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CangShan

苍山(CangShan) 中国西南地区名山,又名点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北始邓川,南止下关,东濒洱海,西临漾濞江河谷盆地。南北长 50 余公里,东西宽约 10 余公里。山峰海拔一般 3000~4000 米,古冰川地貌形态典型完整,莲花峰、白云峰、鹤云峰、三阳峰、兰峰、雪人峰、应乐峰、玉局峰、马龙峰等 19 座山峰,多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如锥状石

塔,各具特色。最高峰马龙峰海拔 4122 米,高出洱海水面 2000 余米。白云

溪、双鸳溪、阳溪等 18 条溪流,多发源于古冰斗或古冰川悬谷内,山麓的巨大洪积扇也为冰碛物。溪涧一泻千丈,落入洱海,蔚为十九峰十八溪奇观。苍山山色青翠,高峭山峰冬半年积雪不化,倒影映入洱海中,形成“银苍素洱”之胜景。苍山为经强烈抬升的断块山地,东西两侧极不对称。东侧为陡峻的断层崖壁,西侧为相对和缓的斜坡,斜坡又被河流分割成波伏山丘,缓降至黑惠江谷地。组成山地的岩石多为强烈变质的片岩、片麻岩及大理岩等, 中部有花岗岩侵入体。其中,片麻岩、大理岩可作建筑材料。尤以大理石质地纯,花纹奇特,为工艺美术品原料和高级建筑材料。苍山山麓,洱海之滨, 多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有天生桥、下关温泉、三塔寺、蛇骨塔及蝴蝶泉等, 为大理自然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永森 王霞斐)

Cangzhoushi

沦州市(CangzhouShi) 河北省新兴石油化工城,省辖市。位于省境东部。辖 3 区 2 县。面积 2678 平方公里,人口 131.07 万;其中市区面积 183

平方公里,人口 34.64 万。沧州汉称浮阳。北魏熙平二年

(517)在今旧城置沧州,隋废,唐复置,明洪武二年(1369)迁今址。1912 年改为沧县,1947 年设市,1949 年改镇。1958 年又析沧县沧镇(旧长芦镇)设市,后撤销,1961 年复置。市境位于海河平原,基底处于沧县隆起与黄骅凹陷交绥处,第四纪沉积由西向东增厚。地蛰低平,海拔约 10 米。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 12.4℃,年降水量 635 毫米。南运河和津浦铁路纵贯市区,沧港铁路东连渤海大口河港,水陆交通方便。50 年代以前沧州仅为内河码头和商业集镇。现已发展了石油炼制、化肥、塑料加工、橡胶和医药等工业。沧州炼油厂、沧州化肥厂均为全国重点企业,前者有输油管道连接任丘油田和大港油田,后者为河北省最大氨肥生产企业。机械工业发展迅速,能生产多种大型刨床、冲床。食品、纺织和电力工业也发展很快,有20 多种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特产沧州冬菜、金丝小枣驰名全国。沧州为中国

山羊皮生产基地之一。沧县铁狮子是中国最大的铁铸狮子,高 5.78 米,长

5.34 米,宽约 3.17 米,重约 50 吨,有“狮子王”之称。后周广顺三年(953) 山东李云造,铸造精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有“武术之乡”之称。

(邓绶林 唐学曾)

CaoHai

草海(CaoHai) 贵州高原最大的喀斯特湖。古称松波湖。位于贵州省西部威宁县城西南,以湖面广、水草丰茂、盛产鱼虾、多珍奇鸟类而闻名。草海发育在由中、下石炭系灰岩为主构成的威(宁)—水(城)背斜上。湖

盆的形成受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构造的控制,水面高程 2167 米,一般水深 2 米,最大湖面曾达 45 平方公里,1970 年曾因围垦放干,1982 年恢复,现仅24 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 380 平方公里。湖区周围地形平坦,土层肥厚, 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发达地区,从湖岸存在着湖蚀阶地,湖中及湖周围堆积有厚达 85 米的湖相堆积层,并含有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常见的化石等,表明草海有着复杂的发育历史,可能经历了多次积水—缩小—干涸—再积水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显然与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及喀斯特发育演化密切相关,总的趋势是由大变小,草海最近一次积水成湖是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其时淫雨连绵,山洪暴发,挟沙带石,将草海消水洞堵塞而成,疏干时尚见有被湖水淹过的清代墓碑。1970 年湖水曾一度排入羊街河(洛泽河)。草海盛产鱼虾,湖畔常栖息着珍禽黑颈鹤、白头鹤、淤隼、白琵鹭等十余种鸟类。湖水碧绿,气候温凉,盛夏不热,为避暑游览胜地。

(杨明德)

CaolingJiutan

草岭旧潭(CaolingJiutan) 亦名清水潭,位于台湾本岛浊水溪左岸支流清水溪上源阿里山溪草岭一带谷中,地当嘉义县东北与云林县界上。1941 年 12 月 17 日因台湾岛西南部强烈地震,草岭谷坡土沙崩落达 1.5 亿立方米, 堵塞水流,形成长达 6~7 公里、宽约 770 米、最大水深超过 100 米的堰塞湖, 被名草岭潭。1951 年 5 月 18 日壅塞堤溃决,潭水消失。阿里山溪上游为阿里山森林风景区,塔山峰群之北有蛟龙瀑布,为台湾著名瀑布之一,水源标高约 1600 米,自顶至底,共分 4 层,水帘高悬,或合或分,奔腾下注,蔚为大观。附近有观音峰、仙棋盘、石梦谷、仙人洞等,合称太和风景区。在草岭旧潭址东南有太和山庄、社后坪、来吉社等。公路经太和村,西通嘉义梅山乡,南通奋起湖。

(吴壮达)

ChakaYanhu

茶卡盐湖(CakaYanhu) 青海省开发最早的盐湖,迄今已有 300 多年的开采历史。位于乌兰县东小盆地内,属共和盆地最西部分。湖面海拔 3059

米,其外围山地海拔均超过 4000 米。湖北茶卡乡高出湖面约 20 米,年均温

9.7℃,年降水量 212 毫米,为温带内陆荒漠气候。湖水属钠盐型,渐趋干涸,

盐层厚,距地面近,蕴藏量大,每平方公里达 370 万吨以上。茶卡盐厂全部

为机械化采盐,年产 30 万吨。盐厂靠近青藏公路,又有铁路专用线连接青藏铁路,运输便利。

(魏晋贤)

ChalingXian

茶陵县(ChalingXian) 湖南省株洲市属县,湖南植茶历史较早和农、林、矿产资源较多县份。位于湘东武功山南侧山间盆地。面积 2500 平方公里,

人口 55.19 万。县府驻城关镇。汉志作荼陵,东汉改称茶陵。元升县为州。

1913 年后改县。县境山丘占 70%。最高点太和仙海拔 1404 米,最低点石洲

洣水出境处海拔 50 米。农业以稻谷生产为主,苎麻、茶叶、油茶、木材、楠竹等农林产品较多。山区木材蓄积量 143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37%。境内蕴藏丰富的钨、煤、铁、锑、萤石等矿产。省办企业有湘东铁矿。公路长 668.5

公里,常年通航水道 169 公里,醴(陵)茶(陵)窄轨铁路入境 38.7 公里,

陆地运输可沟通四邻。县内“灵岩夜月”和“秦人古洞”等为著名风景区。

(邓美成)

Chabujianxiequan

查布间歇泉(ChabuJianxiequan) 西藏著名间歇泉之一。位于冈底斯山南麓南北向的宽谷中,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南木切区内。海拔 4800 米。发育在大型硅质泉华台地上,显示类型除间歇泉外,还有沸泉、热泉、温泉、热水塘等 200 多处。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实地观测,泉口活动频繁,24 小时共喷发 208 次,每次平均持续时间 4~5 分钟,最长为 6 分 40 秒,两次喷发间歇期为 2~3 分钟。喷发前约 40 分钟泉口西南处空穴口先发出隆隆响声,继而沸水从穴底泉口迅速涌出,主泉口起喷,开始时呈脉状式喷发,逐渐扩大,最后猛烈喷发,喷高 5~6 米,最高为 7 米,在主泉口3 米处测得间歇期平均水温 90℃,喷发期为 93℃,最高 96.4℃。

(温景春)

Cha’erhanYonhu

察尔汗盐湖(QarhanYanhu) 中国最大盐湖,号称“盐湖之王”。又名察尔汗盐池,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南部格尔木市与都兰县境内,包括东达布逊湖与南北霍鲁逊湖在内,面积约 5800 平方公里,盐湖大部上覆坚硬盐

壳。盐壳以下为盐层与晶间卤水,盐层最厚 60 米,储量 530 亿吨。晶间卤水属氯化物型,有丰富的钾镁光卤石伴生,为中国最大钾镁盐液体矿床。1958 年曾在察尔汗建有小型钾肥厂。新建青海钾肥厂,一期工程年产 20 万吨钾

肥,最终年产氯化钾将达 100 万吨。敦(煌)格(尔木)公路横跨盐湖一段

长约 32 公里,系用盐铺造,称“万丈盐桥”。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也约有

32 公里长的路基筑在盐湖上,为世界铁路建筑史上所罕见。

(魏晋贤)

ChayuHe

察隅河(ZayüQu)西藏东部大河之一,属双干河流。发源于德母拉山, 源头海拔 5475 米,全长 295 公里,流域面积 1.7827 万平方公里。岗日嘎布

山将察隅河上段分为两支:东支察隅河主流桑曲,长 178 公里,流域面积 6780

平方公里,落差 4785 米,自源头德母拉开始自西北向南东流,至竹瓦根转向南流,经察隅折向西南到下察隅与西支贡日嘎布曲汇合;贡日嘎布曲发源于岗日嘎布拉附近的现代冰川,自西北向东南流,长 170 公里,落差 3000 米,

流域面积 5376 平方公里。桑曲和贡日嘎布曲汇合后称察隅河,向南流至前门里的巴兰岗附近流入印度,转向西南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察隅河流域属高山峡谷地貌,从源头到白学为峡谷段;白学到此坝桥为宽窄相间的河谷段, 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此坝桥至零零通山嘴为交错的峡谷段。察隅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森林、动植物、水利等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是西藏自治区主要产稻区。

(温景春)

ChayuXian

察隅县(ZayüXian) 西藏自治区主要水稻产地,有“西藏江南”之称。位于自治区东南部,察隅河支流桑曲左岸,海拔 2328 米。面积 2.27 万平方

公里,人口 2.30 万,是西藏僜人主要聚居区。县府驻吉公。察隅县原属昌都地区,1983 年划归林芝地区管辖。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 11.8℃,最热月均温 18.6℃,年降水量约 1000 毫米。农业发达,土地肥沃,宜农荒地资源丰

富。农作物一年两熟,除主产水稻外,尚有玉米、小麦、黄豆、花生及各种蔬菜,如豆角、南瓜、黄瓜、茄子、辣椒等。经济果木有桃、梨、香蕉和茶树。察隅地区自然垂直带谱明显:①海拔 2600 米以下为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 2600~3200 米为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带。③ 3200~4000 米为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带。④ 4000~4500 米为灌丛草甸带。⑤ 4500~4800 米为寒冻风化带。⑤4800 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森林资源丰富,树木种类多,单位面积蓄积量高,蓄积总量居西藏第一位。珍贵动物有小熊猫、小灵猫、猕猴、林麝、云豹、红嘴相思鸟等。并产天麻等珍贵药材。1982 年在下察隅设立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区,对云南樟、紫桂、含笑等植物进行重点保护。

(温景春)

ChaidamuPendi

柴达木盆地(QaidamPendi) 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 25 万平方公里。“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

地质地貌与水文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盆地形成可上溯至华力西运动,普遍沉降发生在早侏罗纪之后。第三纪渐新世以来大面积强烈断陷,盆地内形成巨厚的山麓相与河湖相沉积,绝大部分地面为晚新生代沉积所覆盖。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 3000 米渐降至 2600 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

(戈壁)、冲积-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盆地西北部戈壁带内缘,比高百米以下的垅岗丘陵成群成束。盆地东南沉降剧烈,冲积与湖积平原广阔,主要湖泊如南、北霍鲁逊湖和达布逊湖等都分布于此。柴达木河、素林郭勒河与格尔木河等下游沿岸及湖泊周围分布有大片沼泽。盆地东北部因有一系列变质岩系低山断块隆起,在盆地与祁连山脉间形成次一级小型山间盆地,自西而东有花海子,大、小柴旦,德令哈与乌兰等盆地,这些盆地中的河流分别注入其低洼中心的湖泊中。河流大部为间歇性,总计 100

条河流中常流河仅 10 余条,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西部水网极为稀疏。盆地

内湖泊水质多已咸化,共有大小盐湖 20 余个。

气候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 200 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 15 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 30~40%,最小可低于 5%。盆地年均温均在 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 60

℃以上,日温差也常在 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 0℃以下。风力强盛,年8 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 25~75 天,西部甚至可出现 40 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

景观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 200 种,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约有 6/10 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在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形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芦苇与赖草为主。

柴达木盆地动物区系具有蒙新区向青藏区过渡的特征。野生动物主要有

野骆驼、野驴、野牦牛、黄羊、青羊、旱獭、狼、马熊、獐、狐、獾等。由于垦殖和捕猎,目前野生动物大为减少,有的濒于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