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鼓之起源

如果说,西洋乐器小提琴是人们敲击龟背壳的意外收获,那么,中国的鼓则是原始人类受到天雷的启迪而有意仿造的。原始人类惊惑于神奇莫测, 威力撼人的雷声,将雷声想象成是一种神兽拍打肚皮发出的巨响。“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山海经·海内东经》)以后又想象成是神人雷公敲击物件发出的音响:“雷,天之鼓也。”雷公在图画中的形

象则“若力士之容”,“左手引连鼓,右手椎之,若击之状”,“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音也”(王充《论衡》)。随着古人思维从敬畏天神向模仿、利用天神威力的发展,人们就制造出人间的鼓来模仿天上的雷,以其获得雷一样的宏大音响和神奇威力。《周礼·夏官》云:“辨鼓铎镯铙之类。”

《疏》称:“鼓,雷之类。”《吕氏春秋·仲夏记》、《侈乐篇》上也说: “为木革之声则若雷。”鼓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传说远古时代伊耆氏有土制的鼓,是用草扎成的鼓槌敲击的。《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这大约是古人根据雷神敲物之想象而制出的最早的鼓。但土草制成的鼓与槌毕竟不经敲打,更无雷声效果,人们又转念利用神兽鼓腹的想象,在兽皮上做文章。远古时代有两种巨兽,一名夔,又称馗牛; 一名罨,即猪婆龙,似鳄鱼,由于这些巨兽“其声如雷”,与“鼓其腹则雷” 的雷神有相通之处,人们便剥其皮冒于土框上,并用兽骨作槌,这种鼓敲打起来,不易破损,且声响如雷。神话传说中将这种鼓的发明专利权算到黄帝头上。《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其声如雷,其名为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广成子传》云:“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黄帝)以馗牛皮为鼓,九击而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黄帝内传》称:“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利用这种兽皮鼓,取得了天雷一样的威慑效果,打败了蚩尤,得意地创作了“雷震惊”、“灵夔吼”等十章《钹鼓曲》。这些传说固不无附会之处,但至少说明,早在炎、黄时候,中国就产生了鼓类乐器; 鼓的发明,最早是出于实用目的,是原始人类在“万物有灵”思维支配下逐渐创造出来的。难怪历代有关鼓的传说总是附有灵异的神奇色彩。到周代, 鼓框已用瓦制作。《周礼·春官·龠章》:“掌土鼓豳龠。”郑玄注:“杜子春云,土鼓,以瓦为框,以革为两面,可击之。”大约远在 3000 多年前,

商代(公元前约 17 世纪—前约 11 世纪)有木框冒革的鼓已无疑问。1935 年在河南安阳殷墓中出土的一面木框蟒皮鼓,其形制已与今天普遍使用的鼓类似。殷墟甲骨文中有鼓字、鼗字。鼓字字型为“蚩”,表明当时已有了“楹鼓”(或称“建鼓”,巾表示鼓上的装饰物,中间日表示鼓身,下面△表示鼓足,这已是结构较复杂,工艺水平较高的大型鼓了。它当是由伊耆氏的土鼓、黄帝的夔牛鼓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演变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