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齐斯河主要支流概况(河长均指新疆境内)

支流名称

发源地

出口以上河长

(公里)

集水面积

(平方公里)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库依尔特斯河

富蕴东北

100

2000

7

喀依尔特河

富蕴县北

110

2400

7.5

喀拉额尔齐斯

富蕴西北,福海

110

2500

10

克兰河

阿勒泰东北

170

1600

6

布尔津河

布尔津东北

250

8400

46

哈巴河

哈萨克斯坦境内

150

6000

24

别列则克河

哈萨克斯坦境内

90

1500

5*

*估算值。

气候水文与资源利用按年径流量,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总径流

中有 100 亿立方米流至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中国尚未利用。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特点有:①阿尔泰山南坡当迎风面,山麓年降水 200~300 毫米,中山带超过 600 毫米。支流年均径流深约 400 毫米,在新疆河流中是少见的。②阿尔泰山西段截获水汽的机会多于东段。西部支流如布尔津河和哈巴河,年径流量远多于东段支流。③阿尔泰山积雪期长达 5~7 个月,河流补给以季节性积雪为主,约占 50%,有明显的春汛。④河水含沙量小。⑤干流齐泊渡以上及各支流,河床坡降大,水能蕴藏量约 400 万千瓦。⑥干流有航运之利,布尔津以下每年可通浅水轮船 30~40 天,布尔津至富蕴曾试航,除几处浅滩需整治外,情况良好。⑦布尔津河的喀纳斯湖面积 48 平方公里,深

10 米以上,水位变幅 2 米,可改建为水库并建水电站,现划为自然保护区, 亦可作疗养地(见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⑧额尔齐斯河水资源丰富, 但利用率很低,可考虑北水南引工程,将额尔齐斯河年径流量尚未利用的约100 亿立方米,南引至额尔齐斯和乌伦古两河河间地、乌伦古河南岸及乌伦古湖西南地区,对那里的开发及改善干旱环境,都有重要意义。还可考虑大面积造林,建立新的林业基地。

与乌伦古河和乌伦古湖(福海或布伦托海)的关系乌伦古河在额尔齐斯河之南,并与其并行,源于阿尔泰山南坡,终点是乌伦古湖(布伦托海), 为内陆河。上游有二源,东为布尔根河,源出蒙古境内阿尔泰山南坡,下游在青河县境;西为青格里河,有大青河与小青河二源,源出青河县北,相会于青河城南。青格里河与布尔根河汇流后,至二台站年径流量约 11 亿立方米。经阿尔曼特山麓折向西北,至福海城西流入吉力湖,再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湖是第四纪晚期形成的内陆湖,由大湖(乌伦古)与小湖(吉力)组成, 与额尔齐斯河南岸仅隔 1.2 公里。乌伦古湖水不能外泄;湖水补给来自乌伦

古河。1959~1969 年湖水位从 482.8 米下降为 480 米,1979 年再降为 479.1 米,20 年内共降低 3.7 米。1970 年在“73 公里”(地名)处开渠引额尔齐斯河水济湖,湖水位略有回升。1974 年引水渠上建闸发电,入湖水量受到限制,水位继续下降,但下降速度较缓。据地质地貌现象及沉积物分析推断, 第三纪初源于阿尔泰山的水系直接流入准噶尔盆地,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水系发生变化,额尔齐斯与乌伦古两河平行分流。第四纪晚期乌伦古河流入乌伦古湖,额尔齐斯河则成为外流河。

(杨利普)

EjiNuo’er

额吉诺尔(EjiNur) 内蒙古自治区盐湖。蒙古语意为“母亲湖”,曾称达布苏池(蒙古语盐池)。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北部腹地,踞张家口—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的公路线上。额吉诺尔以盛产优质大青盐驰名。食盐开采始自隋唐,质地纯洁,除供食用外还可入药。年产约 6.7 万吨。

(林儒耕)

EdongDishanQiuling

鄂东低山丘陵(EdongDishanQiuling) 见湖北省。E’erduosiGaoyuan

鄂尔多斯高原(OrdosGaoyuan) 历史上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落聚居地域,其范围大致为黄河河湾的长城以北地域。位于北纬 37°20'~40°50', 东经 106°24'~111°28'。行政区划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全境,乌海市海渤湾区,陕西省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5 县的北部风沙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灵武 2 县的部分地域和陶乐县全境。面积 12 万余平方公里。

地质高原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的北部,包括了东胜台凸全部和陕北台凹的北部,均为华北台块的稳定部分。全区除桌子山外,岩层基本水平,中生代沉降形成向斜盆地,沉积较厚的中生代砂岩、砂砾岩、页岩,西部有第三纪红色砂岩。第四纪以来各地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地貌高原海拔大部为 1300~1500 米,东部切割河谷部分可下降到 1000 米以下,高原顶面个别地方可达 1600 米以上。西北部桌子山自北向南伸延, 主峰桌子山(2149 米)。东胜以西至杭锦旗以东一带是海拔较高地区(1450~ 1600 米)。其北沿是黄河三级阶地,为包头内陆断陷的南缘。东南部为构造凹陷盆地,境内广泛分布第四纪沉积层和现代河湖沉积。鄂尔多斯流沙和“巴拉”(蒙古语固定、半固定沙丘)分布广泛。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樵采和放牧,大片沙区中的固定巴拉日益沙化为流沙,原无大片沙地分布的高原中部亦出现不少新沙化地面。

本区水系除高原内部为内陆区外,四周均为黄河支流,属黄河水系范围。本区可分为 5 地貌区:①中西部干燥剥蚀砂质高地。②东南部多湖和沙

丘分布的凹地平原——毛乌素沙地。③北部黄河阶地库布齐沙带。④西部桌子山。⑤东部沟谷底薄覆黄土丘陵区。

气候、植被和土壤本区位于温带季风区西缘,年均温 6~8℃,1 月均温

-14~-8℃,7 月 22~24℃,年均降水量 150~500 毫米,集中于 7~9 月,降水变率大。风向除西南部全年以偏西风为主外,冬天以西北风为主,夏天以东南风和西南风为主。无霜期 130~170 天,10℃以上活动积温 2500~3200

℃。自东南向西北愈趋干旱,降水自东南缘 450~520 毫米,依次下降到西北缘的 150 毫米以下,干燥度由 4.0 增至 16.0。高原东部属栗钙土干草原地带, 西部属棕钙土半荒漠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