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概况

人口与民族总人口 3945.97 万人,占中国人口的 3.5%,每平方公里 270 人,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密省份。人口分布平原多于山区,沿海多于内陆,城镇、交通沿线和工矿区人口稠密。哈大铁路沿线沈阳、鞍山一带是人口最密地区。辽宁省是城镇人口比例大的省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较快, 1990 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 50.86%。除自然增长外,主要是农业人

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全省大、中、小城镇 281 个,其中地级、县级市有 20 个。市区非农业人口百万人以上城市 4 个(沈阳、大连、鞍山、抚顺),50~100 万人城市 6 个(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 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城市群。

近代辽宁人口增长,主要是河北、山东农业人口大量移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辽宁是中国重点建设地区,也使人口大量移入,特别是城镇人口增加速度快于农村人口增长。20 世纪 50 年代后,高出生率持续 20 多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达 41.2‰(1963),到1984 年降为 5.8‰,1990 年又回升到 9.59‰。1949~1990 年全省共增长

2115.47 万人,增长了 121.3%。

由于历史上多次民族迁徙、屯田、戍边和朝代更迭等原因,引起人口变动,使辽宁形成多民族省份。现有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族等 40 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 91.9%,少数民族人口占 8.1%。在少数民族中, 超过万人的有 5 个:①满族约 199 万人,占全省人口 5.57%,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 68.4%,占中国满族人口 46.3%。是中国满族聚居地区。主要分布丹东市、抚顺市和锦州市所属县。岫岩是满族人数最多的县,占全县人口 50% 以上,其他如凤城、新宾 2 县的满族,占 2 县人口 30%以上,均成立满族自治县。此外,在开原、兴城、抚顺、清原、北镇、绥中、盖县等县也有一定分布。满族另一分布特点是集中城市,沈阳和抚顺满族分布较多。②蒙古族有 42.8 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的 14.7%,主要分布阜新市和朝阳市所属县, 集中了蒙古族的 3/4 以上,其中阜新县有 10 多万人。阜新、喀喇沁左翼均成立了蒙古族自治县。③回族约 24 万人,主要集中于各大城市,从事商业活动。

④朝鲜族约 20 万人,除一部分集中在沈阳外,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抚顺和丹东地区,对水稻栽培有丰富经验。⑤锡伯族主要集中沈阳市。

经济概况 辽宁省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地理分布集中,矿床埋藏条件好。铁矿探明储量 107 亿吨, 约占中国的 23%,居首位;非金属矿中的菱镁矿、滑石、金刚石、膨润土、硼、玉石、熔剂灰岩探明储量也均居中国首位。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和地下热水等也很丰富。此外,锰、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及冶金辅助原料亦有分布。全省已建成门类较齐全、基础较雄厚的重工业基地,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柞蚕、苹果、海洋渔业生产区。

工业辽宁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工业较集中的省份,经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重点建设,已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工业化水平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1990 年工业总产值 911.7 亿元,占中国的 6.63%,居第 5

位。重工业产值 618.4 亿元,占中国 9.1%,居第 2 位。轻工业产值 293.2

亿元,居中国第 8 位。从 1975 年始,轻工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提高(见表)。

辽宁省工业比重及轻重工业对比(%)

年份

1949

1952

1957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

53.1

72.8

86.0

89.0

91.1

87.5

88.8

89.2

90.3

重工业

39.5

57.8

73.4

73.8

75.6

73.3

67.6

68.2

67.8

轻工业

60.5

42.2

26.6

26.2

24.4

26.7

31.4

31.8

32.2

辽宁省工业以重工业中的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建材等部门为主, 轻工业则以纺织工业为主。

①机械工业是最重要工业部门,在省内各工业部门中占第 1 位,1990 年机械工业产值占中国机械工业产值的 9.2%,居第 2 位。以生产重型机械、工业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等为主,所产矿山设备、金属切削机床、交流电动机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省内机械工业门类齐全, 并具有一定成套生产水平。如制造 50 万伏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露天

煤矿采掘设备、年产 11.5 万吨乙烯装置等。全省机械工业企业分布普遍,沈阳是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②钢铁工业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1990 年生产的铁矿石、生铁、钢、钢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主要集中鞍山、本溪二地。抚顺和大连生产特种钢。鞍钢的钢产量接近全国的 1/7、全省的 3/4,有“钢都”

之称。

③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和加工能力较大,省内 10 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④能源工业力量雄厚,石油、煤炭和电力工业产值共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1/8。1990 年石油工业总产值达 131.83 亿元,仅次于黑龙江省,占全国第2 位。其中,石油加工工业特别发达,产值占全国的 1/4,居首要地位;原油

产量 1368.7 万吨,居全国第 3 位。辽河油田迅速扩大开采规模,至 1986 年

已成为中国第 4 大油田。辽宁省石油工业是在炼制油页岩、以煤为原料合成石油及炼制天然石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已全部转向炼制天然石油,在抚顺、锦州、大连、鞍山和盘锦新建了炼油厂。原煤产量 5100 万吨,占全国原煤总产量 5.0%;阜新和抚顺是辽宁主要煤矿,铁法是新兴煤炭基地。电力工业产值与发电量均占全国第 2 位。

以火力发电为主,有东北最大火力发电厂——清河电厂。

⑤化学工业产值仅次于江苏、上海,居全国第 3 位。纯碱产量占 1/5, 居第 2 位;烧碱产量约占 1/10,居第 4 位;硫酸产量占第 5 位。大连、沈阳、辽阳等地为重要的化学工业中心,利用海盐以及炼油、冶金、炼焦等副产品建立的基本化学工业和化肥等部门较发达。

⑥纺织工业中棉、麻、丝、毛纺及化纤俱全。柞蚕丝织品产量全国第一, 主要中心在丹东,是中国传统外销商品;棉纺工业主要在大连、金州、瓦房店和营口。在辽阳建有大型化纤厂。

⑦食品工业也是轻工业主要部门之一,有油脂工业、罐头食品等部门。

工业分布工业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沈阳是全省最大的工业中心,有机械、冶金、食品、纺织、化学、金属制品和电子等工业部门。其他主要工业中心有大连(机车、造船、石油炼制、基本化学、纺织)、鞍山(钢铁)、抚顺(煤炭、石油炼制)、锦州(石油炼制)、本溪(钢铁)、阜新(电力、煤炭)、辽阳(化纤)、盘锦(采油)、丹东和营口(轻、纺工业)等。

农业省内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耕地 360 多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1/4;林、牧业用地面积超过耕地。沿海滩涂约 15 万公顷,黄、渤海区海洋资源丰富,对发展海水养殖业及多种经营有利。

本省无霜期较短,冬季气温低,除辽南有部分复种外,大部地区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为 105%。1990 年农业总产值 273.8 亿元,占全国的 3.57%, 占辽宁省工农业总产值的 14.5%。农业部门结构有了明显变化。种植业比重下降,林、牧、副、渔比重上升。

①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业是本省农业生产主要部门。粮食和大豆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86.3%,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稻谷、大豆等。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粮食作物构成有较大改变:玉米和稻谷比重增加, 高粱和小麦比重降低。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机耕地面积、单位耕地施化肥和用电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粮食单产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产量由 1949 年的 405.5 万吨增长到 1990 年的 1494.7 万吨。辽宁中部平原是商品粮基地。

②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烟草等。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年产 13 万吨左

右,是东北重要花生产区。盛产水果,苹果产量达 54.7 万吨,仅次于山东省,

占全国第 2 位;梨产量占第 3 位。

③森林面积 342 万公顷。其中次生林占 70%,人工林占 30%、森林覆盖率已由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 12.6%提高到 90 年代初期的 28.7%。森林主要分布东部山地。西部山地、丘陵森林遭破坏,森林覆盖率仅 13%。省境西北部林地是中国“三北”防护林组成部分。

④东部山区有大片柞蚕场,面积逾 86 万公顷,内有 53 万多公顷放养柞蚕。1990 年柞蚕茧产量 4.1 万吨,占全国的 3/4 以上,是中国生产柞蚕茧最多、分布最集中的省份。

⑤沿海芦苇资源丰富,为造纸工业提供部分原料。苇田主要分布于辽河口及鸭绿江和大洋河口,辽河口苇田为世界滨海第 2 大苇田。

⑥畜牧业在农业中有一定地位,主要是以养猪为主的农区牧业。

⑦南部黄、渤二海水产资源丰富,沿海渔场面积 1.92 万平方公里,鱼虾

种类 70 多种,贝藻类 30 多种,以对虾、毛虾著名。近年对虾、扇贝等海珍品养殖和海带、贻贝等有较大发展。1990 年水产品总量 107 万吨,其中海水产品 100.7 万吨,占全国的 14.1%,居第 5 位。

农业区因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全省农业生产分布可分为 5 区:

①东部山地林产区。土地面积占全省 32%,森林面积占全省 64.3%,以柞林为主,形成大面积柞蚕场,是发展柞蚕生产的主要基地。山坡草地放牧牛羊。还因地制宜发展人参、鹿茸、木耳、板栗等特产品。

②辽东半岛经济作物水产区。是苹果、花生、柞蚕和海洋水产品基地。苹果和海洋水产品产量均占全省 4/5 以上。长山列岛是海水渔业基地(见长海县)。

③中部平原粮产区。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 47%,是省内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地区,主要作物有玉米、稻谷、大豆等,在低洼沼泽地区有大面积芦苇。历来为全省重要粮豆产区,国家已将其中 17 个县(区)划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组成部分。此外,还是重要的养猪基地,每年提供商品猪占全省近一半。芦苇产量占全省 4/5 以上。

④西部低山丘陵农牧区。光照和气温条件有利于花生、水果等生长,但由于山林破坏,干旱灾害日趋严重,春旱频率尤大。粮食产量不稳不高,是省内花生主要产区。近年果树发展较快,梨产量占全省 2/3。

⑤西北部风沙低丘林牧区。土地广阔,光照条件好。耕作粗放,生产水平低,有天然牧场。此外,还是“三北”防护林带的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辽宁省是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达省区之一。由于地处东北边境,又南临黄、渤二海,在陆上和海上、国内和国际上的运输地位都十分重要。辽宁运输业以铁路为骨干,配合海洋,联系公路、内河、航空和管道运输,构成了近代交通运输网。

①铁路运输发达,1929 年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铁路网,到 1944 年全省铁路增至 2800 公里。50 年代以来,对原有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并新建一批铁路。1990 年铁路营业里程 3702 公里,按正线里程计,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 3.47 公里,比全国平均值高 4.5 倍。主要铁路干线有京沈、哈大、沈吉、

沈丹、大郑、锦承线等。京沈线全长 853 公里,一半在省境内,是东北地区与北京和全国各地联系的通道。由东北地区运往关内各地的货物主要有钢铁、木材、石油、粮食和机械产品。运入东北地区主要是矿石、粮食、煤炭和轻工业品。哈大线在辽宁境内长 578 公里,南下货物以煤、石油、木材、粮食为主,北上货物主要为建材、钢铁、食品等。京沈线和哈大线均为复线。沈丹线通过鸭绿江大桥与朝鲜相通,是重要国际交通线。

上物资有煤炭、粮食、木材、轻工业品,南下物资有焦炭、钢铁、机器、建材等。沈吉线在辽宁境内长约 200 公里,西运物资以煤、矿石、原油、水泥为主,东运物资以各种工业品为主。

②公路总长 4.01 多万公里,集中分布于辽宁中部和南部,大、中城市附近公路网稠密。省内现有京沈(阳)、京哈(尔滨)、鹤(岗)大(连)、瑷(辉)大、丹(东)霍(林河)、明(水)沈(阳)、庄(河)林(西)、绥(中)克(景峰)等 9 条国家级公路,20 多条省级公路。沈阳是全省公路中心,有沈大(连)、沈丹(东)、沈通(化)、沈盘(山)、沈营(口)、沈平(岗)等线。全长 375 公里的沈(阳)—大(连)高速公路于 1990 年 9 月全线通车。

③辽宁省南靠海洋,大陆岸线 2100 多公里,其中有 1/3 为基岩岸线,沿岸岛屿众多,有多处水深浪平、经冬不冻的海湾可作港口;腹地宽广,因而海运发展较快。全省现有商港、油港、渔港、军港等大小港口 20 多个,以大连港最重要,次为营口、锦州、丹东、庄河、葫芦岛、人文概况 - 图1锚湾、大连湾渔港等。大连港是中国北方大港,东北海上门户,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建港已有 80 多年历史,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不断扩建,已成为中国第 3 大综合港

(见大连市)。新建的大连鲇鱼湾 10 万吨级油港和营口新港(鲅鱼圈港), 对大连港起分流作用。

④内河航运通航里程约 508 公里,主要通航区段在辽河、鸭绿江下游。辽河通航历史悠久,1858 年营口开港时,轮船可以自由出入,每年吞吐量达

200 万吨,京沈、哈大等铁路通车后,辽河的水运地位下降,辽河航道日渐淤塞。

⑤航空运输以沈阳为中心。为适应大连市对外开放的需要,已将大连周水子机场扩建为国际航空港。从沈阳至北京、大连、朝阳、丹东、长春、哈尔滨、牡丹江、青岛、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武汉、长沙、成都、西安、太原、海口等地,从大连至沈阳、北京、长春、丹东、哈尔滨、济南、烟台、青岛、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均有直达航线,并有国际航班飞往日本东京。

⑥随着东北石油资源开发和大连鲇鱼湾油港建成,管道运输有较快发展。在辽宁境内输油管里程 1400 多公里,年输油能力 4000 多万吨。

(熊树梅 张耀光)

LiaoxiDishanQiuling

辽西低山丘陵(LiaoxiDishanQiuling) 见辽宁省。

LiaoxiZoulang

辽西走廊(LiaoxiZoulang) 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辽宁省粮食和水果产区之一。位于省境西部锦州至山海关间沿海狭长地带,长 180 公里,宽 20~30 公里,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海蚀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海拔 500 余米降到 50 米以下。低丘突出平原上成为孤峰或延伸入

海形成半岛和岛屿。海岸线长 330 公里。小凌河口到六股河口为基岩—砂砾质海岸,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港湾;六股河口以西几乎全为沙岸,岸线平直。河流流短水急,大都自西北流向东南入海。走廊地面平坦,光热资源丰富,土质肥沃。走廊北靠松岭,南临渤海,京沈铁路、京哈公路并行纵贯,是交通要道。另有锦承、叶赤、魏塔等铁路北通阜新、朝阳、赤峰、承德等地。沿海有葫芦岛港可泊海轮。走廊自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明清宁(兴城)锦之战、松(山)锦之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1948)均在此进行。

(熊树梅)

LiaoyangShi

辽阳市(LiaoyangShi) 辽宁省以石油化纤工业为主的城市。省辖市。位于省境中部太子河南岸。辖 5 区及灯塔、辽阳 2 县。面积 4731 平方公里,

人口 172.70 万;其中市区 560 平方公里,人口 62.91 万。辽阳是东北地区开发最早的城市。战国时燕国辽东郡的治所襄平就在辽阳。辽太祖将汉魏时位于小辽水(浑河)北的辽阳县(今辽中县偏堡子古城)名称移来,历代沿用。直至清天命十年(1625)迁都沈阳前,辽阳均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东北的开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38 年析辽阳县城设市。1984 年扩大市区和郊区。市境位于暖温带北缘,年均温 8.4℃,1 月均温-11.2℃,7 月 24.8℃;年降水量 743 毫米,无霜期 156 天。化学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1/2 以上。其他工业主要有纺织、机械、冶金等。辽阳石油化纤工业总公司在市区东南建有大型厂区,主要产品有聚丙稀、聚乙稀、聚酯切粒、涤纶、尼龙等,附近还建有 15 个生活区,有“化纤城”之称。辽阳市内文圣区是旧城所在,居民集中,商业繁盛。白塔区东部为行政、文教区,西部为工业区。哈大铁路纵贯市区,辽溪线东通本溪。公路有沈环、黑(河)大(连)、沈营(口)等干线通过,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市境。市北郊三道壕、棒台子一

带有汉、晋壁画墓群,大者长 8 米,宽 6 米,墓室四壁有彩色壁画,是研究社会和艺术的珍贵资料,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道壕附近太子河畔还有西汉村落遗址。市中心广祐寺白塔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 高 71 米,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筑,各面都有坐佛、胁侍、飞天雕像,是辽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熊树梅)

LiaoyuanShi

辽源市(LiaoyuanShi) 吉林省煤炭、轻工城市,省辖市。位于省境南部,东辽河上游。辖 2 区及东辽、东丰 2 县。面积 5123 平方公里,人口

120.00 万;其中市区面积 206 平方公里,人口 41.46 万。原为西安县,设于清光绪廿八年(1902)。1948 年以西安县城区设西安市。1952 年因近东辽河源地,改称辽源市。市境位于吉林哈达岭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 250~500 米。东多低山,西多丘陵,蕴藏较丰富的侏罗纪和白垩纪煤层,为吉林省大型煤矿所在地,亦为东北地区重要煤矿之一。煤田主要分布于市区北部至梅河口一线。市区分老区、新区和矿区 3 部分。矿区分布于城北,老区为行政文化区,工业主要分布城南、西新区。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在采煤工业基础上发展了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冶金、建材、电力、造纸等工业。所产煤炭,除供应省内外,尚有出口;辽源电厂是吉林较大电厂之一。交通以四

(平)梅(河口)铁路为主干线。公路可通长春、伊通、西丰和四平。所辖东辽、东丰 2 县是吉林省重要产粮县,亦是烤烟和柞蚕业基地。

(王兆明)

LiaochengShi

聊城市(LiaochengShi) 山东省西北部重镇,省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面积 1245 平方公里,人口 84.01 万。秦置聊城县属东郡。晋废东郡,聊城属平原国。隋、唐置聊城县属博州。明、清均为东昌府治。1913 年改东昌府为东临道,聊城县为其治所。1940 年改称筑先县,1949 年复称聊城县。1958 年建市,1963 年撤市复县。1983 年改为县级市。由于京杭运河穿过城东,明清两代为南北漕运之中心,商业发达,文化繁荣。市境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平原上缓岗与洼地波状起伏,相间分布,地面高程 34~38 米。农业以粮食和棉花生产的比重最大。粮食作物多为两年三熟,棉花则一年一熟。果树以枣为最多。工业有机械、纺织、食品等部门。市内古迹有明光岳楼,建筑宏伟,结构精美;清海源阁,为著名藏书家杨以增所建家庙和私人藏书楼。1991 年建成中国第 1 家科技农业园。

(陈龙飞)

LinlüShan

林虑山(LinlüShan) 河南省林县境内太行山脉主峰。海拔约 1500 米。位于县境西部。原名隆虑山,汉改为林虑山。东临林县盆地,西与山西高原相连。山体主要由震旦纪变质岩系及结晶岩所组成。地形复杂,山势陡峭险要。中国共产党曾在此建立根据地。林虑山一带亦为重要游览地,名胜古迹有金山金灯寺、黄花山玉女台及瀑布、马鞍山朝阳河、巫山岭龙宝塔和文昌宫等。

(李润田)

LinzhiXian

林芝县(NyingchiXian) 西藏自治区以毛纺为主的工业县与主要农林

区,林芝地区辖县。位于自治区东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曲两岸,川藏公路经此。县城海拔 3000 米。面积 1 万平方公里,人口 3.02 万。县府驻普拉。

林芝县于 1960 年由原足木宗东部、则拉宗东北部和德木宗合并建立,1964 年又将雪巴宗并入。1983 年归林芝地区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八一镇。尼洋曲流域土地肥沃,气侯温和,年均温 8.5℃,最热月均温 16.5℃。年降水量654 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豌豆、油菜籽。果树有苹果、梨、核

桃。云冷杉资源丰富,尼洋曲流域的巨柏是西藏特有的树种,一般高 30 米以上,1982 年在巴结乡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巴结乡的一棵巨柏最粗胸径 4.5 米, 树龄千年以上,为世界罕见。八一镇是西藏新兴工业城镇。全县工业多集中于此,主要有毛纺、造纸、火柴、印刷、电力、木材加工、机械维修、农机等。林芝毛纺厂是西藏第一座现代化毛纺厂,主要产品有呢绒、毛线、毛毯, 销售自治区内外。县南本日山有吐蕃时期摩崖石刻。1956 年和 1977 年先后在林芝附近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和古文化遗址。

(温景春)

Lin’anXian

临安县(Lin’anXian) 浙江省杭州市属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位于杭州市西部,邻安徽省。面积 3124 平方公里,人口 49.44 万。县府驻临安镇。东汉置临水县,晋改临安县。1958 年于潜县并入昌化县,1960 年昌化县并入临安县。1988 年划入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临安为山区县,县境以天目山脉为主。主峰多在千米以上,其中浙皖交界的清凉峰海拔 1787 米,为浙西最高峰。林业资源丰富,特产有茶叶、笋干、山核桃等,以“天目青顶”茶和昌化山核桃最为闻名。钠质膨润土矿储量丰富。交通以横贯东西的杭(州) 徽(州)公路和纵贯南北的宁(国)桐(庐)公路为骨干,县北千秋关和西南昱岭关为杭州通向皖南要道。浙江林学院设于临安镇。名胜有西天目山, 辟有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古迹有吴越国王钱镠墓、五代功臣塔和元普庆寺塔, 均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康宰)

LinchuanShi

临川市(LinchuanShi) 江西省抚州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省重要商品粮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抚河中游。向乐铁路经过境内。面积 2121 平方公里,人口 86.39 万。东汉永元八年(96)置临汝县,隋改临川县。1987 年抚州市并入,成立临川市。市境南北狭长,以平原为主。抚河及其支流宜黄水、崇仁河、东乡河纵贯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市境有金临渠、宜惠渠和上游、跃进水库等灌溉工程。市郊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棉花、大豆亦颇著名。多种双季稻,提供商品粮数量大。畜牧业以生猪饲养为盛,居全省之冠。此外有“抚州西瓜”、“临川蜜橘”、广柑、金橘、柿、梨、板栗等瓜果。矿产有铀、瓷土、重晶石、煤等。早在唐、宋时期,即已烧窑制瓷,号“临川窑”。除陶瓷工业外,纺织工业也有一定规模。此外还有医药、农机、化肥、建材等工业部门。传统手工产品以花爆、竹编、毛笔等著名。临川历代人才辈出,著名的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词人晏殊及其子晏几道,元代地理学家朱思本,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天文学者吴昱等。

(范祖仁)

LinfenShi

临汾市(LinfenShi) 山西省临汾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汾河下游

物资集散地。位于省境南部,濒临汾河,同蒲铁路经此。面积 1304 平方公里,

人口 58.59 万。临汾古称平阳,传为帝尧之都。汉置平阳县,故治在今临汾西南金殿村。北魏移治白马城,即今临汾城,隋改为临汾县。1971 年新设临汾市,市、县并存。1983 年并县入市。工业较发达,有钢铁、机械、纺织、造纸、化工等部门。中部平原占全市面积的一半稍多,水浇地占耕地的 60%, 农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谷子、水稻为主。临汾尧枣质量甚佳。西部龙寺又称龙子祠,有山泉经青石雕刻的龙口吐出,流量 5.96 立方米/秒。市南尧庙初建于西晋,后多次重修。城内大云寺俗称铁佛寺,有造型独特的铁佛塔。寺西南有山西师范学院。除太茅公路纵贯南北外,与东西山区也有公路往来。

(萧树文)

LinhaiShi

临海市(LinhaiShi) 浙江省台州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省境东南部沿海、灵江中下游。面积 2171 平方公里, 人口 104.23 万。三国吴置临海县。1986 年撤县设市。1988 年划入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市境西部是括苍山脉,主峰米筛浪海拔 1382 米,为浙东第一高峰;中部为丘陵,分布有狭长的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椒江干流灵江自西向东流贯全境,至三江口汇合永宁江,始称椒江,经椒江市流入台州湾。沿海分布头门、雀儿岙等大小岛屿,有渔业和盐业。柑橘产量居全省首位。工业以食品、机械、化工、造纸为主,传统手工艺品有绣衣、台布、草编、木雕等。城区旧为台州府治,历史上为军事重镇。有台州师专。名胜古迹有东湖、太平天国台门和市境东部的桃渚城等。

(俞康宰)

LinheShi

临河市(LinheShi)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辖市和行署驻地。位于黄河中游北岸,包兰铁路经过市境。面积 2329 平方公里,人口 41.14 万;其

中城区 10.5 平方公里,人口 10.4 万。临河一名系沿用汉朔方郡所属之县名。自东汉后多次农牧更替,直至清末移民开渠垦殖,农耕渐盛,并设五原厅, 1929 年改为临河县。1985 年改市。市境南临黄河,北望狼山,居河套平原中

心,土地肥沃,渠道纵横,农产丰富,为河套地区农业经济中心。经 50 年代以来的发展,现已建成“塞外粮仓”。除农牧业外,工业有食品(制糖)、化工、建材等部门。

(林儒耕)

LinqingShi

临清市(LinqingShi) 山东省聊城地区辖市,鲁西北重要工业和水路交通中心。位于省境西北边缘,以卫运河与河北省为界。面积 957 平方公里。人口 67.42 万。西汉设清渊县。五代改称临清县。明、清为临清州。1913 年复改临清县。1954 年设市,1963 年撤市复县。1983 年再度撤县复市。临清历史上曾为南运河沿岸的重要商业、手工业城镇。卫河由此入运河,水运发达,南方和附近地区的漕粮经此北运京师。清末津浦铁路修筑通车,取代运河航运地位,临清趋于衰落。1949 年以来,工业已建有纺织、食品、机械等部门。传统手工业如竹器、木器、酿造、制鞋等也有发展。衣产以棉花为最重要,棉田面积占耕地面积 1/3 以上。特产枣脯、千张袄畅销省内外。古迹有明建舍利宝塔等。

(陈龙飞)

LintaoXian

临洮县(LintaoXian) 甘肃省定西地区辖县,甘肃农业较发达县。位于定西地区西部。面积 2857 平方公里,人口 46.70 万。县府驻洮阳镇,面积

不到 2 平方公里,人口 3.1 万。县城原称狄道,历 2000 多年。秦代统一六国前为最早建置陇西郡治狄道县古城之所在。晋置狄道郡,北魏为武始郡治狄道县。唐置临州,宋置熙州。元为临洮府治狄道县,清设狄道州。1928 年改为临洮县。县境东、西介于马衔山、胡麻岭与洮河谷地间,地势东高西低, 年均温 7℃,1 月均温-7.5℃,7 月 18.5℃。年降水量 565 毫米,主要集中于 7~9 月,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谷地宽阔,灌溉农业发达,以种植小麦为主,次为马铃薯、青稞、豆类及糜、谷等。工业有水电、采煤、农机、毛织、制糖等部门。公路有甘川、兰(州)郎(木寺)两大干线过境,并有 10 多条县、乡公路。洮河可放运木材。临洮城位于洮河东岸东峪沟汇入洮河处, 海拔 1880 米。城郊古迹较多,洮河谷地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发现最多区。东门内有哥舒翰纪功碑。城北三十里铺为战国秦长城起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冯绳武)

LintongLishanfengjingmingshengqu

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Scenic Spotsand Historic Sitesof Lintong Lishan) 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 25 公里的临潼县境内。西起西安市霸桥区界,东至浠河,北自渭河,南至蓝田县界。面积316 平方公里。骊山林木苍郁,远望似骊马,最高峰海拔 1302 米。周、秦汉、隋、唐等王朝均在骊山建离宫,利用山麓温泉沐浴。今华清池即在唐华清宫遗址上修建。1936 年“西安事变”即发生于此。1959 年已扩建成宫殿式园林, 风景秀丽,以温泉著称,为全国闻名的沐浴游览胜地。

骊山东有秦始皇陵,高 47 米,占地约 25 万平方米,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宏伟的帝王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及其从葬区范围很大,东西、南北各为 7.5 公里,面积近 2 平方公里,其形制分内、外两城。在陵四周有

寝殿、鹿槽、坛庙、望城台遗址等 40 余处,是规模巨大的地下宫殿。1974

年在陵的东侧发现了 3 个规模巨大的兵马俑坑,总面积达 2 万多平方米。已

挖掘出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 7000 多件,还有铜剑、吴钩、铜戟等大量青铜器,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神态各异的模拟军阵排列,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卓越的雕塑艺术,现已在一号坑建起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博物馆。1982 年在陵的西面又发现铜车马,制作精细,亦为艺术珍品。

骊山西北有 5000 年前姜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包括仰韶文化和龙山文

化,遗址布局清楚,保存完整,遗物丰富,占地约 5 万平方米。骊山东北有 “鸿门宴”和秦郡“栎阳城”遗址。北麓发现秦代骊邑和汉代新丰宫遗址。

(李健超)

LintongXian

临潼县(LintongXian) 陕西省西安市辖县,陕西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小麦和棉花重要产区。位于西安市东郊,南依骊山,北跨渭河。面积 1111

平方公里,人口 59.87 万。县府驻骊山镇。临潼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棉田则多集中于灌区,播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 1/4,是陕西粮、棉重要产区。果品以无核火晶柿子和特大甜

石榴较有名。县境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华清池等文物古迹(见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李健超)

LinxiaShi

临夏市(LinxiaShi)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名城与新兴工业城市。位于大夏河中游西岸。面积 88 平方公里,人口 16.87 万,居民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民族。西汉属金城郡枹罕县,元入河州路,明为河州。1913 年改导河县, 1928 年改称临夏县。1950 年设临夏市,1956 年建立自治州,州政府驻临夏城。1964 年撤市,1983 年恢复市制,迁临夏县政府至韩家集(韩集镇)。临夏旧城在今城关区西南 10 公里的枹罕乡。市境海拔 1860 米,气候凉爽,年均温 6.8℃,1 月均温-7.4℃,7 月 18.1℃。年降水量 501 毫米,为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工业以光学仪器、皮毛及食品加工为主。甘肃光学仪器厂生产的照相机、电影机等供应全国各地。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兰(州)郎(木寺)、临(洮)循(化)公路通过市区。

(冯绳武)

LinyiShi

临沂市(LinyiShi) 山东省临沂地区辖市。位于省境南部,枋河与沂河在境内交汇,东以沭河为界。面积 1749 平方公里,人口 158.77 万。市区临近沂河,因以得名。临沂为古老城镇,秦为琅琊郡。汉置临沂县。南北朝北周改称沂州。隋开皇年间,复于沂州下设临沂县。明洪武初并入沂州,属兖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为兰山县。民国恢复临沂县。1958 年设临沂市,1963 年撤市复县。1983 年再改市,为临沂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临沂市是山东革命老根据地。地理位置重要,公路交通方便,随兖石铁路和石臼港的建成,成为连通石臼港与兖州煤炭基地和省会济南市的重要枢纽,进出口产品的集散地之一。有煤、铁、磷、焦宝石等矿藏资源。工业主要有纺织、机械、食品、建材等部门。古迹有城区内金雀山和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群及旧城内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故居等。

(陈龙飞)

LinziQiguoGucheng

临淄齐国故城(LinziUnearthedCityofQi-guo)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西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公元前 9 世纪中叶齐献公将国都由薄

姑(山东博兴)迁到临淄,至公元前 221 年秦灭齐,作为齐国都城达 638 年, 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列国中最繁华、规模最大的都市之一。故城分大小两城,小城嵌筑在大城的西南隅,系国君居住的宫城;大城为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地。两城总面积 15 平方公里以上,有城门 13 座, 街道繁华,道路、排水系统等排列规整。因历史久远,故城已湮没,但城墙残垣尚存,夯筑痕迹依稀可见。故城多文化遗存,已发现炼铜、铸钱、冶铁和刻骨作坊多处,齐桓公检阅兵马的桓公台及由晏婴冢、二王冢、三士冢和四王坟等 150 多座古墓葬组成的临淄古墓群等,均系研究中国历史、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大城东北部东周大贵族的墓地周围,有一殉葬马坑,约 600 匹殉葬战马分两行并列,昂首侧卧,作奔走状,整齐壮观。殉马之多,保存之完好,世所罕见。

(李树德)

LingwuXian

灵武县(LingwuXian) 宁夏银南地区辖县,著名古城。位于银川平原河东灌区。面积 3685 平方公里,人口 21.96 万。县府驻城镇。西汉置灵州县, 城址位于青铜峡以北黄河沙洲上。两晋南北朝间一度改称薄骨律镇。唐称灵武郡回乐县,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大都督府所在地,唐肃宗在此登基。宋(西夏曾改西平府)、元、明、清为灵州。其间因黄河一再改道,城址屡有迁移。1913 年称灵武县。从公元 5~11 世纪初的 600 年间,为银川平原的中心城市。历史上另有灵武县建置,西汉始建,县址几度兴废迁移,宋初废。县境横山堡以西的水洞沟,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20 世纪 20~70 年代几度发掘,发现了原始人的大批石器和骨器、装饰品、用火遗址等,已命名为“水洞沟文化”,表明这一带早在 3 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灵武县境及其以东的

盐池县,有煤质好、易开采的宁东煤田,面积 2400 平方公里,探明储量 273 亿吨,占宁夏煤炭储量近 90%,相当中国东北 3 省煤炭储量的总和。现年产煤仅 60 余万吨。灵武、盐池间的宁夏油田是长庆油田的一部分,年采油数十

万吨,炼油厂所在的马家滩已成为拥有 2 万人口的石油新城。县城毛线、制

药、食品、皮毛、化肥、建材等工业均有较大发展,城镇人口达 1.5 万余人。

(汪一鸣蓝慧珠) LingyuanXian

凌源县(LingyuanXian) 辽宁省朝阳市辖县,新兴工业县,省境西部交通重镇。位于大凌河上游。面积 3275 平方公里,人口 60.2 万,县府驻凌源镇。商属孤竹国,汉初为右北平郡治所平刚所在地,后为少数民族的牧场。明初曾属营州卫。清乾隆五年(1740)设塔子沟厅,后改建昌县。1914 年改名凌源县。县境地势西高东低,努鲁儿虎山与松岭纵贯东西两侧,山峦重叠, 丘陵广布,是辽西低山的一部分,有海拔 900 米以上山峰十余座,大凌河和青龙河均发源于此。自然资源丰富,除干鲜果品、中草药材外,矿产有煤、金、珍珠岩、玛瑙、石灰石等。采矿、汽车、化肥、针织、橡胶、发电、玉器等工业均有一定规模。锦承铁路和京沈公路横穿县境北部,是东北地区与关内重要通道。凌源西八间房有旧石器时代末期文化遗址。安杖子有汉、辽代古城遗址。

(熊树梅)

LiujiaxiaShuidianzhan

刘家峡水电站(LiujiaxiaHydroelectricPo-werStation) 黄河上游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库区位于临夏、永靖和东乡族自治县 3 县境内的黄河谷地,1969 年建成。大坝高 147

米,长 84 米,顶宽 16 米。库区面积约 140 平方公里,库容 57 亿立方米。水

电站位于永靖县境内,装机容量 127.5 万千瓦,年发电量 57 亿度,与盐锅峡、

八盘峡水电站合称甘肃黄河“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 175.7 万千瓦。通过 330、220 千伏输电线路,连接陕、甘、青 3 省电网,构成东至关中平原, 西达青海高原,南到陇南山地,北临河西的大电网。在黄河陇中段干流两岸建成电力提灌六七百公顷以上灌区 24 处,有效灌溉面积达 5 万多公顷。景泰川等电灌区已形成田、林、渠、路成网的“草原绿洲”。(参见彩图插页第31 页)

(冯绳武)

LiuheZhen

浏河镇(LiuheZhen) 江苏省海洋渔业基地。位于太仓县东南隅,扼浏河入长江之口,襟江控海,为元、明以来的重要商港。面积 8.25 平方公里,

人口 3.68 万。南宋始置水寨于此,称张家行镇。元改刘家港,为漕粮北运出海港口。明置巡检司,复设镇海卫于天妃宫,俗称天妃镇;永乐元年(1403) 开港,为对外贸易口岸,诸国商船云集,俗称“六国码头”;后郑和 7 次由此率舰出航,历访东南亚、南亚、西南亚、东非诸国;成化十八年(1482) 在刘河口北岸筑刘河堡,城周 1.5 公里,俗称刘河新城,相应称天妃镇为旧城。迨明末清初,刘河新城改称刘河镇。乾隆末刘河口淤,大船不能进,乃在镇东 2.5 公里左右处另建新镇。是为浏河有新旧 2 镇的始末。清末通邮, 改“刘”为“浏”,遂称浏河镇。清末以来,浏河淤浅。1956 年后,屡经整治,形成今日之新浏河,上接娄江,成为太湖通往长江的主要航道。1958 年于河口建节制闸取代清康熙十年(1671)所建天妃闸,闸共 19 孔,长近百米, 上通公路,为苏南沿江最大节制闸。镇内市街由老浏河南北两岸向新浏河北岸扩展,闹市集中于两河之间的十字街心。镇东浏河入江口北岸是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驻地。镇上有船舶修造厂、制冰厂、鱼网厂和鱼类加工厂等企业。公路通上海、苏州、无锡、常熟、太仓等地,有定期轮班经太仓、昆山通苏州。

(单树模)

LiuyangXian

浏阳县(LiuyangXian) 湖南省长沙市属县,重要农业县,著名金橘和花炮之乡,磷矿产地。位于浏阳河中上游,连云山及九岭山之间的山丘盆谷区。面积 5008 平方公里,人口 131.60 万。县府驻城关镇。汉为临湘县地, 三国时吴置刘阳县,东晋改称浏阳,以县治南濒浏水得名。隋废入长沙县, 唐复置。清属长沙府,20 世纪 50 年代初辖归湘潭地区。县境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具有两山三水、山河相间、林茂粮丰的自然经济特点。用材林面积在全省 22 个林业重点县中居第 3 位,盛产松、杉、阔叶林、油茶、楠竹等。

油茶和楠竹面积均居第 1 位。粮食生产集中在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 3 个

丘岗河谷平原地带,有大量商品粮,年出栏肉猪 20 多万头,还盛产茶叶、水果。浏阳金橘独享盛名,有千余年栽培史,可加工制成蜜饯、罐头和金橘花等。县境蕴藏多种矿产资源。七宝山为硫铁多金属矿床。永和磷矿是湖南新兴的磷肥原料基地。为便于采矿运输,修建浏醴窄轨铁路与浙赣铁路衔接。公路干支线可通往四邻。特产以烟花爆竹著名,已有 300 多年历史,清光绪十一年(1885)鞭炮开始出口。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又发展烟花,花炮品种由原来的 10 多种发展到 300 多种。花炮产品畅销世界。浏阳菊花石雕、夏布、

豆豉、麻菌、相思鸟等产物也远近驰名。文家市位于县境东南,为 1927 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胜利会师地址,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美成)

Liulichang

琉璃厂(Liulichang) 北京著名文化街。位于和平门以南,虎坊桥以北,属宣武区。辽为南京(燕京)城东海王村。元、明为建都城,相继在此设琉璃窑厂,街名源此。清初北京外城商业日盛,汉族官员多在宣武门外修建宅第;同时各省会馆并起,原为荒僻冷落的琉璃厂一带随之兴旺,逐渐形成以经销古旧书籍、文物古董、碑帖字画、文房四宝等为特色的街市,与此有关的裱糊字画、雕刻印章、刻板镌碑等行业也发展起来。商人、官吏、学

者、书生络绎不绝。鸦片战争后,这里的图书古玩变成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20 世纪 50 年代后,原来 170 余家大小文化店铺合并成立专销某种商品的门市部,著名的有荣宝斋、宝古斋、韵古斋、邃雅斋、文奎堂、庆云堂、汲古阁、墨缘阁及中国书店等。古今名人题写的匾牌将街面装点得清雅古朴。琉璃厂在清代以来的学者文人中久负盛名。

(尹钧科)

LiuliheShangZhouyizhi

琉璃河商周遗址(ruinsofShangZhouDynas-tiesatLiulihe) 北京市著名商周遗址。位于房山区东南京广线上,北距北京城约 50 公里。旁有石河流过,古称圣水,又名琉璃河(亦作刘李河),地因河得名。其北不远的董家林、黄土坡、刘李店、立教、庄头一带台地,经初步发掘,发现商周时代的城墙、居住区和墓葬群等,出土大批青铜器,包括“匽侯”鼎、盉和罍等, 根据其上长篇铭文,证实琉璃河商周遗址即为西周初年燕国都城。这一遗址是中国已发掘的重要商周遗址之一,是研究古代燕国史的宝贵实物资料。

(尹钧科)

Liujiang

柳江(LiuJiang) 珠江水系西江左岸重要支流。黔、桂水上交通要道。上游在贵州省境称都柳江,入广西境称融江、柳江。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里纳九十九个潭,流经黔东南及桂北,在广西石龙三江口注入西江。流域面积5.7173 万平方公里,地跨桂、黔、湘 3 省(区),干流全长 773.3 公里,河

源—老堡口为上游,柳州是中、下游的分界。天然落差 1306 米,平均比降

1.68‰,年均流量 1865 立方米/秒。柳江水系呈树枝状。较大支流有寨蒿河、古宜河(寻江)、龙江、洛清江等。

上游除河源区外,大都属由元古代的轻变质岩组成的强烈侵蚀切割中山峡谷地形,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常达 500~700 米。河道滩多流急,三都以下汛期可通行木船;中、下游海拔多在 800~500 米,河流坡降多在 0.54‰以下,水势平缓,河曲较发育。以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平原,峰丛谷地为主,沿河阶地、丘陵广布,耕地集中,人口稠密。柳州以下常年可通行 80 吨机拖轮,航运便利。

流域年均温达 18~20℃,生长期长达 330 天以上。年降水量 1400~1800 毫米,4~8 月为雨季,占全年的 72%。由于高温多雨,适宜亚热带、热带作物生长,年可三熟。上游及山区为中国重要杉木林区。柳江属雨源型河流, 水量丰富,年均径流深 876 毫米。4~8 月为汛期,占全年径流总量的 80%, 柳州站最大流量 2.59 万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 85 立方米/秒,洪枯流量最大变幅达 281 倍。但年际变化小,径流变差系数仅 0.20。泥沙含量低,仅

0.11 千克/立方米,为中国少沙河流之一。

柳江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约 452 万千瓦,其中干流为 127.59

万千瓦,可进行 8 个梯级开发。已建电站 3 处,装机 10.28 万千瓦。沿河灌

溉较发达,灌溉面积达 23.7 万公顷,是灌溉、发电、航运兼利的河流。

(杨明德)

LiuzhouShi

柳州市(LiuzhouShi) 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自治区辖市。位于自治区中部,柳江中游。辖 5 区及柳江、柳城 2 县。面积 5279

平方公里,人口 157.10 万;其中市区面积 651 平方公里,人口 73.68 万。柳

州西汉时为潭中,唐称南昆州,后改称柳州,因地处柳江边,故名。宋为柳州龙城郡,又称龙城。元称柳州路,明、清称柳州府。1911 年后称柳州。50 年代初,由柳江县划出置市。1961 年改为自治区辖市。

市境地势低平,柳江流经市区,形成著名的“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大湾。沿江两岸为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台地,间或有喀斯特孤峰零星分布。20 世纪50 年代前,柳州仅有规模小而设备简陋的水厂、电厂和机械厂;50 年代以来工业飞速发展,主要有机械、冶金、纺织、建材、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部门。所产汽油机、空气压缩机等畅销全国,锌氧粉则远销国外。

柳州是中国南方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湘桂、黔桂、枝柳铁路交汇于此。北可达北京、武汉、宜昌、焦作,东通杭州、上海、广东等地,西可到贵阳、昆明、重庆等地,南达南宁、凭祥、湛江等地。公路可通湖南、贵州。水运以柳江为主,全年通航,上达融安, 下通桂平、梧州等地。

市境柳侯公园有纪念唐代文学家柳宗元(815)的柳侯祠和柳侯衣冠墓及罗池等名胜;柳江南岸鱼峰山相传为唐代壮族歌手刘三姐传歌处,有刘三姐塑像和龙潭,已辟为公园;市南郊都乐村有都乐岩,为重要旅游胜地。附近有“柳江人”和“白莲洞”遗址,并建有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柳州沙塘、鹧鸪江一带盛产国内外驰名的柑橘、沙田柚等水果。

(陈德高)

LiupanShan

六盘山(LiupanShan) 中国最年轻山脉之一,又名陇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宁、甘、陕交界地带。主体包括两列接近北北西走向的平行狭长山脉,逶迤 200 余公里,宽 30~60 公里。山脊海拔一般超过 2500 米, 主峰米缸山 2942 米。东坡陡,西坡缓。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褶皱成山,山体主要由白垩纪页岩、砂岩构成。山势巍峨险峻,山路盘旋曲折。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等发源于其两侧。

六盘山区光热资源较少,年日照时数 2200~2400 小时,年均温 5~6℃, 有“春来秋去无盛夏”之说。据海拔 2840 米的高山气象站资料,年均温仅 1

℃,年降水量达 677 毫米,是黄土高原中的“湿岛”。六盘山仅宁夏境内就

有高等植物 788 种,有林 3.1 万公顷。其中乔木林 2.6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木材蓄积量 122 万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海拔 1900~2600 米阴坡,以次生的落叶阔叶林为主,间有少量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有山杨、桦、辽东栎、混生椴、槭、山柳、华山松等,林下多箭竹、川榛及多种灌木,发育山地灰褐土。在林带以下和 2200 米以下阳坡为草甸草原和干草原;2200 米以上阳坡和 2600 米以上阴坡为杂类草草甸,发育山地草甸土,是大牲畜良好牧

场。野生生物资源丰富,仅药用植物即有 600 余种,党参、黄芪、贝母、桃

儿七等药材畅销全国。脊椎动物约有 200 种,其中兽类有金钱豹、林麝等 38

种。鸟类有金雕、红腹锦鸡等 147 种,山区盛产蜂蜜。山谷、坡地有黄土之

处多已垦为农田。六盘山林区已划为水源涵养林及约 2.7 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1988 年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已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35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时跨越六盘山,进入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地区,最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汪一鸣 蓝慧珠)

LiuwanDashan

六万大山(LiuwanDashan) 郁江、南流江分水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古老变质岩系零星分布在花岗岩山地外围。山脉中脊海拔千米左右,主峰葵扇顶海拔 1118 米。山体庞大,高峰起伏,山体主峰外围为低山丘陵所围绕。沟谷多沿次级构造线作西北—东南方向发育,横切山地,造成许多与山脉走向相交的岭谷地形。山坡陡峻,多急滩瀑布,水力资源丰富。由于高温多雨,花岗岩地区风化作用强烈,暴流散流地形明显。六万大山区有面积达 1.46 万多公顷的六万山林场,松杉针叶林和松、杉、楠、椎针阔混交林集中连片,林相郁闭, 保护水土作用良好。六万大山山脉向北延伸为大容山。二者原为一条东北— 西南走向山脉,因被与其相交的西北—东南走向的石南断层谷地分隔,成为两大山脉,大容山亦为花岗岩侵入而成,大容山主峰梅花顶 1276 米,为桂东南最高峰。

(秦权人)

LonghaiXian

龙海县(LonghaiXian) 福建省漳州市辖县,主要商品粮基地县和著名“花果之乡”。位于省境东南沿海,九龙江下游。面积 1360 平方公里,人

口 82.17 万;其中归侨、侨眷 2.6 万人。县府驻石码镇。南朝梁置县。明自龙溪、漳浦县分出置海澄县。1960 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设龙海县。县境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属漳州平原东部和九龙江三角洲,平原上散布有零星小丘、台地。九龙江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在福河附近入厦门港。九龙江口沙洲密布,近年九龙江泥沙入海数量日益增多,口外沙洲不断扩大。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利于作物生长,是福建省粮食单产最高县份。经济作物以甘蔗、黄麻、花生、茶叶为大宗。水果以柑橘、荔枝、龙眼、香蕉著名,特产水仙花,驰名中外。牲畜中的黄牛和金定鸭为优良品种。渔业也较发达。工业以食品为主,有粮食加工和制糖等工业。水陆交通便利。鹰厦铁路通过县北郭坑。石码有汽轮可通厦门。县境云洞岩有古岩画,是研究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赵昭昞)

LonghuaZhen

龙华镇(LonghuaZhen) 上海市西南郊风景游览区。位于徐汇区东部。镇旁的龙华寺和龙华塔,兴建于三国吴大帝赤乌十年(247)。龙华寺几经兴废,现存寺庙系清光绪年间重建。寺前龙华塔高 40.4 米。登塔东眺浦江,北瞰龙华镇。镇内龙华公园部分原是龙华寺著名蟠桃园。“龙华晚钟”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国民党统治时期,龙华曾为反动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场所。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每值清明时节,这里成为上海市民踏青、赏花、凭吊革命烈士之处。龙华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馆于 1991 年 6 月落成。近期规划将龙华寺、塔、园林、小镇连成一体,辟为风景游览区。

(陆心贤)

LongkouGang

龙口港(LongkouPort) 山东省重要港口之一。位于胶东半岛北部, 渤海莱州湾东侧。属龙口市管辖。龙口港水域宽阔,水深 10 米左右,且有屺

  • 岛和连岛沙坝作天然屏障,避风条件较好,5000 吨级海轮可出入。但港口常年有 20~40 天封冻期。与烟台、青岛、大连、天津等地均有海轮往来。通过港口的大宗货物有矿建、食盐、煤、石油、粮食等。近岸浅海海底已发现

储量约 14 亿吨的大煤田。

LongmenShan

(陈龙飞)

龙门山(LongmenShan) 沱江和岷江的分水岭,四川省著名地震带。四川东、西部主要气候界线之一。龙门山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指龙门山前缘海拔 2000 米左右的山地,广义还包括后缘部分,两者以北川至青川深断

裂为界,北起广元,南达都江堰市,全长约 350 公里,包括龙门山、九顶山

和茶坪山,为岷山东南延伸部分。广义龙门山山脊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其中

九顶山主峰狮子王 4984 米。构造上为北东向褶断带,逆掩断层发育,组成叠瓦式地貌,如白鹿顶、天台山、天麻坪等一系列二叠纪“飞来峰”。岩性多样,从古生代的片岩、板岩、千枚岩、石灰岩到中生代的红色砂泥岩、砾岩都有分布。此外有花岗岩,为四川省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也是中国泥盆系地层沉积的典型地区。山体东陡西缓,东坡多以断崖与盆地底部相接。龙门山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自公元 1169 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 25

次,其中里氏 6 级以上地震 18 次。龙门山东部迎风坡雨泽充沛,是四川著名

的鹿头山暴雨区所在地。西部背风 311 坡岷江河谷雨水稀少,气候十分干燥。龙门山东、西坡民族也不同,东坡是汉族分布区,西坡为羌族聚居地。龙门山也为大熊猫和多种珍稀动物产地,已建有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面积不足 1 万公顷,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和绿尾虹雉等。龙门山的煤、铁、铜、硫铁矿、磷、石棉、水泥用灰岩也很丰富。

(郑霖)

LongmenShiku

龙门石窟(LongmenGrottoes) 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见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以佛龛雕饰著称于世。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这里两山相对,如斧劈开,伊水从中北流,形似门阙, 故古称“伊阙”。因古代地处隋唐都城之南,又称“龙门”。龙门东山称香山,海拔 300 米;西山称龙门山,海拔 371 米。两山现共有佛龛 2100 余个,

佛塔 40 余座,大小造像 10 余万尊,以西山为最多。最大者高 17.14 米,最

小者仅及 2 厘米。龙门石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石窟营造于北魏孝文帝迁

都洛阳(494)前后。至隋、唐连续营造 400 多年之久。为研究中国古代佛教

历史和艺术提供了重要文物资料。龙门石窟还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 2780

品,其中有纪年者 700 余品,是中国石窟题记最多的一处,尤以“龙门二十品”驰名中外,为研究中国书法的重要资料。20 世纪 50 年代后对石窟进行多次整修。1961 年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

(李润田)

LongquanShan

龙泉山(LongquanShan) 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龙泉山是北东向的狭长低山,北起绵阳,南至乐山平羌峡,长约 210 公里,宽约 10~18 公里。属背斜断块山,东缓西陡,一般海拔 700~1000 米, 最高处长松寺为 1059 米,相对高差 250~600 米。山势由中部向南北缓降, 最后倾没于丘陵之中。北段的龙泉山为沱江横切,形成陡险的金堂峡,为沱江小三峡之一。南端的龙泉山余脉被岷江切割,遂成风光奇丽的岷江小三峡。龙泉山东西部地理景观各异。西部平原广袤,土壤肥沃,河渠稠密,水田连

片,是四川著名的商品粮、油菜籽产地。东部丘陵起伏,溪沟纵横,梯田层层,旱地广布,是四川主要的粮、棉和甘蔗产区。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龙泉山地又发展了水蜜桃、广柑、苹果、梨等水果生产,成为中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山上有云顶山、北周文王碑等名胜,并有黑龙滩水库、三岔水库等名胜区。(郑霖)

LongquanShi

龙泉市(LongquanShi) 浙江省丽水地区辖市,浙江南部林木著名产地。位于瓯江上游,西邻福建省。面积 3059 平方公里,人口 25.99 万。唐置县。1990 年撤县设市。市境西北是仙霞岭支脉,东南为洞宫山脉一部分。瓯江上游龙泉溪流贯市境中部,形成众多河谷小盆地。境内峰峦起伏,1500 米以上高峰有十余座,其中黄茅尖海拔 1929 米,为省内最高峰。森林资源丰富, 木材蓄积量占全省首位,有“浙江林海”之称。南部凤阳山是省境自然保护区之一,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山林特产有毛竹、油茶、油桐、笋干、香菇、银耳、中药材、松脂等。龙泉青瓷始于北宋,釉色滋润,造型优美,被誉为“青瓷之花”,瓷器畅销海内外。市南有青瓷古窑遗址,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手工艺品有龙泉宝剑,以坚韧、刚柔兼优和纹饰美观而驰名。市境已探明有金、银、铜、钨、铝、锌、铀、萤石、硫磺等 20 多种矿产资源。

(俞康宰)

LongshengGezuZizhixian

龙胜各族自治县(LongshengGezuZizhixian)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辖县。位于自治区东北部,与湖南省城步、通道等县毗邻。面积 2373 平方

公里,人口 16.53 万,为侗、汉、壮、瑶、苗等民族聚居地。县府驻龙胜镇。龙胜原名桑江,清乾隆六年(1741)改为龙胜。1951 年改龙胜县为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1955 年改现名。县境东、北、南三面高,西面低。东为越城岭, 北为八十里大南山,南为天平山,山峦起伏,河溪密布。气候冬冷夏凉,多雨雾,植被繁茂,为广西主要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约 48.9%。此外,还有丰富的猕猴桃资源。县西南为著名的花坪自然保护区。植被种类繁多,以“活化石”银杉、方竹为著名。溪流中有奇特的大鲵(娃娃鱼)和半鳞鱼等。矿产以滑石为主,储量居全国之冠。风景名胜除花坪外,有矮岭温泉。

(陈德高)

LongshouShan

龙首山(LongshouShan) 见走廊北山。LongyanShi

龙岩市(LongyanShi) 福建省龙岩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福建重工业基地,闽西主要茶区。位于省境西南部,九龙江上游。面积 2677 平方公里,

人口 41.58 万。唐置龙岩县,因城东翠屏山有龙岩洞而得名。清改州,1913 年复改县。1981 年改市。

市境地势东西两侧较高,多为中低山;中间较低,有丘陵和盆地分布。西部为玳瑁山脉的主体部分,海拔千米左右,主峰黄连盂 1807 米。东部为博

平岭西北坡,海拔约 800 米。主要河流有雁石溪和万安溪,均为九龙江北溪上源,有发电、灌溉之利。雁石溪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市区,盆谷与峡谷相间排列。最大盆谷即为市区所在地,面积约 50 平方公里。地处南亚热带北缘, 气候暖热湿润。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茶叶、油菜等。主

要林副产品有松脂和笋干。煤、铁资源丰富。马坑铁矿是中国富铁矿重点矿区之一。近年又在近郊的铁山——东宫山一带发现大型高岭土矿床,其规模、质量与选矿率可与世界著名的康沃尔矿区媲美。工业有冶金、采矿、煤炭、建材、电子、机械、化工等部门。轻工业较发达,有食品、卷烟、酿酒等部门。所产沉缸酒名闻遐迩。纺织工业也有较大发展。龙岩是闽西公路网中心, 鹰厦铁路有支线自漳平通此,对外交通方便。

龙岩是老革命根据地,北门虎岭山建有闽西烈士纪念碑;城南东肖有“白土暴动”旧址。龙硿村溶洞景色奇异,堪与桂林七星岩媲美。与上杭、连城交界处有梅花十八洞,风景秀丽,多珍稀动植物,已建立自然保护区(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赵昭昞)

LongyangxiaShuidianzhan

龙羊峡水电站(LongyangxiaHydroelectricPowerStation) 黄河上游第一级大型梯级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贵德两县间的龙羊峡内,距西宁 140 余公里。两岸陡峭,河道狭窄,海拔 2600 余米。1976 年

开始建坝,坝高 178 米,为全国第 1 高坝。已建成经共和、贵南两县上达兴

海县境、面积 383 平方公里、库容 247 亿立方米的全国目前最大的人工湖。

电站装机容量 128 万千瓦,年均发电量 60 亿度,可为陕、甘、青电网提供强大电力,并具有调节黄河水量,有利于龙羊峡以下的梯级开发和防洪、防冰凌,扩大保灌面积,增加城市和工业用水等综合效益。

(魏晋贤)

LongZhouXian

龙州县(LongzhouXian)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辖县,边防要地。位于自治区西南部,左江上游,平而河与水口河汇合处,与越南高平省毗邻。面积 2317.8 平方公里,人口 25.32 万。县府驻龙州镇。龙州建制始于公元前

221 年,是中国南大门历史悠久的古城。1885 年法国从越南入侵中国时,民族英雄冯子材以龙州为基地,抗击法国占领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后,法在龙州设领事馆,1887 年龙州被辟为通商口岸。1891 年,为抵抗外来侵略,广西提督苏元春在龙州西南八里的将山建筑小连城,有城堡炮台,蜿蜒 5 公里余。1913 年改龙州县,曾改名为龙津县、丽江县,1961 年复称龙州县。

地形以龙州盆地著称,一般海拔约 200 米,最高峰大青山海拔 1046 米。地处南亚热带南沿,气候暖和湿润,常年无霜,植物繁茂,动物种类繁多, 建有◻岗自然保护区。经济林有棕榈、橡胶、木菠萝、八角、櫶木等。櫶木为龙州特有珍贵木材。为发展櫶木生产,特设有櫶木农场。此外,有珍禽异兽乌猿和白头乌猿等。土特产以龙州八角茴香最负盛名;蛤蚧肥大,年产量最高达 2~3 万对;龙州菜刀锋利耐用,远销国内外。

龙州为边防重镇,西有水口关,西南为平而关。龙州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江革命胜地。1930 年 2 月 1 日,在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领导下, 爆发了震撼左右江的龙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重要的革命遗迹有红八军军部旧址。名胜古迹有小连城和棉江花山崖壁画等遗迹。

(陈德高)

LonglinGezuZizhixian

隆林各族自治县(LonglinGezuZizhixian)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

辖县,山区农业县。位于自治区西部,南盘江之南,隔江与贵州省兴义、安龙、册亨县相望。面积 3543 平方公里,人口 32.12 万,有壮、苗、汉、彝、仡佬等民族。县府驻新州镇。原称西隆县。1951 年西隆、西林两县合并称隆林县。1953 年成立隆林各族自治区(县级建置)。1955 年改现名。县境地处云贵高原,地势高峻,山体巍峨,海拔多在 800~1400 米。最高峰斗烘坡海拔 1951 米。西南金钟山 1819 米。山体高大,山峰如锯齿,森林茂密。全县

现有森林近 9.15 万公顷,以杉木、云南松等为重要,是广西主要商品材基地之一。此外产油桐籽、油茶籽、云木耳和栲胶。南盘江河谷深切,水力资源丰富,天生桥大型电站,装机容量达 240 万千瓦。气候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农业以粮食为主,尤以隆林香粳著称。经济作物以甘蔗、青麻为大宗,并有烟叶、油菜等。青麻是隆林传统产品,葵花籽闻名区内外。隆林也是广西薏米主产地之一。畜牧业以牛、猪、羊、马和家禽为主,尤以隆林黄牛和六名猪著名。工业以锑、水晶、大理石矿的开采为主,其次有煤、水电、氮肥等。冷水瀑布位于县境东南 18 公里,风景优美,是游览胜地。

(陈德高)

Longgangziranbaohuqu

  • 岗自然保护区(LonggangNatureReserve) 中国北热带喀斯特地区动植物资源的宝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跨龙州、宁明 2 县,面积 8000 公顷,分为◻岗、陇山、陇呼 3 片。1979 年建立, 保护区管理处设在龙州县逐卜乡陇垒村。◻岗多喀斯特峰丛、洼地和溶洞, 形状奇特,是一片喀斯特峰丛深切圆洼地,海拔一般 200~400 米,最高约604 米,属广西喀斯特地区常绿阔叶季雨林中面积较大、闭锁性强的天然林区,不仅在中国,即在世界均属罕见。由于本区位于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受热带、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年均温在 21℃以上。月均温大于 23℃的长达 7 个月;1 月均温 13.9℃;年降水量 1351 毫米。植被繁茂,植物种类达1454 种之多。乔木高大,林冠郁闭,树干常有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攀援。多稀有植物,其中陇呼山弄里发现的株胸围达 9.4 米、直径 2.99 米,高 48.5 米的蚬木,具世界意义,其树龄已近千年。其他珍贵树木有擎天树、金丝李、风吹楠等。◻岗金花茶独树一帜。此外还有具抗癌作用的密花美登木,使人望而生畏的见血封喉,医治麻疯、治疗疥癣的海南大风子等特产。区内动物种类繁多,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白头叶猴,二级保护动物黑头叶猴和冠斑犀鸟,三级保护动物的穿山甲、林麝、苏门羚、蟒蛇、白鹇、原鸡等。此外,有具一定学术、经济价值的动物如树鼩、食蟹獴等及药用动物大壁虎

(蛤蚧)、肉用动物花面狸(果子狸)、貉等。

(陈德高)

LoudiShi

娄底市(LoudiShi) 湖南省娄底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新兴“钢铁城”, 涟水中上游物资集散地。面积 430 平方公里,人口 30.13 万;其中城区面积16 平方公里。1960 年自涟源县析置,1962 年撤销,1980 年恢复市建制。市境位于湘江支流涟水中游灰岩及砂页岩丘陵盆地间。湘黔铁路横贯东西,娄邵铁路紧相衔接,另有 3 条铁路专线连通附近厂矿,9 条公路通往四境。经涟水水府庙水库库区可下驶湘江,是湘中水陆交通枢纽之一。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本市仅有几家食品加工手工作坊。1958 年以来建成以钢铁、煤炭为基

础,并有建材、食品等部门的工业城市。钢铁工业产值居全省第 2 位。

(邓美成)

LoushanGuan

娄山关(LoushanGuan) 贵州省遵义市门户,入黔出川咽喉要道。位于黔北大娄山山脉中段。地理位置险要,为历代军事要隘。关口岩石由寒武系娄山关白云岩组成。位于隆升的背斜轴部,因张性裂隙发育,在强烈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下形成分水岭隘口,海拔 1226 米。周围悬崖峭壁,山峰均高达1400~1600 米。关口东西两侧为大、小尖山锁峙,南北又是高低相差 400 米的峡谷。群山之中仅有川黔公路通过。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闻名中外的娄山关战役而著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娄山关上竖立了毛泽东手书《忆秦娥·娄山关》的诗词大理石碑刻。

(杨明德)

Loulanyizhi

楼兰遗址(ruinsofLoulan) 位于罗布泊(已干涸)西岸,北纬 40° 30′,东经 89°50′处。系 1900 年斯文赫定科学考察队维吾尔族向导奥尔迪克所发现。因发现的文书中有读音为 Krorain 的文字,因而定名为楼兰。遗址略呈四方形,边长 330 米,用泥土、树枝、芦苇夯筑。有一西北—东南向古河道穿过,河道两侧为建筑遗址。城中偏北有一类似烽火台的高建筑, 其西北 5 公里还有一烽火台。城中心河北岸建筑遗址疑系当时政治中心。此建筑对岸有被称为“三间房”的房屋,两侧有泥土与芦苇夯筑的土房。曾出土大量木简和文书,颇多军事语言,如骑兵、矛兵、弓手、兵车、战具、军令。近年新疆考古研究所亦发现屯田、士兵等军事语言。1910 年日本人橘瑞超发掘时,获得“西域长史李柏”及“海头”等字样文书。根据文书纪年范围,多为公元 250~330 年。古城开始可能为楼兰都城,后成为屯田中心及军事据点,魏晋时曾作西域长史府驻地。以后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改道,失去水源而逐渐废弃,5 世纪时已成废墟。

(杨利普)

LugouQiao

卢沟桥(LugouQiao) 中国古桥之一,位于北京城西南 15 公里的永定河(旧称卢沟河)上。自古以来为南北往来必经之地。始为渡口,后搭浮桥。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至明昌三年(1192)间建联拱石桥,初名“广利”, 后因河得名卢沟桥。桥东西向,全长 266.5 米,宽 7.5 米,下分 11 涵孔,近

岸孔跨约 16 米,中心孔跨 21.6 米。桥身两侧有石雕护栏,在 281 根望柱顶

端雕以石狮 485 只,形态各异。该桥从设计艺术到建筑技巧,在中国桥梁史上均占重要地位。清康熙中毁于洪水后重建。现坚固如初。桥东头有清乾隆御笔题刻的“卢沟晓月”碑亭,为“燕京八景”之一。又有明崇祯间筑的拱极城,今名宛平城。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者在此发动“卢沟桥事变”, 亦称“七七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亦名传中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钧科)

Luyashanziranbaohuqu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LuyashanNatureRe-serve) 山西省动植物及生态环境完整的生物生态系统综合保护区。位于北纬 38°35′40″~38°45′, 东经 111°50′~112°5′30″。在山西省五寨县境内 1980 年建立自然保护

区。保护动物以褐马鸡为主,植物为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等各类植物群系。面积 2.15 万公顷,其中核心区 0.56 万公顷。华北落叶松林、云杉(主要是青杄)林是山西省天然分布最多,生长较好的森林,在华北地区和全国均具典型作用。林区内食草、食肉动物聚集,可保持生态平衡。芦芽山以太古界片麻状花岗岩为主,上层部分有石灰岩。全区西北高、东南低。西有荷叶坪、北有芦芽山、黄草梁等著名山峰。区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 1400 多米。较大的沟有梅洞沟、圪洞沟、高崖底沟。自下而上。植被分为:①海拔 1300~1600 米是灌丛草原及农垦带。②1600~1800 米是常绿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带。③ 1800~2600 米是针叶林带。④ 2600 米以上为亚高山灌丛和亚高山草甸。

(萧树文)

LujiangXian

庐江县(LujiangXian) 安徽省巢湖地区辖县,全国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安徽粮食、油料、茶叶、家禽生产重点县。位于省境中南部、巢湖西南岸。面积 2348 平方公里,人口 114.2 万,县府驻城关镇。古称舒国,汉置舒县,隋改庐江县。县境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丘陵岗地,北部和东部为河湖平原。舒庐干渠、分干渠和支渠流贯县境,河渠纵横,水利条件较好,是省内主要农业区。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和杂粮,产量居全省前列。盛产羽毛、麻鸭和鸡内金,其中羽毛收购量年均 400 多吨,居全国前列。县境地处“郯庐断裂带”上,地质构造复杂,矿藏丰富,有矾矿、铁矿和硫铁矿等大型或特大型矿床,矾矿和硫铁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工业有采矿、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部门,生产明矾、硫酸、磷肥、碳氨、水泥等产品。县境有温泉多处。其中汤池温泉涌水量达 148.6 吨/时,为安徽省最大温泉,亦为县内主要名胜。县城附近还有铸剑池、冶父寺、周瑜墓和小乔墓等古迹。

(朱孟春)

LuShan

庐山(LuShan) 中国著名风景游览区及避暑胜地。位于江西九江市南, 北近长江,东滨鄱阳湖,交通便利。庐山系第三纪末或第四纪初,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因断层作用使地块上升而形成的块状山,呈东北—西南走向, 面积约 349 平方公里。相传殷、周时,有匡氏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称“匡

庐”和“庐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 1474 米,高出附近的鄱阳湖平原约 1450 米。

庐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以春温、夏凉、秋爽、冬寒为特点。森林荫郁,植被丰富。海拔 1167 米的牯牛岭,简称牯岭,为庐山著名避暑胜地。年均温较近在咫尺的九江市低 5.6℃,7 月均温低 7.0℃。故当江南暮春季节, 庐山却正当桃李始华之际;长江中、下游盛夏酷暑时期,庐山却温和如春。牯岭年均降水量多达 1833.6 毫米,较九江市多 548 毫米;雷暴较多,夏季平

均雷暴日达 39 天;庐山年均雾日 191 天,3~5 月为多雾月,月均雾日多达

20 天;7 月雾日较少,亦达 13 天。庐山山体主要由砂岩构成,山势雄伟,加以降水丰富,故多瀑布,如:五老峰东九叠谷的三叠泉,秀峰寺的马尾泉和黄岩瀑布,石镜峰下的玉帘泉,观音桥上的玉渊潭,王家坡的双瀑,三宝树附近的黄龙潭、乌龙潭等。三叠泉汇集五老峰和大月山的泉水,分三级飞泻, 一级最大落差达 60 米,气势极为雄伟。

庐山多名胜古迹,主要游览地有仙人洞、五老峰、含鄱口、三叠泉、大天池、香炉峰、文殊台、龙首崖、黄龙潭、庐林湖、白鹿洞书院、玉渊潭、乌龙潭、岳母墓、秀峰、周恩来纪念室等处。庐山风景随季节变化,四季各有其胜。此外,在含鄱口北面山谷中有庐山植物园,为中国著名南北植物驯化基地。山麓于 1990 年建成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

为便于游人登山,已先后在山北、山南修建了登山公路及大型登山缆车。山区特产有石耳、石鱼、石鸡、云雾茶;药用植物有厚朴、黄精、党参、

白芨、乌头等。

(马巨贤)

LuguHu

泸沽湖(LuguHu) 四川省最大湖泊,中国第 3 大深水湖泊。又称左所海、永宁海、落水海子、勒得海。位于川、滇边境的盐源、宁蒗两县之间, 半属云南,半归四川。地质构造上属高原溶蚀断陷湖盆,湖区海拔 2700 米左

右。湖泊呈腰子形,由草海和亮海构成,长 9.4 公里,平均宽 5.2 公里,面

积 48.5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40.3 米,最大水深 93.5 米,蓄水量为 19.53 亿立方米。湖内盛产细鳞鱼和名贵水獭,并有中国特有的波叶海花菜等水生植物 37 种。湖区水足土肥,农业发达,为“鱼米之乡”。湖周群山环抱,为云南松、丽江云杉、云南铁杉、川滇冷杉、大果红杉、小果垂枝柏、黄背栎等林木所覆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景色十分优美,有川滇高原的“日内瓦” 之誉。现已列为自然保护区,是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场所之一。

(郑霖)

LuzhouShi

泸州市(LuzhouShi) 四川省辖市,四川化学工业和天然气生产基地, 长江上游重要河港。位于长江和沱江之汇,川黔和川滇之要冲。市区三面靠山,一面依水,形势险要。辖 1 区及泸县、纳溪、合江、古蔺、叙永 5 县。

面积 1.2242 万平方公里,人口 437.8 万;其中市区 215 平方公里,人口 56.7 万。汉置江阳县。明、清为泸州。1913 年改称泸县。1950 年设市。1983 年 6 月改为省辖市。1984 年将泸县、纳溪县部分地区划归泸州市。1985 年又将叙永、古蔺两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市境山丘罗列,天然气和煤储量丰富,拥有四川省最大气矿——泸州气矿。市内的天然气化工厂、泸州化工厂、炭黑厂等均利用当地丰富原料,主要产品有合成氨、尿素、酸碱、油漆、塑料等。化学工业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45%和全省化学工业产值的 15%。此外有机器制造、矿山机械、动力机械等多种机械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1.27%。酿酒工业也很发达。泸州老窖大曲酒闻名全国。此外,有三溪大曲、玉蝉大曲、泸江大曲等 16 种优质酒,年产酒量占四川 1/10,财政收入占全市 1/3,故有“酒城”之称。泸州青花瓷大量外销。泸州桂圆、合江荔枝为四川著名特产。泸州按城市功能可分为 4 区:市中心为行政商业区,高坝和安坝为化工区,茜草坝为重工业区,西南为文化区。市内有泸州医学院和泸州天然气研究所、四川省水稻研究所、西南化工研究院等高等院校与科研设计单位。泸州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肖楚女、恽代英、朱德、刘伯承都曾在此工作。市属古蔺县有世界罕见的古生物名贵大理石。

(郑霖)

LubeiYunhe

鲁北运河(LubeiCanal) 见京杭运河。

LunanYunhe

鲁南运河(LunanCanal) 见京杭运河。Lu’anShi

六安市(Lu’anShi) 安徽省六安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省境西部,淠河东岸。面积 85 平方公里,人口 19.06 万。因昔为皋陶封地,故别称“皋城”。1979 年析六安县城关镇置市。市境位于皖西腹地。地形以岗地和淠河冲积平原为主。淠河侧城而过,淠河总干渠流经市区中部。有六合(肥)、六寿(县)、六霍(丘)、六佛(子岭) 等公路干线交汇,水陆交通方便。气候温暖湿润,春夏多雨。近郊多砂石、铁砂及膨润土等。工业以纺织、电子、机械、化工、造纸为主,出产一品斋毛笔、棉纱棉布、机制纸等,部分可供出口。工艺美术品以雕刻、刺绣著名。

(朱孟春)

LuheHuoshanqun

六合火山群(LuheHuoshanqun) 见六合县。LuheXian

六合县(LuheXian) 江苏省南京市属县,南京通往苏北各地公路交通门户,中国著名玄武岩“石林”所在地。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北岸,宁淮、宁扬两公路会合点。20 世纪 80 年代建有宁六一级公路,直达南京长江大桥北端的泰山新村。面积 1403 平方公里,人口 61.06 万。县府驻六城镇。六合县春秋楚时为棠邑。汉置棠邑县。东晋改尉氏县。隋改为六合县。县境除滁河下游和长江沿岸为冲积平原外,多属玄武岩方山丘陵和黄土岗地。上新世喷发的著名玄武岩方山丘陵有平顶火山、桂子山、西横山、瓜埠山、灵岩山、方山、马头山、奶子山等,通称六合火山群。海拔约百米。东北部的冶山 231 米,为全县最高点,产铁矿。1983 年桂子山和西横山发现玄武岩“石林”,气势雄伟,世所罕见。此外,方山是保存较好的火山锥;瓜埠山又是一种横卧“石林”。对教学、科研、旅游事业都有重要价值,拟辟为“六合火山公园”。县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麦类、油菜、花生、棉花等。六城镇南郊龙池鲫鱼为名产。冶山铁矿有专用铁路通南京市大厂镇南京钢铁厂。

(单树模)

LupanshuiShi

六盘水市(LupanshuiShi) 贵州省辖市,新兴工矿城市,中国西南地区煤炭基地之一。位于黔西乌江上游支流三岔河和北盘江上游地带。面积9914 平方公里,人口 245.5 万;其中市区面积 6272 平方公里,人口 182.69

万。全市由 1 区和六枝、盘县 2 县级特区及水城县组成。1965 年以前,六枝、盘县、水城为县建制。水城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六枝县原名郎岱县, 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盘县建于晋成帝时,名西宁县,清改为盘州厅, 1911 年后,改厅为县。1964 年 7 月对六盘水进行工业开发,根据矿井建设分布情况,组成 3 专区级企政合一的特区。1970 年六枝、盘县和特区合并,隶属于六盘水地区。1978 年改六盘水地区为市。

市境地势较高,60%以上的面积海拔在 1800 米以上,相对高差达 200 米以上。年均温 12.2~15.1℃,年降水量 1200~1400 毫米,年雨日 200 天以上。市境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达 144 亿吨,有西南煤海之称。已建成煤炭

矿井 21 对,设计能力 1000 万吨;火电站 5 座,总装机容量达 14.5 万千瓦;

水力资源 71 万千瓦。钢铁建材工业已初具规模,并相应发展了化工、轻工等工业。贵昆铁路干线穿过市境,同公路相连成网,形成以钟山区为中心,由14 工矿镇和 3 乡村镇组成的城镇群,内外交通联系方便。

(陈永孝)

LugangZhen

鹿港镇(LugangZhen) 台湾省本岛西中部著名市镇,彰化县属镇。位于鹿港溪北岸,距彰化县治约 12 公里,距海约 2~3 公里。人口约 7.5 万。原为平埔族马芝遴社地。因地处彰化平原,郑成功经营台湾,设北路安抚司于半线(即今彰化市)时,已有汉人入垦鹿港以东原野。其后,鹿港与福建泉州蚶江口往来渐盛。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为对渡口岸,与南部的安平同为台湾对大陆联系的重要门户,台湾米谷输济福建的要口。至道光(1821~ 1850)末年,商业兴盛。当台北的艋舺兴起,鹿港曾与台湾府治(今台南市) 和艋舺并称“一府、二鹿、三艋舺”。惟鹿港因受浊水溪泛滥影响,港道易淤,港口虽曾一再迁移近邻,终以附近无久用港湾,日渐衰落。20 世纪初, 港口已淤为菜圃。在台湾各早期发展的港市中,鹿港保全大陆移植的乡土文物最多,是研究台湾民俗和开发史重要对象。20 世纪 80 年代台湾人民掀起对祖国大陆寻根热,使鹿港的名字重放光彩。省第 17 号沿海公路干线过此。

(吴壮达)

LufengXian

禄丰县(LufengXian)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辖县。腊玛古猿发掘地, 云南省以采煤、采盐为主的工矿区。位于滇中高原东部。面积 3631 平方公里,

人口约 38.40 万。县府驻金山镇。县境地表广布中生代红色湖相地层,地质时期曾为湖泊,面积较大,气候炎热,生物繁茂,是大型爬行动物恐龙出没之地。经发掘已发现恐龙化石,称为禄丰龙。1975 年在县内石灰坝褐煤层中发现腊玛古猿化石,距今约 1400~800 万年,是从猿演化到人的中间代表, 被誉为人类的猿型祖先,亦为现今世界上该类化石中最完整的标本,对研究人类起源意义重大。县境矿产丰富,烟煤年产百万吨以上。一平浪煤矿是云南省主要褐煤产地之一;罗茨铁矿是昆钢的重要矿石基地;采盐历史悠久, 盐产量居全省首位。其他有制糖、无线电元件、硫酸、合成氨、普钙、水泥等部门。

(陈永森 王霞斐)

LunanShiLin

路南石林(LunanStoneForest) 由奇特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云南省著名风景旅游地。位于路南县东北部,距昆明市区约 126 公里。石林地区怪石遍布,奇峰林立,巨大的石柱犹如森林耸立,分散孤石或象狮子,或如莲花, 或似凤凰展翅,甚有酷似迈步从容的老人及传说中的阿诗玛等,蔚为奇观。石林地区分布有大面积厚层二叠系石灰岩,地质构造上正处于向斜轴部,岩层几成水平状,节理发育。厚层的石灰岩在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的高温多雨气候及异常丰富的地下水作用后,逐渐溶蚀而发育成巨大石柱与深切石沟相间的喀斯特地貌形态——石林。石林高度一般 5~10 米,最高者达 30~40 米。新近在石林东北部发现一座状如蘑菇的“灵芝”林,已命名为“乃古” 石林,又称黑松岩。石林分布区内多洞穴、地下河、竖井、溶蚀洼地、盲谷分布。其中有一水平溶洞,洞顶遗留的波痕酷似天空白云,故称白云洞。开发利用后,自然景色胜于石林。石林附近可辟为旅游区的地点很多,如紫云

洞、天生桥、长湖、月湖、大叠水瀑布等。

LüliangShan

(陈永森 王霞斐)

吕梁山(LüliangShan) 黄河与汾河的分水岭。位于山西省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太行山相平行。吕梁山脉北起管涔山,南止龙门山, 延伸约 400 公里。主峰关帝山海拔 2831 米。地质构造上为吕梁背斜,处于山西地台的西部,中间为紫荆山大断层所分隔。燕山运动以来,吕梁背斜向北延伸,分为两支:一支向正北往五寨、神池一带延伸,为管涔山、芦芽山; 另一支向东北,往原平延伸,为云中山,与五台断块有相接之势。西翼有和缓的小向斜,地形平坦,未经强烈切割,其上黄土堆积甚厚,水土流失严重, 使黄河含沙量剧增。芦芽山与云中山之间为静乐盆地,海拔约 1500 米,构造上亦为向斜,基岩是中生代砂岩、页岩,上覆深厚的自第三纪晚期以来的沉积物。东翼则以断层俯视由汾河地堑所构成的忻州、太原、临汾等盆地,相对高差颇大,每有断崖峻拔耸立,与西翼的情况迥异。吕梁山脉的高度由北往南渐减,大致在汾阳—离石以北,各山轴部均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所组成, 翼部出露寒武、奥陶系石灰岩,高峰海拔多在 2500 米以上;汾阳—离石以南, 山岭轴部为寒武、奥陶系石灰岩,两翼为石炭、二叠系砂岩、页岩,高峰海拔仅 2000 米左右。山地下部均有黄土分布,分布上限 1400~1800 米。吕梁山地植被除较高陡的山地外,森林已为灌丛草地所代替。其南北各段,纬度与高度不同,气候与植被也有显著差别。芦芽山代表北段,主要是寒温带针叶林(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关帝山代表中段,主要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五鹿山代表南段,主要是暖温带阔叶林。

(萧树文)

Lüshun

旅顺(Lüshun) 见旅顺口区。LüshunkouQu

旅顺口区(LüshunkouQu) 辽宁省大连市属区,中国重要海军基地之一。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三面环海,北与甘井子区为界。面积 480 平方公里,人

口 19 万,驻地旅顺。全区为低缓丘陵,海拔 200 米以下,南端老铁山最高达

465 米,主要由震旦纪石英岩、粘板岩构成。海岸线长百余公里,蜿蜒曲折, 港湾很多,其中旅顺口港北有白玉山等,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其间水道宽不及 300 米,腹阔水深,经冬不冻,形势险要。旅顺口秦汉以来即为海上交通要港,当时称马石津,唐名都里镇,港口有狮子口之称。明洪武四年(1371)进军辽东,由此登陆,因渡海旅途顺利,改称旅顺。清光绪五年(1879)开始营建旅顺口为北洋海军根据地,后为俄、日帝国主义相继占领,现已建设成中国重要海军基地。旅顺口区近海渔业、海水养殖和晒盐业均发达。有旅顺铁路北通大连、又是黑(河)大(连)、鹤(岗)大(连) 等公路终点,交通便利。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遗址尚存。名胜古迹有汉牧羊城遗址、唐鸿胪井、中苏友谊纪念塔等。区境有中国目前唯一的一座蛇类博物馆。

(熊树梅)

LüDao

绿岛(LüDao) 台湾省台东县属岛,行政上为绿岛乡。旧名火烧岛,为火山岛。位于距台东市约 33 公里太平洋上。面积 17.33 平方公里,人口 3600

余。岛形北宽南狭,周长约 20 公里。主要由集块岩及安山岩构成,有隆起珊瑚礁及现代珊瑚礁,赭土分布亦广。大部分为丘陵,最高点为西南部火烧山, 海拔 281 米;次为中央的阿眉山,海拔 275 米。岛上自 250 米以下有数处平坦面及阶地,为经多次间歇性隆起之证;地盆上升仍在继续中。岛内低地年均温超过 25℃;降水量虽达 2000~3000 毫米,但变率大。并因自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不佳,居民多专营或兼营海洋渔业。岛西北有狭小的滨海平原,其前缘南寮湾和中寮湾两处为目前岛上渔业、农业活动的主要地带。清嘉庆间始有汉族移民定居,其后移入渐多,分布于南寮、中寮、公馆等村。南寮为绿岛乡中心,与台东市有机帆船联系。

(吴壮达)

LuanHe

滦河(LuanHe) 华北地区大河之一。古称濡水。主要流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和河北省。上源闪电河源于丰宁县巴颜图古尔山,北流至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折而向南,至郭家屯始称滦河、穿燕山,至乐亭县南兜网铺注入渤海,全长 877 公里,流域面积 4.47 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大于 1000 平方公里的支流有小滦河、兴州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潵河和青龙河等 9 条,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内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南缘,海拔高,地势平坦,多草原和沼泽,河道宽浅;中部为燕山山地,森林覆盖度大, 矿藏丰富,河流穿行于峡谷盆地间,坡陡流急;滦县以下为冲积平原,河道宽阔,水流冲淤改道变化较大。流域中部燕山山地迎风坡为暴雨中心,亦为滦河洪水主要源地。

滦河水量较丰。流域年降水量 540 毫米,年径流总量 47.9 亿立方米,相当海河流域年径流量的 1/5。但水量分布不均,以燕山迎风坡最多,年径流深可达 250 毫米,南部平原区降至 75 毫米,北部则降至 10 毫米以下。流量的季节变化亦大,因夏季多暴雨,6~9 月径流量可占年径流量 3/4,最大月 8 月可占全年径流 1/4 至 1/3。冬季河流封冻期较长;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滦县站年均含沙量 4.73 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约 2210 万吨,主要来自支流

武烈河、伊逊河。已于滦河上建成庙宫、潘家口、大黑汀 3 座大型水库,总

库容量 34 亿余立方米,拦蓄洪水,发电灌溉,保证了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发展。

1983 年完成了引滦入津工程。引滦入唐等工程于 1985 年竣工。流域内富铁、金、铂等多种黑色和有色金属矿藏,并有煤和油页岩。农产丰富,是中国板栗和红果著名产区。古迹有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见承德市)、遵化清东陵(见遵化县)、清帝狩猎围场以及长城等。

(邓绶林 唐学曾)

Luobupo

罗布泊(LopNur) 地理概念上的塔里木河尾闾。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洼地上。湖的位置几经改变,但均在罗布洼地范围内。

关于罗布泊的记述 《山海经·北山经》称为“泑泽”,以其“浑浑泡泡”,水色“黝黑”而言。《史记》称为“盐泽”,以湖岸广布盐滩而名。

《汉书·西域传》记述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注蒲昌湖,一名盐泽者也”。《水经注·河水篇》称为“牢兰海”,以其位于汉楼兰(牢兰、楼兰对音)故地而言。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皇舆西域图志》和同治二年(1863)《大清一统图》都称为罗布淖尔,蒙古语意为众水汇聚之湖。罗布泊一名最初可能来自《大唐西域记》的纳缚波,二者可能是转音。

是否游移湖(交替湖) 1876~1878 年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H.M.П ржевальский)考察罗布泊地区时发现其位置与《大清一统图》及《西域图志》所标者不同,其时所见罗布泊位置较偏南,为淡水湖。此后引起国际上讨论,罗布泊被称为游移湖或交替湖。事实上,所谓罗布泊游移, 只是塔里木河尾间位置的变动,湖盆本身并不游移。在封闭性的内陆盆地平原地区,河流下游经常自然改道,改道后的河流终点形成新湖泊,旧湖泊则逐渐干涸,成为盐泽。普氏 1876 年所见者,为河流改道后形成的新湖,故为淡水湖,位于罗布泊西南,当时亦称喀拉库顺(喀顺淖尔)。实际上普氏并未见罗布泊旧湖。地质构造上,塔里木盆地东端是拗陷区,整个拗陷可称为罗布洼地,罗布泊湖盆就在这个洼地上。塔里木河以罗布洼地为最后归宿。罗布泊形成可能始于上新世或更新世初。以后东侧地壳上升,湖水向西移动, 湖盆东侧遗留下数条痕迹。湖水虽随地势变化而移动,但未越出湖盆范围, 故游移之说并不恰当。另外,罗布洼地古来即为人烟稀少地区,新湖泊形成后,无法随时命以固定新名,而均沿用老湖名。实际上,汉唐以来的古书中均将塔里木河终点形成的湖泊,称为蒲昌海、盐泽或牢兰海;17 世纪以来则称罗布淖尔或罗布泊。上述情况说明,并非湖泊本身游移或交替,而为老名新用或地名搬家。如若羌以北的台特马湖,原亦称罗布泊,湖北岸有罗布庄地名,即为证明。

塔里木河终点位置改变的原因塔里木河为荒漠地区的自然河道,局部地形的改变,如沙丘移动和河床泥沙的淤积,均可能阻塞老河道,形成新河道和新的终点湖。同时罗布泊位置的变动,又为入湖河水所引起,如河水从北部孔雀河道灌注,则湖在北;如从塔里木河流入,则湖在南。人类经济活动亦会引起河流下游改道(见塔里木河)。

罗布泊二千余年来的变化范围,大致在北纬 39°~41°及东经 88°~91

°,最近一次变动是 1952 年。

罗布泊之现状与未来现今地图上所标示的罗布泊(北纬 40°03′~40° 40′,东经 90°05′~90°25′)及台特马湖(北纬 39°20′,东经 88°

25′)都已干涸。1952 年塔里木河改道注入台特马湖后,孔雀河尚有余水补给罗布泊,灌区扩大后,孔雀河 1960 年已断流,罗布泊不久即干涸。台特马湖补给来源原有塔里木河和车尔臣(且末)河,亦因灌区扩大,70 年代已断流,台特马湖也干涸。但作为塔里木河终点这一地理概念的罗布泊,并未消失。罗布泊的最近地理位置是铁干里克西边的大西海水库,位于北纬 40°35

′,东经 87°30′附近。至于罗布泊的未来,只要合理安排塔里木河上下游用水关系,铁干里克水库不但能继续存在,并可能放水给下游的阿拉干和罗布庄。如塔里木河由自然河道改为渠化河道,两岸农垦规模不再扩大,在合理用水条件下,大西海水库亦可能继续存在,并向下游泄放一些水量。

(杨利普)

LuochengMulaozuZizhixian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LuochengMulamzuZizhixian)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辖县。中国仫佬族主要聚居地。位于自治区北部,九万大山南麓。面积 2642.5 平方公里,人口 34.09 万,仫佬族人口约占全 319 国仫佬族总人口

80%。县府驻东门镇。原称罗城县,由罗城、天河两县于 1952 年合并而成。

1983 年撤销,置自治县。县境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以山地为主。南部为喀斯特区,怀群一带山水秀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铁、

锑、铅、锌、锡、石棉、硫、磷块岩等。原煤、锡精矿、水泥远销区内外。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稻米以黄金、龙岸产“油籼米”为著名。所产大蒜粒大肉厚,畅销区内外。为开发罗城煤田,1969 年成立罗城矿务局并修建了三岔至罗城铁路。

(陈德高)

LuofuShan

罗浮山(LuofuShan) 亦称东樵山,与南海县西樵山齐名,享有“南粤名山数二樵”的盛誉。位于广东省博罗县西北部,西南始于增城县边境, 东北接桂山、螯山、阳天嶂、项山,形成一列明显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与东江断裂带的方向一致。罗浮山地跨博罗、增城、龙门 3 县,纵横 250 公

里,一般海拔 800 米左右。主峰飞云顶海拔 1281 米,因位于平原之侧,尤为雄伟高耸。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节理发达,山体呈穹窿伏,岩石露头遍布, 在 900 米以上的山头尤为显著。故多悬崖怪壑,乱石丛林。由于降水丰富,

在山地发育的溪涧,瀑布泉水极为壮观。在罗浮山脉有 432 个形态各异的大

小峰峦,构成朱明、桃源、夜乐等 18 洞天和白水漓、水帘洞等 980 多处飞瀑幽泉。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热量充足,年降水量达 1800~2000 毫米。山地多雾,湿度大,植物种类繁多。山地垂直景色显著。植物、土壤的分布均随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300 米高度以下主要为耕作区,山脚为冲积水稻土, 旱地多红壤。300~800 米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的树木有樟、乌杭、风栗、木荷、红椎、鸭脚木、厚壳桂等。700~800 米以上多为山地黄壤,生长五列木、吊钟花、杜鹃等灌木矮林和草坡。山上有多种名贵药材,如黄连、玉精、白甘草等,历来为采药和制药重地。至今仍有冲虚古观、葛洪炼丹灶、洗药池等遗迹。抗日战争时期,罗浮山曾是广东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驻地。

(魏清泉)

Luoshanziranbaohuqu

罗山自然保护区(LuoshanNatureReserve) 宁夏干旱风沙区水源涵养林及其自然综合体保护区。面积 8867 公顷。位于宁夏中部同心县境,属石质

孤立中山,顶峰 2624 米。年均温 4℃,年降水量 400 毫米。土壤为山地灰钙

土、山地灰褐土。共有植物 275 种,其中,丹参、麻黄等药用植物 60 余种。

动物有 65 种。乔木林 1200 余公顷,灌木林 800 余公顷,木材蓄积量 22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28%。山地植被垂直分带明显:①海拔 1900~2100 米阴坡和 1900~2400 米阳坡为干草原带。

②2100~2200 米阴坡为中生灌丛带。③ 2200 米以上阴坡为林带,自下而上有油松林,油松、青海云杉混交林,青海云杉林 3 亚带,并杂有以山杨为主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④2400 米以上阳坡为杂类草草甸带。

(汪一鸣 蓝慧珠)

LuoxiaoShanmai

罗霄山脉(LuoxiaoShanmai) 湘江、赣江及北江部分水系的分水岭和发源地。湘赣两省边境山脉。一般系指袁水和渌水谷地以南,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山地。由于受“多”字型构造控制,表现为岭谷相间,镶嵌斜列。武功山主要由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和印支—燕山期岩浆岩所组成,呈北东向隆起于醴陵—攸县和茶陵—永新及萍乡、莲花等盆地之间,长

约 150 多公里,宽达 30~45 公里,边境制高点 1405 米,主峰金项在江西省境内,海拔 1918 米。万洋山和诸广山主要由燕山期岩体及古生代地层组成南北向隆起带;岩体长 200 公里,宽 50~60 公里,为隆起带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貌上表现为层峦叠嶂,山岭高大。万洋山区的南风面海拔 2120 米,八面山

主峰石牛仙 2042 米,诸广山的齐云峰 2061 米。山区气候温暖湿润,生长松、杉、楠、樟、毛竹等常绿针叶、阔叶树种,有大量热带区系植物分布,如酃县低山沟谷有红勾栲、蕈树、光叶白兰,汝城有桃金娘、百日青、凤凰楠、广东厚皮香、白桂木、罗浮栲等。万洋山中的桃源洞尚保存面积约 3400 公顷的天然常绿、针阔叶林区。八面山有杜仲、福建柏、银杏、银杉、红皮紫茎、银鹊树、南方铁杉、红豆杉等珍稀树种。林区栖息短尾猴、水鹿、林麝、华南虎、金钱豹等野生珍贵动物。由于山区经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著名的有汝城白云仙、茶陵邓阜仙、桂东川口等地的钨矿,茶陵潞水的磁铁矿,茶(陵)醴(陵)煤田与资(兴)汝(城)煤田。罗霄山地水能蕴藏丰富,其间垭口有沟通邻省之便。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的井冈山、宁冈、永新、遂川、莲花和湖南的茶陵、酃县等县的相邻山区, 是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的根据地,迄今仍保存有许多革命遗址和文物。

(邓美成)

LuochuanXian

洛川县(LuochuanXian) 陕西省延安地区辖县。位于北洛河中游。面积 1886 平方公里,人口 17.61 万。县府驻凤栖镇。前秦时因洛水取名洛川县。千余年来,县城虽屡有迁徙,但县名一直未变。县境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 海拔 800~1300 米。以高原沟壑为主,以洛川塬(亦称永乡塬)为最大,长30 公里,最宽处达 13 公里。塬面开阔平坦,塬边支离破碎,沟谷深切,水土流失严重。此外有老庙塬、土基塬、秦关塬、槐柏塬等,宜于农业生产。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次为玉米、糜子、谷子、高梁。洛川苹果颜色鲜艳, 味甜而脆,畅销国内外。1937 年 8 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县城东北 10 公里的冯家村召开了著名的洛川会议。

(李健超)

LuoHe

洛河(LuoHe) 黄河支流之一。古称雒水。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华山南麓,流经洛南、卢氏、洛阳,于巩县境入黄河。全长 467 公里。流域面积 1.8881 万平方公里。其中土石山区占 45.2%。黄土丘陵区占 51.3%,冲积平原占 3.5%。主要支流有伊河、涧水、◻河等。其中以伊河为最大,发源于栾川县境伏牛山北麓,河道长 265 公里,流域面积 6029 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 32%。

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干流自河源至卢氏鸭九河为上游,河长 187.4

公里,除洛南盆地外,余多峡谷;鸭九河至偃师杨村为中游,河长 214.3 公里,河谷川峡相间。有卢氏、故县、洛阳等盆地;接纳伊河后,杨村以下为下游,长 35.3 公里,两岸修有堤防。

流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 12.1~14.5℃,无霜期 182~245 天, 年降水量 500~900 毫米,黑石关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34.3 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 1830 万吨。7、8 月多暴雨,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流域内最大的洛阳盆地东西长约 100 公里,南北宽达 20 公里,土地肥沃,

水源充沛,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远在七八千年前即有谷物种植和畜牧业。传说周代已有水利灌溉,东汉开阳渠引洛为漕,隋建通津渠, 明修大明渠,清代继有发展。唯时建时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灌溉面积仅有 2 万公顷。此后对原有渠系进行改善,并新建大中型水库 14 座,小型水库 200 多座,万亩以上灌区 46 处。1982 年有效灌溉面积已达 19.2 万公

顷。已建成的陆浑水库总库容 11.8 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约 9 万公顷;故

县水库总库容 12 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 16.52 万公顷;两大水库都是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流域内的重要城市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陇海、焦枝铁路交叉点,已成为以机械制造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流域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渑池仰韶文化(见仰韶村文化遗址)等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广泛。据记载洛河流域是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 21 世纪)活动的中心地区。偃师二里头商代文化遗存,近年发掘的偃师尸乡沟商代古城遗址,据考证可能是商汤都城——西亳。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巩县附近的石窟寺、杜甫故里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李健超)

LuoyangShi

洛阳市(LuoyangShi)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河南省第 2 大城,新兴工业城市,省辖市。位于省境西部,北临黄河。辖 6 区及偃师、孟津、新安、

汝阳、嵩县、栾川、伊川、宜阳、洛宁 9 县。面积 1.52 万平方公里,人口

563.60 万;其中市区面积 544 平方公里,人口 121.2 万。远在五六千年前, 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于此。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武王时始形成城市。公元前 770 年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九朝建都于此,素称“九朝古都”。由于洛阳地处古代中国中部要冲,水陆交通发达,建都时间长达 934 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城市。又为中国佛学、理学、经学兴盛之地,中国古老文化中心之一。五代以后逐渐衰落。1948 年析洛阳县城区置市。1955 年改省辖市。城市位于黄河中游南岸,以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矿产丰富,有铝、煤、水泥岩等。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工业发展迅速,已建为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机械工业以农机制造和工业设备制造为主,为中国机械工业基地之一。此外,有冶金、石油加工、建材、纺织、食品、电力、化工等工业部门。仿古工艺唐三彩驰名中外。陇海铁路与焦枝铁路交汇于此,并为省境西部公路交通中心。城区在邙山和洛水之间,东西长约 15 公里,南北宽约 3 公里,呈狭长带状。市中心区主要为行政商业中心,涧西为机械工业区,西工为轻纺工业区,老城为地方中小型工业区,在黄河北岸新建的吉利区以炼油和石油化工为主。洛阳桥、洛河桥的修建,加强了市区间联系。市内有洛阳工学院、洛阳外语学院、洛阳师专、洛阳医专等高校。市境列为国家、省、市级的名胜古迹有 40 余处。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 68)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 1 座寺院,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史、建筑史的宝贵资料。城南有著名的龙门石窟。城东有汉魏故城遗址、偃师商都遗址和二里头古城遗址等。邙山南麓有汉代壁画墓。洛阳素有“牡丹花城”之称。以牡丹为市花。王城、牡丹两公园花色艳丽,被誉为“天下第一”。

市属汝阳县杜康村利用当地优质矿泉水酿造著名的杜康系列酒。

(李润田)

LuomaHu

骆马湖(LuomaHu) 见淮河。LuoheShi

漯河市(LuoheShi) 河南省辖市,中国著名牲畜、粮食集散地。位于省境中部。辖 1 区及郾城、临颍、舞阳 3 县。面积 2617 平方公里,人口 217.01

万;其中市区面积 60 平方公里,人口 18.72 万。市区在 19 世纪末尚为小寨子,名螺湾河,后“螺”雅化为“漯”。1906 年平汉铁路通车后为漯河镇。1950 年改镇为地辖市。因地当沙河、澧河交汇处,上通襄城、舞阳、下通安徽蚌埠等地,豫东平原农副产品多经沙河水运至各地,使漯河镇成为沙河上的主要转运港。后利用其周围丰富资源,发展了食品、造纸、皮革和农业机械等工业。出产荷花牌卫生纸、如意牌香水纸巾、皮革制品等。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河)宝(丰)、漯(河)周(口)铁路横穿市区并在此接轨。全长 200 多公里的漯(河)阜(阳)地方铁路已于 1990 年 8 月开通。沙河由北部穿过,夏、秋两季可通机帆船。

(李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