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棉史话

草棉最先由非洲传播到阿拉伯一些地区种植,然后传入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同时传入地中海沿岸。亚洲棉最先在印度广泛种植。印度河流域古墓中发掘的碎布,经考古证明,印度在公元前 5000 多年已种植棉花,并进行棉纤维的纺织。亚洲棉后来从印度向西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向东传播到东南亚各国、中国和朝鲜、日本等地。

15 世纪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前,当地印第安人已经普遍种植棉花并从事棉

纤维纺织。在秘鲁中部海岸曾发现 4500 年前的棉铃和棉纤维,并在古墓中发掘出棉织品,考古证明它们是早期驯化的海岛棉遗物。在墨西哥的考古发掘证明,约在 5500 年前该地区已存在类似于陆地棉大铃类型的栽培种。这些事

实都表明新大陆和旧大陆的棉花栽培驯化是分别进行的。自从 18 世纪相继发明轧花机、纺纱机、飞梭、织布机以后,棉纺工业技术得到显著改进,从而推动了棉花生产的发展。陆地棉和海岛棉不仅在美国、墨西哥、秘鲁、巴西等国家广泛种植,而且还向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大量传播。

由于陆地棉的铃大、产量高、纤维品质较优,美国最先从墨西哥引入, 后向各国传播,得到了最广泛的推广。海岛棉从美洲传入埃及以后驯化为一个新的类型,即现称的埃及棉。埃及棉的纤维细长,品质优良,在尼罗河流域得到广泛种植,从而使埃及发展为世界超级长绒棉的主要生产国。前苏联等国种植的一些海岛棉品种,也多是利用埃及棉杂交育成的。

中国的南方、西南和西北边远地区植棉历史悠久,并早已进行纺织。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时根据古史资料编写的《禹贡》中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又《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哀牢人,⋯⋯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公元 5 世纪的《南越志》中记载:“桂州出古终藤,

结实如鹅毛,核如珠珣,治出其核约如丝绵,染为斑布。”公元 7 世纪的《梁书·西北诸戎传》中记载:“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这些历史文献都说明中国的海南岛、云南西部、广西桂林和新疆吐鲁番等地在 2000 多年以前已经广泛种植棉花。20 世纪 70 年代在福建省崇安县山区崖洞古墓中发掘出距今 3300 年、相当于商代的棉织布片;在新疆的巴楚县和吐鲁番的晚唐遗址中多次发掘出距今千年以上的草棉种子和棉织品。中国古代文献提到的织贝、吉贝、古贝、帛叠、白叠、梧桐木、古终藤等名称,就是指的棉花或泛指棉织品;它们都是不同地区从梵语、马来亚语或阿拉伯语音译而来的。后来,为了区别于蚕吐丝形成的绵,把由植物开花结实产生的绵,称为木绵。以后,逐渐把“绵”字改写为“棉”字,遂普遍称之为木棉,或棉花。

13 世纪宋末元初以后,长江、黄河流域种植棉花已渐普遍。当时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县华泾镇)的黄道婆曾在崖州(今海南岛崖县一带)向黎族同胞学习了植棉和棉纺技术,返回故乡后,进行了技术传播,对推动江南植棉和棉纺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元、明、清朝代均提倡植棉,并设官征税。清朝皇帝康熙作《木棉赋》,乾隆为《棉花图》题诗,这些都表明当时政府对棉花生产的重视。

中国古代的棉花是从国外分两路传入的。北路传入草棉,由阿拉伯经伊朗、巴基斯坦传到中国的新疆,再传入甘肃、陕西一带。南路传入亚洲棉, 由印度经缅甸、泰国、越南传入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自治区),再传到长江、黄河流域。这就是以往普遍种植的中棉。多年生的海岛棉于 1918 年在云南省开远县发现,且开远、宾川、元谋等县均早有种植,但究竟于何时何地引入,尚待考证。

中国于 1865 年开始从美国引种陆地棉,首先在上海试种。当时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促进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兴起。由于中棉纤维粗短,不能适应机器纺织需要,遂多次从美国引入陆地棉,但因分散种植,迅即混杂退化。中华民国初年推行“棉铁政策”,奖励植棉,积极发展棉纺工业。1914 年以后, 从美国大量引入陆地棉品种:脱字棉、爱字棉、金字棉等,在全国主要产棉区进行试种,然后确定推广品种。1936 年以前,又从美国引入一批德字棉531、斯字棉 4 号、珂字棉 100 等品种进行试种。结果表明,金字棉在东北辽河流域产棉区、斯字棉在黄河流域棉区、德字棉在长江流域棉区表现良好, 增产显著。但由于缺乏繁育和检疫制度,品种退化严重,并且带来了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侵害。1950 年开始有计划地引入大量岱字棉 15,经全国棉花区域试验,明确推广地区,并在引种初期集中繁殖,逐步推广,加强防杂保纯工作,品种利用时间大为延长。自 1958 年以后,陆地棉品种基本上取代了广泛栽培的中棉。60 年代到 70 年代又先后从美国引入一些品种,并开展引种联合比较试验。这时由于中国棉花育种工作已有显著进展,育成和推广了一些适于各棉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所以国外引入品种多作为育种亲本利用。这表明中国棉花育种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在 20 世纪 50 年代曾从前苏联、埃及、美国引入一年生海岛棉品种进行试种,前苏联的海岛棉能适应于新疆南部种植,并已从中育成一些新

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

中国自引种陆地棉以来,棉花栽培技术相应地有很大发展。整地、播种、行株距配置、施肥、病虫防治、灌溉等田间管理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塑料薄膜覆盖栽培和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改进了栽培技术,促进部分棉区种植制度的改革,使棉田一熟制改为棉粮两熟制,并且由于栽培技术的改进而改善了旱地和盐碱地植棉的生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