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谜溯源

谜语古称隐语,又名庾辞。最早见于史载《左传》。第一部《隐书十八篇》诞生于汉代,东汉蔡邕的“曹娥碑题辞”,南北朝鲍照的“井字谜”, 初具谜语雏形。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篇是第一篇系统论述谜语的专著。据《世说新语》载,曹操与杨修都是猜谜好手。唐代大诗人李白把谜语引入诗歌,唐代还出现了第一本载谜语的传奇小说《谢小娥传》。

张灯猜谜,始于宋朝,见宋人的《武林旧事》。北宋时的元宵节,文人把诗句制成谜条悬挂在灯上,称为“商谜”,“商”是相互商讨之意。猜灯谜又称为“打虎”,寓有谜语隐曲难猜,如打猛虎之难。清人顾振清有《打灯谜》诗为证:“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遂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灯谜有谜面与谜底。表现方法应为“忌本意”,本意是谜底本来的意思; “贵别解”,则指:“别解”把谜底猜作另外一个意思。明清时出现了“谜格”,分为 24 格与 36 格。如徐妃格、增减格、并蒂格、离合格,等等。这些谜格都是文人制作的,另有民间谜,俗称“猜闷儿”,通俗活泼,用词不太讲究,但富有生活气息。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诗人词家都是制谜高手,如宋之苏轼、黄庭坚,明之徐渭与冯梦龙,清代学者俞樾更是精于此道。19 世纪初出现了不少谜社。现在猜谜活动已影响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