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Ha'erbinShi

哈尔滨市(HarbinShi) 黑龙江省省会,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和铁路枢纽。位于松嫩平原东南部松花江畔。辖 7 区和呼兰县。面积 6929 平方公里,

人口 402.42 万;其中市区面积 1637 平方公里,人口 279.82 万。哈尔滨原为

荒僻之野。公元 1097 年前后,女真人建“阿勒锦”村落于此,女真语“阿勒锦”为“荣誉”、“声望”之意,元代渐将“阿勒锦”转音为“哈儿宾”。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后称哈尔滨。1903 年修建中东铁路和支线,以此为交汇点,哈尔滨才由江畔荒屯发展为东北北部经济中心和国际商埠,成为俄、日掠夺中国资源的重要据点,先后建有 15 个外国领事馆,有“东方莫斯科” 之称。1954 年后为黑龙江省省会。

市境平均海拔 142 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市内岗洼相间,三级阶

地错落分布,沿江低洼漫平,南岗、顾乡、香坊与平房逐渐升高。年均温 3.4

℃,1 月均温-20.2℃,7 月 22.4℃,年降水量 619.1 毫米,无霜期 142 天, 冬春冰期较长,为著名“冰城”。

哈尔滨水陆交通发达,周围地区煤、木材、石油、烟、麻、毛等农、林、矿产丰富,利于工业发展。1946 年以前是典型的殖民地城市,工业落后。50 年代以来被列为重点发展城市,现已建成以机电工业为主体,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业贸易,科学文化较发达的城市。1990 年工业产值达

181.18 亿元。机电设备制造、食品、纺织、石油化工是全市工业四大支柱。其他主要工业部门还有冶金、金属制品、电力、建材、皮革、造纸等。多种产品占国内重要地位,在国际上亦有较高声誉。平房、香坊、三棵树、哈西、顾乡等区片均为重要工业区。轻纺工业发展较快,毛府纺织品、乳制品、药品、电表、电子记分器、电热褥和家具等轻工产品畅销国内外。90 年代初以来,哈尔滨已成为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贸易中心之一。

哈尔滨市有哈大(连)、拉滨(拉法—哈尔滨)、滨洲、滨绥(芬河) 和滨北(安)等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公路有京哈(北京—哈尔滨)、哈绥(芬河)、哈同(江)、哈萝(北)、哈伊(春)、哈黑(河)、哈满(洲里)、哈大(连)等干线和哈大(庆)全封闭式高级公路,是东北地区北部最大汽车客运中心。松花江公路大桥是北通俄罗斯、南联内地的通道。由于松花江航运条件优越,哈尔滨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内河航运中心,建有黑龙江水系最大的客运码头,并已向俄罗斯开放。航空运输便利,哈尔滨机场为全国八大机场之一,有通往广州、上海、北京、沈阳、长春和佳木斯等地的航线。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较发达,有工程力学、动力、生物、焊接、化工、农、林、牧等科研机构 260 所,及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科技、船舶、

电工、农、林、医、师等大专院校 20 余所。还有规模较大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科学宫、体育馆、滑冰馆和青年宫、少年宫、文化馆和歌舞剧院等。哈尔滨市又为优美秀丽的旅游城市。街道宽阔整洁,建筑多彩,遍布市区有10 多座立交桥和横跨松花江的铁路大桥、公路大桥。松花江两岸的长堤、沙滩、高塔、轻舟和太阳岛上的水阁云天、极乐寺的宝塔圣殿、兆麟公园的冰灯和儿童公园的儿童火车等均使人留连忘返。

(曾庆云)

HamiShi

哈密市[Hami(Kumul) Shi]新疆新兴工业城市,哈密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位于新疆通往中国东部地区的要冲。面积 8.5036 万平方公里,人口

28.43 万。据《西域同文志》,“哈密回语哈勒密勒转写,哈勒为盼望之谓, 密勒墩台也,地有瞭台(烽火台)故名”。维吾尔语地名库穆尔出自突厥语。明置哈密区,清改直隶厅。1913 年改县。1961 年设市,次年撤销,1977 年恢复。市区旧有 3 城,回城为老城,是清哈密王驻地,其西南为汉城,东为新城。气候干热,属暖温带,年均温 9.9℃,10℃以上活动积温 4073℃,平均无霜期 224 天,年降水量 33 毫米。哈密附近矿产资源丰富,煤矿储量大, 灰分低,为优质炼焦煤,建有现代化洗煤厂,为西北主要煤炭工业基地之一。石油储量亦较大。东南部牙曼苏钢铁原料丰富,有铁、钛、钒等;化工原料有天然碱、芒硝及磷;还有砂金、水晶等。市内有钢铁、煤炭、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工业产值约占新疆工业总产值 3%。衣产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特产哈密瓜。兰新铁路通过市区,公路可通乌鲁木齐及其以东主要城市,民航直达乌鲁木齐。

(杨利普)

HaichengShi

海城市(HaichengShi) 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位于省境中部哈大铁路上。面积 2734 平方公里,人口 101.98 万。海城之名源于海州,公元 928 年辽迁渤海南京南海府之民于此,置海州南海军临溟县,金、元改澄州,明改海州卫,清顺治十年(1653)改海城县。1985 年改为县级市,属鞍山市管辖,1988 年改为省直辖行政单位。市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千山山脉纵伸东南,哈大铁路以东为海拔 200 米以上丘陵,唐望山高 876 米。海城河由东向

西横穿全市,浑河、太子河蜿蜒西北。哈大铁路以西为海拔 50 米以下的辽河平原。水资源丰富,多棕壤、草甸土、水稻土等。海城年均温 8.4℃,1 月均温-11.1℃,最低-33.7℃,7 月 24.7℃,年降水量 692 毫米,集中夏季,无霜期 156 天。农作物有高粱、玉米、谷子和水稻。东部丘陵发展森林、柞蚕和果园。工业生产以镁砂、滑石、丝绸、陶器较有名。哈大铁路、黑(河) 大(连)公路纵贯市境,沟海铁路通沟帮子。由本市通往岫岩的地方铁路 1990

年 10 月通车。城东析木城石棚(姑嫂石)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器时代早期的墓葬建筑,析木城金塔为典型辽塔,均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 年 2 月 4 日 19 时 36 分发生 7.3 级地震,震中在市区东南 41 公里的岔沟。

(熊树梅)

HaidianQu

海淀区(HaidianQu) 北京市著名风景区和文教区。位于市区西北郊, 面积 426 平方公里,人口 141.7 万。区府驻海淀镇。海淀汉为蓟县、军都县地。隋唐为蓟县、昌平县地。1911 年后分属北京郊区和河北省宛平、昌平两县,1954 年设海淀区,属北京市。1963 年形成今辖区。区内地势西高东低, 海拔约 50 米的平原约占全区面积的 3/4,由永定河和温榆河冲积而成。西部为山地丘陵,最高峰海拔 1200 多米。山涧林木葱茂,山麓多泉水。因区内山形水势得天独厚,极宜辟造寺庙园林。故名园古寺多。如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公园、香山、玉泉山、玉渊潭、钓鱼台、紫竹院及碧云寺、卧佛寺、大钟寺、五塔寺等皆遐迩闻名。此外,鹫峰、樱桃沟等处景色秀美,亦为游览胜地。香山正白旗和温泉白家疃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写作之

地。本区为首都文教区,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外语学院等 20 多所高校,又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许多科研院所及众多文化艺术团体。新的北京图书馆也建在此。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以高科技产业著称。本区又是首都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玉渊潭、四季青两乡先后建成大型蔬菜温室。所产“北京填鸭”中外驰名。又是著名”京西稻”集中产地。海淀镇因旧有大片浅湖水淀而得名,向为北京西北郊重镇。清河镇工商业发达,工业以清河毛纺厂著名。区境建有北京海事卫星通信地面站。

(尹钧科)

HaifengXian

海丰县(HaifengXian) 广东省汕尾市辖县,广东鱼、盐产区之一。位于东江与韩江之间,面临红海湾。面积 2137 平方公里,人口 62.70 万。县府驻海城镇。县名取义于“南海物丰”。秦为龙川县地,东晋置海丰县,后因之。县境背山面海,西北高,东南低。莲花山脉逶迤西北,有数座千米以上高峰,形成本县屏障。境内台地面积广,仅赤岸水河谷和沿海有小块平原。多地形雨和台风雨,为广东暴雨中心之一。因河流短小,往往下游洪涝成灾而台地干旱。开发虽较早,但仍有大片山坡草地可供农牧业开拓。农产有水稻、甘蔗、甘薯、花生等。南部海湾岛屿盛产鱼、盐。汕尾、遮浪、马宫、鲘门等俱为海港或渔港。产盐历史悠久,远销省内外。海丰多矿产,主要有锡、钨、钼、铜、铁、独居石、锰、钛、水晶等,但产量不高,工业有制糖、纺织等。海城镇是工业中心。县南汕尾镇人口较县城为多,以渔民占多数。汕尾港口优良,已建有可停泊 3000 吨位船舶的码头,为粤东进出口岸之一, 有客货轮往来于广州、香港和汕头。港口外为优良渔场,镇上有水产加工和渔船修造厂等。海丰县是农民运动杰出领袖彭湃的故乡。大革命时爆发过著名的海陆丰起义,建立了中国第 1 个工农民主政权,有赤山约农会旧址、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和得趣书室等革命纪念地。方饭亭为宋末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处。海丰旅居东南亚等地的华侨和港澳同胞有 20 多万人。

(徐俊鸣 司徒尚纪)

HaiHe

海河(HaiHe) 中国华北地区大河之一。上游支流众多,汇为 5 大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即为华北五河。五河分别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始名海河。海河自金钢桥以下干流长 73 公里, 河道狭窄多弯道,有“七十二沽”之说。海河流域位于北纬 35°0′~42° 42′,东经 115°59′~119°36′,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包括京、津两市、冀、晋、鲁、豫、辽、内蒙古等省区大部或部分地区。面积 26.4 万平方公里。

海河流域西为太行山脉,北为燕山山脉,东、东南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又名海河平原。南部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北部从西北倾向东南,洼淀、岗垄交错分布,排水不畅,河道亦多为地上河。全流域山区约占 54.1%,平原约占 45.9%。水系概况共分为 5 支:

①海河北支为北运河,由蓟运河、潮白河和北运河构成一水系。蓟运河由泃河和州河组成,在九王庄汇合后称蓟运河,至天津北塘入渤海。潮白河源于内蒙古高原和燕山山脉西段,上源一为白河,一为潮河,均流入密云水库(见密云县)。自水库流出后,经人工开凿的潮白新河流经黄庄一带洼淀,

至北塘入海,全长 458 公里。北运河源于北京市昌平县北部山区,上源名温榆河,通县以下始称北运河;其水量分别由青龙湾河、筐儿港减河汇入潮白新河或永定新河,注入渤海全长约 180 公里。北支流域总面积 2.96 万平方公里。

②海河西北支为永定河,上源一为桑干河,一为洋河,分别源于晋西北和内蒙古高原南缘,二河均流经官厅水库,出水库后始名永定河,至屈家店与北运河汇合,大部分洪水经永定新河由北塘入海。全长 650 公里,流域面

积 5.08 万平方公里,90%为山区。河流含沙量大,官厅站年均含沙量 60.9

千克/立方米,年均输沙量 1.6 亿吨,有“小黄河”之称。进入平原后,河道平缓,泥沙淤积,河床高于地面,洪水时易溃决,河道迁徒不定,故历史上称无定河;1698 年修筑永定河大堤,河床上游固定,改称永定河。

③海河西支为大清河,是上游五大支流中最短的干流。其上源北支由源于涞源县境的北拒马河(下游称白沟河)和源于白石山的南拒马河组成;南支则有漕河、唐河、大沙河和磁河(后二河汇合后称潴龙河)等十余支流组成,均源于太行山东麓并汇入白洋淀,出淀后始名大清河,至独流镇与子牙河汇合。大清河全长 448 公里,流域面积 3.96 万平方公里。

④海河西南支为子牙河,其上游一为滹沱河,源于五台山北坡的繁峙县内;二为滏阳河,其上游分支很多,均发源于太行山东坡,源短流急,经宁晋泊与滏阳河相会。滹沱河与滏阳河于献县汇合后,始名子牙河。子牙河全长 730 余公里,流域面积 7.87 万平方公里。为分泄滏阳河上游洪水,1967~

1968 年开挖了从艾辛庄至献县的滏阳新河,长 134 公里,深槽流量 250 立方

米/秒,堤间泄水能力 3000 立方米/秒。献县以下又开挖了子牙新河,至新旧

马棚口入海,长 145 公里,漫滩行洪 6000 立方米/秒,解决了子牙河洪水渲泄问题。

⑤海河南支为南运河,主要为人工河。其上源为漳河和卫河。漳河上源分为清漳和浊漳,两河均源于太行山南段西侧。卫河源于太行山西侧,流至河南省新乡市纳人民胜利渠水,至徐万仓纳漳河后称卫运河,临清以下即名南运河。至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与子牙河相汇,全长千余公里,流域面积 3.07 万平方公里。为分泄漳、卫二河洪水,1971~1973 年开挖了始于四女寺村长230 公里的漳卫新河,于无棣县二道沟附近入海。

海河水系上游支流繁多分散,下游集中,为典型扇状水系,洪水极易集中;河道容泄能力上大下小,尾闾不畅,如 1963 年滏阳河洪峰流量达 4 万多

立方米/秒,相当最大安全泄量的 200 倍,河流进入平原坡度骤减,泥沙淤积, 河床垫高,形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人类活动对海河水系变迁影响很大,历代开凿引河,河流改道或分或合的现象比比皆是。

气候与水文海河流域年均降水量 400~650 毫米。平原部分大部在 600 毫米左右,其中子牙河中游处泰山雨影,在 500 毫米以下。太行山东侧燕山

南侧迎风坡,雨量最丰,均在 700 毫米左右,为海河洪水主要源地之一。燕

山北坡和太行山西侧雨量渐减,多在 500 毫米以下。降水年内分配不均,约75~80%集中在 6~9 月,7、8 两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 50~60%,多暴雨, 一次降雨可占全年总量的 2/5 以上。年际变化亦大,如北京最大降水量相当于最小降水量的 8.3 倍。

海河流域年均径流量 211.6 亿立方米,地区分布不均,山地年均径流深

110 毫米,而平原仅 57.6 毫米。太行山南段淇河、坡底、南滚龙沟,北段安

各庄水库、班各庄、八道河等处径流深均在 300 毫米以上。太行山西侧和燕

山北侧径流深大多在 100 毫米以下,其中永定河流城多在 50 毫米以下。平原

上的径流深则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滹沱河下游、黑龙港地区一带在 25 毫米以下。

流域各河径流的变化剧烈。大部分河流有 1/2 至 4/5 的年径流集中在 6~ 9 月,7、8 月形成夏汛,8 月月径流量占全年的 1/4 至 2/5。洪水陡涨陡落, 遇数水系同时涨水,洪水更集中,峰高量大,难以控制利用,且常形成下游的洪涝灾害。年际间的变化更为悬殊,多水年洪水成灾,少水年几至断流。多水年和少水年的径流可相差 5 倍。且有连续丰水和连续枯水的变化规律。

水旱灾害与治理海河流域历史上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据载,1368~1948 年的 580 年间,曾发生旱灾 407 次,水灾 387 次。17 世纪以来的大洪水即发生 19 次,20 世纪以来也出现了 1917、1924、1939、1956、1963 年 5 次特大洪水灾害。被淹县份均达百县以上,淹没耕地 133.3~400

万公顷不等,近 400 多年间,北京被淹 5 次,天津被淹 8 次,最大淹没深度

约 3.9 米。1939 年洪水时,河北省被淹耕地面积达 333.3 万多公顷,冲断了京汉、津浦铁路,受灾人口 800 多万,当时天津市 80%左右的地面积水 1~2 米,最深处达 2.4 米,市内积水行船达 2 月之久。1963 年洪水是一场罕见的

特大洪水,水量比 1939 年大两倍多,虽淹了 400 余万公顷耕地,但保证了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治理河道,兴建水库,增辟灌溉和入海尾闾工程。

共兴建大小水库 1900 多座,总库客 265 亿立方米,控制了山区流域面积的83%。大型水库有官厅、密云、十三陵(见明十三陵)、岗南(见岗南水利枢纽)、黄壁庄(见黄壁庄水利枢纽)、岳城、王快、西大洋、横山岭等 30

座,建造堤防长度 4300 公里,开挖疏浚 270 条支流河道,50 条骨干河道,

新辟了漳卫新河、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 8 条入海河道,排洪入

海能力 2.5 万立方米/秒,较 50 年代以前提高 8 倍,基本改变了海河水系上大下小,洪沥争道,清浊不分,尾闾不畅的状况,提高了防洪标准,治理了80%的平原易涝面积,初步解除了洪沥灾害。至 1990 年底,共建成大中型灌

区 160 余处,打机井 80 多万眼,总有效灌溉面积 642 万公顷,不少县现已成为商品粮棉基地。同时又建成了京密引水渠和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等引水工程。

在兴建水库同时,又兴建了水电站 119 座,总装机容量 66.28 万千瓦, 年均发电量 17.9 亿千瓦小时,使可发电量水能资源的 1/3 得到了开发利用。

经济概况流域内人口约 9000 万,耕田面积约 0.1 亿公顷。北京、天津均位于流域内。流域内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盛产小麦、棉花和各种干鲜水果,交通方便,多名胜古迹。(邓绶林唐学曾)

HaihePingyuan

海河平原(HaihePingyuan) 中国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华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南界黄河,北至燕山,西邻太行山,东濒渤海,面积约 12.8 万平方公里。因海河流经而得名。平原绝大部分在河北省境内,故又称河北平原。耕地约 800 万公顷,人口 7000 余万。首都北京及天津、石家庄、邯郸、沧州等大中城市均座落平原上,交通方便,工业发达。盛产粮棉和果品,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丰富。名胜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

(邓绶林 唐学曾)

HaikangXian

海康县(HaikangXian) 广东省湛江市辖县,中国热带经济作物重要基地,广东商品粮基地县。位于雷州半岛中部。面积 3501 平方公里,人口

112.93 万。县府驻雷城镇。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置徐闻县于此。隋改为海康县,元为雷州路治,明、清为雷州府。后建置虽有分合,但海康一名沿用至今。县境北低南高,起伏平缓。有大片玄武岩台地、海成阶地和若干突出的火山锥分布。县南最高石卯岭海拔仅 259 米。东西两面临海,海岸曲折多溺谷。河流短浅,较大者如南渡河、龙门溪,呈放射状分布,小峡谷众多,利于修筑水库和小水电站。地处热带季风区北缘,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但分配不匀,地表干旱,夏季多雷暴,为著名雷雨区。常受台风袭击,风沙为害颇重。20 世纪 50 年代后修建青年运河,引鹤地水库灌溉,广泛营造防护林,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粮食作物有稻和甘薯等杂粮。甘蔗为仅次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产区,广泛种植有花生、胡椒、咖啡、橡胶、香茅、可可、菠萝等。土地资源丰富,是广东主要农垦区,又为全国养牛较多县份之一。沿海盛产鱼、盐,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尤以人工养殖珍珠为最。县西面临中国著名的北部湾渔场,有乌石、企水、流沙等渔港。工业主要为制糖、晒盐、橡胶、剑麻及木材加工、制革和手工编席等。雷城镇位于县境中部,为历史古城。分城内和城外两区,前者为政治文化中心,后者为商业中心。镇多文物古迹,有明建苏公亭和华南有数的壮观古塔——三元塔。

(徐俊鸣 司徒尚纪)

HaikouShi

海口市(HaikouShi) 海南省省会。具有热带风光的滨海港口城市。位于海南岛北岸的南渡江口。地当河流入海之口,故名。面积 218 平方公里,

人口 35.27 万。海口古为琼崖郡玳瑁县地,后为琼州城外港。宋称海口浦, 元置潘营。明筑城称海口所。1858 年《天津条约》开放为商埠。1926 年设市。1988 年海南省成立时定为省会。

市境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地面低洼,平均海拔 4 米左右。南面系丘陵台

地,最高点金牛岭仅 36 米。郊区最高点亦仅 69 米。地处热带,属海洋性气候,常年无霜,夏长冬短,午热夜凉,春夏多雷雨,夏秋两季常受台风袭击。

工业以橡胶和食品为主。车胎、胶鞋、雨衣等橡胶工业产品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1/5。菠萝罐头和椰子糖等产品远销国内外。此外,机械、电子、造船、纺织、建材、木材加工等部门也有一定基础。椰雕、贝雕、海石花等美术工艺品风格独特。

海口市与雷州半岛南端的海安港隔海相对,地当防城、北海、香港、广州间的海运要冲,是海南岛联接大陆的交通枢纽,有海、空运输线与内地沟通,与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地亦有通航。海口港正在扩建为深水港,货物年吞吐量已超过 400 万吨。海口新港码头与海安港码头对开小客

轮和驳船。海口市有海榆东、西、中 3 条公路干线通往岛内各地。海口机场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航空港之一。

海口市街道宽阔平直,两旁栽种红映相思、椰子、棕榈、葵等树木,富有南国情调。市内有海南大学。为建设富有海南特色新城区,已规划新辟 5 个开发区:①海甸岛开发区,②新埠岛开发区,③滨海大道开发区,④西南郊工业开发区,⑤秀英湾开发区。在南郊 5 公里与琼山县交界处有海南第一楼,又名五公祠,是重点保护文物。市郊滨涯村有明代著名政治家海瑞之墓。

(唐永銮 梁溥)

Haila’erHe

海拉尔河(HailarHe) 夏雨冬雪兼补的河流。蒙古语意为雪水之河。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西坡,全长 1430 多公里。流域面积 5.3 万平方

公里。流域内年积雪厚度可达半米。封冻期约 200 天。年中洪峰有两次,一

是 5 月融雪期,一是 8 月夏雨期。牙克石站多年平均流量为 60.1 立方米/秒, 最大可达 1000 立方米/秒。河谷宽达 30~130 米,水深 1 米左右。流速一般为 2 米/秒,至海拉尔一段河谷更宽达 150 米。河道曲流发育,流速 1 米/秒

左右,海拉尔站多年平均流量为 101 立方米/秒,最高达 1800 立方米/秒。主流呈东向西流经牙克石与免渡河汇合,在海拉尔市区又接纳伊敏河,至乌固尔再纳入莫勒格尔河,在高原上流至阿巴盖图附近,主流转向北汇入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两岸森林、草原、煤炭等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具有发展林牧农业及木材、能源工业的巨大潜力。

(林儒耕)

Haila’erShi

海拉尔市(HailarShi) 内蒙古自治区新兴工业城市,呼伦贝尔盟辖市和行署驻地。滨洲铁路沿线重镇。位于海拉尔河和伊敏河汇合处。面积 1440

平方公里,人口 20.94 万。有蒙古、汉、回、满等 25 个民族。伊敏河由南向北穿过市境,于北部汇入海拉尔河,城市即因此得名。市境古来水草丰茂, 土地膏腴。清雍正十年(1732)在伊敏河西岸建城设防,所建土城周长 2 公里,城高丈余,称“呼伦城”,商旅过往,货物交易咸集于此,城市逐渐繁盛。1906 年东清(滨洲)铁路修通后,于此建站,改称“哈浪”,市容初具规模,以中、俄商兴建之新街为中心(今中央大街)形成所谓新城。1932 年为日寇侵占,一度为伪满洲国的兴安北省省会。1940 年设市。50 年代以来, 工业已建有毛纺、乳品、畜产品加工、煤炭、钢铁、机械、造纸、化工等部门。海拉尔乳品厂出产奶油、奶粉、奶酪,牧业机械厂出产割草机、搂草机等,民族用品厂产品供应全国十余个少数民族地区。市内沿河有 5 座大桥横跨伊敏河上,登桥眺望,两岸楼顶连云,檐盖色调各异。大型露天煤矿—— 伊敏河矿区位于市南 70 公里处。

(林儒耕)

HailunShi

海伦市(HailunShi)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辖市,省重要商品粮基地。位于省境中部,松嫩平原东北部,滨北铁路贯穿南北。面积 4675 平方公里,

人口 80 万。古称苏拉亲嘴子,清初为皇室围场,因县镇附近河中多水獭,满语谓水獭为“开凌”,后渐转音为海伦而得名。市境原为荒原草甸,1895 年后移民渐多,1913 年置海伦县。1989 年改为县级市。市境东北为小兴安岭西麓,多为海拔 350~450 米的低山丘陵,森林茂密,沟谷宽阔。中部为 230~ 350 米的波状起伏高平原,绝大部分为农耕地。西南为低洼平原区,多农田

村舍。全市耕地 26 万多公顷,在全省市县中名列前茅。土地肥沃,多为土层

深厚的黑土和黑黄土。年均温 1.2℃,无霜期 120 天,10℃以上活动积温 2450

℃,年降水量 550 毫米,适种多种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及向日葵。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和亚麻、甜菜基地,年均上交商品粮 15 万吨以上。自 1978 年定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县后, 海伦进行了农业资源考察与农业区划工作,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整

了农林牧比例,建立起较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

HainanDao

(曾庆云)

海南岛(HainanDao) 中国第 2 大岛,中国地处热带的一个大岛和最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古称珠崖、琼崖或琼州。位于北纬 18°09′~20

°11′,东经 108°36′~111°04′。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西濒北部湾与越南相望,南临辽阔的南海和太平洋。南北长约 245 公里,东西宽

258 公里。面积 3.22 万平方公里。因位于琼州海峡之南,故名海南岛。1987 年在批准设立海南省的同时,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地质构造海南岛属华夏台背斜。燕山运动时花岗岩广泛侵入,形成穹窿构造,基本奠定了全岛地貌轮廓。第三纪末因火山活动,北部形成大片玄武岩台地。约在中更新世末,上更新世初,琼州海峡相对下沉,海南岛与雷州半岛分离,形成大陆岛。在被侵蚀夷平、无玄武岩覆盖的花岗岩准平原上, 第三纪砂岩的平整堆积广布,侵蚀后形成坡陡顶平的丘陵。

地貌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和台地为主,从中心向外,山地、丘陵、台地及平原依次环状分布。海拔 500 米以上的山地约占全岛面积25%,100~500 米丘陵占 10%,50~100 米的台地占 47%,50 米以下的平原约占 11.5%,阶地和砂地共约占 5.5%,河流等占 1%。岛的北部为台地和平原海拔多在百米以下,略作波状起伏,主要由玄武岩、花岗岩和海滨疏松沉积物等组成。台地上覆有厚层红色风化壳,且多孤立火山锥,如雷虎岭、马鞍山等,共 20 余座,海拔一般不超过 200 米,多保存完整的火山锥和火山口。南渡河中游及那大和万宁一带,侵蚀剥蚀台地广布,上有花岗岩残山丘分布。沿海为海拔 40 米以下的海蚀台地。中部偏南地区多山地,三列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平行排列。山地高度多半在 500~800 米。岛上超过千米山峰81 座,6 座高出 1500 米。最高峰五指山海拔 1867 米,第 2 高峰鹦哥岭海拔

1812 米。中部山地周围低山地带,错落分布许多小型河谷盆地,如万泉河中游右壁盆地、南渡河上游白沙盆地和昌化江上游通什盆地等。岛的南部沿海多花岗岩低山丘陵,部分伸入海中,成为小岛和半岛。著名的榆林港和三亚港均由半岛环抱而成。

海南岛岸线曲折,多港湾,岸线长 1477 公里,北段从白马井到清澜港为海蚀堆积岸;东南段从清澜港到榆林港是小港湾式堆积海岸;西南段,由榆林港到白马井,多为海积阶地海岸。近岸有红树林和珊瑚礁。

气候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年总量为 460~585 千焦耳/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多在 2000 小时以上,其中西部沿海最大达 2650 小时, 中部山区较少,约 1750 小时。年均温 22.5~25.4℃,年均最低温 1~5℃以上。1955 年 1 月极端低温,定安-0.3℃,儋县 0.8℃,五指山曾结薄冰。10

℃以上的活动积温为 8200~9200℃。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 1700 毫米左右, 是中国降水较多地区之一。降水地区分布不均,东部 2000~2800 毫米,西南沿海仅约 900 毫米。干湿季节明显,11 月~翌年 4 月为旱季,降水仅占年总量 10~20%,常造成干旱。常年风大,年均风速约 3 米/秒。海南岛是多台风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年均有 4 次之多。其中 75%在文昌、琼海、万宁一带登陆。

水文岛上河流从中部山地发源,呈放射状,独流入海。河流多而短小, 共 154 条。较大的有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河流流量变化急剧,常暴涨

暴落。汛期径流占全年径流总量 80%以上,而枯水期有些河流甚至断流。水力资源较丰富,全岛水力资源蕴藏量 99.5 万千瓦,其中 3 大河流占 75%。

可开发水力为 64.75 万千瓦。岛的北部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全岛已建有大

中小型水库 2807 座,有效库容 42 亿立方米,以儋县的松涛水库最大。

土壤与资源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占面积近半,分布于低丘和台地上。山地土壤,下部为赤红壤,上部为山地黄壤等。岛西部为红褐土。沿海以滨海沙土为主。

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从沿海至高山,相继分布红树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山地矮林。植物种类成分复杂,层次杂乱,乔木高大,板根和茎花现象普遍,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丰富,植物花期很长。全岛维管束植物 4200 余种(其中海南特有种约 600 种),乔木近千种。被列为稀有珍贵材种有花梨(降香黄檀)、坡垒、青梅、子京、母生、艮珠、苦梓、油楠、鸡占、胭脂和荔枝等。药用植物千种以上,如海南粗榧(红壳松)和嘉兰(秋水仙素)、海南轮环藤。纤维植物百余种,各种油料、橡胶、染料植物 30 多种,糖料和饮料植物 10 余种,饲料植物 200 多种,芳香植物 70

多种。果树资源 142 种,其中野生 76 种,栽培 66 种。此外林中富有天然野生种质资源和种质生态型资源,如野生稻、野生茶等。由于长期砍伐,原始森林已为再生林、人造防护林和热带经济作物所代替。橡胶、椰子、咖啡、油棕、香茅、槟榔等遍布。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约 30 万公顷,占中国橡胶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国的 80%。海南岛水果种类繁多,菠萝、芒果、菠萝蜜、荔枝最为著名。

岛上鸟类有 344 种,兽类 77 种,爬行类 104 种,两栖类 37 种。主要的动物有鹿、猿、猕猴、麝猫、棕狸、云豹、獴、獾、水獭、野猪、毒蛇、大蟒蛇、山蚂蝗、蝙蝠等。其中稀有的坡鹿、黑冠长臂猿等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在环岛的海域里,鱼、虾、贝藻类多达 800 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者

有 40 余种。西海岸的白马井、南海岸三亚和东海岸的清澜港是 3 个重要渔港。

浅海滩涂面积约 2.53 余万公顷,文昌至崖县东南沿岸的浅海养殖业发达。

矿产有 50 多种,有开采价值的达 35 种。主有矿产有铁、水晶石、钛、独居石等。莺歌海盛产海盐,是中国南方最大盐场。海南岛周围海域,特别是莺歌海盆地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