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2 西北温带暖温带荒漠地区的 5 个自然区和 14 个自然亚区

自然区

自然亚区

23

阿拉善高源温带荒漠区

①阿拉善高原②马鬃山地③河西走廓中东段

24

准噶尔盆地温带荒漠区

①准噶尔盆地②诺明戈壁③额明谷地

25

阿尔泰山地草原针叶林区

①阿尔泰山地西北部②阿尔泰山地东南部

26

天山山地草原针叶林区

①中天山②东天山③伊梨谷地

27

塔里木盆地草原针叶林区

①塔里木盆地②吐鲁番—哈密山间盆地③河西走廊西段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内。第 2 级(或基本)土地类型具有

一致的小地貌、土种和植物群系,其生产潜力也基本相同。第 1 级土地类型

则由第 2 级土地类型并合而成,具有相似的中地貌,土系和植被群系组。第

1 级土地类型在一定的自然区或亚区之内,组合成为自然小区——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最低级区划单位。关于全国低级区划单位与土地类型划分的相互衔接问题,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赵松乔)

Zhongguo ziran ziyuan

中国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of China)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概括如下。

丰富多样、潜力巨大 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向有“地大物博” 之说。

① 土地资源。中国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 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较高、起伏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占的面积超过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 与 1/3 之比;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点。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37.4

%,耕地占 10.4%,林地约占 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 20.5%。尽管如此,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很大,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全国还有约 3300 万公顷的宜农荒地、6000 多万公顷的草山草坡和 9000 多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开发利用(见中国土地资源)。

② 能原。中国常规能源的资源品种齐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国家之一。煤

炭资源丰富,1990 年底煤炭保有量达 9014.53 亿吨,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尤为丰富,理论蕴藏量 6.76 亿千瓦,居世界第 1 位;石油储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国陆上和海上远景储量都很乐观(见中国能源)。

③矿产。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 1990 年底,中国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达

148 种。其中以有色金属居优势,钨、锑、锡、汞、钼、锌、铜、铋、钒、

钛、稀土、锂等均占世界前列。如钨的储量为世界各国总储量的 3 倍多,稀土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锑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 44%。铅、铁、银、锰、镍等的储量亦具世界意义。铁和锰的储量虽均占世界第 3 位,但贫矿多,富矿少;此外,还多伴生矿。如攀枝花铁矿中,有钒、钛、镍等伴生。非金属矿中的硫铁矿、菱镁矿亦居世界首位,磷矿居第 2 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见中国矿产资源)。

④水资源。中国水资源初步估算为 27115 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相当于世界径流总量的 5.8%(见中国水资源)。

⑤ 森林资源。中国现有森林面积 1.24 亿公顷,虽占世界第 8 位,但森

林覆盖率仅为 12.98%,列世界第 121 位;森林蓄积量 91.41 亿立方米,居

世界第 5 位,其中有多种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见中国森林资源)。

⑥生物资源。中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仅种子植物即达 2.45 万种,次于

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 3 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经济植物(按单项

用途一次一种计)即达 2411 种,不仅提供各种食料、药材、纤维和其他多种

工业原料,并可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条件。水产资源中有色类约 2400 多种, 其中海洋鱼类约占 3/5,其余为淡水鱼类。此外尚有甲壳类、贝类和海藻类等(见中国动物资源、中国植物资源、中国水产资源)。

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从中国各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看均甚可观,但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 3 位,但人均不足

  1. 公顷,而世界人均却达 3 公顷;耕地面积列世界第 4 位,人均约 0.1 公顷,

世界人均约 0.36 公顷;草场资源居世界第 3 位,人均约 0.35 公顷,世界人

均为 0.76 公顷;森林面积人均 0.107 公顷,世界人均为 0.65 公顷;地表径

流总量人均不足 2700 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 1/4;同时,在世界上 45

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比较中,按矿产总值比计,中国居世界第 3 位,而

人均却居世界第 10 位。

主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矿产三种资源更为突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其中, 长江流域水量最大,占全国总水量的 37.7%,次为珠江和广东、广西沿海各河流域占 17.2%;反观淮河以北,黄河虽为大河,但其水量仅占全国径流量的 2%,海河、滦河为 1%。但黄河下游及海、滦河流域的豫、鲁、冀 3 省的耕地面积却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21.25%,相互对照,水土资源的失调,灼然可见。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将近 80%分布于中国北方(其中 64%集中于华北地区),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 8 省只占 2%;石油探明储量 98% 在北方;天然气探明储量有限,67%在四川;水力资源西南、西北、中南 3 大地区占 90%,其余 10%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中国东南部的滇、黔、桂、湘、赣、粤 6 省区具有世界上第 1、2 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储量,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上一大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有着重大的影响。

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全国 6 大地区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现简述如下:

①东北地区。多种自然资源富饶,且结合较好。可耕地广,仅黑龙江一省耕地面积即占全国的 9.23%,且有大片宜农荒地。森林资源丰富,占全国的 33%,野生动植物资源亦丰。能源资源中以石油最为雄厚,探明储量占全国 46~50%。煤炭资源不足,占全国的 9%,有赖调入。铁矿储量占全国 1/4, 矿种配套以黑龙江、辽宁两省较好,吉林较差。

②华北地区。为富煤省(区),内蒙古和山西并列全国前茅,河北次之。3 省(区)的煤炭和石油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 1/2 和 1/3。铁矿储量大,与煤配套好。内蒙古的稀土矿驰名世界。但水和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区境北部草场广大,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③ 华东地区。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 1/5,农业生产水平较高。能源以煤为主,集中于鲁皖苏边区,安徽且有一定储量的铁矿与之配合。山东矿种也较多,苏、浙、闽 3 省则矿产贫乏。水资源以淮河以南较丰沛;杭州湾以南虽属丰水区域,但河流短促。全区水力资源仅占全国的 4%。华东海域辽阔,东海鱼类资源尤见丰富。森林资源则以杉木、毛竹和马尾松等用材林著称。

④ 中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22.82%,居全国首位。除南部地区属丰水带外,其余广大地区为多水带。森林和水产资源具有一定规模。森林面积虽略小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然其蓄积量则远小于这 2 个地区。区内以有色金属居优势,湖南和赣南的钨、湘中的锑、湘南、湘西的铅、锌及赣东北的铜矿在全国均负盛名。能源方面,水力蕴藏丰富,占全国的 13.8%。煤则集中于河南省。

⑤ 西南地区。以金属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至为重要。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锡、铅、锌等,在国内均具一定地位,并有盐、磷等非金属。水力蕴藏量占全国的 68%。黔、滇、川邻界地区有相当规模的煤田,其中贵州为富煤省,居江南备省前列。川、黔 2 省还富天然气。西南地区为中国第 2 大林区,木材蓄积量占全国 20%以上,仅次于东北。区内多山地,耕地占全国比例最小。

⑥西北地区。耕地数量少,然宜农荒地广,是中国重点垦区之一。草场辽阔,兼有干草原、荒漠与高寒草甸等不同类型草场,牲畜种类多,是中国重要畜农业生产基地。林区分布星散,就面积论居全国第 5 位,而木材蓄积

量则居全国第 4 位。能源种类齐全,蕴藏量丰富,除青海以外,其他四省区均为富煤省,其中又以新疆储量居第 1。水力资源占全国的 10%,黄河上游的青、甘、宁三省区水力资源尤为丰富。内陆盆地则是油田所在。阿尔泰山与祁连山有多种主属矿产。柴达木盆地的盐湖矿种多,数量大。

(高泳源)

Zhongsha Qundao

中沙群岛(ZhongshaQundao) 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居中的群岛。西距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约 200 公里。主要部分由隐没在水中的 33 座暗沙、

滩、礁、岛所组成。长约 140 公里(不包括黄岩岛),宽约 60 公里,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略呈椭圆形。包括南海海盆西侧的中沙大环礁、北侧的神狐暗沙、一统暗沙及耸立在深海盆上的宪法暗沙、中南暗沙、黄岩岛(民主礁)

等。中沙大环礁是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环礁,全为海水淹没,水深一般 9~26 米。大环礁东侧是深而大的地壳断裂带,陆壳和洋壳接触处以 51°~58°陡坡下降到 4000 米海盆上。大环礁南部与南沙群岛的双子群礁间海域,是南海最深处(-5559 米),热流量、布格重力和磁力都异常偏高,可能与陆块漂移有关。中沙群岛中的暗沙边缘突起、彼此间的断块又不相联,因此造成许多独立个体。断缺部分成为出入潟湖的天然水道。潟湖内亦散布有暗沙,其中以漫步暗沙最浅,仅 9 米。黄岩岛是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环礁,为

海盆中的海山上覆珊瑚礁而成,位于中沙东侧,距滩礁约 300 公里,状似三

角形,长约 19 公里,边缘陡峭,潟湖水色清绿,礁盘上分布有明显可见的石

柱状珊瑚礁块,最高者称为“南岩”,高出海面约 1.8 米。黄岩岛犹如一珊

瑚岩柱,从 4000 米深的海盆直插耸立于海面。

中沙虽为隐伏在水中的暗沙群,但距海面较近,面积广大,因而对海面状况影响甚巨。天气恶劣时,如漫步暗沙、比微暗沙波浪极大,滩岸附近海面为其所扰,海水显得高而乱。暗沙所在的海区,海水为微绿色,而深海则呈碧蓝色,极易分辨。故早在 200 余年前,中沙即被利用为航行走“外沟”的标志,由广州、香港、上海、台湾、日本等到新加坡的航线均经此而过。中沙附近海域营养盐分丰富,是南海重要渔场,盛产金带梅鲷、旗鱼、

箭鱼、金枪鱼等多种水产。珊瑚礁的生物量也较高,形成五光十色的“海底花园”。中国渔民祖祖辈辈在中沙海域从事渔业活动。中沙群岛的主权向属中国。1984 年将中沙群岛岛礁及其海域划归海南行政区管辖;1988 年海南省成立,中沙群岛划归海南省。

(徐俊鸣 司徒尚纪)

Zhongshan Shi

中山市(Zhongshanshi) 广东省辖市,商品粮基地之一,甘蔗重点生产区,著名侨乡。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伶仃洋之西。面积 1680 平方公里,

人口 112.61 万。

孙中山 故乡翠亨村宋置香山县,因县南有香炉山,故名。1925 年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中山县。1983 年改市。市境位于冲积平原,丘陵台地错落其间。南半部地势较高,多海拔 400~500 米山丘。平原为明清以后西江、北江冲积成的沙田、围田区,内部河网纵横,可引潮灌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并有滩涂可供围垦,沙田增产潜力颇大。隋唐以前,本市海面辽阔,人口稀疏, 居民多以渔业为主。宋以后随冲积地扩大,渐以农业为主,现已成为鱼米之乡。农业以水稻为主,桑(蔗)基鱼塘也占一定比重,塘鱼产量仅次于顺德和南海。经济作物较发达,是甘蔗重点产区,并盛产荔枝、香蕉、龙眼,产品多由水路运销广州和港澳。中山港为重要航运枢纽。工业发展迅速,主要有制糖、酿酒、农机、家用电器、制鞋等,乡镇企业亦较普遍。中山市旅居海外和港澳者不下 30 万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山市华侨有过重要贡献。旅游点有具中国园林特色的中山温泉、长江水库游乐场及孙中山的故乡翠亨村等。

(徐俊鸣 司徒尚纪)

Zhongtiao Shan

中条山 (Zhongtiao shan)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山体走向北东,海拔 1200~2300 米,相对高度800~1500 米,北坡陡峭,南坡缓倾。构造上属中条背斜,出露岩层有太古

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岩、白云岩及火山岩系;南坡且有下古生界石灰岩。中条山依山势可分为 3 段:东段称历山,以舜王坪最高,海拔 2322 米,山顶呈平台状,其间有垣曲断陷盆地;西段称中条山,兀立于运城盆地与黄河谷地之间,主峰雪花山,海拔 1994 米,相对高差约 1500 米;中段山势较缓, 呈阶台伏,张店附近分水岭鞍部有三趾马红土和黄土覆盖的宽谷,乃唐县期宽谷经隆起而成。矿物资源以铜矿为主,此外有金、磷、煤、铁等。中条山是山西树种最多林区,森林面积 2.47 万公顷,覆盖率约 40%,分布有暖温性植被,主要为以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杂木棣及油松林等,并有珍贵的杜仲、黑椋子、猕猴桃和漆树。已发现面积约 800 公顷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为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仅存的一块。野生动物有稀有的猕猴、大鲵等。

(萧树文)

Zhong wei Xian

中卫县(Zhongwei Xian)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辖县。包兰铁路上的重要城镇,自古为宁夏、甘肃间的交通孔道。位于宁夏西部黄河左岸。面积 4671 平方公里,人口 27 万。县府驻城关镇。汉为朐卷县地,元置应理州,明设宁夏中卫,为银川上游屯兵要地,清初改置中卫县。县城附近的莫家楼是黄河上的重要水运码头,曾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和固原、海原一带的农畜产品集散中心。县境海拔 1226 米。年均温 8.4℃,1 月均温-8℃,7 月22.5℃,10℃以上活动积温 3205℃,年降水量 186 毫米。盛产稻麦、瓜果和石膏、煤炭。灌区农田防护林密如蛛网,防治风沙成效卓著。包兰铁路建成后,县城加工工业发展,有机械、食品、皮革、毛皮、化肥、陶瓷等行业, 所产新型专用机床远销 50 余国。宝(鸡)中(卫)铁路修通后,将成为宁夏的交通枢纽。另有几条公路干线纵横贯境,沟通邻近各市、县及县内各乡镇。城内有明代建筑高庙,富有地方特色。

中卫县西境的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高大的格状新月形沙丘直逼黄河左岸,人从数十米高的“鸣沙山”顶下滑即发出隆隆之声,” 沙关钟鸣”自古为中卫一景。沙丘下有“艾泉”,明代以前即已辟为“番王园”种植果木,黄沙绿树,蔚为奇景。包兰铁路穿越这一地区,有 40 余公里线路受流沙威胁。1956 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和铁道部门在此开展治理沙漠的研究,于铁路两侧铺设 3800 公顷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栽植花棒、柠条、沙拐枣等固沙植物;同时由黄河扬水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护林带,形成葱郁的绿色走廊,保证铁路畅通。目前很多流动沙丘已固定,沙面出现 1~8 毫米厚的结皮;数百亩沙中卫县植树造林改造沙漠丘已改造成为试验圃和菜地果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治沙奇迹。沙坡头附近是宁夏引黄灌区的起点。美利渠渠首引水工程石龙口有在黄河中抛石修筑的导水长堤,是汉代以来所建无坝引水的伟大创造,为宁夏著名古迹。现已开辟宁夏中卫县腾格里大沙漠旅游线,沿途可观赏沙漠湖、烽火台、古长城遗址、吊脖梁等景点及上述治沙成果。

(汪一鸣 蓝慧珠)

Zhong Yunhe

中运河(Zhong Canal) 见京杭运河、江苏省。

Zhou shan Qudao

舟山群岛(Zhou shan Qun dao) 中国沿海最大群岛。位于浙江省东

北部,长江口以南,杭州湾口东海中。北起花鸟山,南至六横岛,由大小 1339 座岛屿组成。主要岛屿自北而南有泗礁山、大衢山、岱山、舟山、金塘、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和六横等岛屿,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 472 平方公里,

是浙江省第一和全国第四大岛。舟山群岛岛屿面积 1240 多平方公里,人口

96.99 万。群岛设舟山市(地级),下辖定海、普陀 2 区及岱山、嵊泗 2 县, 市府驻定海区。

舟山群岛是浙东丘陵山地向东北延伸的部分,主要由花岗岩、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其排列与构造线均呈东北—西南向。诸岛多山,平原狭小,溪流短促、桃花岛上虾峙山,海拔 530 余米,为群岛之颠。舟山群岛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附近海域是中国东海大陆架浅海的一部分, 海底平坦多泥,台湾暖流和黄、渤海冷水团在此交汇,水温、水质、盐分适宜,又有长江、钱塘江、甬江等大河入海,自然条件优越,为多种鱼类提供良好繁殖、索饵和洄游场所,形成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舟山渔场北接吕四渔场,南连大陈渔场,包括嵊山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等广大海域, 水产资源丰富,计有鱼类 300 余种,盛产带鱼、大黄鱼、墨鱼、小黄鱼 4 大经济鱼类。此外,尚有鲳鱼、鳗鱼、鲨鱼、鳓鱼、海蜇、虾、蟹等水产品。沿海发展了海水养殖,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对虾、尼罗罗非鱼等。盐业生产条件优越,原盐产量以岱山县为最多,是浙江省重点产盐区之一。设有舟山盐业科学研究所。主要渔港有沈家门(见沈家门港)、嵊山、岱山等。定海位于舟山岛中南部滨海,是舟山群岛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定海港有班轮直达上海、宁波、温州及沈家门、岱山、嵊泗等港口。北部绿华岛设有供 10 万吨级巨轮避风锚地,花鸟岛有巨大的航海灯塔。

(俞康宰)

Zhoukoudian gurenlei yizhi

周口店古人类遗址(ruins of Zhoukoudian Palaeohuman) “北京人”亦即原称“中国猿人”的故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境,地处山口,西北群山环抱,东南为平原。周口河西岸有由奥陶纪石灰岩构成的小山两座,因盛产中药龙骨,故名龙骨山。1929 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等在龙骨山洞穴中首次发现距今约 60 万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周口店遂闻名于世。后经多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人类化石、石器和古生物化石等,并证明“北京人”已具有控制火的能力。后于“北京人”遗址上部洞穴中,又发现距今约 1.8 万年的“山顶洞人”骨骼化石及石器、骨器、装饰品等,证明“山顶洞人”体质进步,并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1973 年在龙骨山东南角新洞穴中发现距今约 10 万年前人齿化石一枚,被命名为“新洞人”。周口店已成为驰名中外的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科学基地。建有北京人博物馆,并将于龙骨山建立“古人类公园”。

(尹钧科)

Zhoukoushi

周口市(Zhoukou Shi) 河南省周口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淮河流域西部物资集散中心之一。又称周家口。位于豫东平原东南部。地当颖河、沙河、贾鲁河汇流处。市区有 3 城,隔河鼎立,略似武汉。历史上曾与朱仙镇、道口镇、赊旗镇合称为河南四大名镇。1949 年由商水县析置市, 1952 年撤市改镇, 1954 年又置市。1958 年撤销,1980 年复设市。面积 148 平方公里,人口 25.47 万;其中城区面积 9.6 平方公里,人口 12 万。20 世纪 50 年

代以来,建有纺织、食品、电力、皮革、机械等工业。传统产品有中成药驴皮阿胶;芦笋罐头为优质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市内外交通发展迅速。市内修建了主次干道 68 条,全长 57.5 公里,又修建了 4 座大桥横贯沙河南北,

两座桥涵贯通贾鲁河东西,另有枢纽闸 1 座,使三岸紧密相连。对外有漯周铁路、公路和水运联系。名胜古迹有关帝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为豫东平原保留较好、建筑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

(李润田)

Zhouyuan

周原(Zhou yuan) 周代文化的发祥地,以文化遗址而闻名。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北依岐山,南临渭水,西起凤翔,东至武功。包括岐山县、扶风县的大部分地区,沃野连绵,土地肥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公元前 14 世纪,周王朝祖先古公亶父率部族来到周原开荒种地,修治田亩,建筑房舍,建造都城,称“京”或“京邑”,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国家,号称“周”。周文王末年,都城从周原迁到长安县沣河西岸的沣京,武王时又迁到沣河东岸的镐京。周原成为周公、召公的封地,但因周原是周人立国的根据地,迁都沣、镐以后,仍常回周原祭祀祖先。西周末年,周原日渐荒芜。周原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1975 年以来,已发掘了西周宫殿(宗庙)建筑遗址、平民住宅区和制骨作坊以及百余座墓葬,出土了数以万计的西周文物和甲骨文。甲骨文小如粟米,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史书和金文所没有的资料。自汉至令出土青铜器千件以上,著名的有大盂鼎、毛公鼎,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科学价值。

(李健超)

Zhuxian Zhen

朱仙镇(Zhuxian Zhen) 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与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齐名。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南 20 公里处,属开封县。是典型的历史商业城镇。相传战国时期,朱仙镇为小村落,称“仙人庄”,是魏国大力士朱亥的故里。金始改名朱仙镇,由于朱仙镇地处中原,背域广大,同华北、西北各地联系方便,又临贾鲁河,元、明以后发展为水陆交通联运码头。明中叶最盛时有人口 30 多万,以外地商人为多。货运以转运西北山货、河南牲口与土特产为主。运入以木材、瓷器、茶、盐、糖、布匹、粮食、京广货为大宗。生产的竹竿青酒、年画、爆竹等行销全国。后因黄河多次泛滥,贾鲁河河道淤塞,又因京汉、津浦铁路通车,且屡遭战祸,朱仙镇日益衰落。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已发展为繁荣的农村集镇。

(李润田)

Zhuhai Shi

珠海市(Zhuhaishi) 广东省辖滨海城市,经济特区所在地。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角,珠江口西侧,东临伶仃洋,南端毗邻澳门。辖 1 区及斗门

县。海陆面积 7555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1630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5925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690 公里,市属大小岛屿 147 个。人口 48.63 万,其中

市区面积 654 平方公里,人口 21.26 万。原为珠海县, 1953 年由中山县和宝安县划出部分地域组成。1979 年改为省辖市,次年划出部分地区设立经济特区。特区位于珠海市南部环绕澳门的沿海半月形狭长地带。面积 121 平方公里。

市境三面临海,大小岛屿罗列,计有三灶岛、横琴岛、高栏岛及万山群

岛、担杆列岛等,散布在珠江口外广大海域中。港湾众多。境内地形分散复杂,兼有低丘、孤山、平原、滩涂和红树林海岸。西江虎跳门和泥湾门水道流经境内,其他河流短小。平原上河网渠道密布,灌溉方便。海岛多海拔 400~ 500 米山丘,为珠江口外屏障和国防前哨。本市多台风、雷雨。农业以水稻、甘蔗种植为主。并产黄麻、花生、薯类、烟叶、茶叶、香蕉、荔枝、柑橘和蔬菜等。其中名产菜心、韭黄、蘑菇、禾虫蜚声港澳。水产业尤为发达,以海洋捕捞为主。盛产圆鲹、青鳞、鲳鱼、牡蛎、蟹等,出口量大。香洲、唐家湾、湾仔、东澳、南水、庙湾等是主要渔港或养殖中心。万山渔场是广东省最大渔场。矿产有锡、钨、绿柱石、铁和硅砂等,其中砂石出口港澳,为当地重要经济部门。海域内富含油气资源。从设市和成立特区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特区已形成以电子、建材、轻纺、食品 4 大行业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此外还有造船、网缆、化肥、塑料、服装等工业。拱北为特区中心,吉大也将建成特区的繁华中心,并将与夏湾、北岭等建设为特区中的工业区, 有“黄金海岸”之誉的珠海西区已兴建为重要工业及旅游基地。

珠海水陆交通方便。汽车南经拱北抵澳门,北上广州。水路通过诸岛往来港澳和东南亚各地。拱北是外贸口岸,每年有大批客货流由此通过,九洲港为主要海港。三灶机场已有航班通往广州。珠海旅游业兴旺,有海滨公园、石景山旅游中心、烈士陵园、大镜山水库、唐家公园、白藤湖等风景区。市境高栏岛有 3000 年前的摩崖石刻大幅壁画,系青铜时代产物。

(徐俊鸣 司徒尚纪)

Zhu Jiang

珠江(ZhuJiang) 中国第 3 大河。原指广州到东江口的河段,因河中有海珠岛而得名,后以之称该水系。

北江水系梯级工程习惯所称珠江流域系指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广大流域。

珠江流域跨越滇、黔、粤、桂、赣和湘等省区。位于北纬 21°31′~26

°29′,东经 102°15′~115°53′,由东、北、西三大江汇流而成。流域呈扇状辐合,但各水系则呈树枝状分布。主要干支流总长约 1.1 万公里,流

域总面积 45.26 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越南境内的 1 万多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山地丘陵占总面积 94.5%,平原盆地分散,占 5.5%。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岭高倚在北部和西北部;西北部为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 高原边缘峰峭崖陡,多瀑布急流。云贵高原以东,山势骤降至两广低山丘陵, 其中矗立大瑶山、大明山、九连山、石硿洞等千余米高山,喀斯特遍布。丘陵中有南雄、英德、曲江等较大盆地。丘陵以东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仅有少量丘陵、台地散布其间。

石灰岩约占全流域面积 50%。西江中、上游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可分为裸露性和覆盖性两大类,广西境内枯水流量在 0.1 立方米/秒以上,流程在 10

公里以上的地下河系共 248 条,其中有些呈断头河,已被利用的约半数。区内地下水丰富,有些河段上游断面流量较下游者多,许多小流域地下与地表流域面积不一致,产流和汇流过程十分复杂。

干支流概况 主干西江源于云南沾益县马雄山,全长约 2210 公里。总落差约 2130 米,在三水以上流域面积约 35.5 平方公里。西江干流上游南盘江与北盘江会合后称红水河,会柳江过大藤峡后称黔江,黔江与郁江相会后称浔江,会桂江后在梧州市以下始称西江。西江经羚羊峡后在思贤滘处与北江

沟通,以下便流经珠江三角洲入南海。

北江主源称浈水,源于江西省信丰县西溪湾,干流全长 468 公里,流域

面积约 4.6 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广东省境内,总落差约 310 米,主要支流有武水、滃江、连江和绥江。北江中游切过盲仔峡和飞来峡,经三水后流入三角洲河网区,与西江河道交错,注入南海。

东江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称浔乌水,与定南水相会后称东江,流经广东东部,干流全长 523 公里,流域面积 2.8 万平方公里,总落差约 440 米,到石龙后分流,形成东江三角洲,后分为北干流和南支流两大河,同注入狮子洋经虎门出海。主要支流有安远水、浰江、新丰江、秋香港、西枝江和增江。

西、北江在思贤滘沟通后,形成河网交错的西北江三角洲,分经 8 个口门出海,自东而西为: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东江三角洲则以狮子洋相隔,与之组成复合三角洲,三角洲总面积约 1.1 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 2%左右。西北江三角洲年均向海外伸延70~100 米,淤积成广大滩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又有兴安运河沟通湘、漓二江,即为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古运河。

气候与水文 珠江流域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在 1 000~

  1. 000 毫米,个别地区可达 3000 毫米,沿海较多,云贵高原较少,多暴雨,

    雨量集中在夏秋两季,在广西中北部常有持久性大暴雨,导致西江大洪水。

流域年均径流量为 3412 亿立方米,以水量而言,居全国河流的第 2 位。

其中西江年均径流量约 2670 亿立方米,约占流域总量 80%,北江为 472 亿立方米,东江为 272 亿立方米。珠江流域 4~9 月为汛期,流量占全年 70~ 80%,洪水多出现于夏季,下游及三角洲常有较大秋汛。珠江流域洪水历时最长仅半月左右,涨落均较迅速。4~9 月汛期中,一般出现洪峰五次,即头造水(农历三月底)、四月八(农历)、龙舟水(农历五月)、慕仙水(农历七月上旬)和中秋水(农历八月后),其中以龙舟水最大。珠江流域有些河段的水位差很大,如西江中游都安站最大水位差达 39.09 米,武宣达 25.53

米,北江连江口站也达 20.60 米。

流域年均含沙量为 0.126~0.344 千克/立方米,其中西江为 0.344 (梧州),北江为 0.123(石角),东江为 0.148 (博罗),年均输沙总量约为8554 万吨,其中西江约 7530 万吨,占总输沙量 90%左右,多来自红水河;北

江年均输沙量约 595 万吨,占总输沙量 5%以上;东江年均输沙量约 429 万吨, 不及总输沙量的 4%。特大洪水时含沙量亦较大,例如 1968 年,西江马口站测得输沙量达 1.32 亿吨,为平均值的两倍。

珠江流域河水矿化一般为 50~250 毫克/升,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钙组水及碳酸盐钠组水。西江中上游河水矿化度较高,约 150~200 毫克/升,硬度 2~3 毫克当量/升,属重碳酸盐组水;东、北两江河水矿化度较低,大都在 100 毫克/升以下,均属重硫酸盐钠组 L 型水,河水硬度多在 1 毫克当量/ 升以下。

水力资源 珠江全流域理论水力蕴藏量达 3 335 万千瓦,理论年发电量达

  1. 921 亿度,占全国总量的 5·8% ,流域水力资源大部分在西江,理论蕴藏量达 2 943 万千瓦,占全流域 88%,可开发量达 2117 万千瓦,占全流域 86%, 其余各江及三角洲理论蕴藏量仅 12%,可开发量为 14%。珠江水力资源特点为高度集中,有利于系统开发。如从贵州(南盘江)到广西武宣,干流长 1143

公里,集中落差达 692 米,流量达 4 000 多立方米/秒,地质条件宜于建坝址的天生桥高低坝、岩滩、龙滩、大化、百龙滩、恶滩、十五滩、大藤峡、鲁布格等处,可建成一组梯级发电系统,装机总量达 1 300~1 500 万千瓦,年发电量达 500~600 亿度。已建和在建的大发电站,如红水河大化站,装机容量 88 万千瓦,总电量 20.6 亿度;东江新丰江发电站,装机容量 29.25 万千

瓦,发电量 11.7 亿度。其余较大水电站有北江长湖站、广东流溪河站、增江天堂山站、广西澄碧河站和西津站等。流域多山地丘陵,支流落差大,水量又充沛,故小水电资源丰富。流域中已开发农村小水电站 2 万多座,总装机

容量 486 万千瓦。流域内的大水电站年发电总量达 200 多亿度。

人文概况

全流域通航里程约 1.29 万公里,占全国航运里程 1/4, 5 000,吨

海轮可直达黄埔港。北江支流小北江(连江)先后建成了 9 个航运梯级,成为全渠化河道。

珠江流域总人口 7500 多万,农业人口占 5857 万,民族以汉族最多,少

数民族则以壮族和苗族较多,此外有瑶、布依、毛南、彝、黎等近 10 个民族。

人口密度三角洲达 590 人/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地只 10 人,平均约 157 人/ 平方公里。

总耕地 440 多万公顷,水田占 60%左右,为中国主要农林产区和热带、亚热带作物基地,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蔗糖产量约占全国 1/2 左右,热带作物有橡胶、油棕、咖啡、可可、剑麻和香茅等。工业部门多。主要城市有广州、韶关、佛山、南宁、百色、桂林、梧州、肇庆、惠阳和江门等市县。珠江流域淡水鱼约有 250 种,除鲤、鲫、鳊、青、草、鲢、鳙、鳜、花

  • 、鮠、鲶、鲩、黄颈等鱼类外,尚有本流域独有的鲮鱼、卷口鱼。流域河道又多洄游鱼类,如鲥鱼、鲚凤、◻、艮鱼、鳗鲡、花鳗、鲈、鲻等。此外有中华鲟,重达数百斤。珠江三角洲下游河口区还有丰富的蚬、青蟹、沙虾及人工养殖的牡蛎。

珠江流域有煤、锰矿、硫铁矿、铁矿及铝、锰、钨、锡、锌等矿产资源。谷地和平原多分布在郁江、浔江、西江沿岸和东北江中下游,尤以三角洲平原为珠江流域粮食,塘鱼、海产、蔗糖、桑蚕、三鸟(鸡、鸭、鹅)和各种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

(沈灿燊)

Zhujiang kouwai Qundao

珠江口外群岛(Zhujiangkouwai Qundao) 中国仅次于舟山群岛的第 2 大群岛。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外。由 150 多个大小岛屿组成。较大的为香港岛、大濠岛、横琴岛、高栏岛、荷包岛、大襟岛、上川岛、下川岛。较小岛群有万山群岛、蒲台列岛、担杆列岛等。行政上分属香港、澳门、珠海市、台山县等管辖。

珠江口外群岛受北东—南西断裂影响,作北东向排成数列,包围在珠江漏斗湾口外,绵延 160 多公里的广阔海域上。群岛原为大陆山脉(莲花山) 的延伸部分,后因山体沉降和海水入侵与大陆分离成岛。群岛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覆盖,峰岭罗列,海拔多为 200~300 米,最高为大濠岛上的凤凰山, 海拔 935 米。由于长期侵蚀、剥蚀和升降运动,形成陡崖、乱石堆、海蚀阶

地、海滩等地貌。

群岛海域为良好渔场,珠江口饵料丰富,为鱼类觅食、产卵场所,捕鱼业发达。岛上建有公路、航标,为广州、香港对外航线导航目标。因地理位置优越,群岛成为外贸交通进出门户。尤其是香港岛,为世界航道要冲,东方最大贸易港(见香港)。万山群岛正扼珠江口,为广州出海航线所必经, 地理位置险要,属珠海市管辖。

(徐俊鸣 司徒尚纪)

Zhujiang Sanjiaozhou

珠江三角洲(Zhujiang Sanjiaozhou) 中国第 2 大三角洲,居亚洲三角洲的第 6 位,世界三角洲的第 15 位。由西江、北江、东江及潭江、绥江、流溪河、增江等在珠江河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亦为华南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南海北岸,广东省中部珠江河口。介于北纬 22°~23.5°。北回归线恰经其北境。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北起西、北二江汇合点的旧三水(现称河口),东抵东江下游的石龙镇,南达崖门口外。广义的范围西起高要羚羊峡东口及潭江司前;北起北江黄塘、宝月,流溪河广州、石碣,绥江黄冈; 东迄东江园洲、增江沙塘。包括高要以东、石角以南的三水盆地,园洲以下的东江下游平原,兼有西、北江下游平原及潭江下游平原。面积 8601.1 平方

公里,其中西北江三角洲 8033.1 平方公里,占 93.4%,东江三角洲 568 平方公里,占 6.6%。(参见彩图插页第 46 页)

发育过程 珠江三角洲是在海侵、海退的多次旋回中发育起来的。据研究,①距今 40 000~32 500 年,珠江三角洲全境为陆地,西江、北江、东

江、潭江等河流下切,形成平行岭谷地貌。②距今 32 500~22 000 年,珠

江三角洲约有 1/5 面积为海侵,海水沿河谷入侵,形成 3 条溺谷。③距今 22 000~7500 年,南海海面大幅度下降,珠江三角洲全境又为陆地。④距今

7500~5000 年发生第二次海侵,整个珠江三角洲被海水淹没,当时的古海岸线至少伸到广州及佛山一带,溺谷湾深入到羚羊峡东口的广利。同时河口发生淤积,河水及海水带来的泥沙充填溺谷,形成近代三角洲平原。⑤距今5000~2500 年局部海退,西北江三角洲中、南部海域大大缩小,东江三角洲由海湾变为陆地,三角洲约 1/2 的海侵区沉积了厚 3~5 米的砂质淤泥,三角洲向海挺进。⑥距今 2500 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受第 3 次海侵,但海面上升速率缓慢。由于河流搬运作用强烈,溺谷及海湾范围不断缩小,滨线不断向海推移。秦汉之际,西北江三角洲滨线位于安教—逢简—富裕—紫坭—石湾— 石楼—菱塘附近。顺德县逢简、勒流、石涌一带已是河口沼泽地或大片平原。唐代,市桥台地以南以东尚为宽阔海域,东江三角洲的滨线大致在莞城以西、中堂以东。宋代,外海—古镇—小榄—线以南仍为较宽阔的外海。明代,西北江三角洲的滨线大致在上横、西安、石岐、港口、横栏、南顺沙一线。东江三角洲的滨线可能在麻涌以西,厚街以南。清初西江下游的滨线大致在沙堆、六乡、坦洲。蕉门至横门间大致在张家边、民众、万顷沙北。万顷沙、灯笼沙的出现均仅有近百年历史。

地貌 珠江三角洲在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和中生界、新生界的盖层沉积的残余基础上,受不同时期断裂的影响,形成断陷盆地。三角洲东有大岭山、羊台山,北有白云山、摩星岭,西有皂幕山、古兜山。山丘走向多与北东向构造线一致,又被北西向构造线所交切。三角洲平原上有 160 多座突起的丘陵、台地、残丘,面积约占三角洲总面积的 1/5。其中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

海拔 200~400 米,少数高出 500 米,如黄杨山 591 米,五桂山 505 米。台地

集中在北部番禺至广州之间,可分为 40 米和 20 米两级。残丘分布较广泛, 岩性多样。

水文 珠江三角洲河网发育。西北江三角洲主要水道近百条,总长 1 600

公里。东江三角洲主要水道 5 条,总长 138 公里。越往下游,河网越密。珠

江三角洲的主要出口有 8 处,“三江汇合,八口分流”成为三角洲水系的重要特色。其中东部的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构成伶仃洋河口;南部的磨刀门、鸡啼门构成磨刀门河口,虎跳门、崖门构成崖门河口。三角洲接纳珠江水系的来水中,西江占珠江总径流量的 73.5%,北江、东江各占 13.5%, 7.3%。来沙亦以西江最多,次为东江,北江较少。上游来沙在口门外形成大片浅滩。在人工围垦的影响下,浅滩最大伸展速度可达 70~100 米/年。珠江口外水深小于 5 米的浅滩面积约 1 265 平方公里,相当于平原面积的 18.2%。

水深零米左右的可垦滩地约 8.17 万公顷。

珠江口的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型,平均潮差仅 1~1.57 米,属弱潮河口。西北江三角洲两侧的两个三角港(伶仃洋与崖门口外),由于喇叭形河口, 迫使河口潮差增大(虎门内侧最大潮差为 2.34 米),潮水冲刷力增强,致使水道既深且宽,如黄埔港及潭江银州湖一带,水深一般 8~10 米。潮流界枯季上移,西江至高要三榕峡,北江至三水,东江至东莞石龙。因珠江口门众多,三角洲中的会潮点多达二三十处。三角洲汛期(4~9 月)径流占全年的80%,枯期(10 月~翌年 3 月)只占 20%。但因三角洲河汊枯期都在潮流界之内,潮水的进退也占了各河道流量重要的一部分,大大削弱了各汊流枯汛期的水位差。

气候 气候属南亚热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处在大陆冷高压南缘,受大陆季风影响,略带大陆性。夏季则为海上吹来的东南风与西南风所调节, 不及华中内地酷热。年均温 22℃左右。10℃以上活动积温为 7500℃。最冷月均温 12~13℃,绝对低温曾降至-1.3℃(1955 年)。全年实际有霜日在 3 天以下。最热月均温约 28℃,绝对高温 38.7℃。年降水量 1 60O~2 000 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夏秋间台风频繁,7~9 月为珠江口台风景盛季节, 暴雨也最多。台风降水量一般为 200 毫米,最大 400~500 毫米。常遇锋面雨, 但冬季降水较少。冬季天气冷暖变化无常,气温骤降可达 16~17℃,最长连续降温日为 7~8 天。冬季陆风风速较强,常达 5 米/秒左右。夏季海风风速较弱,常仅 3 米/秒。夏秋台风风速常大于 40 米/秒,并引起风暴潮,造成严重灾害。

土壤与生物 珠江三角洲平原多冲积土和海积淤泥,沿海草滩及红树林海岸发育了盐渍沼泽土。掩埋红树林的地区产生了咸碱田。低丘、台地上到处可见荔枝、龙眼、杨桃、柑橘、香蕉、橄榄、木瓜等果树及马尾松、竹、榕、木棉、葵、樟等树木。近百年来又引种了核树、木麻黄、台湾相思、银合欢等树种。山地红壤上广布马尾松林、桃金娘灌丛及岗松、鹧鸪草等耐酸性耐旱植物。沿海及海岛一带热带性植被茂盛,除代表性的热带植物如猪笼草、蛇王藤外,还有菠萝蜜、芒果、椰子等果树。三角洲边缘山地有华南虎,外伶仃岛上有猕猴,眼镜蛇则到处可见。

开发与利用 早在新石器时代三角洲上已有居民,先秦时期为百粤族所居。北宋已开始修筑堤围,遏制水患。至今堤围修筑已有 900 多年历史。根据围垦年代和地面高程,三角洲土地可分为围田、高沙田、中沙田、低沙田

等类型。在围田和高沙田区,低地挖作鱼塘,余泥培高塘基,基上栽桑、种蔗或植果树,桑叶养蚕、蚕蛹、蚕沙及塘边野草养鱼,塘泥培基,循环不已, 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为世界各地所罕见。基水地的面积约占平原总面积的 18%,集中分布在顺德、中山和南海等县。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粮、糖、塘鱼、蚕丝及亚热带水果产地。食品、纺织等轻纺工业发达。三角洲人口稠密,主要城市有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等。深圳市、珠海市设置了经济特区。广州为华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

(叶汇 梁溥)

Zhumulangma Feng

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 Feng) 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第 1 高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纬 27°59

′15.85″,东经 86°55′39.51″,海拔 8848.13 米,有地球“第三极”之誉。“珠穆朗玛”系佛经中女神名的藏语音译。18 世纪初,中国就已测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并载入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完成的《皇舆全览图》, 称“朱母朗马阿林”。(参见彩图插页第 56 页)

地质与地貌 珠穆朗玛峰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在其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积岩系间为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即顺此带自北往南推覆于元古代地层上。峰体上部为奥陶纪早期或寒武—奥陶纪的钙质岩系(峰顶为灰色结晶石灰岩),下部为寒武纪的泥质岩系(如千枚岩、夹片岩等), 并有花岗岩体、混合岩脉的侵入。岩层倾向北北东,倾角平缓。始新世中期结束海侵以来,珠穆朗玛峰不断急剧上升,上新世晚期至今约上升了 3 000

米。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以每年 5.08 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致使整个喜

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珠穆朗玛峰每年也增高约 1.27 厘米。珠穆朗玛峰山谷冰川发育,山峰周围辐射状展布有许多条规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长度在 10 公里以上的有 18 条,末端海拔 3 600~5 400 米。其中以北坡的中绒

布、西绒布和东绒布 3 大冰川与它们的 30 多条中小型支冰川组成的冰川群为

著。珠穆朗玛峰周围 5 000 平方公里范围内冰川覆盖面积约 1 600 平方公里。在许多大冰川的冰舌区还普遍出现冰塔林。古冰斗、冰川槽形谷地、冰川或冰水侵蚀堆积平台、侧碛和终碛垄等古冰川活动遗迹也屡见不鲜。寒冻风化强烈,峰顶岩石嶙峋,角峰与刃脊高耸危立,遍布岩屑坡或石海。土壤表层反复融冻形成石环、石栏等特殊的冰缘地貌现象。

气候与垂直自然带 珠穆朗玛峰气候具明显季风特征。冬半年干燥而风大,为干季和风季。夏半年为雨季。4~5 月和 10 月是两个过渡季节,天气晴朗温和,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黄金季节。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气候差异很大, 南坡降水丰沛,具有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北坡降水少,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谱南翼属热带山地性质,北麓的高原湖盆无森林,为典型的草原景观。海拔 5000 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以高山草甸与雪莲花、垫状点地梅、苔状蚤缀等稀疏座垫植物占优势。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土壤含砾多、粘粒少,反映了近代自然地理过程的年轻性。

探险与科学考察 自 1921 年起,不断有人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但多遭失败。直至 1953 年 5 月 29 日,英国探险队的两名队员才第 1 次从尼泊尔境

内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60 年 5 月 25 日,中国登山队的 3 名队员(王

富洲、贡布和屈银华)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75 年 5 月 27 日中

国登山队 9 名队员又一次从北坡集体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并在主峰顶竖起了

  1. 米高的觇标。据此觇标中国第 1 次测得珠穆朗玛峰的精确高程。与登山活动相配合,中国科学院也多次组织了大规模综合考察,进行了地质、地理、生物和高山生理等多门学科的研究。1988 年 5 月中、日、尼 3 国运动员实现了从南、北坡登顶跨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1989 年建立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为 3000 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城镇居民稀少,但有从拉萨市经日喀则至绒布寺的公路可供登山和旅游活动之用。

(李明森)

Zhuzhou Shi

株洲市(Zhuzhou shi) 湖南省辖市,新兴工业城市。中国南部铁路运输枢纽。位于省境东部,湘江下游东岸。辖 3 城区、1 郊区及攸县、茶陵、酃县、株洲 4 县。面积 1.142 万平方公里,人口 349·50 万;其中市区面积427 平方公里,人口 56.02 万。原属湘潭县辖。1905 年株洲至萍乡铁路通车后成为煤炭转运港;1937 年浙赣铁路全线通车并与 1936 年筑成的粤汉铁路接通;但株洲直至 1949 年时仍为小集镇。195l 年由湘潭县析置。市境位于株洲丘陵性红层盆地东北。海拔 38~50 米,地形平缓开阔。工业以有色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电力、食品、纺织、煤炭等部门为主;其中冶金、建材、煤炭的产值均为全省之冠。所产平板玻璃、硫酸、烧碱、农药、电石、塑料的产量,亦居全省第 1 位。株洲水陆交通便利。京广、浙赣、湘黔 3 铁路干线交会于此,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株洲铁路货站为全国大型零担货运中转站之一,湘江贯通南北, 20 吨级船只四季通航,港口货物年吞吐量 137 万多吨。近郊及各县除富有矿产外,还盛产稻、麦、油茶及竹、木等。市郊樟树下为中南林学院所在地。

(邓美成)

zhuguang Shan

诸广山(Zhuguang Shan) 湘赣界山之一,属罗霄山脉南段。位于湘赣两省边境南部的桂东、汝城、崇义、上犹等县间,呈北北东—南南西向, 主要由花岗岩等构成。海拔多在 1 500 米以上。主峰齐云峰,位于江西崇义

与湖南桂东之间,海拔 2061 米,为江西第 3 高峰。多林木和钨、锡等资源。

山脉北缘遂川汤湖温泉,涌水量每秒约 20 升。

(易宜曲)

Zhuji Shi

诸暨市(zhju shi) 浙江省辖县级市,浙江重要商品粮基地和茶叶、蚕茧重点产区之一,香榧主要产地和毛猪出口基地。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位于省境中部偏北,浙赣铁路纵贯市境。面积 2265 平方公里,人口 101.84 万,秦置县。原属绍兴市管辖,1989 年撤县设市,并为省直辖行政单位。市境多山,钱塘江支流浦阳江流经中部,沿江两岸多平原,形成诸暨盆地。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诸暨香榧盛产于枫桥镇南部东溪乡一带,多由枫桥镇集散,故称“枫桥香榧”。香榧古称干果,为营养丰富的稀有珍贵干果,以壳薄、肉满、质脆、味香而闻名国内外,是中国传统特产。工业以诸暨绢纺厂所产绢丝为著。锌精矿产量居全省之首,黄金产量占全省第 2 位,石煤储量在 6 亿吨以上。名胜以市西五泄瀑布著名。周围有 72 峰、36 坪、25 岩,以五级瀑布称奇,是浙江省重点风景名胜区。附近有唐古刹五泄寺遗址。城南

有西施浣纱石和范蠡故居遗址。

Zhunga’er Pendi

(俞康宰)

准噶尔盆地(Junggar Pendi) 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南北宽 450 公里,东西长 700 公里,面积 18 万平方公里,沙漠占 30%。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 479.1 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 270 米,西南部的

艾比湖湖面 189 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 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

地质与地貌 准噶尔盆地在地质构造上为古陆台。中生代砂岩覆盖在古生代基底上,从北向南增厚,北部厚 700 米,南部增至 3 000~4 000 米,含有

煤和石油。新生代地层亦向南增厚,北部不到 450 米,南部拗陷中心均超过

1 000 米;其中第四纪沉积可分 3 带,沿天山北麓的山前拗陷带厚 500 米, 中部厚约 100 米,北部为相对上升部分。

盆地内地貌,平原可分为两区。北起阿尔泰山南麓,南抵沙漠北缘的北部平原,风蚀作用明显,有大片风蚀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沙漠北缘、可分两带,北带为沙漠,南带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农业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优势,流动沙丘仅占 3%。沙漠区年降水量约 100 毫米,冬季有稳定积雪,在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约 40~50%,在半固定沙丘上约 20% 。丘间洼地生长牧草,夏季缺水, 曾作冬季牧场,现已定点打井,夏季亦可放牧。

光热资源与自然灾害 盆地属中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约 565 千焦耳

/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北部约 3 000 小时,南部约 2 850 小时。盆地北部西部年均温 3~5℃,南部 5~7.5℃。盆地东部为寒潮通道,冬季为中国同纬度最冷之地,富蕴 1 月均温为-28.7℃。10℃以上活动积温 3 000~3 500℃, 持续 150~170 天,无霜期除东北部为 100~135 天外,大多达 150~170 天。年均温日较差 12~14℃。

主要自然灾害有冻害和大风。约 4~5 年有一次较大范围的冬麦冻害, 10 年有一次较重的果树冻害。牲畜冻害主要发生于盆地中心的冬牧场。如

1974 年冬至 1975 年春,盆地南部冻死冬麦 13.33 万余公顷,盆地中心牧区牲畜大量死亡。盆地北部每年有 8 级以上的大风天数 33~77 天,西部 70 天以上,阿拉山口 165 天。由于盆地植被覆盖度较大,虽大风天数多,沙丘移动现象却较塔里木盆地为少。但局部地区,如艾比湖东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 27 座,大风移动沙丘,阻塞交通,危害农田。额尔齐斯河谷亦有沙丘多处,冬季风大,不能形成稳定积雪,春季作物难以生存。

水分来源与水资源 主要来自西风气流。降水西部多于东部,边缘多于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盆地冬季有稳定积雪,冬春降水量占年总量 30~45%。除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外,盆地其他河流均为内陆河,以盆地低洼部位为归宿。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山区,春季平原融雪水亦有补给。按河流出山口处流量计算,共有年径流量 210 亿立方米(不包括伊犁河及塔城盆地河流),其中额尔齐斯河流

出国境水量 100 亿立方米。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支流都源于阿尔泰

山南坡。盆地的内陆河有 4 排水区:①乌伦古湖。为乌伦古河尾闾。②艾比湖。汇纳博尔塔拉、奎屯及精河等河。③玛纳斯湖。汇纳玛纳斯、金沟、巴

音、塔西等河,源于准噶尔西部山地的 10 多条小河,曾以玛纳斯河为尾闾。

④天山北坡独立水系。包括呼图壁至木垒的所有河流,都消失于灌区中。由于灌区引水,入湖水量均急剧减少。

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来自山口以下河床、渠道及田间渗漏,共有动储量 25 亿立方米。从农业用水供需关系看,基本无缺水之虞。

土地资源与农业潜力 盆地北部主要土壤是棕钙土,局部地区还有栗钙土、龟裂土、沼泽土、草甸土和盐土。盆地南部的北带以荒漠灰钙土为主, 南带以棕钙土为主,冲积扇缘有草甸沼泽土和草甸盐土,扇缘以下为盐碱化的荒漠灰钙土。由于水源限制,要使全部土地(约 0.18 亿公顷)都有灌溉, 尚有困难。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需注意:①提高光能利用率。②总结经验,根据农业气候条件重新考虑冬麦合理布局。③营造防护林带。④争取尽早实现额尔齐斯河水南调工程。

经勘探证明,盆地已展现了可喜的石油开发前景。盆地东部海拔 540 米的风蚀洼地内,发现有世界罕见的千余株硅化木。

(杨利普)

Zhunga’er Xibu Shandi

准噶尔西部山地(Junggar Xibu Shandi) 在新疆境内天山以北, 准噶尔盆地西侧。西起塔城、裕民,东至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有许多相互并不连续的低山丘陵,海拔二三千米,大致呈东西走向,名称各异。延伸较长的有和布克赛尔与吉木乃 2 县间的萨吾尔山和布克赛尔西部的赛米斯台山、托里县境的加依尔山与玛依力山、裕民县境的巴尔勒克山、额敏县境的乌日可下亦山,还有延伸于塔城、额敏 2 县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塔尔巴哈台山。延伸较短并有山名的更多,如托里东部的成吉思汗山、哈图山,和布克赛尔县境的代伦山、巴音乌勒山、阿尔格勒特山、赛尔克山等。上述诸山均在准噶尔盆地西则,以往无概括的山地名称。1950 年以来有些出版物曾用“准噶尔西部山地”来概括。上述诸山除塔尔巴哈台山位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边界可称界山外,其他山地均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距离国界线远的 200 多公里,近的 20 多公里,故均不能称为界山。

(杨利普)

zhuo’aoyou Feng

卓奥友峰(Qowowuyag Feng) 世界第 7 高峰。海拔 8204 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珠穆朗玛峰西北 29 公里处,为中国与尼泊尔王国之间的界山,在中国境内归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管辖。卓奥友峰为上新世末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断裂上升的断块山地,山势高拔峻峭,但山顶平坦。山体由黑云母花岗片岩、长英岩与花岗岩等组成。与珠穆朗玛峰及其他相邻的海拔 8000 米以上的高峰(干城章嘉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和希夏邦马峰),组成了喜马拉雅山脉中最雄伟高耸的山段。其上现代冰川发育,北坡现代雪线高度为海拔 5700~5900 米;现代冰川长 10~20 公里,北坡的加布拉冰川末端下达海拔 4980 米。古冰川遗迹丰富,第四纪不同时期的冰碛在北坡的分布下限已伸至定日盆地南缘,约海拔 4500~4600 米。在定日县南的加布拉村北的热久藏布两岸保存有较完整和典型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第四纪地层剖面,是研究和划分该地区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活动的重要依据。

卓奥友峰与其西北面 34.5 公里处的通泽峰(海拔 7038 米)之间的兰巴山口(5 717)是中尼两国人民来往的通道。1985 年 5 月 1 日,中国西藏登

山队的 4 名藏族队员首次登上卓奥友峰顶。

zhuoZi Shan

(李明森)

桌子山(Zhuozi shan)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的山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缘的乌海市境。面积 2368 平方公里。地质构造上,与贺兰山同属鄂尔多斯台缘褶带,因喜马拉雅运动断裂,又经黄河切割,形成现今地势。桌子山由两条南北向平行的山脉组成,两山相距 10 公里。东面为阿拉不素

山,长 90 公里,宽 12~14 公里,海拔 1800 米,主峰桌子山 2149 米;西面

为冈德尔山,长 30 公里,宽 9 公里,海拔 1600 米。两山岩石主要由片麻岩、石灰岩、页岩等组成。山岭受到长期干燥剥蚀和抬升,具有桌状山顶,除沟谷中有些小半灌木、灌木和零星的山榆、山杏、松、柏外,绝大部分均为裸露岩石。邻近黄河的西坡较陡,多狭窄沟谷;东坡高差较小,切割不深。山区气候干燥,风大沙多。虽有足够温度,但因年降水在 150 毫米以下,树草难成活。桌子山区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并有铁、铅、锌、石墨、白云母、芒硝、石膏、耐火粘土、石灰石、石英砂岩等。煤炭工业最为发达,兼有水泥、炼铁、化工、机械、电力、有色金属冶炼、陶瓷等工业部门。乌海市为荒漠中的主要工业中心,附近有桌子山岩画、拉僧庙等名胜。

(孙金铸)

zhuolu Xian

涿鹿县(Zhuolu Xian)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辖县,著名古文化地和古战场。位于省境西北部桑干河畔。面积 2 788 平方公里,人口 30.4 万。县府驻涿鹿镇。泥河湾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现,证明涿鹿县早有人类居住。下水磨村、龙王塘村和西厢广村均发现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相传黄帝曾居住于此,其部落与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进行战争,远古时代著名的“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均发生于此,春秋战国时涿鹿为燕上谷郡地,汉为下洛、潘县、涿鹿县地,隋为怀戎县,唐置永兴县,为新州治。辽为奉圣州治,元改为保安州。1916 年复改为涿鹿县。县境位于冀西北山间盆地区,南部多海拔 2000 米以上高山,小五台山主峰 2882 米,为河北省最高峰。森林

资源较丰富。桑干河两岸为怀来盆地的一部分,是主要农作区。年均温 8.8

℃,年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多冰雹和大风。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钼、铜和硫、磷等。涿鹿县城原有砖城、土城,计九门九关。商业繁盛,有“小北京”之称。工业有农机、化肥、食品等部门。农业灌溉历史悠久,有明建惠明北渠、惠民南渠和 1958 年所建“七一”大渠。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等。古迹有黄帝城遗址、竹鹿故城、辽金镇水塔等。

(邓绶林 唐学曾)

Zhuozhou Shi

涿州市(Zhuozhou Shi) 河北省保定地区辖市。位于省境中部京广铁路沿线,因地理位置重要,古称“燕京锁匙”。面积 725.7 平方公里,人

口 48.5 万。战国时燕置涿(邑),是重要城邑。秦置涿县。历为涿郡、范阳郡、广阳郡、涿州治所。1913 年复为涿县。1986 年改市。古代涿县文化发达, 人才辈出。市境地势平坦。房涿涞灌区历史悠久,是粮食重要产区,尤以涿州稻著名。工业发展较快,有机械、化肥、造纸、建材、食品加工等。特产金丝挂毯、玉雕工艺。金丝挂毯生产已有 2000 余年历史,历史上供皇宫御用, 现大批出口。古迹有双塔、永济桥和桃园。

(邓绶林 唐学曾)

Zhuoshui Xi

浊水溪(Zhuoshui Xi) 台湾省最长河流。位于台湾本岛西中部,自中央山脉西侧流注台湾海峡,长 186.4 公里,流域面积 3155.2 平方公里,仅略次于高屏溪。主源起自合欢山垭口;上游重要支流有万大溪、丹大溪、郡大溪、陈有兰溪、清水溪等。浊水溪源高流急,山地集水区年降水量达 2 000~

3 000 毫米,但所经地层多属页岩、砂岩,易受侵蚀,故平时含沙量甚大, 尤以万大、丹大两溪为最,洪水期更甚。河口计划洪水量 2.4 万立方米/秒, 为全省各河之冠。下游经集集以西出山口进入平原。支流漫衍,北至鹿港, 南至北港皆为其冲积扇所及,其间滨海滩涂发育。本段主流(西螺溪)河幅广达 2~4 公里,自东而西,将台湾岛西部分为南北两半。但无航运之利,因含沙量大及旱季缺水,水力利用亦不如大甲溪。浊水溪下游为台湾本岛西部平原重要农业分界线,以南地区,秋冬少雨,嘉南大圳灌溉系统的部分水源有赖浊水溪进水口的供应,为台湾 3 年轮作区。

(吴壮达)

zishui

资水(Zi Shui) 又称资江。上游赧水发源于湖南省城步县北广福山的茅坪坳,至邵阳县双江口与南来的夫夷水汇合,始称资水。干流全长 713

公里,河源海拔 500 米以上,至河口的益阳下降为 28 米,两者相差 492 米, 平均比降 0.44‰,总落差较湘江为大,水力蕴藏量 224 万千瓦。资水水系范围分布于 12 县境,支流山溪河流特性明显。流域面积 2.81 万平方公里。年

径流量和汛期水量(桃江)分别为 217.4 亿立方米和 142.2 亿立方米。流域内山丘、低岗平地,分别约占 65%和 35%。小庙头以上为上游,水源流经山区, 沿河有武冈、洞口、邵阳、新宁等红层盆地和河谷平原断续分布。小庙头— 马迹塘为中游,多山岭峡谷,支流中连溪上源为世界锑都——锡矿山所在地, 新化附近地势较平缓,多丘陵和小片冲积平原,为主要农耕地区。马迹塘以下进入下游,河谷开阔,两岸地貌低缓,河床多沙洲、浅滩,河宽 250~400 米。桃江—甘溪港常年可通航 50~300 吨轮船。益阳以下全属冲积平原。流域年降水量 1400~1600 毫米,河流补给除以雨水为主外,地下水补给丰富, 多裂隙—溶洞水和喀斯特大泉。干流柘溪水电站是湖南大型水电枢纽,装机容量 44.75 万千瓦,为湘中北电网的骨干电源,并使河口 5 万公顷农田减免洪水威胁。流域内为湖南农副产品基地,除粮食外,还产花生、茶油、猪; 林业资源丰富;煤矿储量 7 亿吨。

(陈灿荣)

zibo Shi

淄博市(Zibo Shi) 山东省辖市,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省境中部, 胶济铁路西段。辖 5 区及桓台、高青、沂源 3 县。面积 6036 平方公里,人口

384.47 万;其中市区面积 2961 平方公里,人口 245.75 万。淄博由张店、淄川、周村、博山、临淄 5 区组成。张店古称黄桑店。战国时代为昌城,燕乐毅伐齐后封为昌国君,居于此地。金始称张店。淄川,西汉设般阳县,北魏改贝丘县,隋设淄川县。周村,齐国设于陵邑,两汉、魏晋改于陵县,明、清享有“丝绸之村”的盛名。博山古称颜神店,清雍正年间始置博山县。临淄为齐国都城,自齐献公在此建都共历 600 余年,有“海内名都”之称。淄博原系淄川、博山的合称。1948 年设淄博特区。1949 年设淄博工矿特区。1950

年将清河专区并入,成立淄博专区。1953 年又改为淄博工矿特区,下辖淄川县、博山县、淄博市、张周市, 1955 年设立淄博市,先后将张周市、淄川县、博山县、临淄县、桓台县并入。

市境位于鲁中山地北侧淄博盆地中,南依鲁山,主峰海拔 1 108 米,为市境最高峰;北部为平缓下降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本市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工矿业基础较好。已探明矿藏资源有煤、铁、铝矾土、重晶石、耐火粘土、陶土及铜、铅、钴等,尤以煤、铁、铝矾土为著。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已建成山东省石油加工、纺织、冶金、机械、建材、电力、化工、食品、采煤、电子等部门较齐全的重要工业基地。张店是淄博市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临淄区辛店的齐鲁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建有大型炼油厂、化肥厂、合成橡胶厂和 30 万吨乙烯工程等企业,是中国著名石油化学工业基地之一。淄川、博山以煤炭、冶金、机械、陶瓷等工业为主。富有民族特色的陶瓷、玻璃料器等传统产品,国内外久负盛誉。周村轻纺工业区以生产丝绸为著名,是中国重要丝绸工业中心之一。农业以生产粮食和烟草、花生、麻类为大宗,南部山丘区盛产苹果、梨、核桃、枣、柿等。

淄博市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古迹有春秋大型车马坑和临淄古齐国都城遗址,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十分丰富,号称“地下博物馆”。淄博猿人洞已对外开放。淄川蒲家庄有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故居。博山建有焦裕禄纪念馆和雕像、铁人纪念馆、雷锋纪念馆、赖宁纪念馆。

(陈龙飞)

Zichang Xian

子长县(Zichang Xian) 陕西省延安地区辖县,以煤、石油资源著称。位于延安地区北部。面积 2405 平方公里,人口 20.54 万。县府驻瓦窑堡镇。秦设阳周县,北魏改为城中县,隋、唐至五代因之。北宋时为与西夏毗邻的前线,曾设安定堡等军事堡寨。元宪宗二年(1252)设安定县。1935 年陕北苏维埃政权分安定县为赤源、秀延两县。1936 年初废赤源县,复安定县,又并秀延入安定。1939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县境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区,地表破碎,沟壑密度 7.78 公里/平方公里,但秀延河等河谷中地势平坦,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全县以农业为主,有谷子、糜子、高粱、玉米和豆类。工业以煤炭为主,大小煤矿遍布全县。子长县地势险要,是陕北、关中与晋、甘、宁、内蒙古等省区贸易必经之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瓦窑堡位于清涧河上游及其支流李家川汇合处,曾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1935 年 12 月至 1936 年 6

月的驻地。1935 年 12 月 25 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的窑洞里举行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县城北郊祁家湾有谢子长烈士纪念馆。

(李健超)

Ziya He

子牙河(Ziya He) 海河五大支流之一,海河水系西南支。上游有滹沱河,滏阳河两大支流,在献县臧桥汇合后始称子牙河。于天津第六堡汇大清河入海河(见大清河、京杭运河)。长 730 余公里,流域面积 7.87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平原约各占一半。子牙河北源滹沱河是子牙河水量和洪水的主要来源。南源滏阳河源于太行山东侧峰峰矿区黑龙洞,有 27 条源短流急呈扇形分布的支流汇入,艾辛庄以下无支流。有大陆泽、宁晋泊等滞洪区。至独流镇附近有黑龙港河汇入子牙河干流。子牙河位于半湿润季风气候

区,年均降水量滏阳河上游 650 毫米,滹沱河山区约 530 毫米,平原区则在

550 毫米以下,献县、衡水、辛集市一带为少雨区,仅 450 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多暴雨,特别是滏阳河上游、蝉房、獐獏、黄北坪一带为暴雨中心。径流补给主要来自降水,年径流深的分布与降水趋势一致。年均径流量约

43.9 亿立方米,90%形成于山区,且有北多南少的分布规律。暴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流入平原河道后因渲泄不及,常造成严重灾害。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除在上游兴修水库蓄水削洪外,并开挖了滏阳新河、子牙新河(见海河)及南、北排河等疏水入海工程,解除了子牙河的洪水威胁。流域内煤、铁资源丰富,灌溉发达,盛产棉花和各种干果。有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工业城市,多名胜古迹。

(邓绶林 唐学曾)

ziya Xinhe

子牙新河(Ziya Xinhe) 人工河道。见海河。

zigui Xian

秭归县(Zigui Xian) 湖北省宜昌地区辖县。

中国柑橘主要产区之一。诗人屈原故里。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面积 2427 平方公里,人口 42.30 万。

县府驻归州镇。县境山岭纵横,自然条件多样,富茶叶、油桐、乌桕、生漆、薇菜等多种土特产。中部西陵峡沿岸,气候温和多雨,适宜柑橘生长, 已有 2000 多年栽培历史,年产量所产桃叶橙、脐橙为中国柑橘优良品种,“湖北鲜橙”、“湖北甜橙”和“湖北锦橙”畅销海内外。橙汁加工工业有一定规模。归州镇为历史悠久的山城,位于西陵峡北岸卧牛山麓,四周城垣以巨石垒成,状如葫芦,有“葫芦城”、“石头城”之称。镇内有郭沫若题写的“屈原故里”牌楼,镇东有屈原沱、屈原祠、屈原墓和屈原纪念馆。县西北的香炉坪是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诞生地,有屈宅遗址和屈原庙、读书洞、照面井、玉米三坵等遗迹。西陵峡沿岸风光绮丽,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流来观、香溪、仙女山、玉虚洞等名胜。西陵峡口的三游洞是长江旅游线上的新游览区。县境庙河村附近有距今 6 亿年前的珍稀化石群。

(陈联寿)

Zigong Shi

自贡市(ZigongShi) 四川省辖市,以制盐、化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中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素有中国西南地区“盐都”之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辖 4 区及荣县、富顺 2 县。面积 4373 平方

公里,人口 294.30 万;其中市区 817 平方公里,人口 96.44 万。早在秦代, 自贡一带已有卤水溢出,食之有咸味。但凿井取卤熬盐则始于东汉。唐初成为四川最大的产盐区,有著名盐井 30 余眼。北宋仍为四川三大盐场之一。清时已达全盛时期,最高年产达 20~30 万吨。1939 年将富顺自贡盐井县的自流井和荣县的贡井合并,“自贡”一名由此而来。市境岗峦起伏,丘陵纵横, 海拔约 400 米。大量盐卤即存在于三叠系红色泥砂岩中,如市西北的威西盐矿,面积广达 500 多平方公里,氯化钠含量达 95%以上,有“地下盐海”之称。同时,自贡及其附近尚有天然气资源,很早就有以天然气煮盐的历史。由于资源丰富,自贡的制盐和化工两者产量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33.8%(其

中制盐 13.89%,化工 19.19%)。 1949 年产盐仅 12 万吨。目前所产生活上等用盐,年产量已达 90 多万吨,约占四川全省的 65% 和全国井盐产量的一半,为中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市境邓关盐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学制盐厂,鸿鹤镇化工厂则是四川最大的制碱联合企业,所产化工产品种类众多,其中二氯甲烷、瓦斯糟黑、碘等产量均占中国第 1 位,纯碱居中国第 4

位。硼、钾、溴、氯化钡、炭黑,在全国亦占一定地位,氯化钡畅销至 38 个国家和地区。

城市功能可分为 8 区:贡井轻工业区,凉水井纺织工业区,张家坝、舒平制盐工业区,鸿鹤镇化学工业区,凉高山电子工业区,马冲口和高峰机械、冶金工业区,长山采掘工业区和大山铺、何市钛工业区。市内交通方便,内

(江)宜(宾)铁路和内乐、川滇中线等公路干线均经市区。名胜古迹有西秦会馆,俗称陕西庙,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辟为盐业历史博物馆。市区西北的荣县境内有中国第二大佛——宋建荣县大佛,像高 36 米。自贡又以发现的恐龙化石和恐龙皮肤化石著称于世,已建立中国第一个恐龙博物馆。此外,还有建筑面积 5892 平方米的彩灯博物馆。

(郑 霖)

Zou Xian

邹县(Zou Xian) 山东省济宁市辖县,山东新建煤炭基地,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故里,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省境中南部,沂蒙山地西侧,西接南四湖,京沪铁路纵贯。面积 1387 平方公里,人口 103.99 万。县府驻城关镇。春秋时为邾国地,国都设于今县城南面峄山之阳;秦设驺县, 唐改邹县,沿用至今。主要农产除小麦、玉米、大豆外,东部山区盛产果品和药材。煤炭资源丰富,是兖州煤田的重要产煤区之一,兖州矿务局设于县内。邹县是孟轲故里,县境有孟庙、孟府和孟林等。位于县城南门外的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庙为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初建于北宋,后经重修扩建,殿宇 64 间。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庙内古树蔽日,碑碣林立,有秦汉以来各代石碑 275 块。孟庙西邻的孟府亦称亚圣府,为孟轲嫡裔居住地。亚圣府南北

长 226 米,东西宽 99 米,院落四进,前为官衙,后是住宅,最后为花园,共

有殿堂门庑 116 间。孟林在县城东北 12.5 公里四基山西麓,占地 323 余公顷,

古柏参天,蔚然深秀。孟轲墓西有古冢 3 座,传为孟孙、季孙和叔孙之墓。

县东南有以峄山石刻著名的峄山;县北有铁、岗、尖、葛 4 山摩崖佛经石刻。

(李树德)

ZouLang Belshan

走廊北山(ZouLang Beishan) 包括合黎山、龙首山及东延的红崖山、阿拉古山等。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北,故名。地质构造上,龙首山复背斜较高, 一般海拔约 2500 米,主峰东大山位于甘肃张掖以东,海拔 3616 米,为走廊北山的最高峰。地层属前震旦系龙首山群,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大理岩、白云石等组成。龙首山东端的金川区为中国以镍为主的多种有色金属矿产区。山地北坡平缓,南侧为断崖,地形陡峻,在干燥剥蚀作用下岩石裸露,植被稀少,阴坡局部有天然云杉林。

走廊北山与阿拉善高原间有地层陷落及流水切割形成的山口多座,历史上为南北交通隘道,其中重要山口有三:①西段的东小口子,介于北大山和合黎山之间,古代为游牧民族侵入走廊中段的要道,巴丹吉林沙漠的部分流

沙亦由此南侵至张掖、临泽以北。②中间的人宗口,介于东大山和北大山之间,为历史时期通往匈奴王庭的“龙城古道”必经地。③东段的大红寺口, 介于独峰顶与龙头山间,为一断陷带,现有公路翻越山口经红寺湖绿洲至阿拉善高原各地。

(冯绳武)

Zuli He

祖厉河(Zuli He) 甘肃中部流入黄河的主要苦水河。源出华家岭北侧,上源有二:南源厉河属淡水,东源祖河是苦水。在会宁县城南汇合后, 始称祖厉河,北偏西流,至靖远县城西注入黄河。全长 224 公里,流域面积

1.07 万平方公里。靖远站多年平均流量 5.08 立方米/秒,年径流量 1.51 亿立方米,5~10 月占 80%以上,年输沙量 0.62 亿吨。会宁以南为上游,属土石中山,年降水量 500 毫米以上,植被较好。厉河矿化度小于 3 克/升,支流上筑有米家峡、新窑、芦岔沟等小型水库 8 座,灌溉会宁城南、北的农田。会宁至郭城驿间为中游,属黄土梁峁沟壑地形,年降水量 450 毫米以下,植被差,河流切割至黄土层下的第三纪红层后,矿化度增高。沿途纳入西巩河、甘沟河、土木岘河及关川河等支流,因矿化度大于 3 克/升,难以利用。郭城驿以北为下游,地势低平,河床宽浅,年降水量 300 毫米以下,几无支流汇入,矿化度大于 10 克/升,人畜不能饮用,故称苦水河。全流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也是“滩羊皮”产地之一。1973 年以来修建的靖(远)会(宁) 提黄(河)电灌工程,已解决了当地部分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杨锡金)

zunhua Xian

遵化县(Zunhua Xian) 河北省唐山市辖县,旅游胜地,华北板栗产区。位于省境东北部燕山南麓。面积 1 509 平方公里,人口 59.4 万。县府驻

遵化镇。县境位于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区,周围为燕山余脉环绕,海拔约 500

米,最高峰黄花山 895 米,多隘口要道;中部有东西向海拔约 300 米的低山丘陵,将盆地分为两部分。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 10.4℃,年降水量约 800 毫米。山坡地为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以农业为主,尤适于板栗生长,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栽培。种植面积大,品种好,每年大宗出口,是天津板栗的主要产区之一。受燕山运动影响,遵化富金、银、铁、铬、锰及煤、石英、石灰石等矿藏。明永乐年间即建有当时最大的冶铁场。现有机械、煤炭、冶炼和食品等工业部门特产。地毯远销国外。县内旅游资源丰富。除古长城绵亘县境北部外,又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清帝王陵墓建筑群——东陵所在地。陵墓坐落于县境马兰峪西,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历时 216 年竣工。在

占地约 2 5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内,共建有帝陵、后陵、妃陵和公主坟等 15

座,为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 5 皇帝及慈禧、慈安等皇后和妃嫔葬地。有石碑坊、“功德碑”、石雕群、隆恩殿、配殿、三座门、二柱石、石五供、明楼、“宝顶”和地宫等建筑。埋葬慈禧的定东陵地宫,别具风格, 石门、石券和大理石的壁面上雕满了石像和经文。隆恩殿的墙壁、砖雕图案的斗拱、梁枋、天花板均贴以金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是唐王李世民赐名的福泉(又名汤泉,在遵化县城西北)附近,亭馆林立,寺庙众多。福泉水热可烫酒,有医疗效用。

(邓绶林 唐学曾)

Zunyi Shi

遵义市(zun yiShi) 中国革命历史名城,贵州省遵义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黔北交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位于黔北大娄山南麓,乌江支流湘江河畔,历来为川、黔咽喉,黔北重镇。面积 311.8 平方公里,人口 38.59 万;

其中城区面积 47.3 平方公里,人口 24.28 万。春秋时,遵义为鳖国之邑,战国时为夜郎属国。秦置鳖县。唐贞观十三年(639)置播州,曾称“罗蒙”。宋更名播川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更名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遵义一名始于此。清雍正五年(1727)遵义府及其属县划入贵州。1911 年后废府设遵义县。1950 年改遵义市。市境北倚娄山关,南濒乌江天险,海拔 800 余米。市周农产富饶,有“黔北粮仓”之称。川黔铁路经此贯通南北,公路交通与黔北各县及川、湘相连。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遵义为面积仅 2 平方公里,人口不足 5 万的小城镇。自建市后,工业和市政设施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拥有冶金、机械、电器、化工、电力、煤炭、建材、丝织、酿酒、卷烟、食品等工业,中国最大的遵义钛厂的扩建完工,使中国晋升为世界第 4 大钛工业国。遵义所产董

酒为中国名酒之一。城市可分为 7 个功能区:以行政、文化、商业为中心的城中心区;城东南冶金工业区;城西南建材、电力、丝织工业区;城北电器、电子工业区;城东拖拉机、汽车机械工业区;北郊以酿酒为主的轻工业区; 以站场、仓库、铁路机务段为主的南宫山工业区。遵义是中国革命历史名城, 1935 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于此召开“遵义会议”, 成为中国革命历史重要转折点。市内凤凰山麓是当年与敌激战之地,今为红军墓地。城市建筑依山屹立,独具风格,是黔北旅游胜地。

(陈永孝)

Zuoquan Xian

左权县(Zuoquan Xian) 山西省晋中地区辖县。位于省境东部,太行山西麓,清漳河上游,与河北省邻接。面积 2 029 平方公里,人口 15.3 万。县府驻城关镇。东汉置缭河县,北魏改辽阳县。隋改称辽山县。明为辽州, 1912 年改为辽县。1942 年 6 月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左权将军,改今名。县境多属山区,热量条件较差,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其次为小麦、薯类和大豆。东南部麻田一带,热量条件好,又有清漳何,水源充足,可种植水稻。盛产柿、红枣、花椒、核桃等果品。境内牧坡宽广,养羊业发达。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棉、云母、锰、铝、磷等。煤炭、炼焦和化工工业已初具规模。交通靠公路,麻田大桥建成后,加强了与河北、河南的联系。

(萧树文)

Zuoying

左营(Zuoying) 台湾省高雄市区名及港名。位于鼓山区之北,楠梓区西南,临台湾海峡。有公路沿鼓山(“万寿山”)西麓海滨入高雄港。纵贯铁路经左营区东部,自左营站至高雄站约 7 公里。左营为 17 世纪明末清初郑成功治台时驻兵区之一。左营港原为高雄海岸潟湖,经人工改造而成。20 世纪 60 年代起为美台“联合”海军基地。全区人口达 11.1 万。市街主要在

港东侧,其东与纵贯铁路及省第 1 号公路之间有半屏山、莲池潭,为高雄市著名风景区之一,左营清初曾为凤山县治所在。区南有凤山旧城,今仅保存南、北 2 门,留供纪念。省第 17 号公路自台中港南下,经本区南门后,沿鼓山东麓入高雄市中心区。

(吴壮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