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初涉人生1 贫寒的家境
玛妮雅带着满身的愉悦,兴致勃勃地返回华沙,过去的来思诺路已找不到她的家了。不久前,父亲已决定搬到诺佛立普基路一所比较小、质量较差的房子里。玛妮雅把带着的大包行李往地上一扔,大声嚷着:
“爸,我回来了!”便扑到父亲的跟前。 “好,我的玛妮雅,让我看看,哦,长高了,晒黑了。我们真想你
啊!”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摸摸女儿柔软的头发,“愉快吗?” “很愉快!爸!我们滚铁环,打秋千,跳舞,太多太多,快乐极了。
那里的野草莓又大又红,好吃极了,我的食量大得没有限制,爸,你想像不到我那种贪吃的程度⋯⋯”她手舞足蹈,仍然陶醉在乡村生活的乐趣之中。
玛妮雅愈是激动,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愈感愧疚。30 年的中学教书生涯,养成了一种庄重严肃,不苟言笑的性格。他整整洁洁的服装,规规矩矩的姿态,有理有节的言行,无不反映出他是一个严肃而训练有素的学者。玛妮雅爱她的父亲,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她心目中的父亲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犹如一个知识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父亲带他们去旅游,他必定预先研究好旅程表,标出风景名胜点,一路上他像熟练的导游评述这里的风景优美之处,人文古迹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而且引经据典,令人叹服。特别是对科学知识,不论你提出什么问题,他都会给你一个圆满而精确的解释和答案。在玛妮雅的心目中, 父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博学多才的教师。所以在父亲面前,她永远是一个无知的小女孩。
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也特别钟爱这个小女儿。那时他虽没料到玛妮雅会成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但也知道,这个孩子会有出息。可是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极为复杂。曾经希望挣得更多的钱来供养一家人,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过上宽裕的生活。然而命运给予的回报是如此刻薄。他竟无能供孩子们出国留学。他又一次为自己损失那笔钱做倒霉的投资而后悔。而自己年纪渐老,家里已再收不了寄读生,虽然继续在学校教课,但收入维持家里收支平衡已经够困难了。孩子们还未成家立业, 并且都是求学时代。想到这,他微笑的脸庞一下阴了下来,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痛苦表情。他心里在喃喃地说:“我想送孩子们受最好的教育, 让他们旅行,然后到外国去留学。然而⋯⋯”聪明的玛妮雅一下刹住了那乐天乐地的兴趣,滔滔不绝的话语全然停了下来。
“爸,怎么啦!不舒服?”玛妮雅扶着父亲在一张大椅子上坐下来。这位秃顶、矮胖,永远衣着朴素的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在女儿面前是从不流露出悲伤的,他摸摸头说:“没什么,孩子。”
玛妮雅定睛观察一下,一年间,家里的变化真大,没有了寄读生, 只有一个粗俗的女仆。房子换了小的,比过去减了两间!屋子外面也只有一个极小的花坛。玛妮雅心想,这样还好,全家人可以住在一起,更加亲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白天,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去教学,布罗妮雅
到寄宿生家去讲课,约瑟夫上大学,海拉到朋友家去,玛妮雅就到父亲的书屋里翻着各种书籍。除俄国书籍外,什么书都看,特别是文学作品, 例如吉卜林、多莱特的诗和著作,不知疲倦地在《丛林之书》、《黎明》、
《西多》、《吉姆》这些书里寻求大自然的壮丽。她热爱大自然成为了她一生的爱好和追求。她熟记了几千首诗歌,有法文的,德文的,英文的,波兰文的⋯⋯
每当午茶过后,夜幕降临,一家人就聚在父亲的工作室——书屋兼餐厅里,听父亲讲授各种有趣的知识。有时,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把他波兰文字的诗《生日赠友》、《为婚礼举杯》、《致旧日的学生》等拿出来,抽出其中他认为有价值的诗篇大声朗诵给孩子们听。有时还高声朗诵波兰作家描写奴役和反抗的诗篇。《塔杜施先生》中气壮山河的长段独白和《科学第安》中的沉痛诗句。
玛妮雅忘不了这些有意义的晚上,幸亏有这样的夜晚,幸亏有这样的父亲,她的才智才得以健康发展,她的思想才得以成熟。
约瑟夫每天放学回来,总是滔滔不绝地讲他的大学生活。讲有人想要暴力斗争,要不顾生命危险去组织密谋;有的想用论战去鼓动,还有人怀着一种神秘的梦想,因为天主教也是一个避身之处,是一个反抗信奉正教的压迫者的力量。讲他们这些波兰青年如何热血沸腾,如何想赶走侵略者,建设新波兰。
这是波兰青年共有的民族梦——波兰梦。这个梦对于 20 岁的布罗妮雅,17 岁的玛妮雅是同样具有的。要为波兰服务,单靠武力、蛮干是毫无用处的,而宗教信仰也随着母亲的去世一点点地消失了。要实行使祖国重新获得自由的愿望,首先要有知识,要给波兰创造伟大的智力资本。因为俄国人剥夺女子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就是要使波兰人变得愚昧无知,以便他们统治。但是玛妮雅作为女孩,同她的姐姐们一样,在波兰已无法上大学,俄国佬剥夺了她们上学深造的权利。一个时期,玛妮雅与姐姐们商量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得到继续学习的机会。布罗妮雅决定去学医,玛妮雅打不定主意,但决计求学深造。她们深知,在沙皇统治下的波兰是实现不了这个愿望的,要深造就得离开波兰,到国外去上大学。可是哪儿来的钱呢?
布罗妮雅这两年来由于教了几个寄宿生,有了一些积蓄,但仅够旅费和读医学院一年的费用,而医科大学需要 5 年才能毕业。她已 20 岁了, 再不能等了。布罗妮雅非常沮丧和焦急。生性先人后己的玛妮雅也为姐姐焦急,时时思忖着帮助姐姐实现愿望。不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征得父亲的同意后,便对姐姐说:“布罗妮雅,我想出了一个让你到巴黎医科大学学习的好办法。”
“什么,办法?” “对,用我的办法,过几个月就是秋天,你就可以走了。” “什么?玛妮雅。”在布罗妮雅的心目中,这简直就是做梦。玛妮
雅对这个才华超群的姐姐十分崇拜,自从母亲和大姐去世后,布罗妮雅总是给她以慈母般的关怀。四年来,她默默无闻地承担全部家务,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如今她已经 20 岁了。她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姐姐。所以她恳切地对布罗妮雅说:“你用你自己的钱先去,以后我设法为你寄钱,父亲也寄。同时,我也为自己将来去求学攒钱,等到你当医生的
时候,就该轮到我去上学了,那时,你来帮助我。” “真的,玛妮雅。我的好妹妹。”布罗妮雅满含泪水,拥抱着玛妮
雅。这时,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说:“玛妮雅,你这么小小年纪,到哪里去攒这笔钱。”
“当家庭教师,我可以找一个年薪不低于 400 卢布并且免费提供食宿的主顾,这样我就不必花什么钱,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妹妹的举动无疑使布罗妮雅感动万分,她和妹妹一样轻视那些对于社会地位的看法,她也是一个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对知识的追求, 和对社会的责任把两姐妹的心紧紧拴在了一起。在波兰,家庭教师的地位十分低下,是被人歧视的职业。妹妹为了使她能立刻实现上大学的愿望。而决定选择这种低下的职业,忍受这种丝毫不能引人入胜的职务, 接受残酷而漫长的等待。作为姐姐,她怎能忍心呢?怎么能让妹妹去作牺牲呢?
一时间,布罗妮雅感动和悔恨交织。她动情地说:“不,玛妮雅你应该先走,你天赋好,愿望强烈,你的成功率比我高,比我快。你先走, 我支持你。等你完成学业,我来巴黎找你。我是姐姐,有责任有义务照顾和帮助妹妹。”
“布罗妮雅,你别冲动,你已经 20 岁了,你已经耽搁了几年,而我
还只有 17 岁,有的是时间。父亲也同意应该大的先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别犹豫了,从现在我们都开始全力作准备。等你有了工作,你来帮助我完成学业”。玛妮雅以她的诚心和执拗,终于说服了姐姐。布罗妮雅为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激动地搂住妹妹,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肩膀,哽咽地说:“玛妮雅⋯⋯我的小玛妮希雅!”
泪水,更加凝固了姐妹俩的情姐妹俩的爱。在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布罗妮雅满怀内疚和感激,充满希望和信心,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华沙, 登上了开往巴黎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