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盛世复建霍州署衙

霍州署衙在元代的建筑多半都毁于战火之中。直至明代,才对霍州署衙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复建。由于历史的原因,署衙的面积缩减大半,只有中轴线上的建筑保留完好。

霍州衙署不仅布局独特,还有三奇,“州署”里边住皇帝、唐代的建筑清代的图、曹端箴言四海知。

曹端是1408年的举人。5岁时,他看到《河图》和《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

他学习大道理,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说》、《通书》和《西铭》,感慨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

于是专心致志在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

曹端做霍州学正时,他研究整理儒学,学生们都遵循他的教诲,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做可耻的事。他改任蒲州学正期间,霍州、浦州两地各自上奏章争着要曹端,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准。

曹端先后在霍州待了16年,1434年辞世于任上,时年59岁。他的众多弟子服丧之年,霍州百姓连买卖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满哭声,孩子们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贫而不能回故乡安葬,于是留葬在霍州。

曹端倡导的“公廉”两字竟成为明清两代之官箴。公廉说,即使在当今社会,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此之后的府衙大堂很多都以“公正廉明”作为匾额,以提醒官员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职业操守。

至明朝嘉靖年间,又开始对霍州署衙进行复建。这个时期兴建的建筑很多,除了署衙的大堂之外,几乎都是这个时期修建的。

谯楼,也就是“钟楼”。在古代一般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才会修建钟楼和鼓楼。钟楼主要有巡防守夜、军情联络、粘贴布告、击钟报时的作用。

它位于霍州署衙第二道门的仪门前,东西宽15米,南北长11米,1542年,由霍州的知州荡克宽建。门洞上楣书“振辰”两字,源出《论语》,意为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顺。

“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上端。仪门就是官署第二重正门,台前石狮一对,拾级而上直达仪门。仪门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

仪门正脊两端的兽头为“鸱吻”,传说“鸱吻”为龙九子之一,能喷水成雨,此处安放“鸱吻”意为防止火灾,而在“鸱吻”背上插一把宝剑,一来是防止“鸱吻”逃跑,二来是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

仪门旁放着“鸣冤鼓”,古代老百姓如有冤情可来衙门击鼓鸣冤。但是击鼓鸣冤之前一定要看清“鸣冤鼓”两边的警示牌,右边写“越诉笞五十”,告诫百姓不可直接越级上告;左边写“诬告加三等”,意思为上告人在公堂上要讲实话,不能诬告陷害他人,否则罪加三等。

霍州署的建筑布局是立体布局,仪门高于前院好几米,甬道也高于两边一米多,因为大堂高于两边,这种立体布局,这在全国的衙署建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丹墀位于谯楼与仪门之间,也就是台阶的意思。古代衙门的台阶一半是朱红色的所以叫“丹墀”。仪门的台阶共有18节,在古代9为大,选择两个9作为台阶节数,寓意本处衙门为霍州范围内最高施政机关。这个地方也是知州举行礼仪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

甬道是连接大堂与仪门间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时衙役站立两旁,迎送各级官员的礼仪之道。甬道两侧的回廊式、硬山顶建筑是东西科房,两边各17间。

1524年,由当时的知州负责兴建。大堂的东边是吏、礼、户,大堂的西边是刑、兵、工,对应着中央政权的六部。

二堂位于大堂后面,州官可以从大堂直接进入二堂前的院子。二堂面宽、伸进各5间,前后没有回廊,是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场地。

二堂的东侧有一处院落,叫做清知轩。格局类似附近村中民居,由正房、东西两侧厢房组成。是州署官员办公和议事的地方,院子门口有一个红色的影壁墙。

内堂是知州、判官、同知3个官员共同居住的院落。房间大小与附近村民居相似,基本每间约8至10平方米。

东厢房为同知衙,西厢房为判官衙。内堂西通书房,东通花园。内堂居住面积很小,一般不会超过8平方米,也是一间屋子半间炕的格局,而且那炕还比较狭窄,长宽不足两米。

在全国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中,霍州署有着独特的文化定位。在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构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府文化体系中,霍州署历史最为悠久。

霍州署的开发开放,对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官吏及科举制度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旁注]

《河图》传说中上古的始祖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图案。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这本书实际是一本古代数学专著。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像,结构是一些数字图案。洛书的内容也是研究古代数学知识的典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六部 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

同知 明清时期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两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判官 是隋朝开始设置的官员的职位。唐朝沿用下来。一般是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用来辅佐官员处理政务。

闹社火 我国北方的传统民俗,每年过年过节举行,穿街过村进行表演,成为人们庆贺一年成就的盛会,一般从农历正月十一以后就开始了。所以正月十一也叫上彩日,晚上吃上彩饭。社火可延至正月二十九。

嘉靖(1522年~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45年。嘉靖于1521年4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后来,他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一心求长生不老,不问朝政,统治衰落。

[阅读链接]

我国的监狱产生于何时?是谁发明的?唐朝解释法律的重要著作《唐律疏议》记载:“皋陶造狱”。

皋陶是4000多年前的传说中的人物,舜帝时期,曾被任命为刑法官,人们历来视他为监狱的首创者。

“监狱”一开始并不叫监狱。夏朝时叫“宫”,商朝时叫“圉”,周朝时叫“圜土”,秦朝时叫“囹圄”,直至汉朝时才开始叫“狱”。明朝京、州、府、县都有监狱,称狱为监也自明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