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考场奇闻

最老的考生:雍正年间,湖南兴化有个叫杜要的秀才,64 岁中举。70 岁时,他风尘仆仆,步行 3000 多里赶到北京参加会试,感动刚刚当上皇帝的

乾隆,被授为国子监学政;广东有个 98 岁的老秀才叫谢永祚,赶到省城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广东贡生黄章,100 岁时,让他的孙子提着灯笼带路,上省城考试,灯笼上写着“百岁观场”字样;道光年间,广州府三水人陆云从, 100 岁始入学,103 岁参加会试,恩赐国子监司

22 业一职。

严防作弊出笑话:清代考生入场考试,因为当时没有发明照相机,只在考生的履历表的“面貌册”上标有像貌特征,因此,文字与真实相貌出入很大。常熟秀才沈廷辉,30 多岁,自填“微须”二字。“微须”也可解释为少须,也可解释为无须。有个胡主考,把微须视为无须。沈廷辉忙找自己的相识,负责填表的学书把自己填的“微须”改成“有须”。可这位学书有事外出未归,无法改表。沈廷辉无奈,一大早上剃头铺把胡子剃掉了。入场时唱名,胡主考指着他说:“又来了一个冒名顶替的,册上填着有须,怎么你一根胡子也没有?”原来,那个学书事前已给他改完了,没来得及通知他。沈廷辉实在辨不清,只好垂头丧气地退出考场。

啼笑皆非的考卷批语:主考官在阅卷时往往加上一两句精采的批语,其中不泛诙谐之作。某秀才在文中引用经书“味味我思之”句,意为深切思念, 却误写成“妹妹我思之”,主考在旁批道:“哥哥你错了。”某童生考秀才, 文章题目是《父母在》。他的破题之语是“父母何物也”,主考官批道:“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不和,生下你这怪物也!”还有一童生考试,为了让主考在批卷时照顾他,在卷中夹条,写着“同邑某相国是童生亲戚”, 可惜“戚”字写成了“妻”字。主考官批道:“该童生即系相国亲妻,本官断不敢娶。”故意把“取”字写成“娶”。

考生的恶作剧:浙江学使杜某,待考生十分苛刻。某年在杭州监考,他命每个考生头上都粘一根很长的纸条,纸条的另一端贴在桌上。以防交头接耳。一旦某人纸条断了,就按违纪处理。考卷发下来时,考题是《万马无声听号令》,这既使说不上是侮辱,也是在戏弄考生。一考生忽然大声喊道: 23“这题目的出处太奇怪了,诸位知道下句吗?”诸生都吃惊地询问,那考生又大声说:“一牛独坐看文章。”此话恰是形容主考,于是众人哄堂大笑, 所有的纸条都因此崩断了。

主考官对考卷施礼:光绪年间,尚书裕德多次充任主考官、阅卷官。此人有个特殊毛病,特别讲究“避讳”,尤其是对自己祖父辈的名讳,更是讲究得要命。有的考生根本不知道他祖父辈的名字,无意中在卷面的行文里写了出来。裕德阅卷时一看到,就立即起立,整肃衣冠,对着试卷恭恭敬敬地施礼,然后把试卷束之高阁,不再阅了,该考生便名落孙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