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清明节游戏娱乐
在隋唐五代时期,清明节的各种习俗丰富多彩起来,除了传统的拔河习俗,镂鸡子、斗鸡和走马、打马球等习俗等,成了人们在清明节期间最常见的健身娱乐活动。
唐代的拔河之最,当数唐中宗导演的梨园拔河戏。据《景龙文馆记》记载,711年清明节,唐中宗游幸梨园,命侍臣为拔河之戏,以大粗索两头系10余个小索,每索数人拽着。以挽六弱为输。
当时,7个宰相、两个附马为东朋,三相五将为西朋。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因为年老,拔河时随而仆倒,很长时间起不来,惹得中宗忍不住开怀而笑。
除了拔河,唐代的寒食节更盛行斗鸡游戏。我国斗鸡习俗可谓是历史悠久,在《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籍中提到的斗鸡典故甚多。
之后又有《邺都故事》记载:“魏明帝太和中筑斗鸡台”,曹植观斗鸡后所作的乐府杂曲辞《斗鸡篇》。到了唐代,寒食节斗鸡已成为皇宫中不能缺少的娱乐项目之一。
斗鸡是一种观赏两只或数只鸡相斗的游戏项目。斗鸡由清明那天开始,一直斗到夏至为止。斗鸡游戏起源于隋代,到了唐代更加盛行。
据隋代杜台卿著《玉烛宝典》记载:
寒食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
人们不惜重资购买健斗之鸡,调习既娴,至期登场。斗鸡时,人们把五色幔盖在笼上,背场开笼,有敢临阵争斗的鸡,任它们饮啄自如。如果多至三四百只鸡且不惧怕的鸡,这只鸡就稳操胜券了。
斗胜的鸡用彩线结成小球,分别缠在颈部和膀部,入笼迎归。鸡的主人所获得的珠翠罗绮不下于百两黄金。由此可见,当时斗鸡场面是何其壮观。
斗鸡之戏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据刘肃所撰的《大唐新语》记载:太守戡内难作为御史大夫,有《咏鸡》诗,可谓是一幅绘影绘声的斗鸡图。
寒食东郊道,阳沟竞草笼。
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
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
长翘频扫阵,利距屡通中。
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
虽云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另据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威远有个叫臧平的人,爱好斗鸡。他有一只高于普通鸡数寸的无敌公鸡。威远监军强行买了下来,让它参加寒食节斗鸡,因为十宅诸王都爱好斗鸡。此鸡威猛异常,无鸡可敌。唐穆宗龙颜大悦,赐给威远监军百匹帛。
关于寒食清明节斗鸡,最有趣味的是唐玄宗与贾昌的故事。据说,贾昌的父亲贾忠是皇帝近身侍卫,力大无比,可以拽起一头公牛摔它个肚朝天。后来在诛灭韦氏家族的变乱中,贾忠立下了大功,深受皇帝的宠信。
贾昌在子承父业习武的同时,7岁就学会了各种鸟语。唐玄宗爱好广泛,除了诗歌音乐,舞蹈美色,还有斗鸡。居然搜罗了上千只公鸡,选派了500名御林军专门驯鸡。每年清明举行斗鸡赛事。如此一来,竟成时尚。
贾昌凭借精通鸟语的天赋,驯养斗鸡,很有章法,恰好被唐玄宗发现,就把他召进宫里,当了500名驯鸡御林军的总头领兼总教练,授予“神鸡童”的称号。
据《东城老父传》中记载:每当到了斗鸡的日子,唐玄宗都会让宫廷乐队集体出动,后宫的佳丽也纷纷出场。贾昌则头戴雕翠金华冠,身穿锦绣襦裤,手执铎拂,引导群鸡气宇轩昂地走到场地中间。在贾昌的指挥下,群鸡进退有度,顾盼神飞,勇往直前,不啄得对手鸡血长流不罢休。
战斗结束之后,贾昌命令群鸡按胜负关系列队,接受玄宗的检阅,然后再整齐划一地回到鸡坊之中。唐代寒食斗鸡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唐文宗时期,皇上也喜欢观斗鸡。唐代诗人王勃也曾被召署府任修撰一职。据《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在诸王寒食斗鸡时,“檄英王鸡,”结果被唐高宗怒斥后驱出府。
唐代寒食清明节继承了前代镂鸡子、斗鸡卵的习俗,并且推陈出新,大盛其风。
镂鸡子,就是将鸡蛋雕刻成各种图样花案,有的还涂上色彩,制成精美象形的工艺食品。“雕卵”同“画卵”,在《镂》一文中认为:“雕卵”是用工具雕刻鸡蛋,“画卵”则是在鸡蛋上绘画染色,后来二者合一,即成为古代风行于世的“镂鸡子”。
“镂鸡子”通过绘画和雕刻这两道必不可少的工序而达到了食品雕刻的高度完美的艺术境界”,而“镂鸡子”也成为当时真正意义上的食品雕刻。
古时,寒时节的镂鸡子大致分为两种,一为画蛋,一为雕蛋。前者为食用,后者主要供玩赏及祭献。画蛋,是将鸡蛋或鸭蛋煮熟后,用茜草汁为染料在蛋壳上描绘花卉。开始无色,过数日后颜色渐显,由浅蓝色变为红色。蛋壳剥去后,蛋白上便显现出玲珑剔透的图案。
雕蛋则是将蛋煮熟后,先用笔在蛋壳上画好图案,然后用刀雕刻,将蛋白、蛋黄取出,使整只蛋镂空,俗称“镂鸡子”。
这种习俗盛行于唐代,唐天宝年间皇家寒食节朝陵所用的供品,即有饧粥雷车和鸡球,一直流行到清末。
《全唐诗》中载有一首骆宾王《镂鸡子》诗,算是对镂鸡子的绝妙描写:
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
刻花争脸态,写月竟眉新。
晕罢空余月,诗成并道春。
谁和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诗中把善镂鸡子的人称之为“练人”,以示其雕刻技能的熟练和高超,同时把雕刻的形态和手法也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来。
从诗中可见,鸡蛋被镂成人脸的形状,眉眼俱在,光晕逼真,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食品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技巧。
唐人镂鸡子,一是增加食品的美观,二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每值寒食清明,人们相互赠送镂刻成形的鸡蛋,以祝贺节日。好胜之人,还往往将镂好的鸡蛋互相对比,大有竞争之意,这种比试镂鸡子的做法,当时称之为“斗鸡卵”。
镂鸡子、斗鸡卵原是民间寒食风俗,宫廷之内亦曾依俗相随。
《全唐诗》有:《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球。
这说明皇家在寒食节,也让臣下镂鸡子。可是,后来唐玄宗以保生养息为理由,下令禁止民间寒食相互馈赠鸡蛋的风俗。
此后,寒食节时,民间互赠鸡蛋的做法有所收敛,但人们喜爱的镂鸡子和斗鸡卵却始终不衰。
寒食游乐期间,还有一系列的健身运动和娱乐游戏,例如“走马”。在唐代,骑马是人们主要的交通方式,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形式和优雅自得的消遣方法。
每当寒食来临,人们总爱走马出游,或奔驰于广阔原野,或闲步于草地丛林,或逗留在花间柳下,各自寻觅着不同的自然风光。
《全唐诗》中曹松在诗《锺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中说道:“寒食锺陵香骑随,同年相命楚江湄。”吟咏的就是同年好友携鞍出游的情景。
此外,卢廷让在《樊川寒食》诗中亦有:
鞍马和花总是尘,歌声处处有佳人。
五陵少年粗于事,栲栳量金买断春。
可见当时,久居城市的人,在寒食清明期间走马郊外,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风气。
在盛唐时期,清明节颇为盛行打马球运动。打马球作为古代一种户外运动,称之为“击鞠”、“击球”或“打球”。
击鞠相传最早是由华夏文明的鼻祖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击鞠”一词最早出现于曹植所著《名都篇》中。
马球约有成人拳头大小,球体中空。原料是一种质地轻巧并且非常柔韧的特殊木材,球做好以后,外面还要涂上鲜亮的颜色,并且要请专门的工匠在球的表面进行精致的雕刻,因此制成的马球不仅是竞技运动的工具,还是非常精美的工艺品。
击鞠另一件必不可少的比赛工具是球杖,因为打马球竞技的比赛者是骑在马背上击球,所以球杖要求特别长,球杖的顶端如偃月一般弯曲回来,可以将急速滚动的马球挡住。
当然,进行击鞠运动,最昂贵的花费还是马匹。这样的高成本也就注定了它的贵族属性,唐代时的马球运动,从军队到民间,无不欣喜为之,构成了极为壮观的体育集会。
唐代的击鞠有场地、有规则、有双方队员、有取胜技巧,并体现出参赛者的勇敢精神和整体配合。长安军队中有所谓“两军球会”,军人们纵横急驰,大比其艺,其场面气势磅礴。
而进士们则举行“月灯阁球宴”,动作潇洒从容,文质彬彬。皇家寒食内宴,也总少不了马球的表演。
《全唐诗》张籍的《寒食内宴》中就有这样的吟唱::
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
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
击鞠分为单、双球门两种比赛方法。单球门是在一个木板墙下部开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后有网囊,以击球入网囊的多少决定胜负;双球门的规则与现代马球类似,以击进对方的球门为胜。
盛世大唐,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经济上的稳定与安逸,带动国家在体育文化方面蓬勃发展。
唐代中叶,更是出现了数位热爱户外运动的最高统治者。唐僖宗曾跟人夸口,说如果朝廷设置马球进士科,他能拿状元。
不过,若是真在唐朝皇帝里选马球状元,恐怕还是李隆基最够资格。这位“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皇帝,年轻时可是举世瞩目的体育明星。
24岁的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有一次参加庆祝与吐蕃和亲的国际邀请赛,神策军和皇宫内的球队都输给了吐蕃队,这时李隆基临时组织了一个贵族球队,以先发主力打满全场,驰骋球场连连得分,为唐王朝第一次外交球赛赢得胜利,也算是体育外交的先行者了。
事实上,打马球是相当危险的。唐穆宗李恒也是马球迷,在他继位的第三年,曾经因为打马球而“暴得疾”,以至于连请了3天病假没有上朝,不知道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还是误中队友火力,被自己人闷了一棍。
唐德宗也是马球的痴迷者。据《旧唐书·德宗纪上》记载:“寒食节,上与诸将击鞠于内殿。”王冷然的《寒食篇》也对马球进行了现场描写:
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球来。
球落画楼攀柳取,杖飞香径踏花回。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子喜爱的运动自然是天下第一运动,马球也就成了大唐不折不扣的国球。由于马球运动对于场地、人员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寒食击鞠,多为朝廷、显贵或军队所组织。民间仅是散骑闲打,大部分人都是作为观众而围绕在球场四周。
在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的章怀太子墓中有《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有20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场面极为壮观。
[旁注]
唐中宗(656年~710年),李显,原名李哲,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的第三子。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5年半,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陕西省富平县西北凤凰山的定陵。
魏明帝(204年~239年),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史称魏明帝,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他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曹叡继位为帝后,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
乐府 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段成式青年时期为官宦子弟,英俊潇洒,彬彬有礼,活泼好动。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因不得志,辞官。
卢廷让 约902年前后在世。他天才卓绝,为诗师薛能,词意入僻,不尚织巧,多壮健语。卢延让考了25次进士,都未考中,900年才登进士第。郎陵雷满辟为从事,后归蜀王建,授水部员外郎。累迁给事中。终刑部侍郎。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黄帝(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我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其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并有了文字。
曹植(192年~232年),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2000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先世移居和州,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等。
唐僖宗(862年~888年)即李儇。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第五子。873至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于懿宗死后柩前即位。
唐德宗(742年~805年),即李适,唐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26年。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阅读链接]
唐穆宗的儿子唐敬宗李湛,继位时是个十五六的孩子。他打起马球来排场更大,场上他骑马打球,场下还要有乐队伴奏,烘托气氛。
这位暴虐的皇帝经常半夜打球,时有“碎首折臂”的危险事情发生。
有一次他从郊外打猎回来,半夜心血来潮,要打球作乐。这时人困马乏极易发生危险,李湛不听劝告一意孤行,非要人伤马残不可,几个打球供奉私下商量,打也死不打也是死,于是干脆把唐敬宗给杀了。
可见,凡事适可而止,玩物不仅丧志还有丧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