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淮安出现两位著名知府

清朝在全国设府级衙门共计180多个,至清末增至210多个。

府衙与县衙的格局大致相同,但规模要比县衙大得多。府衙多位于城中心地段,包括有理政用的大堂、二堂和官邸,以及僚属的住宅、监狱、仓库、土地祠等建筑。

府衙规制,平面呈矩形,南面设门,门内分前后两部。前分三路,后到三宅,有纵横巷道,布局整齐,分工明确。

前部中路是两进主庭院,大堂、二堂及东西厢房为治事之所。左右两路各建5个院落,为府库和官吏住宅。后部三院落并列,为知府和同知、通判的住宅。

清朝的统治是依靠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的维系,各种举措也是靠这种组织体系相配合才能完成的。比如学校教育,在京师设国学,各省设府、州、县学,国学即国子监,设管理监事大臣一人,祭酒两人,司业3人。

各省则设学政一人,府、州、县学分设教授、学正、教谕管理。再如科举考试,有乡试、会试之分,乡试为录取举人而设,每3年1科,例于省城和顺天府举行,主考官和副主考官都由朝廷特派。会试也是3年1科,在北京举行。

会试中式后称贡士,再经殿试得到进士名号。又如财政管理,中央由户部总管,下设14个清吏司分管全国各地财政。

地方各省财政主要由布政使主管,州、县则直接向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社会阶层征收赋税。再如司法审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乾隆朝在以上三法司会审之外再发九卿会审。地方司法机关分5个审级:

第一审级为厅、州、县、长官同知、知州、知县身兼治安与司法职责,掌管所辖境内一切刑名事务。

第二审级为府、直隶厅、直隶州,长官知府、及同知、知州,直接受理和复核所辖县的各种案件。

第三审级为道,直隶厅、直隶州、府平级,为过渡性审级单位。

第四审级是按察司,为各省刑名总汇,按察使为省政权中以司法审判为主要事务的官员。

第五审级是总督、巡抚。为地方司法审判的最高审级。

清朝的淮安知府中,有两位表现比较杰出。第一位是卫哲治,1743年任淮安知府,为人清廉,爱民如子。

乾隆年间,受到台风的影响,海水倒灌,灾民四处奔逃。很多时候,灾民的生存都得靠自己。

很多官员在灾荒之年都会趁机捞钱,要是不趁火打劫捞一笔的话,就能算上是个好官了。自己组织赈灾的可以说是极少的。

卫哲治就是这极少数人当中的一员。他作为当地的父母官,当然不能眼看着灾民因冻饿而死,所以他命人造草屋数百间,动员士商捐钱物,设粥厂接待四处讨饭到此的流浪者,使这些灾民吃穿不愁,生病了还有医药救治。

他竭尽全力收养灾民4个月,让11万余人得以存活下来。第二年春,灾情好转,他便发路费,将各地灾民民遣归各处。他后来升任庐凤道台。离开淮安府时,淮安百姓跪拜相送,就好像亲爹走了一样不舍。

还有一位与卫哲治齐名的淮安著名知府叫李毓昌,字荣轩,山东即墨人。1808年中了进士,江苏候补知县。同年,淮安大水灾,李毓昌受命来淮督查救灾款使用情况。

李毓昌事事亲力亲为,亲自分办4个乡的查赈事宜。他到任后,不顾鞍马劳顿,立刻率人役赴乡间住户核查户口分发赈票。每至一村必亲临民户造册,注照老幼人数,勘验受灾程度既有无漏赈和冒领现象,其公正廉明无懈可击。

当地百姓无不称之为“李青天”,更有将其誉为“再生父母”者。

后来,他将所查出的王伸汉借放赈之机贪赃枉法、克扣赈银之事俱清册欲上禀淮安知府,眼看贪官污吏趁灾打劫的盖子将要揭开。

获悉李毓昌的动向后,山阳知县王伸汉探知后大为震惊,急忙修书将李毓昌诓回县衙,私设酒宴殷勤相待,并软硬兼施地相劝道:“你这个人啊,刚当上官,还不知道当官的道理,这里边水深了!你这样天天亲自跑来查去的,自己累了够呛,看起来百姓为你叫好,可是你实际上一点好处都没捞到!这样做太傻了,还是慎重考虑我说的道理吧!”

李毓昌很生气地说:“我怎么不知道为官之道,为官之道就得要清廉!像你们这帮人从老百姓嘴里抢食,克扣百姓的救命钱中饱私囊,我是干不出来这遭天谴的事儿,你们好自为之,我一定会秉公处理,上报国家的!”

说罢李毓昌便仰面长叹拂袖而去。王伸汉见此情景也害怕了,看来说是说不通了,只有你死我活这样的解决你了。

于是他便设毒计买通李毓昌的3个仆人将投下毒茶水给李毓昌喝,致李毓昌腹痛吐血,又用丝带勒死,随后伪造自缢身亡现场。王伸汉与淮安知府密谋定案,使李毓昌受屈死蒙深冤。

1809年春,李毓昌妻子在丈夫遗物中发现血衣和写有“山阳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

的禀帖残稿,顿时对丈夫之死生疑心。

经开棺验尸,得知李毓昌生前中毒,并非自缢而死。李毓昌叔父李泰清便赴京城向都察院告状,嘉庆皇帝对当时的贪官横行极为恼火。

借此机会,皇帝下令严查此案。李毓昌之死的案情很快大白于天下,嘉庆皇帝亲自批示,于1809年夏,将谋害李毓昌的贪官、刁吏、恶仆王伸汉等人处死,革职流放了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还惩处了其他涉案的官吏和9名大员。李毓昌冤案终得昭雪。

后经礼部官员议奏,嘉庆皇帝给李毓昌追封了知府的官职,还对其妻儿给予奖赏。

嘉庆皇帝捐资银1000余两令地方官员于李毓昌墓前修御制悯忠诗碑楼以褒节。嘉庆皇帝亲作《悯忠诗》表达对李毓昌清正廉明人格的高度赞扬,刻石立于李毓昌墓前。

[旁注]

土地祠 土地,是指专门掌管一方水土的神仙。民间称其为土地爷爷。祠,是指祠堂、庙宇之类的建筑。我国古代无论帝王还是普通百姓都会供奉一些神仙,求得其庇佑。土地祠是比较常见的民间供奉土地神仙的地方。

祭酒 汉魏以后官名。汉朝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后也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科举考试 是隋唐到清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开始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

贡士 科举时,挑选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清朝贡生,别称“明经”。会试考中进士的贡生被称做“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九卿会审 明朝的九卿会审,也称圆审。凡特别重大案件,两次翻供不服,根据皇帝的诏令,可由九卿会审,即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共同审理,最后由皇帝审核批准的制度。

道台 也叫道员,古代官名。主管地方的税收、财政、户籍管理等多种制度。道台没有名额限制。各省的道台数量根据需要有所不同。道台分为守道、寻道等不同职位。

赈票 是我国古代百姓遇到灾荒的时候,需要国家出钱出粮进行救助。救助过程中需要统计被救人数,发放一种票据凭证,以此来领用赈灾物品。这种票据凭证就被称为赈票。

嘉庆皇帝(1760年~1820年),名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1789被封为嘉亲王,1796年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终年61岁。庙号仁宗。嘉庆皇帝是一位比较平庸的皇帝,在位期间没有把握好前辈们创下的基业。清王朝从嘉庆开始由盛转衰。

[阅读链接]

李毓昌自杀一案中,有很多疑点。当时负责调查的官员曾经向皇帝汇报过。李毓昌是当年的新科进士,刚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正处在意气风发的官场上升期,干吗想不开自杀呀?

再者,李毓昌到江苏之际,适逢黄淮水灾,江苏北部的淮安一带被水淹没,灾情严重,朝廷发下几十万两银子的赈灾款。为了保证赈灾款的正常发放,两江总督铁保选派了一个11人的督查组赶赴灾区,李毓昌是督查组成员之一,他正被江苏总督重用,恰是一展抱负之时,也没有理由自杀。

因此,李毓昌的家人也对于其死因感到疑惑。尤其是死者的妻子发现丈夫的尸体有异常之处。再加上她发现丈夫遗留的字条有特别含义,才决定为丈夫讨回公道,以致丈夫沉冤得以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