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厅舞史话

舞厅舞一般称做交际舞(实际上二者不完全相同)。欧美社会在逐步工业化之后,封建王朝的宫廷舞蹈和农民阶层的民间舞蹈合流,形成了以都市文化为主流的市民舞蹈。例如十九世纪的波尔卡、华尔兹之类,以集体舞形式,流行在欧美城市的市民阶层。但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集体舞显然不能适应于新的社交场所的需要。这时,兴起了一种黑人的爵士乐。这种音乐具有强烈的非洲原始节奏,使听众不由自主地应和着节拍手舞足蹈。经过规范化后,形成了“两步舞”。从总的潮流看,这种音乐舞蹈表现出一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倾向,因而受到上流社会舆论的攻击。美国著名舞师维隆凯撒夫妇曾大力推行以自然滑步做基础的“一步舞”、“狐步舞”,以同下层劳动人民、黑人的乐舞分庭抗礼。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爵士舞的“却尔斯登” 和’吉特巴”曾风靡一时,并高度杂技化和武术化,如杨伯翰式的双人表演舞厅舞应运而生。从二十年代起,在纽约,又陆续引进了拉丁美洲的探戈舞

(阿根廷)、仓巴舞(古巴)、桑巴舞(巴西)、巴索多伯舞(中美洲)、曼播舞、擦擦舞(古巴)等。在拉美舞厅舞的表演中,融合了黑人打击乐和切分音节奏,印地安人忧伤情调,和部分西班牙殖民文化旋律,形成节奏强烈、舞姿多变的舞厅舞特点,再回流到北美,形成六七十年代更爵士化的摇滚舞、扭摆舞、迪斯科等更加激烈、急促的当代舞厅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