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南阳府衙的独特之处

清朝的南阳府衙虽然是沿袭了明朝的一些建筑,但是到底还是有它自身的独特之处。

清朝南阳府衙的独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关于清朝南阳府衙的官吏制度跟明朝比有比较大的变化;另一个方面就是清朝南阳府衙里有一位经历坎坷的知府大人。

清朝南阳知府衙门的内部组织机构由府堂及经历、司狱、照磨等司组成。清朝于各府设知府一人,为府的地方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清初其官职为正四品,乾隆年间改为从四品。

知府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查奸佞、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职掌。

按清朝官制,各省知府例由京察一等记名之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升任,知府例应升各省盐运使及各省道员。

清朝地方机构是“以官而设”,地方官是以“正印官”为主体,一切辅佐之类的杂职均为附属品。同时,清朝地方官员设置增减没有规律可言。

据清嘉庆年间的《南阳府志》记载:

清初甫阳府设知府一员,同知一员,通判一员,经历一员,照磨一员,教授一员,训导四员,分守南汝道一员设阴阳学,医学、僧会司、道纪司、普济院、育婴堂等。

同知和通判为知府的辅佐官。在我国封建社会凡主管一事而不授予正官之名者,则称之为“知某事”,此项制度始于宋太祖。

明朝于府下设通判,与同知共为府之佐官,清朝依照明朝的设置延续。清朝府同知、通判有两种,其一为府的辅佐官由同知与通判分理府内之政务;另一种是分派专管地方之同知、通判,凡隶于省级的,为各直隶厅的长官,职如各府、各直隶州之制,隶于府的为一般散厅的长官。

府同知为五品官,在公文上称“丞”,尊称“司马”。按清朝官制,府同知由七、八、九品小京官拣选兼升,也有从高级官员手下中挑选的。

通判为正六品官,尊称“别驾”。按清朝官制,照例由七、八,九品小京官拣选兼升,也有由其他官员选任的。很多时候外府通判可以升为京府通判、府同知、知州、盐运司运副及盐课司提举等职位。

清朝南阳府堂为知府衙门内一个综合性办事机构,南阳府衙设有承发司、永平库,并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具体办事,直接为知府服务,置典吏若干人负责承办。

经历司掌管出纳文移。清代南阳府衙设经历一人,官职为正八品。按清朝官制,外府也就是非京城官员经历例应由吏部任免,也可由下面的官员升任。

至知府级别的经历例升职空间很大,他们可以升任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等职位。

清代南阳府衙设照磨一人,官职为从九品。照磨可由下级官员升任。府照磨可以升任按察司知事、外县县丞等职位。

清初南阳府衙设有司狱一人,后被裁撤,清末时又有增置,后来留存南阳知府衙门尚有故址。

府司狱例应由吏部选任,也可由崇文门副使、关大使等升任。府司狱可以晋升为府知事、县主簿,京外府照磨、同知及通判照磨等职位。

清朝南阳府除上述知府衙署内办事机构及职官外,府之所属机构还有府税课司、医学、阴阳学、僧会司、道纪司等。

清朝南阳知府衙门所属机构中除“正官”外,还设有典吏若干人,名额时有变化,多则几十人,少则10余人;另设攒典一人。

在清朝南阳府衙的历任知府中,顾嘉蘅颇具传奇色彩,他五次担任南阳知府,也在任期内屡次修建南阳府衙。成为南阳府衙知府中的第一人。

顾嘉蘅是江苏昆山县人,1840年,他考中道光庚子科进士。1847年秋,顾嘉蘅以七品翰林编修调升为从四品南阳知府。第二年,因其母病丧,丁忧归里。

这里所说的丁忧,源于汉代。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1851年,他第二次任南阳知府。1853年春,顾嘉蘅之父顾槐病逝,顾嘉蘅又回归故乡。当时恰遇捻军起事北来,兵报火急,顾嘉蘅被清政府诏令夺情回任,是为顾嘉蘅的第三次任南阳知府。之后顾嘉蘅又第四次任南阳知府。

关于顾嘉蘅第五次任南阳知府的情况,百姓间流传着一个颇能反映封建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险恶的典型事例。

当时,清朝政府推行“捐官”制度,就是政府以官换钱,公开大卖官。清政府虽以“捐”为名,但却行卖之实,各府州县官为“捐官”的首席推销员。

当时顾嘉蘅为“捐官”去邓州,途中宿穰东马步衢家。马步衢为1811年,辛未科武状元、广西提督马殿甲之子。平日,马步衢与顾嘉蘅交情甚厚,此时顾嘉蘅将来意说明并委托马募资“捐官”,并商定分成办法。

由于马的父亲为武状元,祖父又是武翰林,一向重视科举之事,十分厌恶“捐官”之举,于是,马步衢当即谢绝了顾嘉蘅的委托并愤然说:“我马某决不做这等辱没祖先的事。”

顾嘉蘅是个自视甚高、十分傲慢的人,受此奇辱,于是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顾嘉蘅到邓州,就嘱咐州官杨某罗织马步衢一个罪名,以泄个人恩怨。衙役买通一户人家告马步衢,杨某立即受理,意欺辱马步衢,为顾嘉蘅出气。

杨某用拜帖请马到州衙,透露有人控告他,劝马步衢亲自到府衙求助。马步衢听后勃然变色,立即坐轿到南阳,住进旅舍后向府衙开始答辩。

在顾嘉蘅将诉状批出后,马步衢便将批文揭下,立即驱车进京到吏部控告顾嘉蘅挟怨诬陷。当时的吏部尚书是马殿甲同年兄弟,也即马步衢的年伯。

马步衢又不惜重金买通上下。不久,吏部便撤去了顾嘉蘅的南阳知府之职。马步衢与新任知府同车到南阳接印。

然而,顾嘉蘅并未就此罢休,他立即回家乡打点银两,又夺回了南阳知府之职,此即他第五次任南阳知府,时间为1862年。

但马步衢为了和顾嘉蘅见个高低,不久便再次驱车进京,这次他几乎将家中白银散尽,终于使吏部再次撤去了顾嘉蘅的南阳知府之职。顾嘉蘅在上有吏部压顶、下与地方豪绅不和的困境下,于1868年,愤然离开了南阳。

顾嘉蘅在封建社会确属能吏。他在1847年秋因考核一等而调升南阳知府后,首先注意的是安抚百姓,认真审理积压下来的案子。

在顾嘉蘅初任知府的数月间,他仅清理积案就达300余起,并注意整顿社会治安,稳定了南阳当时的社会秩序,受到百姓称赞。

清政府对顾嘉蘅十分倚重,下诏敦促他复任。他回南阳后,顾嘉蘅一方面抓紧组织训练部队,一方面修筑几乎要垮塌的南阳城池。

顾嘉蘅这次对南阳城的修建是前所未有的,城高两丈,南北月城门可直达正门。

顾嘉蘅还在正门和月城门上方、拱券外面逢中各加上一块石刻横额,东门外是“中原冲要”,内写“楚豫雄藩”;西门外是“控制秦关”,内写“吕城肇封”;南门外是“车定指南”,内写“荆襄上游”;北门外是“星拱神京”,内写“源朔紫灵”。他以此来反映南阳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的重要。

后来,当蒙古族大将军僧格林沁深夜赶到南阳城下时,顾嘉蘅和南阳总兵图塔纳怕有闪失以夜深兵贼不分,没有让僧格林沁进城。

顾嘉蘅非常佩服诸葛亮的人格,对其当年躬耕地卧龙岗十分仰慕,于是重修武侯祠。

1854年,他曾亲自主持修缮事宜,高台堂院增新,高楼砌以砖石,并在祠之南建龙角塔。1864年,他任南阳知府时,再次对武侯祠进行较大规模整修。

南阳于元朝设府,南阳府衙历代均有修葺,顾嘉蘅的前任知府岳兴阿,曾于1847年对其进行大修。

至1851年,府衙中又有不少建筑毁坏,于是顾嘉蘅便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修葺补建。同时他还在府衙的后院、内宅周围增建不少建筑,并亲自题写名字。

他的这次修建,为40余年后的南阳知府傅凤飏全面整修扩建府衙奠定了基础。

总之,顾嘉蘅是清廷的一名得力府官,他在不遗余力效忠皇室的同时,也为南阳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受到了百姓们的称赞。在南阳近代史上,顾嘉蘅是一个较有影响的人物。

南阳知府衙门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秦始皇设置郡县制以来,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它的建筑就是一个历史档案馆。

这里既可以看到北京故宫的缩影,又可以看到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印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建筑艺术价值。南阳知府衙门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旁注]

京察 明朝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规定6年举行一次,清朝改为3年,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四格”为:守、政、才、年。“八法”为: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

侍读学士 我国明清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和侍讲学士同级,品等为从四品。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其上为掌院学士。

散厅 清朝康熙年间之后,一些派驻在外分管某一事务的被称为同知的官员,逐渐成为主持当地政务的实际长官,此区域递为“厅”,是为“散厅”。这些散厅级别等同于州县,同知视如州县官,不再是副职。

照磨 官名。即“照刷磨勘”的简称,元朝建立后,在中书省下设立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在政廉访司中负责监察的官员也称照磨。后来明清沿袭了此种职位。在各地方官员所辖范围内都设置此职位。

攒典 是地方官府中从事税收、仓储管理、财政、粮食等各项实际事务的官员小吏。尽管职位地位,但是他们往往是实际权力的掌控者。

宋太祖(927年~976年),本名赵匡胤,我国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己称帝,建立宋朝,定都河南开封。他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我国的文治盛世。

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成吉思汗的胞弟哈撒尔的第二十六代孙。清末著名将领。是蒙古科尔沁亲王,他是晚清的赳赳武夫,更是这个帝国的最后骑士。

[阅读链接]

顾嘉蘅是清朝中期的一任南阳太守,也是湖北有名的才子。民间流传很多关于他的佳话。

话说江南才子侯镜如慕名来访,两人到独山观景,客人觉得此地风景宜人,笑对顾大人道:“久闻大人才高善对,在下偶得一联请大人对出下联如何?”说着念道:“山石岩旁,林木森,此木是柴。”

顾大人暗吃一惊,这位才子果然出手不凡。正发愁无法作对,忽然见几个年轻漂亮姑娘在山下河里洗衣,立即对出下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这联对得妙不可言!侯镜如不由得暗暗叫绝,两人随即成为知心朋友。