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怀念
这里,我想引用一句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的话,因为他的话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述说了一个历史的真理。他说:
“这时,毛泽东开始向我谈到他的一些个人历史,我一个晚上接着一个晚上,一边写着他的个人历史,一边开始认识到,这不是他的个人历史,也是共产主义——一种对中国有实际意义的适合国情的共产主义,而不是像有些作者所天真地认为的那样,不过是从外国领来的孤儿——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纪录。”
这是一个外国人一把毛泽东个人的历史。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从整体上、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地位,进而又将这一观点宣传公布于世界。这还是第一次。
中国几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由于毛泽东的伟大思想和光辉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早已证明斯诺先生的观点和推断是多么的英明与正确。
事实的确如此。毛泽东的伟大思想和光辉实践,不仅集中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过去,而且也集中展示了中国四化建设的未来,同时具有世界意义。这个道理,如今也越来越多的彼青年人所接受。说到这儿,使我想起,1989 年那场政治风波之后,北京航天大学的学生杜寒风同学,在《大学生》杂志编辑部召开的大学生“寻找毛泽东热”座谈会上的发言中,所讲的一段话。他说:
“我们不应仅仅以毛泽东的‘个人历史’为参照,而应当把它放入一个大文化范畴,把它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看待,它的涵盖面也应当更广阔。用现代意识评价毛泽东,评价它的历史地位,乃至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人物, 仍将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题目。”
“中国现代化的构建,与从毛泽东等领袖那里吸取教益无疑是相联系的。”
“忽视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忽视对毛泽东的研究,我们就有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重演历史的悲剧,重犯毛泽东式的错误。”
现在,毛泽东回归人间,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这却是人们经过一段艰辛的路程,通过一番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尝到一些苦味,并且经过痛苦的反思之后,出现的一种喜人的现象。这是必然的历史趋向。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造成的恶果千万不可忘记,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危害不能忽视。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虽然跑到国外,走马台湾,但他们在国内、在大陆的影响还是有的。对抗四项基本原则,抵制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搞垮社会主义,否定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基本纲领,他们是不会放弃的。
在有一种人身上,你可以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这就是他们在外国人面前就怕提起毛泽东,似乎一提毛泽东就跌了自己的分量,低人一头,似乎一提毛泽东就是保守、就是落后,就大杀民族的什么风景。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往西方、往外国人的行列里“挤”,好像外国的什么东西都比中国的好。他们迷恋的是西方的模式,西方的文化,西方的传统。对这种人来说,什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们是看不上眼的。为此,我们应该向这种人大喊几声:
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不要灭掉自己的威风。
你在外国人面前应该有勇气这样说:
你信你的“上帝”,我信我的“毛泽东”!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列宁在批判机会主义不能了解“昨天”和“明天”的联系的时候说:“马克思主义要求明确地认识到这个联系,不是口头上,而是实际上。”马克思这里讲的“条件”‘即承继下来的那个“条件”,就是国情,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列宁讲的“昨天”和“明天”,对我们来说, 就是我们革命的“昨天”和革命的“明天”,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是贯通我们的“昨天”和“明天”的一座桥梁、一条红线。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都曾经是搏击苍穹的雄鹰,他们的名字离开自己的故乡,飞向了世界,他们都成为世界的“公民”。毛泽东—— 回归大地的毛泽东,不仅影响着神州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同时也飞向了世界, 影响了世界。但愿他的思想的根基深深扎在他们故乡的土地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是人们奋进的动力’他的伟大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他的故乡人们心中。真正做到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 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毛泽东回归人间,并不是一个迷信的推断,更不会给人们的思想染上什么神秘的色彩。它是”对当前一种社会现象的概括”,是一句形象化的语言, 当然不能用哲学的逻辑思维去要求它。我想,这也不会在读者中引起什么不必要的误解。难道,什么人还能把“毛泽东回归人间”理解为毛泽东的灵魂回归人间吗?我想,提到“毛泽东回归人间”,人们会很自然的理解为毛泽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崇高威望和高尚的精神风貌等又“回归人间”。它是针对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大肆泛滥,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形象、威望及历史地位,遭到无端地低毁、丑化和否定而言的。我深信,这种概括,既是形象的,也是科学的,是符合现在社会生活实际的,也是易于人们理解接受的。
同时,还应该看到这样一种社会现实,那就是说,随着“毛泽东热”的不断升温,随着《毛泽东选集》1—4 卷的再版,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毛泽东的怀念与向往之情,逐渐转向了对毛泽东的学习与学术上的研究,即不仅是怀念与崇敬,而是从本质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与探讨毛泽东一生中那些宝贵的、规律性的东西。
目前,全国范围年出现的学习与研究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热潮,是近年来空前的,健康的。有的人将这种状况概括为“毛泽东学”正在中国兴起, 说中国主要的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分别设立了毛泽东传记、毛泽东思想、“毛选”4 卷注释、国外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编辑专题研究部门;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会等全国性的学术团体纷纷成
立。地方性为研究机构、团体大量涌现,其中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会、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室、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等——构成了覆盖全国的毛泽东研究群落,并进入了一个富有成果的新阶段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习、研究和运用为例:前不久,在合肥市召开
全军学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提交学术论文 400 余篇。这些论文的作者,不仅来自军事理论研究战线,而且还有许多是高层领导岗位上的带兵人,其中将军就有 90 余名。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毛泽东军事思想以极其完整严密的体系和博大精深的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不仅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的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军事理论战线在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顶住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将学习、研究和应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在“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对我们党和国:家建立的卓越功勋,要求全党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号召我们向列宁、毛泽东同志学习,也要向邓小平同志学习。
“邓小平同志是以毛泽东为核心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我军的主要领导和创始人之一。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和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了创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践活动,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轨道稳步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同时,从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了周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国防和军从建设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实现国防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提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理论。”
“他最早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纠正“左”和右的错误观点,给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以公正的评价,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毛
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理论,结合起来学习与研究,当然是目前全军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习研究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现在,在学术上展示出来的这种火热现象,不是也足以证明毛泽东回归人间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选集》1—4 卷再版发行以后,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在西安政治学院笔者得知,这个学院的领导同志,根据院党委关于在全院教职员工中深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决定,于 1991 年 4 月和 9 月,曾两次对全院人员进行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思想动员。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以及教员,都带头学习,在全院逐渐形成了热潮。科社教研室讲师李保忠,12 年如一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
时,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目前,他基本上通读了《马恩全集》1
—50 卷,《列宁全集》1—12 卷,《斯大林选集》上下册,《毛泽东选集》1
—5 卷,还学习了《邓小平文选》,作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几年来,他
参加了 12 部教材专著的编写、著述工作,发表了 50 余篇文章。其中有不少作品获奖。当前,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中,他更加刻苦地学习,并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学员进行学习辅导。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势,解答阐述学习中,大家存在的种种疑难问题。在学员中展现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那是多年来少见的,学员九队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当做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一队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交流活动,推动学习。六队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采取带着问题学,学出了成效,推动了全队的学习。七队把学习毛主席著作与当前国际形势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提高了认识问题的水平。学院领导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当成学员学习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安排,对毛主席著作的重点文章,逐篇讲解,逐篇学习, 逐篇辅导。学员们的学习情绪迅速提高。他们认真听讲、虚心请教,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学习心得,耐心听从辅导。一级战斗英雄马玉章,文化基础差,领会慢,他就挤时间学习,从而使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共和国卫士”王强(学员),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当做吸取精神食粮、武装头脑的重要途径。他刻苦学习,写了不少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学员王德坤自入学以来,坚持自学,通读了《毛泽东选集》1—4 卷,写了 16 万字的读书笔记。许多人原来对一些问题认识不清,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 心里一下于亮堂了,说:“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对!还是要用毛泽东这把钥匙开现实问题这把锁,看来别的办法是不灵的。”这就是现实做出的回答。
原来,人们有个误解,或者说有过迷惑: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人们为了永远追念他,在他死后,破格保留下他的遗体,并为他修造了纪念堂,供人们瞻仰,让人们永远记住他的业绩,踏着他的足迹前进。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却不见人们去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消息报道。于是,我暗自揣想,难道人们将这位伟人遗忘?为什么来华访问的国际友人,只到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而不到近在咫尺的毛主席纪念堂看上一眼?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力可真够厉害的,不但冲击了中国人的感情,还影响了国际友人的心绪。
事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曾任《毛主席纪念堂》宣传接待处处长黄大香同志为我解开了这个迷。他告诉我,中国人民和国际友人,对毛泽东主席的深厚感情,始终未变,许多事实证明,这种感情是长久的,永恒的,并随着当前国际形势风云的变幻,这种感情愈来愈牢固,因为人们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他的英明和伟大。黄大香同志向我介绍的,是这样一些感人的事实。
《毛主席纪念堂》,自 1977 年建成以后,每天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瞻仰毛主席遗容。但由于是凭票入堂,远远不能满足外地人们的要求。有些从祖国的山南海北很远的地方来到北京,唯一的一大心愿就是能够看上一眼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遗容。可是,就因为弄不到一张入场票,而不能如愿以偿。他们有的说,毛主席活着的时候,我们没有亲眼看到,毛主席过世了,他的遗体安放在纪念堂,我们专程来瞻仰,还是看不到⋯⋯。
有关部门根据广大群众的热切要求,改进瞻仰办法,由凭票入堂,改为凭工作证、身份证入堂。这样做的结果,就大大扩大了前来瞻仰的人数。从
1977 年开放以来至 1991 年 9 月 9 日,瞻仰的总人数累计达 7 千万人,仅 1988
年即达到近 900 万人,而在毛主席 95 诞辰这一天,半天时间,就有 15000
人来瞻仰毛主席遗容,到 1990 年和 1991 年的两年中,每当高峰期,每天瞻
仰的人数竟达 3 万至 4 万人之多。
在这一队接一队的人流中,有的是曾经跟随毛主席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有的是国家干部,有的是青年学生,有的是解放军成士,也有新婚夫妇,还有几岁的娃娃。他们来自祖国东北部的长白山,来自西北部的黄土地,来自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来自南海之滨,有的来自海峡彼岸的台湾岛
——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代表着祖国 56 个民族,他们带来的是一件共同的礼物和一个共同的心愿——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与怀念。
毛主席逝世 15 周年纪念日这天人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动人的场景—— 晨曦初露,毛主席纪念堂正门前的广场上,就已经聚集起数百人的队伍。其中许多人是平生第一次来北京,进京的第一件事就是了却“看看毛主席的多年心愿”。
- 时整,瞻仰活动开始时,群众已经排成了一眼望不尽头尾。的长龙。瞻仰的人流,迈着轻轻的步履,缓缓地踏上早已磨得溜光、且明显凹陷
的 34 级花岗石台阶,徐徐进入纪念堂大厅。大厅中央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
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水晶棺周围摆放着 18 盆鲜花盛开的君子兰,还有两名戎装威严的哨兵守护。人们从毛主席遗体旁通过,不时地转向毛主席的遗体,默默地鞠躬。
从安徽灾区来的一位姓汪的老汉,见到安睡的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哭泣起来。老人一边向毛主席鞠躬,一边用手擦着眼泪。他从心底告诉毛主席, 在大灾之年,咱百姓能过安稳日于,度过灾荒,全托共产党的福。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一队藏族少年。这支队伍一共有 91 名藏族孩子,是从西藏日喀则地区赶往山东济南西藏中学上学的。这帮孩子大都是翻身农奴的后代,心里都明白毛主席是各族人民的大救星。“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他们一到北京,就嚷嚷要看毛主席。这则“来到毛主席遗体旁, 孩于们都一个个深深地鞠躬,“一双双充满稚气的眼睛流露着”十分专注的神情。
- 时刚过,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李银桥、韩桂馨、徐涛、李连成、张木奇等同志及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字先后来到纪念堂。他们在北大厅毛主席塑像前献上花圈、鲜花、静默、鞠躬、留影。
许多人怀着诚挚的心情,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切怀念,表达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决心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12 月 26 日——毛主席 98 岁诞辰这一天,9 时许,毛岸青、邵华、毛新宇一家,随着瞻仰的人流来到《毛主席纪念堂》。他们一家人在毛主席坐像前献上花圈、行过三鞠躬礼之后,缓步来到毛主席遗体前,向毛主席遗像默哀良久,以寄托自己的哀思。然后,他们一家被邀请到休息室,许多人围上来向他们问寒问暖,请他们签名留念,或一起照像留乍纪念。如此等等,证明一个问题——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与怀念。
从湖南来的一位青年作家,这天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过毛主席遗容, 心中久久不得平静。当即写了一首诗,题为《四弦琴——写于毛主席纪念堂前》:凝聚着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
从祖国的心脏流过
从亿万人民的神往中流过从时代的中流砥柱流过 冠之以“英雄”称号的 从“英雄”宝座上剥落
一位伟人此同停止了他的伟大思想但他仍在他们的身后活着
他的思想被江河延伸着 他的思想被历史延伸着 丰碑一座灼热起四路纵队仍在绵延着他的无尽思索
四根琴弦在四根擎天柱上接合历史的主旋律在琴弦上红火
我们的精神长城凭此烽火台筑成四弦琴演奏着中国,中国
这位青年作家的名字叫章庭杰。
1992 年 9 月 9 日——毛泽东主席离开我们 16 周年的这一天,一大早我们毛泽东丛书办的几位同志,还有毛主席的机要秘书高智,就陪同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来到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毛新宇和我们几个是代表他在外地的爸爸毛岸青、妈妈邵华来为毛主席敬献花篮的。不一会,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女婿王景清和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李银桥、韩桂馨夫妇,吴旭君、徐涛夫妇,卫士李连城、尹全山、田云玉、张木奇、曾文,还有侯波、曹全夫、李越然、李宝贵,楚辞专家文怀沙尧先生也来了。在李讷、王景清手持花圈的后面,是一排长路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纵队,我看他们大多数是中青年人,有的还抱着或领着几岁的孩子,手持花束,都是来为毛主席献花,都是瞻仰毛主席遗容的。
当李讷、王景青、毛新宇和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向毛主席的坐像敬献过花篮、瞻仰过毛主席遗容后,认识的,不认识的,都高兴的争着同毛主席的亲人们合影留念,表现出对毛主席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多年来,毛主席纪念堂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和进行传统教育的课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伟大思想和高尚品德的庄严场所。党中央、国务院对毛主席纪念堂非常关怀,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到毛主席纪念堂参加纪念活动,检查指导工作。他们嘱咐这里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好。
中国人民深深怀念毛主席,世界人民同样怀念毛主席。
巴基斯但军事代表团每次到中国访问,都要瞻仰毛主席遗容。他们说, 1960 年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支持了我们,毛主席是巴基斯但人民的朋友,也是世界人民最真挚的朋友,我们要永远地记住他、怀念他。不论天下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每次来中国访问, 都要到《毛主席纪念堂》来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这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活动议程,如果缺少了这一项,那就说明我们的访问是不圆满的。
最为令人感动的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卢森堡人民的优秀代表、卢中友协主席阿道夫·弗朗克先生的事迹。
他已是 97 岁高龄的老人,先后 57 次来中国访问,曾三次受到毛泽东主
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逝世后,他每次来中国访问时,都不忘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1989 年,他来中国访问时,正遇上动乱和暴乱,一些人占居了天安门广场,堵塞了他要到《毛主席纪念堂》的去路,他就把一朵小自花轻轻地放在纪念堂前的台阶上,无奈只好深情地望着纪念堂⋯⋯以表达他对毛主席的敬意。
1990 年,弗朗克老人又来中国访问。4 月 20 日——花红柳绿,春日融融。他赶到《毛主席纪念堂》,向毛主席鞠躬施礼,为自己头年来中国,没有能够实现瞻仰毛主席遗容的心愿而痛哭流涕,泣不成声,昏厥过去。经过抢救, 当这位老人苏醒过来时,他说: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世界人民的朋友,假如我能活到 100 岁,就是坐着轮椅来中国,也要看看毛主席!”
在这里,不能不提到《毛主席纪念堂》工作人员的辛苦,和专家学者们为保护毛主席遗体所作的努力,黄大香处长告诉我,为了维持好参观瞻仰队伍,纪念堂的工作人员,夏天冒酷暑,冬天迎寒风,在广场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没有人说过一句怨言。毛主席遗体保护非常好,非常科学。除吸取了以往医学研究中有关遗体保存的经验外,还吸收和借鉴了西汉古尸的保存方法和研究成果。因此,毛主席逝世 10 多年来,他的遗体没有发生变化。他们作这种努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毛主席的遗体保存好,世世代代供人民瞻仰参观,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这位“终生搏击苍穹的雄鹰”,在人们心中留下的,不仅仅是怀念,更重要的是还有一条防止和平演变的万里长城,一座任何反动势力都冲不垮的丰碑!
对于毛泽东同志无限的怀念与崇敬是必要的、可贵的。但更重要的是承继他未竟的事业,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以他的思想、理论为锐利武器,防止与战胜国际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施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历史是一面明镜。历史是最好的见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更加强大。然而,国际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一次叉一次的战争,企图使用武力来消灭它,征服它。都未能得逞。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失败之后,使他们更加感到。使用武力的办法来阻滞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于是,便改变为使用和平演变的战略。企图在“没有硝烟”、“不流血”的战争中,将社会主义国家演变过去,纳入国际资本主义体系。进入80 年代后,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战略、策略及其作法,似乎更明确,更集中,也更加具体。他们强调,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和平竞赛, 是为了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和平演变”,这是“不战而胜”。有人说得好,他们在和平演变问题上,不仅有总的企图、总的规划,而且早已采取了具体行动,对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
毛泽东无愧为伟大的战略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民族英雄。正如有的同志研究证明的,当杜勒斯刚一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他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个问题,“抓住这个问题,首先是向党内的高级干部,而后又向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教育,提高人们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
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的警惕性。”
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伟大领袖的毛泽东,对防止和平演变问题,可不可以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他发觉得最早,他想得最远,他看得最深,他讲得最多,他抓得也最狠。他把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正式提到日程上,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阐述的许多重要观点,现在看来,有些观点不但证明是对的, 而且富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他为我们党、我们国家奠定了一个很好的防止和平演变的理论根基,他在这方面的功绩和贡献,同样是不可否认的。然而, 前几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有些人只看到他的失误,面对他在防止和平演变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却只字不提,甚至予以极端地诽谤与攻击。虽然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但是,由于未能很好地坚持实行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对自由化思潮制止、斗争不力,表现软弱退让,结果,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于导致动乱和反革命暴乱。这个教训是值得记取的。
1937 年 5 月 7 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一时的后退现象,不能代替总的历史规律。” 1942 年 1 月 6 日,他在《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一文中又说:“十月革命的旗帜是不可战胜的,而一切法西斯势力则必归于消灭。”这些富有哲理的话,今天读起来倍感亲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正是高举着十月革命的旗帜,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今天,我们正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走自己的路子,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是很重的。弄不好,我们几十年流血奋斗换来的光辉成果就会废于一旦。“对此,我们一是不怕,二是要有准备”。在这些准备之中,一是思想准备,二是理论准备,然而最重要的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增强我们的国力。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为此,我们对毛泽东同志不仅是怀念与崇敬,而且更应该以他的思想理论为武器,去奋争,去战斗。在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高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沿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