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乐谱

音乐在我国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乐谱的产生也比较早,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黄帝曾下令研制乐谱的记录,可惜没有说明记谱的方法,也没有乐谱传世。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古代乐谱有字谱、减字谱、工尺谱等。

字谱,就是用文字记录弹奏方法的一种乐谱。迄今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也是仅存的字谱是陈、隋间由隐士丘明传谱的《碣石调幽兰》(一名《倚兰》), 至今仍有唐初的手抄本传世。经过近人的潜心研究,《碣石调幽兰》已被译成减字谱和现代的乐说谱,并能用现代乐器进行演奏。

减字谱是在字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朝有个名叫曹柔的人首次把字谱中记录指法名称的字改为简笔字,使减字谱初步定型。到了南宋,减字谱已渐趋完善。减字谱所用的减字很多,指未弹奏的方法也相当准确,只是不能标明节奏的快慢。如有一个字,左上角的“中”表示左手中指。右上角的“七”指第七徽(徽:系弦之绳)。中间的“卜”是绰字的简体,表示右手指于下半位按弦,向上滑至本位。“勹”是勾字的简体,表示右手中指向内拨第六弦。

工尺谱大约产生于隋唐时期,是由一种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成的,因为它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字依次记为七声,故称“工尺谱”。如果某个音量是高八度就给这个音加上“亻”旁作为标记。如果是

低八度音前 4 个字用最后一个笔划带撇来表示,后三个字则改为合、四、一。节奏用板、眼标记和 X、O、△等来表示。

清朝末年,欧洲的五线谱和简谱开始传入我国,并逐渐代替了我国原有的减字谱、工尺谱。我国最早的简谱歌曲集是 1904 年由沈沁工编辑出版的《学校唱歌集》。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自己作词作曲,创作了我国第一首简谱革命歌曲《勉女权》,词曲感人,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