是傻瓜。此人虽然既不懂电器、也不懂单车,但却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手,连空气都可以卖成钱,更不要说质量优良的松下电器了。
松下的代理店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麻烦也不断增加。为了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和开发新产品,松下决定缩减代理商数目,原则上一个地区只有一人代理。
诸多代理商中,大阪的山本武信值得一提。
他同松下一样,出身寒微,10 岁就到大阪的化妆品批发店当学徒, 艰苦创业,成了这一行的大商家。但他毫无暴发户的劣根性,而是极重情义,对没落的旧东家的儿子,不是落井下石,而是诚心扶助,令松下敬佩不已。
他也同松下一样,没有什么学历,却勇于开拓,并有世界眼光,积极向海外拓展市场。作为晚辈,松下对他的雄心非常佩服。
此人还令松下赞叹不已的是,当他经营失败,宣告破产之时,勇于负责,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包括妻子的珠宝首饰,都交给银行处理,显现出人格之伟大。
或许正因为如此,山本才赢得了世人的敬仰和银行的信任。当他东山再起之日,各方面都乐于与他打交道,使他获得了新的成就。
松下认为,尽管山本过于任性,经常与他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争吵个没完,但他还是从此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后来公开承认,松下电器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实在是从山本身上得到了不少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