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

地质 辽宁大地构造除开原、彰武一线以北属吉黑古生代准褶皱系外, 全属中朝准地台,包括胶辽台隆、内蒙古地轴和燕山台褶带的东部。地台区前古生代变质岩系广泛出露,鞍山、本溪等地太古代片麻岩、片岩分布区铁矿储藏丰富。在省境东部地区的寒武纪老地层中有中国唯一的富铀矿床。大石桥、凤城等地元古代白云岩、大理石分布区生成厚层菱镁矿和硼矿。中石炭纪以后,构造运动活跃,海水进退频繁,是辽宁的主要成煤期。后期燕山运动构造作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花岗岩普遍入侵,形成辽西、辽东钼、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第三纪初主要是侵蚀时期,辽西燕山台褶带经剥蚀夷平,与蒙古准平原相连。下辽河断陷进一步沉降,在边缘凹陷沉积了煤、油页岩。渐新世以后喜马拉雅运动大规模拗曲断裂,玄武岩喷发,辽东与胶东分开,海水侵入并扩大形成渤海。辽西掀升,形成梯级坡面,奠定辽宁现今地形格局。下辽河断陷与辽东、辽西隆起带之间均有断裂接触,继续强烈沉降,目前基底已下陷 5000 余米,中、新生代沉积直接覆盖在古老的片麻岩或震旦纪基底上,储存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第四纪以来多次世界性的海面波动及冰后期海侵抬高海面以后的间歇隆起和多种营力的剥蚀夷平,使沿海发育了成层地貌和复杂的海岸类型。

地貌 辽宁省地势大体上是从东南部和西北部向中央倾斜,东、西两侧为低山丘陵,中部为广阔的平原。开原、抚顺、盖县一线以东称辽东低山丘陵,东北部海拔千米左右,向西南惭降至 200 米以下。辽东半岛分割黄、渤二海,构成辽河水系和鸭绿江水系分水岭。沈丹铁路东北有两列山地平行分布,高峰多超出 1200 米,是省内地势最高处。沈丹铁路西南为千山山脉,为

辽东半岛脊梁,海拔一般不过 500 米,但盖县东南绵羊顶子山、步云山等超过千米。

彰武、北镇、小凌河口一线以西的辽西低山丘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走向多与华夏向断层线一致。努鲁儿虎山北高南低,构成蒙古高原边缘,东南侧形成大凌河谷地。南部松岭山脉海拔 500~700 米,西南部较险峻,黑山海拔 1140 米;东侧和辽河平原相接。松岭南部为小凌河、女儿河、六股河等切割,地形破碎,朝阳、北票等断陷盆地内砂页岩有丹霞地貌发育, 松岭山脉以南到渤海为辽西走廊。

位于辽东低山丘陵、辽西低山丘陵之间的辽河平原,其西南部与渤海相连,东北延伸与松嫩平原相接,地面广泛分布沙质粘土和黄土型松散堆积。彰武、铁岭以北,海拔 80~250 米,地面呈波状起伏,部分基岩露出地表, 成为比高不到 150 米的残丘。彰武、康平一线西北有风沙地形分布。彰武、铁岭以南伸展有 2.5 万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不到 50 米。近海处降到 10 米以下。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大凌河下游变迁频繁, 遗留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随三角洲逐渐扩大,沼泽、洼地的不断疏干,淤泥质平原海岸继续伸展,辽东湾日益缩小。

气候 辽宁省属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1 月均温-18~-5℃,7 月 22~ 26℃,无霜期 125~215 天,日均温 10℃以上活动积温 2700~3700℃,年降水量 440~1130 毫米,是东北地区光照最多,热量最富,降水最丰省份。由于地势和海洋的影响,降水自东向西递减。年均温从东北到西南渐增,气候有明显区域差异。辽东低山丘陵年降水量多在 700 毫米以上;辽西低山丘陵多在 600 毫米以下,且 70%集中于夏季;辽河平原则为 500~700 毫米。

水文在辽宁河网系统中,东部各河多具有山溪特征,水清流急;西部各河上游水土流失较严重,下游因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淤积,与华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相近。辽河为省内第 1 大河,东、西辽河在省境北部昌图县古榆树汇合后始称辽河。1958 年改道,南流至辽中县六间房附近折向西, 顺双台子河由盘山湾入海。河道曲折漫流,含沙量高,流量变化大。鸭绿江是省内第 2 大河,为中、朝两国界河。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 向西南流至丹东市以下入黄海,中国一侧支流主要有浑江等。鸭绿江流量与水力资源丰富,已建一批水电站。冰期长约 4 个月。可通航。此外,省内主要河流还有浑河(流经东部,注入辽东湾)、太子河(浑河支流,流经东南部)、大凌河和小凌河(均流经辽西,注入辽东湾)等。

土壤 辽东低山丘陵的主要土壤为棕壤,低平处为草甸土;辽西低山丘陵 500 米以上山地土壤为棕壤,500 米以下的土壤为褐土和淋溶褐土,不少地方岩石裸露;辽河平原因地下水活动和旱作熟化过程的影响,在河流冲积物上普遍发育草甸土-潮土,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产地。但平原上有大面积低洼涝地,西北部有风沙土,沿海有盐土,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

植物 辽东低山丘陵生长赤松和栎类林等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麻栎、槲树、赤杨等。天然林少,多为果园、苇场和灌丛;辽西低山丘陵生长油松和栎类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间有侧柏,但植被破坏严重,仅 500 米以上山地有天然次生林残存,500 米以下分布山杏矮林、荆条灌丛和小灌丛草地。建平、彰武以北植被稀疏,仅散见榆树疏林、沙生植被和草甸、草原。辽河平原久经开垦,残存的自然植被为油松、栎类林。彰武、康平地区有散生榆树疏林,混生山杏、小叶朴等,并分布沙生植物。辽北残丘除少量栎林外,沿河谷有杨、柳林。辽河平原的沼泽地带丛生芦苇。

自然地理区 省境南部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隶属于华北湿润、半湿润地区的辽东、山东半岛落叶阔叶林区的辽东半岛亚区和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的辽河下游平原亚区;北部隶属于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的东北东部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区的长白山亚区和东北平原森林草原区的山前台地亚区和松嫩平原亚区。

辽东半岛亚区 包括抚顺至宽甸以南、抚顺至营口以东地域,以千山山脉为骨干,大部为丘陵。年均温 8~10℃,干燥度 0.6~1.0,冬小麦可安全

越冬。土壤主要为棕壤。是中国果树和柞蚕重要产区,也是发展海洋水产事业的重要基地。

辽河下游平原亚区 抚顺、阜新以南,辽东半岛亚区以西地域,是在地面长期沉降条件下,由辽河等的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本亚区在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内气温较低,1 月均温-10℃左右,但仍可种植棉花、水稻等喜温作物,年降水量一般 600 毫米左右。农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种类较单纯。为水稻集中产区。

长白山亚区辽东半岛亚区 以北地域,省境所辖为该亚区的南部,是长白山地的延续部分。热量条件优于长白山地其他地方,具有发展多种经营的良好条件。是本省林业和柞蚕业基地。

山前台地亚区 省境所辖为该区的南端,面积不大。自然条件及农业土地利用如吉林省所述。

松嫩平原亚区 省境所辖亦为该亚区的南端。区内甸子纵横、沙丘较多, 地表波伏起伏。历史上风沙危害较重,现已基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