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势之势

何谓笔势?仔细体会古代书论,笔势大体上就是对字的点画状貌要求及结构形态。

笔势基本上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笔画的形象性,二是笔画的表现力,三是根据审美理想对每个字进行结体布局。

关于笔画的形象性,这是很重要的,字的“神”在这里体现得最充分。比如写一横,要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写一点,要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如崩也。如此等等。书法家必须写出这个力度来,否则一点一画都像擀面杖,那就一窍不通了。

关于笔画的表现力,要求表现出神、气、骨、筋、血、肉,字跟人一样, 立体、全景。可这并不同于形质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在的旋律。

写一幅字,要求形神兼备。形,先不去说它,这个神可就不像工业产品检质那样准确、具体。窦蒙的《字格》,大多讲的是不同风格的字神。

总之,神,就是写出风格来,写出精神来。

气呢,主要是每字、每行以及全幅的动势、动感、气脉。中国字是由不同“部件”组成的,若是各“部件”都像卖不了的秫秸那么戳着,岂不就断了气脉。要写出动势来,就得讲究俯仰、向背、阴阳、揖让、参差、起伏、迟涩、飞动、长短等等,气和神的关系就像现代派文学所说的“通感”。

至于骨,主要是用笔提按之法。筋则指笔锋而言。肉是用墨,血是用火。关于字的结体布局,楷书追求平稳,草书追求灵动,隶书追求古拙,篆

书追求形体。书体不同结构布局也就不同。用笔也随之变化。在这方面前人的经验很丰富,如《翰林论二十四条用笔》、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等,主要就是研究字的上下左右黑白的安置、配合。

字的美丑与结体关系甚大,王羲之说:“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 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折臂壮士,眇目美人,谁也不能说好得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