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利用

纤维:棉花生产的主产品,主要作为纺织工业原料。纺织上的利用价值取决于纤维品质。长度是纤维品质中一项首要的指标;纤维愈长,纺纱支数愈高。纤维同时需要具有较好的强力和细度,根据纺织工艺要求,世界棉花生产按纤维长度可分为 5 类:

①短绒棉(20.6 毫米以下):

②中短绒棉(20.6~26.1 毫米);

③中长绒棉(26.2~28.5 毫米):

④长绒棉(28.6~34.8 毫米):

⑤超级长绒棉(34.9 毫米以上)。棉纺织工业中需要量最大的是中长绒棉和长绒棉;超级长绒棉主要用于纺织优质细纱。短绒棉和中短绒棉主要用于纺织粗纱,或作絮棉用。纤维强力一般以单纤维拉断的重力(克)为单位; 陆地棉的强力约 3.5~4.5 克,海岛棉约 4.2~5.5 克。纤维细度一般用公制支数表示,即 1 克纤维的总长度(米);陆地棉的公制支数约 5000~6500 米/克,海岛棉约 6500~8000 米/克。

棉纤维的织品具有化学合成纤维不能比拟的许多优点:吸湿性、透气性和保暧性较强,手感柔软,穿着舒适,染色牢固;而且棉纤维是通过栽培天然形成,资源供应永不枯竭。其缺点是较不耐磨,强度较差,弹性不足,穿着不能挺括。所以,需要加强棉纤维品质改良,研究棉织品的后整理。

20 世纪初叶,世界棉花消费量的 90%在欧洲,当时仅英国消费量就占世界原棉贸易总量的 70%以上;1950~1951 年度,欧洲进口原棉仍占国际原棉贸易总量的 64%。从 50 年代开始,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亚洲国家棉纺工业迅速发展,逐渐取代欧洲成为世界原棉的主要消费市场。据1984~1985 年度统计,亚洲原棉消费量占世界总额的 55.2%,而欧洲降为

25.6%,北美洲为 9.4%,南美洲 5.2%,非洲 4.3%,大洋洲 0.1%。

棉子:是棉花生产的主要副产品。其产量约相当于纤维产量的 1.5 倍,

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油料和蛋白质的重要资源。棉子包括 3 部分:

①短绒,约占棉子重的 12%左右,其长短不一,可经剥绒机剥绒三道。一道绒(12~16 毫米)适于制作棉毯、绒毛、绒布等,或制作耐磨的钢纸。二道绒(12 毫米以下)经浓硝酸等化学处理,可作军用的无烟火药,或制作赛璐珞等。三道绒(3 毫米以下)经化学处理可作粘胶纤维或醋酸纤维等。

②种壳,约占棉子重的 40%,含有木质素、纤维素和多缩戊糖等。经化工处理可以生产糠醛、丙酮、丁醇、酒精、甘油等产品;也可制作活性炭。棉子壳还可作为食用菌和药用菌的天然培养基。

③种仁,约占棉子重的 50%。其含油率为 35%左右,具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适于食用。精制的棉油可制作人造黄油;并可提取亚油酸,作为药品。种仁中含蛋白质为 30%~35%;经过脱脂后的棉仁粉蛋白质含量可达 43

%~50%。其赖氨酸含量在氨基酸组成中约占 6%,远超过稻、麦、玉米的含量。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 E 较多。但是棉子仁中含有棉酚,具有毒性,故需经过脱毒处理才能食用(见棉酚)。现已育成不含或少含棉酚品种,其种仁榨油后的棉仁粉可直接制作各种高蛋白食品和饲料。

棉秆:可加工压制为纤维胶合板,代替部分木材,制作家具。棉秆皮的纤维素可以加工制造牛皮纸和包装纸。新鲜棉秆皮剥出后,经浸泡发酵脱胶, 可代替部分麻纤维,制作麻袋和绳索。

棉根和棉子含有的棉酚也可提取制作为杀虫、防腐、抗氧化、抗聚合的化学产品;而且可制作为御寒、男性节育及镇咳等药剂。此外,棉花的花朵内外和叶片背面主脉上具有能分泌蜜汁的蜜腺,且其开花期长,所以也是发展养蜂业的一个蜜源作物。

棉花生产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改良纤维品

质,特别是纤维的强度和细度,以适应纺织技术革新的需要。针对生产问题, 需加强抗病、抗虫和抗逆的育种工作,并探索高效率、低成本的栽培技术。进一步开展综合利用的研究,使棉花成为棉、油、粮多种用途的作物。

棉子油:棉子仁中含有脂肪酸甘油脂。世界生产的油料种子中,棉子产量居第 2 位,仅次于大豆。棉子油产量约占世界植物油总产的 1/10。棉子油是中国棉区人民的主要食用油。

棉子油是优质植物油,陆地棉剥绒的棉子含油率一般为 18%~20%,占种仁重量的 35%左右;由各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碘价 103~115。陆地棉种子中各种脂肪酸含量的百分比大致为:豆蔻酸 1.0、棕榈酸 24.4、棕榈油酸 1.0、硬脂酸 2.8.油酸 17.0、亚油酸 53.3、环丙烯酸 0.76。

将榨油前的棉子用清子机清除杂质,再用破壳机脱去子壳,然后将棉仁送入粉碎机磨碎。旧式热榨法,是将棉仁粉蒸煮,增温到 104℃,并依靠榨油机的压力挤出棉仁中的油脂,一般出油率仅 30%左右。棉仁饼中残油量较高,损失油脂约 15%~20%。后改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先由压榨机预榨出棉仁含油量的 1/3~1/2,再用石油醚或己烷等有机溶剂浸提,出油率可比热榨法约提高 5%,损失极少。

一般初榨出的油称毛棉油,含有较多的游离脂肪酸、棉酚、磷酯、蛋白质和色素等杂质,故呈酱黑色。经碱炼后,去除杂质,使游离棉酚含量低于0.03%,成为一般食用油。再经脱臭、脱酸、脱胶、脱色等精炼加工,则成为高级食用油。通过氢化处理,可制成固态氢化棉油。氢化程度低的,可制作人造黄油;氢化程度高的用以制取硬脂酸、软脂酸及甘油,是生产肥皂、护肤脂、蜡烛、润滑油和油漆等多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棉子油中还可提取亚油酸,制作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棉酚:棉株体及其近缘植物体内的多酚物质,存在于植株各部的褐色点状色素腺体中。棉酚及其衍生物约占色素腺体内含物的 30%~50%。棉株各部分棉酚含量与其色素腺的数目呈正相关,通常棉仁和花蕾中的棉酚含量最多,其次是叶片和茎杆,根是合成棉酚的主要器官。在陆地棉种仁中,棉酚含量一般为 1.2%~1.4%。棉株的色素腺体可使植株对病虫具有一定的抗性,对不良环境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多酚类物质具有毒性,凡含有棉酚的棉子所榨出的棉子油和提取的棉子蛋白质,需经脱酚处理后,才能食用。棉酚是 1899 年俄国人马尔赫列夫斯基从榨油的棉子残渣中离析出来

的。由于这一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棉属植物体中,并属于多酚类,因而取用二词的首尾命名为棉酚。棉酚的化学名称是 1,1′,6,6′,7,7′-六羟基-5,5′-二异丙基(2, 2′二萘基) 8, 8′二羧基醛;分子式为 C30H30O8。在不同情况下,还有羟基醛内醚式和环状羟基二种互变体。分子量为 518.5。用丙酮、乙醚等溶剂可从棉仁中提取纯棉酚。纯棉酚呈黄色结晶状,溶点为184~214℃,能溶于石油醚、丙酮、氯仿及碱溶液,但不溶于水。棉酚在棉株中以二种形式存在:

①游离棉酚,可用石油醚等溶剂直接提取出来的大部分棉酚,对单胃动物有毒性:由于反刍动物胃中酶的作用,可使棉酚毒性消失。因此,棉仁饼或棉子饼可用于饲喂牛羊。

②结合棉酚,残留在组织中与蛋白质结合的一小部分棉酚,无毒性。 游离棉酚具有杀虫性能,因此棉株中的色素腺体对棉铃虫、烟芽夜蛾、

棉红铃虫等具有抗性,对某些微生物、铃病、苗病的为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棉酚具有防腐、抗氧化、抗聚合的作用,在工业上广为应用;还可制作镇咳、男性节育等药物。含有棉酚的棉子经蒸煮、热压、湿热或加水溶性铁盐处理使其成为变性棉酚,都可失去毒性。在棉子仁加工中可采用已烷提取油脂,并用旋液分离器从蛋白质颗粒中分离出完整的色素腺体。一般采用加硫酸业铁的脱毒工艺,比较简便有效。育种中可选育不含色素腺体,即低棉酚或无棉酚品种,以提高棉仁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