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回归人间》这部书稿,前面请魏巍同志作了序。这,无疑对广大作者朋友品评或阅读此书,以及如何看待当前毛泽东回归现象,是个很好的借览。但作为本书的作者,我内心还有一些话,想通过跋文,向读者朋友作点交待。

《毛泽东回归人间》一书,是进入 90 年代以来,笔者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围绕“毛泽东”这个主题,撰写的系列随笔。

集子中的文稿,虽然撰写的时间有前有后,但内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 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如何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如何捍卫毛泽东这面旗帜。周恩来同志说,毛泽东的方向始终是对的,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笔者正是遵照这些教导,用心撰写这些书稿的。

“毛泽东这面旗帜不能丢”,是现实生活做出的回答。通过笔者个人写作的一段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证明毛泽东己被更多的人们重新认识,在社会上出现了“寻找毛泽东”、

“读一点毛泽东”和“毛泽东热”等等,那么一股可喜的暖流。这股暖流,无疑展示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回归人间》还有《九九消寒图》的含义。从冬至后第一天算起, 每九天叫一九,九九共八十一天。图中从冬至起,画家日画素梅一枝,共画八十一花瓣,不着色,“而逐日渲染其一,图成而九九尽,天气转暖,寒气消除,春意到来”。以此比喻毛泽东回归人间,要经过的正是这样一个由寒变暖,“九九消寒图,逐步形成的那么一个过程。从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也可看出,毛泽东回归人间的春意,的确具有洒遍神州大地的样子。但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影响之下,围绕毛泽东所造成的许多错误的思想认识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纠正,许多迷惑和疑难问题,也仍然需要进一步澄清,对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低毁、诽谤和辱骂更需要“回敬”, 从爱护党和国家的事业的愿望出发,尽笔者之所能,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随笔的形式进行了论辩或评述。它虽然是肤浅的,但却是中肯、坦诚的。

随笔的特点是,它含有诗的意境,报告文学的风格,政论的锐利,散文的文笔,特写的手法,通讯的简洁,杂文的语言,甚至还有小说的柔情。这些,在写作中我都想尽可能多地吸收一些,以便送给读者较多一些的“可读性”、“知识性”或“趣味性”。但又都不够。不过,在写作这些随笔作品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个起码的要求,这就是要用自己的眼力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要述写自己的心怀,要描绘的是自己的思想面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按照西方随笔作家的要求,随笔写的成与不成,就看是不是“像” 自己。说真话,抒真情。一句话,写的是不是自己的真情与实感。我的这些随笔如何呢?那就有待读者来评品了。我看,要想写好一篇或一部随笔作品, 成为一个合格的随笔作家,是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人们说,报告文学是文艺的轻骑兵。我说,随笔这种文体也可称之为文学艺术的轻骑兵。我喜欢报告文学,不时也在这片土地上挥洒一点汗水,但我更喜欢随笔。我觉得它行笔更为潇洒自如,可以记叙,可以描绘,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高声呐喊,或低声细语,都可以任人调节,选题也很广泛, 采取阵地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方法,忽而东,忽而西,不论是自然科学领域

还是社会科学领域,不论是军事领域还是文学艺术领域,到处是它驰骋的广阔战场。取材较其他文体就更为方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亘古其间,到处都是它的原料产地,甚至一片废纸,一则故事,一声广播,一句格言,一个镜头,都可以为它所用。我就是常常以随笔为武器,用它来进行人生的拼搏的。有时我还把报告、散文、杂文、纪实和传记文学等文体,也作为随笔来看待,来使用。

如果归类,随笔还是散文的一种。

每一本书的作者,都有自己写作的目的和读者对象。那么,我这本《毛泽东回归人间》是写给谁的呢?在动笔之前就有个打算。它是写给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奋进在四化建设上的人们的,是写给那些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们的,是写给那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为捍卫毛泽东这面旗帜作出不懈努力、尽了一分心意的人们的,当然,也是写给那些愿意了解毛泽东、认识毛泽东、学习毛泽东的青年朋友们的。同时,又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00 周年而撰写。为了纪念和学习毛泽东,捍卫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为读者朋友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应该说,是我始终不渝的写作追求,也是每一个革命战士和人民作家应尽的义务。

1983 年 1 月于北京西山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