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笼中鸟吗?

提笼架鸟,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都不鲜见。可是,有谁知道,当大自然中的鸟儿被人网捕、贩运、买卖,经过一番漫长的折腾最终送进提鸟人的笼中时,死鸟与活鸟的比例是 20:1。北京市有 20 万养鸟者,以每人养 2 只野生

鸟计算,将会有 800 万只鸟付出生命的代价!

1996 年 4 月,《中国林业报》记者胡勘平给我来信说,一年一度的爱鸟

周到了,中国作为拥有 1248 种鸟类的资源大国,现在各种鸟儿越来越少了。国家保护鸟类的名单越来越长,1973 年为 17 种,1980 年为 53 种,1985 年97 种,到了 1989 年已经达到 225 种,这几年增补的数目更多。这些动态的数字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越来越多的普通鸟以相当快的速度进入被保护名单!

在这封信的最后还有这样一个信息,4 月 6 日民间环保组织和中国林业报社要在郊外搞一次放飞笼中鸟的活动。我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那天,北京的天气可以用上我们常常形容春天的词:春光融融,风和日丽。一上车我就四处张望有多少鸟笼子,结果是参加这项活动的有将近 200 人,将要被放飞的小鸟是 3 只,3 只鸟中还有一只是信鸽。车上,一位刚刚从云南回来的同行说,在云南的一些地方,秋天如果下雾,就会有人点起火把上山打鸟玩去。小鸟看见火光就会扑过去,打鸟玩的人一杆子打下去,总会有几只鸟哭叫着落在地上。一些非常漂亮和珍稀的鸟就这样被打死了。一晚上,有上万只鸟死于非命。

听了这件事以后,我想起前几年在内蒙采访时,曾经在大草甸子上看见过捕鸟人抓鸟。他们趴在草甸子上等着母鸟来喂巢中的小鸟,然后就把鸟巢连锅端地抓走了。这些鸟都将被贩运到大城市的鸟市。在我看见的那次,大概抓到了 20 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可是这些小鸟还没出草甸子就被折腾死了 6 只。

放飞仪式开始了,大家围看着这 3 只小鸟怎样欢快地飞向蓝天。可结果是,除了信鸽外,只有一只飞走了,另一只在放飞人的头顶上飞了一圈后, 就又钻回了在这只鸟看来已经属于它的家的鸟笼子。在场的人心情都很复杂,于是坐在就要返青的草地上各抒己见。

有位养鸟人说:“我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能说我不爱鸟吗?当我站在鸟笼子前,那是我和小鸟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有人说,我看,这也算爱,但纯属个人的爱。这种爱包含着两种含义: 一个是个人占有;另外一个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别物。说白了,这种爱是爱自己而不是爱鸟。反对养鸟也不是从我们开始的。900 年前,欧阳修就有诗曰:“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意思是说,与其听鸟关在笼子里哀呜,为什么不到林子里去听鸟儿自由自在地歌唱呢?今天这个活动, 很多人说怎么才放飞了几只呀,我想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我们已经开始有了绿色的觉醒。我们认识到鸟是我们人类的伙伴、朋友、邻居,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

有人说,我觉得就事论事地评说是笼养好,还是还鸟于蓝天更好,恐怕说不太清楚。为什么?双方都缺乏科学的调查。我们北京历史上不是缺鸟的

城市,我小时候每一个城门那鸟多极了,像一阵云烟在夏日傍晚盘旋。50 年代打麻雀,60 年代拆城墙,鸟基本绝迹了。现在观鸟只有两个去处,一是动物园,一是各家阳台上的鸟笼子。如果出于非常好的愿望把鸟都放了,能不能做个统计,有多少恢复自由的鸟能存活下来?刚才的例子多说明问题,那鸟不愿意飞。我的解释是没有安全感。我们还有密林、绿林吗?

还有人说,西方人千方百计使自己生活在天然的自然环境中。中国人正好相反,喜欢把自然景观引进到人工的环境里。比如园林是模仿自然的山林, 盆景是模仿自然形态的奇石怪树,四合院在院子里围出一片小自然。养鸟同样是如此,把野生环境引入人的生活环境。如今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的这种民族传统是不是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呢?现在看来,把野生鸟捕捉到房间里供自己一个人观赏,未免有些自私了。我们应该通过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等措施引来百鸟朝凤,使我们城里人也能生活在鸟群当中,而不是把鸟关在人群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